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每课一测08《财政与税收》(含解析)
展开每课一测(八)财政与税收一、选择题1.十九大报告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列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其中对新安江流域转移支付规模已达5.6亿元。这( )①体现了财政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②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④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社会公平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 ①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根据题意,“近年来,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其中对新安江流域转移支付规模已达5.6亿元”。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2.2017年11月,山东省出台《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对境内经省级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备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在孵化期内每成功培育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财政奖励10万元,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这一举措旨在( )①增加科技人员收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②积极利用财政资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④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C 从材料可以看出,省级财政奖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其目的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措施的目的在于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增加科技人员收入无直接关系,①不选。实行何种财政政策要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而定,④不选。3.2018年,国家对农村贫困农民子女的教育补贴力度继续加大。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贴,目前小学生每人每年1 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 250元。这表明( )①国家财政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利益分配关系②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国家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对民生的投入④国家财政是促公平、兜民生的重要物质保障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对农村贫困农民子女的教育补贴力度继续加大,说明国家财政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利益分配关系,①符合题意;国家加大对农村贫困农民子女的教育补贴力度,体现了财政是促公平、兜民生的重要物质保障,④符合题意;②③观点不符合题意。4.(2019·聊城模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下列有关积极财政政策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 ②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 ③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④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消费总需求增加——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生产扩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解析:选C 积极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②④传导路径正确;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直接导致社会总需求扩大而不是总供给增加,①推导错误;③属于货币政策,与题意不符。5.国家财政部发布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规定,自2018年1月1日开始,续航里程在 300 km以下的纯电动汽车所能够获得的补贴金额有所降低,续航里程超过了300 km,补贴金额则有所增加。若用S、S′表示新能源汽车供给曲线的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续航里程在300 km以上的纯电动汽车补贴前后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 解析:选A A项正确,“续航里程超过了300 km,补贴金额则有所增加”,说明国家鼓励续航里程超过300 km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不考虑其他因素,续航里程超过300 km纯电动汽车的价格不变,补贴金额有所增加,则企业利润增加,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供给;B项不符合题意,该图示反映的是价格不变,供给减少,故不选;C项不符合题意,该图示反映的是价格上涨,供给增加,故不选;D项不符合题意,该图示反映的是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故不选。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中央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合理性在于( )①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②财政赤字的增加不会引发经济风险 ③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充裕,降低社会融资风险 ④通过财政杠杆功能,刺激社会总需求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C ①④符合题意,中央提高财政赤字率,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刺激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是通过财政杠杆功能,刺激社会总需求,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②错误,财政赤字的增加在适度的情况下不会引发经济风险,如果超过国际警戒线,就会引发经济风险;③属于货币政策,与题干财政政策不符,故排除。7.(2019·威海二模)依照《环境保护税法》规定,2018年4月1日起,国家开始对大气、水、固体、噪声等四类重点污染物征收环境保护税,多排污多缴税,少排污少缴税,税收收入全部作为地方的财政收入使用。征收环境保护税将产生的积极效应是( )①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利益分配→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②提高征税比例→加大治污力度→遏制乱排乱放→改善生态环境 ③销售价格上涨→消费数量减少→生产规模萎缩→环境压力减小 ④企业成本提高→倒逼企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排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 ①符合题意,征收环境保护税就是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利益分配,倒逼企业转型,加强科技创新,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故当选;②不符合题意,征收环境保护税是多排污多缴税,少排污少缴税,未涉及征税比例问题,故不选;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指向是积极效应,而销售价格上涨使消费数量减少是消极效应,与题意不符,故不选;④符合题意,征收环境保护税使企业成本提高,从而倒逼企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排。8.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上调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对装备制造、研发、电网企业实行退税优惠,旨在( )A.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B.增加税收收入,保证财政支出C.减轻企业税负,促进经济发展D.完善财税制度,缩减财政赤字解析:选C 上述深化增值税改革的举措,旨在减轻企业税负,促进经济发展,C项正确;A项是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不选;B项中“增加税收收入”说法错误;D项中“缩减财政赤字”不符合题意。9.加大结构性减税和定向减税,为未来发展培育新动能,要用政府税收的减法,换取“双创”新动能的加法。下列措施与该项政策相符的是( )①用“减税降费”的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②用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得税试点政策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智慧 ③用降准降息的宽松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④深化金融改革,提升经济活力和竞争力A.②④ B.③④C.①② D.①③解析:选C 用政府税收的减法换取“双创”新动能的加法,那就是需要我们通过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属于货币政策,与题意不符;金融改革不属于财政政策的范围,④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10.负所得税的做法是设定一个收入平均水平,然后根据每个家庭的收入差别,分别制定税收门限。当一个家庭的收入超过平均水平就应该收取正所得税;而当一个家庭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时,就应该收取负所得税,即从政府那里获得补助。这一做法( )①表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说明税法和税率应该随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变通执行 ③启示负税要公平对待所有人,并保持低收入者进行自助的动力 ④证明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B “当一个家庭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时,就应该收取负所得税,即从政府那里获得补助”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①正确;“根据每个家庭的收入差别,分别制定税收门限”体现了负税要公平对待所有人,并保持低收入者进行自助的动力,③正确;②不选,违反了税法的权威性;④不选,因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11.“取于民,用于民,福祉同谋,千溪活水盈沧海;征以法,纳以法,和谐共建,一片冰心在玉壶。”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副对联体现出( )①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 ②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③税收是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④我国税收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题干中“征以法,纳以法”“取于民,用于民”等,分别体现①④正确;②③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2.2017年11月,我国财政部部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助读本》中谈到房地产税时指出,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收的 ②税收的固定性受到现实的挑战 ③我国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④我国税收具有无偿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 ①③符合题意,关于房地产税的征收,需要立法先行、充分授权,这说明税收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收的,我国坚持税收法定原则;②说法错误,“立法先行、充分授权”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所以没有受到现实的挑战;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税收的无偿性。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7月14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收入总额达94 306亿元,同比增长9.8%,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强民富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人民期待过上更好的生活,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结合材料,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让财政收入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解析:本题知识范围限定为财政的相关知识,首先考生要能在头脑中再现财政的知识体系,然后从财政的知识体系中调用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让财政收入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答案:①合理调节财政支出方向。一是合理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民众获得更多实惠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合理加大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事业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让民众获得更多实惠。②合理调节财政收入结构。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当前实际看可以适当减免税收,让利于民,实现藏富于民。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2018年5月1日起,我国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工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统一上调至500万元。对于部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款予以退还。据测算,全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 000亿元。一般而言,减税政策的“宏观感受”与“微观感受”并不一致。对部分企业而言,少交的税款只是“毛毛雨”,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打造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是促使企业“练好内功”,即提高企业自身的内驱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科学评估“4 000亿元减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在打造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内驱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解析:本题第(1)问为影响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科学评估“4 000亿元减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回答本问,考生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减税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减税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二是减税对企业的影响,减税会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第(2)问为措施类试题,要求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在打造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内驱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审题可知,本问考查的主体是企业,考生可运用教材上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这一知识点,即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活动等,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答案:(1)①税率下降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 000亿元,影响国家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②减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2)①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②坚持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③深入了解市场变化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政策环境,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