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九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九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01
    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九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02
    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九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九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展开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和物种组成


    2.群落的种间关系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必修3 P77拓展题T2改编)《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蜾蠃捕食螟蛉幼虫

    【真题例证·体验】
    (2018·高考海南卷)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答案:B
    【考法纵览·诊断】
    (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2019·天津卷,T7节选](√)
    (2)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2019·江苏卷,T6C](×)
    (3)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2018·全国卷Ⅲ,T6D](√)
    (4)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2017·江苏卷,T24C](×)
    (5)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017·江苏卷,T24D](√)
    (6)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016·全国卷Ⅲ,T31节选](√)
    (7)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016·海南卷,T22A](√)
    (8)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016·海南卷,T22C](√)
    (9)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2015·全国卷Ⅰ,T4B](×)
    (10)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014·海南卷,T19D](×)
    【长句特训·规范】
    下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__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影响鸟类这种分层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是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
    (3)食物的分布和巢位的位置


    种间关系及判断
    科学思维
    1.(2020·江西上饶中学月考)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选D。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蝌蚪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项正确,D项错误;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项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项正确。
    2.(2020·山东聊城模拟)下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
    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
    解析:选B。据题图曲线变化可知,甲的数量先达到最大值,一定时间内,随着乙数量的增多,甲的数量再减少,推测甲为被捕食者兔子,乙为捕食者狼,A正确;K值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B错误;由题图可知,兔子的K值应该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C正确;据题图分析可知,第3年时兔子的数量在下降,因此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D正确。


    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

    (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群落的结构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2020·广东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高三联考)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土层
    物种数
    个体总数
    0~5 cm
    11
    79
    5~10 cm
    4
    20
    10~15 cm
    3
    13
    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
    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解析:选A。由题表数据可知,不同深度的土层物种数不同,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正确;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B错误;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C错误;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能反映该地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D错误。
    4.(2020·长沙模拟)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的增长方式持续增长
    解析:选A。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由题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的增长方式持续增长。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
    3.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4.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必修3 P78“思考与讨论”改编)(1)在群落演替进程中,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藓能取代地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________(填“取而代之”或“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
    答案:(1)地衣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
    (2)优势取代 能

    【真题例证·体验】
    (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解析:选D。从形成沙丘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项错误;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中也存在垂直结构,B项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完全的取而代之,所以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有相同的,C项错误;与阶段Ⅰ、Ⅱ相比,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故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项正确。
    【考法纵览·诊断】
    (1)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2019·海南卷,T23A](√)
    (2)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2019·江苏卷,T6B](×)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18·海南卷,T29节选](√)
    (4)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2016·海南卷,T22A、B](√)
    (5)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014·江苏卷,T5C](×)
    (6)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火山岩上 [2013·海南卷,T24C](√)
    (7)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2013·江苏卷,T10D](×)
    【长句特训·规范】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灾后森林的演替与哪个群落的演替类型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种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演替最终都能形成森林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初生、次生 甲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应属于初生演替;乙群落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
    (2)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应为次生演替,与乙群落的演替类型相同
    (3)次生演替的速度更快,时间更短
    (4)不一定 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所处地域的气候等条件,如干旱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


    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和规律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1.(2020·南宁模拟)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乱石窑裸地上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同一个群落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成的群落类型相同
    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
    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
    答案:D
    2.(2020·湖北荆州中学质检)下图1所示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关系
    C.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解析:选C。题图1裸露岩石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由题图2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多,并趋于相对稳定,C正确;群落演替初期,植物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也增大,后来岩石体积下降,可能是由于地衣活动产生的有机酸分解了岩石,D错误。


    “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一看起点
    二看时间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社会责任
    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衣阶段演替到森林阶段,不存在地衣和苔藓植物
    B.环境因素是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的因素之一
    C.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A
    4.(2020·武汉模拟)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并根据最直接因素——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判断云杉种群数量的变化。
    (3)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________及________等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解析:(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由于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数目的变化,因此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 “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2)研究人员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这一最直接因素的数据判断云杉种群数量的变化。(3)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等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答案:(1)不能 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数目的变化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次生演替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考点三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

    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

    (1)诱虫器(A图)
    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图)
    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4.实验关键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6)区分丰富度的两种统计方法


    1.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解析:选D。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错误;灯罩的功能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中,B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错误;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杀死样本,并进行防腐处理,D正确。
    2.(2020·贵州遵义四中月考)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广场绿地、植物园、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
    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
    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田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解析:选D。土壤动物群落调查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A项错误;由题表可知,人工广场绿地、农田地和某植物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B项错误;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第1层个体数与农田地第1层个体数存在明显的差异,C项错误;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D项正确。

    [易误警示]
    易错点1 误认为捕食和竞争都是不利的
    [点拨] 捕食、竞争并非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被淘汰的都是不适应环境的,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更合理利用,并使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更充分的生活条件。
    易错点2 错将海岸不同潮间带物种分布差异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
    [点拨] 不同潮间带,其所处区域的条件(如光照、海水浸入程度、植物或动物分布等)差异较大,不同地段分布的物种类型不同,这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属于垂直结构。
    易错点3 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
    [点拨] 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易错点4 演替是“不可逆”的
    [点拨] 演替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可逆的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易错点5 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
    [点拨] 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易错点6 混淆“研究方法”
    [点拨]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2)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3)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4)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纠错体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答案:C
    2.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B.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C.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
    答案:A
    3.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B.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C.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D.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
    答案:D
    4.(2020·河北衡水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的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D.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
    解析:选D。蚯蚓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B错误;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鼠妇只是土壤小动物中的一个种群,应说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C错误;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D正确。



    1.(2020·安徽安庆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
    B.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呈“S”型或“J”型增长
    D.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记名计算法
    解析:选A。具有捕食关系的种群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A正确;引入的外来物种如果没有天敌,则会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反而有可能会降低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B错误;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可呈“J”型增长,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C错误;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记名计算法是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D错误。
    2.(2020·广东深圳一模)在光裸的岩地长成森林的过程中,下列有关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土壤颗粒数增多
    B.苔藓植物进一步加速岩石分解,土壤微生物增加
    C.草本阶段在多种生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增加
    D.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下降
    解析:选D。光裸岩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可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土壤颗粒数增多,A正确;苔藓植物进一步加速岩石分解,这给许多微生物生存提供了空间和营养来源,土壤微生物增加,B正确;草本阶段在多种生物共同作用下,埋入地下的枯草和某些动物尸体使土壤有机物总量增加,C正确;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中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通气性会逐渐上升,D错误。
    3.(2020·湘赣十四校一模)一块弃耕田经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杂草地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B.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研究该草地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D.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不能改变其演替的方向
    解析:选C。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杂草是否能演替成为森林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A错误;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B错误;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人类的活动往往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
    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解析:选B。物质循环中碳、氮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C正确;群落中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所利用,D正确。
    5.(2020·安徽舒城晓天中学月考)下图1表示的是生物间的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①~④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图1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
    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解析:选B。据题图1中几种生物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①③④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②表示的是生物A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斗争,A正确;题图1的③中A与B是捕食关系,当A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不能一直增加,B错误;题图2中的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C正确;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6.(2020·湖北恩施一模)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
    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
    D.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
    解析:选D。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两个目的不同的调查实验,蒲公英需在地面调查,要随机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A、B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进行逐个计数,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中常用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计数小动物种类数,C错误;调查结果均是弃耕后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而没有弃耕前的调查结果作为对照,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正确。
    7.(2020·山西平遥中学一模)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阳光
    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D.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是因为草本植物低等、寿命短
    解析:选B。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可能演替成树林,A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灌木由于个体相对于草本植物较为高大,在与草本植物竞争阳光时有较大的优势,最终取代草本植物,B正确;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从而成为优势物种,D错误。
    8.(2020·广东中山期末)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演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地群落演替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
    B.常绿阔叶林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草丛
    C.常绿阔叶林抵抗力稳定性比针叶林更强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解析:选B。题表中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产者的种类逐渐增加,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能力提高,A正确;高大的乔木所占的空间远大于草本植物,其种群密度低于草本植物,B错误;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故常绿阔叶林抵抗力稳定性比针叶林更强,C正确;群落演替中随着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先后逐渐增加,群落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D正确。
    9.(2020·福建福州一模)研究人员在调查某一沙地的植被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半灌木→多年生灌木。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________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而不是草本或乔木。一般这类灌木的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请尝试解释其适应性较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通过种植灌木进行沙漠治理,灌木固沙林形成后,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分解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发育。
    解析:(1)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半灌木和多年生灌木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即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与草本植物相比,灌木较为高大,在争夺阳光的过程中具有优势,获得更多阳光,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2)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成为该沙地的优势种。(3)灌木固沙林形成后,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发育。
    答案:(1)水平 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比草本群落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 (2)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 (3)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 分解(呼吸)
    10.(2020·山东枣庄八中一模)下图是某河流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中生物甲的全部个体总和称为________,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
    (2)曲线1在第1~3周时,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3)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波动”)。
    (4)河流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同一时间内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由题图曲线可知,曲线1在第1~3周时,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曲线的增长趋势说明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由题图曲线可知,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数量逐渐增多,所以此时其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呈波动状态。(4)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应呈同步性变化,由题图曲线可知,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少,说明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1)种群 种群密度 (2)大于 “S” (3)增长型 波动 (4)不可能 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呈同步性变化,而根据曲线1、2可知,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比无生物乙时少,因而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为互利共生


    11.(2020·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三模拟)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中的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
    B.区域⑥溶解氧可能最少
    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
    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唯一因素是温度
    解析:选D。单细胞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区域⑥藻类数量最多,呼吸消耗氧气最多,溶解氧可能最少,B正确;区域⑥中,a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C正确;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不是温度,D错误。
    12.(2020·江西上饶中学期末)下图表示某一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1850~1950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
    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1875年明显
    D.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选D。由图中数据可知,100年间种群类型数量不断减少,但是并不能得出所有的种群密度都降低;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1950年,由于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分层现象相对不明显;100年间,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3.(2020·湖南株洲一模)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砍伐强度(%)
    生物量(t·hm-2)
    龄组(年) 
    24.0
    25.9
    38.6
    10
    13.24
    14.73
    15.64
    20
    72.54
    75.09
    81.08
    30
    161.87
    166.10
    171.12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B.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适当砍伐,可以改变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从而减少竞争
    D.适度砍伐,使人工林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
    解析:选C。调查在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植物生物量可利用样方法,A正确;表中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大均呈现了增加趋势,B正确;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是群落水平的问题,种群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经过科学合理砍伐后,种群数量维持K/2左右,可使其保持较高更新能力,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D正确。
    14.(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  )

    A.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
    解析:选D。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不符合题意;光照明显影响了不同枯落物层的生物种类,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到影响,B不符合题意;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不符合题意;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类有差别,但是不能推测种群密度的大小,D符合题意。
    15.(2020·河北衡水中学模拟)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以这些牧草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 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个。
    解析:(1)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2)题图中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故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逐渐增加。(3)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 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题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每个样方(中方格)有16个小格,共400/16=25(个)样方,每个样方内平均有18个酵母菌,则每个大方格中酵母细胞总数为18×25=450(个)。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0.1 mm3=1×10-4 cm3,即1×10-4 mL,则稀释100倍之前的10 mL酵母菌样液中有酵母菌450×104×100×10=4.5×109(个)。
    答案:(1)不能 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 (2)逐渐增加 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3)抽样检测法 4.5×109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九单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