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第9单元第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第9单元第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页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第9单元第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2页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第9单元第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第9单元第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展开

      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结构(Ⅰ)1.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生命观念)2.比较生产者与消费者、分解者的异同;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模型。(科学思维)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因子(1)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3)特点(耐受性定律):生态因子在低于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限制因子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区2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2)生态系统的类型类型(3)生物圈概念: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组成:岩石圈上层、水圈大气圈下层。3生态系统的组成(1)非生物成分(又称无机环境):光、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物成分(又称生物群落):比较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生物类型①光合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蓝藻等;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等大多数动物;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某些微生物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生态系统最活跃的部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作用①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速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1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提示]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2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提示] 生产者是自养生物而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细菌等。3分解者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处于主导地位。(×)[提示] 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非占主导地位。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1)非生物成分(或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2)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与细胞呼吸等同吗?请说明理由。[提示] 不能完全等同。微生物分解作用是微生物分泌酶到细胞外将细胞外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也可能生成无机物)然后再吸收进入细胞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2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中组分123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简要说明理由。[提示] 不能。图中的组分1是生产者、组分3是消费者、组分2是分解者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探究蚯蚓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分解生活垃圾的速率请写出该实验的基本思路。[提示] 先控制不同的环境温度然后利用等量的生理状态相同的蚯蚓去分解等量的相同的生活垃圾在相同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生活垃圾的剩余量。考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分析与判断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C [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A错误;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B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C正确;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D错误。]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 [乙是消费者包括大部分的动物、寄生细菌等。一部分动物属于分解者由此判断B项错误。]3(2018·河北衡水冀州中学第三次月考)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D代表光合作用代表细胞呼吸C [图中14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12均指向313个箭头指出43个箭头指入可以判断出1234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2所包含的种群不能构成群落还缺分解者3A错误;3(分解者)中既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B错误;4可以代表大气中的CO2那么过程可为光合作用过程代表细胞呼吸表示捕食关系C正确D错误。]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1)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自养型生物=生产者: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蓝藻等)和化能自养生物(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它们都是生产者。捕食或寄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异养型生物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是以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它们都是消费者。腐生异养型生物=分解者:腐生异养型生物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等)它们都是分解者。(2)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如图所示:根据双向箭头确定CD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生产者AB为消费者或分解者。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CD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如捕食关系)形成的一种营养结构。(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但一般不会超过个营养级。(3)表现形式(4)单向性: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2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营养级间的关系(连线)[提示] ①—b—Ⅱ ②—a—Ⅴ ③—d—Ⅲ ④—e—Ⅳ ⑤—c—Ⅰ3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3)功能: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4)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在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出现多种如两种生物可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1食物链中某营养级指的是某种生物或种群。(×)[] 食物链中的某个营养级指的不是一种生物或一个种群而是指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2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养级上。(×)[提示] 杂食性动物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依据其食物来源不同可以处于多个营养级。3食物网中的两种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提示] 食物网中的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两种种间关系。4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提示] 杂草与水稻同属第一营养级去掉杂草并未使能量流动中的营养级减少。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1食物链的特点(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2)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2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分析(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变动的影响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直接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依次减少。(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要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写出相关食物链及分析依据。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mg·L1)0.0570.51680.39[提示] 。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考查食物链(网)的分析1(2019·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网)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B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C增加或延长果园中的食物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食物网中表示的都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捕食关系D [食物网的生物中通常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所食所以食物网的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错误。]2(2019·湖北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如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B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使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C在甲→丙→丁→辛这条食物链中辛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D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 [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3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B [由于水蚤天敌减少水蚤数量增多水蚤以绿藻为食水蚤增多导致绿藻减少AC错误;由于绿藻减少白鲢和水蚤种间竞争加剧并且由于花鲢减少乌鱼会以白鲢为主食因此白鲢的数量会减少B正确;乌鱼以花鲢和白鲢为食花鲢和白鲢数目都减少导致乌鱼数量减少D错误。]4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生物摄取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b和小型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__。(2)若引入鲈鱼则鲈鱼在该食物网中处于________营养级。鲈鱼的引入短时间内将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在短时期内鲈鱼的种群增长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图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大型浮游动物a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动物a浮游植物b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动物b。鱼b捕食小型浮游动物两者为捕食关系b和小型浮游动物都捕食浮游植物两者为竞争关系因此鱼b和小型浮游动物的关系是捕食、竞争。(2)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则鲈鱼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鲈鱼的引入导致鱼a和鱼b减少小型和大型浮游动物增加则短时间内将导致浮游植物减少。在短时期内鲈鱼由于食物充足、没有天敌因此鲈鱼的种群增长方式为指数型增长。[答案] (1)4 捕食、竞争 (2)第三、第四 减少 指数型增长 1.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2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如硝化细菌等自养微生物也是生产者。3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4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5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成分都参与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因为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所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这两种成分不参与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6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7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5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6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条渠道进行的。 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1(2018·海南高考)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的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 [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2(2019·江苏高考)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填序号)。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2[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最基本的生物成分在乔木杂食性鸟与草本植物杂食性鸟这两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均属于第二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这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属于第三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这条食物链中杂食性鸟属于第四营养级。(2)分析题图中各成分可知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可产生无机盐、二氧化碳和水等。(3)该地表在水平结构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题中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4)题中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空间分布、迁入率和种群密度。(5)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且包含在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中。根据题图可知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答案] (1)生产者 二、三、四 (2)大型真菌、跳虫 无机盐、CO2H2O (3)水平 (4)①②⑤ (5)c ab3(2018·全国卷Ⅲ)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通常植物根系对NO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___运输完成的。[解析] (1)蚯蚓属于异养型生物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利用的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需要考虑生活垃圾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及异化类型、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等。(3)通常植物根系对NO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