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历史专题复习模式人教版学案:选修3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展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背景1.时代背景: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3.重要原因(1)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2)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4.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二)经过阶段时间主要战役(事件)影响爆发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的导火线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第二阶段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对德宣战,苏俄退出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 (三)性质1.帝国主义战争(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2)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3)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四)影响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1)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1)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2)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4.思想观念: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五)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1.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建立背景1.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2.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二)凡尔赛体系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2.内容: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3.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4.影响(1)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2)使欧洲和西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3)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4)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三)华盛顿体系1.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筑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2.影响(1)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2)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3)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4)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受害者。(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1.经济: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2.政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3.外交:《非战公约》的签订,使20世纪出现了暂时的和平。(五)国际联盟1.背景(1)一战后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2)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国联盟约。2.成立: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3.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4.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5.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6.解散: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7.活动(1)恢复战后欧洲经济。(2)1924年缔结了《日内瓦议定书》。 (3)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4)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8.评价(1)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未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六)《非战公约》的签订1.时间:1928年8月。2.创始国及签订:美、德、法等15国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3.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4.评价(1)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2)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有一定进步意义。(3)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七)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了固有的矛盾,甚至孕育了新的矛盾。(1)和约对战败国惩罚性的掠夺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法、德之间。(2)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3)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4)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八)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1.不同点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背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内容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结果形成凡尔赛体系形成华盛顿体系 2.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暂时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