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民版」2021高考历史核心讲练一轮复习学案
-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民版通用史论阐释:专题一知识点二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民版通用史论阐释:专题一知识点二1.2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民版通用史论阐释:专题一知识点二1.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民版通用史论阐释:专题二知识点一2.5发达的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民版通用史论阐释:专题二知识点一2.6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 学案 0 次下载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民版通用史论阐释:专题一知识点二1.3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完善
展开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析·史论阐释
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
1.被选人的身份、等级层面、选择范围、选择方式的变化。
(1)由贵族世爵的身份性选任到非身份性的演变。
(2)选官层面由高级阶层向社会各阶层发展变化。
(3)选官范围也更加精细化,唐宋科举制使普通的布衣都可以参与科举,而到了明清时期,必须通过童试,入过官学才能进行科举考试,这提高了科举考试的门槛,为科举考试筛滤人才。
(4)选择方式更加多样化,存在很多方式共存的现象。
2.官员自选属官权力的削弱、取消。在古代社会初期官员有私自聘属官管理的权力,以后削弱,最后取消,完全经由吏部。
3.选官权力由选官者向皇权转移。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察举制到科举制演变的过程,察举制时选官拥有选择官吏的权力,而到了科举制度时这一权力被剥夺,皇权进一步渗入官吏的选择中。
4.多方面综合评选的理性选拔向单一性知识选拔的变化。在察举制时不单单要考虑其素质,而且要多方面考虑,尤其注重品德、社会口碑,而到了科举制只依据答卷成绩。此外选官的分工化也更趋明显,春秋以前的官员一般能文能武,而至战国以后出现了文武分离的趋向,科举制度的建立加速这一趋势的变化,并对这一趋势加以制度化。通过武举和文举的方式为国家选拔不同功能性的官员。
1.(2018·全国卷Ⅲ·T2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 宰相人数 | |
北宋(71) | 南宋(62) | |
高级官员 | 20 | 8 |
中级官员 | 15 | 10 |
低级官员 | 12 | 8 |
无官职记录 | 24 | 36 |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解析】选B。题干表格中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特别是担任高、中级官员的宰相人数不断减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不断减弱,故A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南宋宰相中祖辈无官职的,占的比例超过50%,这说明随着宋代科举制的推行,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迅速增加,下层民众有较多的机会步入社会上层,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加强,故B正确;题干表格反映的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与宰相权力日益下降无关,故C错误;宋代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科举制度功能不断强化,故D错误。
2.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解析】选D。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客观上必然也会推动社会教育文化的发展,故D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B是汉代察举制的选官标准;C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能和学识,世家子弟也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故C说法不正确。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