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通用版」2021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史论阐释
-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史论阐释:第十九单元19.45 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史论阐释:第二十单元20.46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秩序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史论阐释:第二十单元20.47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秩序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史论阐释:第二十单元20.4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及局部战争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史论阐释:第二十一单元21.49 古代杰出的中外历史人物 学案 0 次下载
2021版高考历史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史论阐释:第二十一单元21.50 近现代杰出的中外历史人物
展开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讲 核心考点·研史料考向一 近现代中国的杰出历史人物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原则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即肯定为主,阻碍即否定为主。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即当时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帝)反封建;现代史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具体方法1.定阶段:即确定历史人物所处的时空范围,认清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都要将他放到一定的历史时空区域内去考察,即理清该人物与他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2.看阶级:一般来说,历史人物的活动都会深深地打上本阶级的烙印,受自己阶级利益的左右。3.定标准:通常我们把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判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根本标准。当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还有道德标准、价值观标准等,但这些都应当从属于前面的两条根本性标准。 4.忌极端:人无完人。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客观全面。(既不要将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一棍子打死”,轻率地全盘否定;也不要做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狂热崇拜者,只看到他的优点而看不到他的丝毫缺点,甚至容不得任何人说他的缺点。)5.重民众: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人民而不是少数英雄人物,在评价过程中不能过分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6.据活动: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什么?不是名家观点,不是权威高见,而是历史人物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历史其实是他自己写的。人物评价类的试题和其他类型的历史试题一样,解题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而这里所说的“史”就是指历史人物的基本活动。) 材料 下面是辜鸿铭的部分言论摘录《中国人的精神》(1915年) 一个中国人如果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在中国,一个真正的妇人不仅要爱着并忠实于她的丈夫,而且要绝对无我地为她丈夫活着《反对中国文学革命》(1917年) 当胡教授用他那音乐般的声音谈论“活文学”和“重估一切价值”时,我敢肯定许多外国人都将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一个身为中国学者的人,能够说出中国的文言不适合创造活文学的话,他一定是一个“外表标致的道德上的矮子”《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1924年)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讨厌西方文明,我在这里申明一下,我讨厌的东西不是现代西方文明,而是现代的西方人士滥用他们的文明利器【探究】(1)根据材料,概括辜鸿铭的思想主张。提示:维护孔孟儒学、反对文学革命;肯定现代西方文明。【探究】(2)简要评价辜鸿铭的思想主张。提示: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辜鸿铭反对早期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明绝对的否定与肯定的做法,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理性地吸收西方文明,但为一些封建糟粕和陋习辩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考向二 近现代西方的杰出历史人物评价科学家要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1.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2.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虽然是两个具有不同特色的概念,它们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受到许多科学家的重视。 材料 化学家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年轻的门捷列夫走出实验室。1859年,他去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科学深造,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1862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1867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门捷列夫又返回实验室,他把重新测定过的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而经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1869年2月19日,他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摘编自《门捷列夫》《中外科学家》等【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主要社会条件。提示:工业革命的进行;前代科学家研究成果的积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确立;资本主义国家间联系加强。【探究】(2)简析门捷列夫的科学研究态度。提示:广泛学习,集思广益;亲身考察并勤于实践;勤奋钻研,忘我工作。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