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十二单元第43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展开第十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宏观览要
第4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考纲明示]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主干梳理 认知拓展
一 智者学派
二 古希腊三大思想家
[问题探究1] 人文精神为什么起源于古希腊?
提示:(1)政治上:民主政治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2)经济上: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繁荣的城邦经济提供了物质条件。
(3)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
(4)个人作用:思想家的努力。
[问题探究2] 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
提示:(1)积极方面
①这一主张开始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表明希腊人清楚地认识到人才是社会的主角。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
②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评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
③这一主张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2)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问题探究3] 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概念阐释] “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指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
史料精研 微解重难
微解 古代西方人文思想的内涵
一 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象是什么。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
二 英国当代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曾说:“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三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
[史料解读] 以上三则史料或出于古代西方思想家之口,或是后人对古代西方思想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西方人文思想的内涵。
[精研探究] 上述史料反映出古代西方人文思想的哪些内涵?
试答:
提示:根据史料一可知其对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根据史料二可知其重视人,把人看得高于神。根据史料三可知其重视美德。
归纳总结
早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本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要点突破 深化拓展
要点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例] 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有思维的人。”在此,黑格尔强调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要有高尚的道德
C.要肯定人的价值
D.人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虽然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但其中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偏向于感性认识,而苏格拉底则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理性,故选D项。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1.(2019·全国卷Ⅱ,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答案 C
解析 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等都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希腊哲学的主题由研究自然到研究人的转变,C项正确。神、自然、政治均与题意和史实不符,A、B、D三项错误。
2.(2018·全国卷Ⅰ,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 D
解析 材料“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古代雅典实行奴隶制度,梭伦并不反对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说明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故C项错误。
3.(2016·全国卷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台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判断该剧反对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正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故选D项。A、B两项皆不符合古希腊的社会现实,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1.(2020·陕西渭南月考)普罗泰格拉等人在政治法律问题上持“约定论”的观点,反对“自然论”。他们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约定论”体现了( )
A.对人的重视 B.对贵族的重视
C.对自然的敬畏 D.对法律的敬畏
答案 A
解析 “约定论”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这种观点尊重人的意志和选择,体现出对人的重视,故选A项。这里的人不仅仅限定在贵族之间,排除B项;根据材料“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可以看出,不存在对自然的敬畏,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对法律的敬畏,排除D项。
2.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追求思想自由,崇尚人的理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出他珍视个人的思想自由,主张理性,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也没有反映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排除C项。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古雅典智者学派普高尔吉亚提出: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材料主要说明智者学派( )
A.忽视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B.其思想带有浓厚理性色彩
C.以怀疑的态度向传统提出挑战
D.力图纠正自己的理论缺陷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智者对世界的感知持怀疑态度,而在当时的雅典,神在传统社会是不容被怀疑的,智者对世界所持的怀疑态度对传统构成了挑战,故选C项。材料没有信息显示智者学派对道德的忽视,A项错误;智者对世界的怀疑不能表现其思想一定具有理性色彩,排除B项;对世界的怀疑态度与智者力图纠正自己的理论缺陷也构不成必然联系,排除D项。
2.(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 )
A.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
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
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D.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对“是什么”的探讨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即理性的探求,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并未否定人的内在本性,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是智者学派的影响,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城邦的民主制度,故排除D项。
3.(2019·河北保定期末调研)根据柏拉图的记述,辩者的末流,如普罗泰格拉,甚至认为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客观的道德规范,所谓公道,所谓德性,也只是弱肉强食的另一说法而已。这体现了( )
A.两者站在了不同的阶级立场
B.两者在道德问题上存在分歧
C.智者学派对政局动荡起因的反思
D.智者学派否定了人具有德性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主张理性的道德,即节制、勇敢、智慧、正义,而智者学派重视功利,忽视道德,故二者在道德上各有主张,B项正确。二者都代表奴隶主阶级,阶级立场上无本质区别,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智者学派对城邦危机作出反思,故排除C项;智者学派否定客观道德规范,但并未否定人的主观道德思想,故排除D项。
4.(2019·四川绵阳一模)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
A.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B.希腊妇女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建筑师发挥了人的能动性,实现了建筑科学与艺术审美的结合,故A项正确。妇女作为建筑形象出现,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建筑师的技艺高超,但无从体现其思维活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古希腊建筑师群体的成就,不能代表整个艺术人才群体的发展和斐然成就,故D项错误。
5.(2019·吉林六市高二期末)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
A.罗马和希腊相似的国情使二者文化相似
B.罗马法的发展体现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
C.罗马文化风格与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
D.罗马共和国选择与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希腊在政治上成为罗马的俘虏,但在文化上却是胜利者,罗马文化继承了希腊文化中大量的人文精神、理性精神、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并进一步发展繁荣,故B项正确。希腊是城邦民主制,罗马是由共和走向帝国,故不存在国情相似之说,故排除A项;C项中“文化风格完全契合”太绝对化,故排除;罗马共和国时期是由贵族集团掌权,实质是贵族专制,与雅典民主政治不同,故排除D项。
6.(2019·江西吉安五校联考)“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且重视教育,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二者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A项不是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共同之处;B项只符合孔子;D项只符合苏格拉底。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
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泰格拉命题”。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材料三 与普罗泰格拉不同,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是善,但又不去实现这件事,这恰恰说明,他实际上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善),他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知识。相反,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而又不实行善是自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之下做出的。
——摘编自《西方科学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与普罗泰格拉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1)特点: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强调教育的作用。
原因: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
(2)进步性: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或肯定人的作用),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局限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3)思想:美德即知识;无人有意作恶。
相同点: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不同点:普罗泰格拉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而苏格拉底提倡道德哲学。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重人”的思想得出突出人的价值;根据“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得出重视人的理性思考;根据“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得出强调教育的作用。第二小问,可根据所学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相关知识,从经济、政治和人本身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可以分析出普罗泰格拉观点的进步性。根据材料二“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可以分析出普罗泰格拉观点的局限性。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之下做出的”等信息,可从美德即知识、无人有意作恶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等方面回答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普罗泰格拉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而苏格拉底提倡道德哲学等方面回答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