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2专题11专题整合提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2专题11专题整合提升第1页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2专题11专题整合提升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2专题11专题整合提升

    展开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基本过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雏形1516世纪之交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整体世界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19291933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科技发展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市场机制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市场经济体制[针对训练]1“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说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D对当今美国来说弊大于利A [材料反映了中国、英国、美国在不同时期既受益于全球化又受全球化危害的影响说明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A项正确B项错误;尽管英国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但不能说是全球化导致英国衰落C项错误;根据材料虽然一直是全球化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可知当今美国也受到全球化危害的影响但不能由此推断全球化对美国弊大于利D项错误。]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第一阶段: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针对训练]21975欧共体与46个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洛美协定》。协定规定欧共体在不要互惠的条件下允许46国的全部工业品免税、不限量地进入共同市场。这说明(  )A不结盟运动冲击了世界格局B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C欧洲经济复苏奉行独立外交D世界经济两极分化严重D [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经济发展迅速实力大为提高而非洲国家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故《洛美协定》规定欧共体在不要互惠的条件下允许46国的全部工业品免税、不限量地进入共同市D项正确。]从全球化视角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阶 段表 现自我隔绝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7世纪至1840年)明清时期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401949年)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资本输出地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1949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推行计划经济体制迅速融入世界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1978年以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针对训练]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解析] (1)结合近代中国相关史实从全球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国际地位、对世界的认识等方面的影响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第(2)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可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全球化的有利条件。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特点与现代中国参与全球化在原因和接受方式等方面特征进行比较总结二者不同特征。[答案] (1)积极影响: 使中国对外部世界进行审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 推动经济近代化: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较大发展。推动政治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生活近代化:从通商口岸开始中国的社会生活融入了很多西方因素。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参战国发挥了重要作用。(2)有利条件: 世界形势进入到“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时代美苏“冷战”缓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扩大海外市场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特征:第一次单向被动在欧洲舰炮的打击下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化在压迫中学习;第二次单向主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嵌入全球化进程共同生长。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