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共89张PPT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7357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共89张PPT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7357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共89张PPT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7357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共89张PPT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73573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共89张PPT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73573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共89张PPT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73573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共89张PPT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73573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共89张PPT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573573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与测试复习ppt课件
展开1、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可分为三级阶梯。
其主要原因是:地势西高东低中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
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平均海拔高度
气候: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交通:使得我国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之间的水上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之间的联系。水能开发: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我国各类地形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山地。
我国山区开发利用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 、农业多种经营不利因素:地面崎岖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
山脉还可以作为地形的分界线: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等。
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我国西部主要分布着的地形是: 山地、高原和盆地我国东部主要分布着的地形是: 平原和丘陵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较强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共同特点:雨热同期。季风一般分为冬季风和夏季风
夏季风:风向?源地?性质?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没有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我国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但容易形成旱涝灾害;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很难到达西北地区
夏季风对我国东部雨季的影响
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雨季景象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雨季从南向北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特点
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气候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进退规律异常。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规律):
我国降水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总体上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
400mm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两条重要的年等降水量线
1、我国冬季、夏季气温的分布2、温度带的划分(1)活动积温(2)划分依据(3)温度带3、干湿地区(1)划分依据(2)四个干湿区4、我国主要气候类型5、我国气候特征的影响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影响因素:纬度因素。
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该线以南河流不结冰,以北河流结冰。
气温的分布: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气温的分布: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划分的依据:根据各地的活动积温情况,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
注意: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省
划分的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干湿区景观的变化:湿润区——森林;半湿润区——森林草原 半干旱区——草原;干旱区——荒漠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1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从总体上看,我国东部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则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黑龙江省最北部为寒温带(纬度因素)黄山是我国著名避暑胜地(地形因素)海南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纬度因素)黄土高原年降水量比华北平原少(海陆位置)
我国气候特征对我国生活生产的影响
使得我国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异彩纷呈,也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一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水热条件;另一方面: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
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原因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旱涝灾害发生率频繁,危害范围广。原因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高。原因是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我国亚热带地区是绿洲,其他同纬度地区是沙漠。原因是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较高的国家,主要影响因素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我国四川盆地有季风之利而无季风之害的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
特点: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气温年较差较大。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大陆性较强。
外流河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区:外流河的所在区域.内流河和内流区: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区:内流河的所在区域.
我国外流河的分布及水文特征
我国外流河大多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的河流汛期较短、有结冰期,流量较小,含沙量大;南方地区的河流流量大、汛期较长,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我国内流河的分布和水文特征
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内流河的汛期也多为夏季,河水量小,有断流现象。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河。
我国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属于咸水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我国的五大淡水湖是指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1、长江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流经的地形区、流经的温度带、流经的干湿区、主要支流和湖泊2、长江不同河段的特征
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赞美我国第一大河的歌曲中,有这样一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这里的雪山是指唐古拉山。
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这里的江是指长江。那么江之头、江之尾分别在哪个省级行政区域?(青海省、上海市)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分界点:江西湖口
长江上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落差达5000多米,河水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急流峡谷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长江上游水力资源最为丰富,这里修建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
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有众多的河流如湘江、汉江、赣江等汇入,这些支流为长江干流带来丰富的水量;同时,中游地区有许多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等与长江连通,这些湖泊对长江的水量起着天然调节作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水量大)“千里长江、险在荆江”主要原因是长江荆江河段河道特别弯曲。位于长江中游,对调节长江水量起着重要作用的湖泊是洞庭湖和鄱阳湖。
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无封冻期,有利于航行。长江入海口处江面宽达90多千米,水天相连,气势宏大。(江阔水深)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是因为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天然航道条件优越。
1、黄河的概况2、黄河不同河段的特征3、治理黄河的措施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主要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干流水量明显小于长江。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蜿蜒在祖国的北方大地上。
黄河干流的形状:巨大的“几”字主要流经的干湿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注入渤海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
黄河主要的支流是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镇、河南省郑州市的桃花峪
黄河上游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进入第二级阶梯,穿越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20多个峡谷,落差大、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了湟水、洮河等支流,水量大增,水能资源丰富。黄河流出青铜峡后流速减缓,冲积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量大,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北称为“塞上江南”
黄河上游河水非常清澈,可以看到河底的鱼虾。
黄河上游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有黄河最大的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汇集了渭河和汾河等数十条支流。由于当地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当地人用“一碗水半碗泥”来形容浑浊的黄河水。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是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这里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流速减慢,从中游带来的泥沙一部分在河床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一部分在入海口附近沉积,使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形成广阔的三角洲。
黄河下游因河床抬高,成为“悬河”,一遇洪水便容易决口,历史上有“三年两决口,五年一改道”的记载,危害极大。
形成“地上河”,水量少,支流少,易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是我国黄河下游河段,是著名的“悬河”,又称“地上河”。这一景观的形成是由于该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面缺少植被覆盖,大量泥沙进入河流,使该河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到了下游的华北平原,水流减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不断淤积抬高而成。
黄河的综合治理关键在于治沙。在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加固大堤。1、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2、在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黄河水顺利入海。
1、图示景观出现在我国黄河的下游河段,是著名的“悬河”, 又称“地上河”2、这一景观的形成是由于该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面缺少植被覆盖,大量泥沙进入河流,使该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到了下游的华北平原,水流减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不断淤积抬高而成。3、由于图中景观的出现,该河下游“三年两决口”,造成河水法兰,治理的根本措施是做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可以将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类型。其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对我国影响最为严重。
请根据以下三则材料,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材料一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沙尘暴…
滑坡地震泥石流…火山…
我国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伴随地震发生,往往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可能是滑坡。在冬春季节,北京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沙尘暴。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自然灾害种类多2.自然灾害分布地域广3.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1.旱涝灾害—分布面积广,主要集中于东部季风区,特别是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涝灾突出。2.雪灾、冰雹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地区;台风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3.关系——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大陆性较强,多旱涝灾害、台风、雪灾、冰雹。
图2-4-2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多发区分布
总结规律:1.地震灾害的分布有何特点?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2.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之间,以秦岭—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最为集中。3.地质灾害分布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有什么关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变化明显。
中考地理复习课件第十一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共62张PPT):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课件第十一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共62张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地之海四洲五,解题思路,火烧寮,托克逊,半湿润,半干旱,夏季风的区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复习课件第二章地图 (共23张PPT):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课件第二章地图 (共23张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讲,第二讲,常用图例符号,解题思路,经纬线的变化规律,重叠在一起,五种地形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二章 地图 (共40张PPT):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 课件:第二章 地图 (共40张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方法,左西右东,居民点,海平面,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四周高中间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