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展开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以区域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与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2018·全国卷Ⅱ·T7、8;2017·全国卷Ⅱ·T7、8;2014·全国卷Ⅱ·T10。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全面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2.综合思维:依据区域定位,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的影响、原因。知识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读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①气压带名 称成 因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动力因素)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②风带名 称成 因对应的南半球风带风向B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南半球称为东南信风带、风向为东南风D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风向为西北风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风向为东南风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信风带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考法1 借助简略图示,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2019·洛阳模拟)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3月份、春季B.N表示7月份、夏季C.M表示12月份、夏季D.N表示1月份、冬季1.B 2.B [第1题,由盛行风向可知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风向右偏可知位于北半球。第2题,M气压带反映的是北半球冬季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的是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考法2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3~4题。3.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4.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解题流程][解析] 第3题,恩克斯堡岛处于70°S和8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该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应与盛行风向相反,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第4题,根据材料,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场所,而全球变暖会导致冰盖雪被和陆缘冰融化,冰川脱离南极大陆,漂向海洋,形成海冰。所以,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尝试解答] 3.D 4.B考法3 结合文字资料,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对气候的影响(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5~6题。5.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6.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5.A 6.B [第5题,由材料可知,尼罗河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说明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是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A对,B错。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说明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C、D错。第6题,尼罗河泛滥区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区植物的耕种期在夏季,此时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适合在尼罗河泛滥区种植,B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的耕种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不适合尼罗河泛滥区,A、C、D错。][解题技巧] 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技巧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应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去理解。1.气温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逐渐降低。2.降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气压带或风带关键信息点对降水的影响典例气压带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东风影响的大陆东部和中部地区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中纬西风带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极地东风带 知识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读1月份和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北半球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北半球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1)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情况1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气压中心M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所以低压中心保留在海洋上。(2)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情况7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气压中心N印度(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高压中心保留在海洋上。(3)北半球气压中心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使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与此相反,南半球因海洋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故气压带多呈带状分布。2.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成因①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上图中的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的。②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上图中的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的;东亚季风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而形成的;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季风影响。(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特点的比较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印度洋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势力强弱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考法1 结合相关统计图表,考查季风环流的形成、影响(2019·湖北名校联考)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1.C 2.D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第2题,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且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且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考法2 结合人类活动事例分析,考查季风环流的影响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4.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3.C 4.B [第3题,“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说明位于热带,“田种随人,无有时节”说明该地水热充足,比较四个区域可以确定斯里兰卡沿海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符合描述特点。第4题,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所经过的区域大部分地区夏半年盛行西南风,有利于古代帆船顺风返回中国。故5~9月最适合,B选项正确。]考法3 结合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考查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下图是北半球某半岛不同季节近地面风场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能够体现该半岛及附近地区为夏季风场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6.该半岛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5.C 6.A [由图中半岛的纬度位置和轮廓特点可以判断该半岛是南亚的印度半岛,该地的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盛行西南风。]考法4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季风环流的分布及影响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7~8题。7.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8.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解题流程][解析] 第7题,图中显示A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第8题,图中显示B地位于南亚地区,属于南亚季风影响范围,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时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西南季风,为南亚地区带来丰沛降水。[尝试解答] 7.D 8.D[规律方法] 季风环流的判断方法 季风环流判断的关键是根据已知信息判断出该地的时间或风向。对此,主要有以下两种判断方法:1.根据气压中心或风向进行判断。若30°N的近地面存在低压中心(即印度低压),则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东亚季风为东南风,南亚季风为西南风。若60°N近地面存在高压中心,则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东亚季风为西北风,南亚季风为东北风。同理,若已知近地面风向,也可据此判断出此时北半球的季节以及气压中心状况,具体方法按照以上思路反推即可。2.根据洋流性质进行判断。若南亚地区洋流为顺时针,索马里半岛沿岸为寒流,则为夏季;否则为冬季。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教师用书独具)(2013·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如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1.C 2.D [第1题,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2019·日照二模)如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该地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A.冬季多于夏季B.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减C.夏季多于冬季D.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4.该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 )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C.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3.A 4.D [第3题,图示10月—次年5月降水多于6~9月,该地又在北半球,故冬季多于夏季。第4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降水冬季多,夏季少,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而温和多雨。图示1~5月同海拔降水量逐渐减少,可知是副高北移,影响增强所致。]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甲国气候一定程度上受到季风的影响,则该国( )A.冬夏季风成因相同B.沿海降水多于内陆C.夏季风比冬季风强D.气温季节变化大6.甲国有“东方水果篮”的美称,水果种类多,从热带的香蕉、芒果到温带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产。甲国水果品质好的自然原因有( )①光热资源丰富,利于光合作用 ②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 ③纬度低且纬度跨度大 ④昼夜温差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C 6.D [第5题,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知,甲国是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该国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两者成因不同。影响巴基斯坦的西南季风途经阿拉伯半岛,水汽相对较少,而且该国沿海地区为平原,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很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冬季风受北部高原山地的阻挡作用,风力相对较弱。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处低纬地区,气温季节变化小。选C。第6题,光热资源丰富,利于光合作用和昼夜温差大是水果品质好的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和纬度低且纬度跨度大是水果种类多的有利条件。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