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化学人教版创新设计一轮复习讲义()
2020创新设计一轮复习化学(人教版)讲义:第八章第2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展开
第2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020·备考】
最新考纲: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2.了解溶液pH的定义。3.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水的电离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水的电离,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酸碱中和滴定中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误差分析。
考点一 水的电离
(频数:★★☆ 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 水的电离主要结合盐类的水解反应进行考查,主要角度有:(1)水的电离影响因素;(2)水的离子积常数的理解与应用。
1.水的电离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或H2OH++OH-。
任何情况下水电离产生的c(H+)、c(OH-)总是相等的。
2.水的离子积常数
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其实质是水溶液中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不一定是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的乘积,所以与其说Kw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如说是水溶液中的H+和OH-的离子积常数。即Kw不仅适用于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增大。
(2)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程度减小,Kw不变。
(3)加入可水解的盐(如FeCl3、Na2CO3),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不变。
4.填写外界条件对水电离平衡的具体影响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移
动方向
Kw
水的电
离程度
c(OH-)
c(H+)
HCl
逆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NaOH
逆
不变
减小
增大
减小
可水解
的盐
Na2CO3
正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NH4Cl
正
不变
增大
减小
增大
温度
升温
正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降温
逆
减小
减小
减小
减小
其他:如加入Na
正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水属于弱电解质,遵循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原理,水的电离是动态平衡,也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w不变(×)
(2)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3)室温下,0.1 mol·L-1的HCl溶液与0.1 mol·L-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4)25 ℃和60 ℃的水的pH,前者大于后者,但都显中性(√)
(5)室温下,pH值相同的NaOH溶液与CH3COONa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后者大(√)
2.(教材改编题)25 ℃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NH4)2SO4,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④>③>②>①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答案 C
3.(思维探究题)甲同学认为,在水中加入H2SO4,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解释是加入H2SO4后c(H+)增大,平衡左移。乙同学认为,加入H2SO4后,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解释为加入H2SO4后,c(H+)浓度增大,H+与OH-中和,平衡右移。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并说明原因。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后,溶液中c(H+)·c(OH-)是增大还是减小?
答案 甲正确,温度不变,Kw是常数,加入H2SO4,c(H+)增大,c(H+)·c(OH-)>Kw,平衡左移。
c(H+)·c(OH-)不变,因为Kw仅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Kw不变,与外加酸、碱、盐无关。
[A组 基础知识巩固]
1.(2019·泉州模拟)某温度下,向c(H+)=1×10-6 mol·L-1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c(H+)=1×10-2 mol·L-1。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高于25 ℃
B.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为1×10-10 mol·L-1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水的电离
D.取该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的c(OH-)减小
解析 该温度下蒸馏水中c(H+)=1×10-6 mol·L-1,大于25 ℃时纯水中c(H+),故温度高于25 ℃,A项正确;此温度下Kw=1×10-12,故该NaHSO4溶液中
c(OH-)==1×10-10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与溶液中的c(OH-)相等,B项正确;加入NaHSO4后,NaHSO4电离出的H+抑制了水的电离,C项正确;加水稀释时,c(H+)减小,而Kw不变,故c(OH-)增大,D项错误。
答案 D
2.(2018·双鸭山模拟)在25 ℃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 mol·L-1,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可能呈酸性
B.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该溶液的pH一定是1
D.该溶液的pH不可能为13
解析 在25 ℃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1×10-13 mol·L-110-7mol·L-1,则该溶液呈酸性(×)
(3)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4)一定温度下,pH=a的氨水,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5)常温常压时,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2.(教材改编题)甲溶液的pH是2,乙溶液的pH是5,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 )
A.1 000∶1 B.1∶1 000
C.2∶5 D.5∶2
答案 A
3.(思维探究题)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如果湿润是否一定产生误差?能否可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答案 pH试纸使用前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对原溶液稀释而产生误差,但中性溶液的pH不变。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因为氯水既呈酸性又呈现强氧化性(漂白性)。
[A组 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 ℃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 ℃时NaCl的Kw
B.常温下,pH均为5的醋酸和硫酸铝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1∶104
C.根据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100 ℃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解析 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w越大,A错;醋酸中水电离出的c(H+)=溶液中的c(OH-)=10-9mol·L-1,硫酸铝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等于溶液中的c(H+)=10-5mol·L-1,B正确;C选项不知温度,无法判断,错误;100 ℃时Kw=1×10-12,所以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D错。
答案 B
2.(2018·福建质检)常温下,溶液的pH最大的是( )
A.0.02 mol·L-1氨水与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B.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0.02 mol·L-1盐酸与0.02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D.0.01 mol·L-1盐酸与0.03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解析 A项混合后得到0.01 mol·L-1氨水,NH3·H2O不能完全电离,则c(OH-)c(H+)
解析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度达到最高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此刻醋酸溶液的体积小于10 mL,所以n>1.0,A正确;a点温度低于25 ℃,KW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a点KWc(OH-)>c(H+),D错误。
答案 A
14.(2018·厦门质检)铝锰合金可作炼钢脱氧剂。某课外小组欲测定铝锰合金中锰的含量。
Ⅰ.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浓度标定
步骤1:取20.00 mL 0.015 mol/L K2Cr2O7标准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20 mL稀硫酸和5 mL浓磷酸,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接近终点时加2滴R溶液作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的体积为V1 mL。
步骤2:重复步骤1实验,接近终点时加4滴R溶液,消耗的体积为V2 mL。
Ⅱ.过硫酸铵[(NH4)2S2O8]催化氧化滴定法测定锰含量。
取m g铝锰合金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磷酸,加热至完全溶解,稀释冷却摇匀,再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过量的过硫酸铵溶液,加热煮沸至无大量气泡冒出,冷却至室温(此时溶液中锰的化合价为+7),用标定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滴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铝锰合金中锰的含量。
[查阅资料]①酸性条件下,Cr2O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易被还原为绿色的Cr3+。
②R溶液的变色原理:
Q,(还原型,无色))
(1)Ⅰ中步骤1、2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锥形瓶、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__。
(2)Ⅰ中滴定过程,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中步骤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中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标定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L(用含V1、V2的代数式表示)。
(5)Ⅱ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Ⅱ中若未加热煮沸无大量气泡冒出,锰含量测定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为了提高该实验的准确度和可靠度,需进行________。
解析 (1)因为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显酸性,K2Cr2O7溶液有强氧化性,所以Ⅰ中滴定实验需要用到酸式滴定管,可使用量筒向滴定管中取液体,也可以使用移液管取用,故Ⅰ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锥形瓶、胶头滴管外,还用酸式滴定管、量筒(或移液管)。(2)Ⅰ中滴定过程,酸性条件下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K2Cr2O7标准液,Fe2+与Cr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14H++Cr2O+6Fe2+===6Fe3++2Cr3++7H2O。(3)根据[查阅资料]②R溶液的变色原理可得,变色过程要消耗一定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所以对指示剂用量加以校正是提高准确度的关键,因此Ⅰ中步骤2的主要作用是校正指示剂。(4)加2滴R溶液作指示剂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V1 mL,为校正指示剂所造成的误差,加4滴R溶液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V2 mL,所以K2Cr2O7标准液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溶液为(2V1-V2)mL,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得关系:Cr2O~6Fe2+,又根据已知20.00 mL 0.015 mol/L K2Cr2O7标准液,所以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浓度为mol/L=mol/L。(5)由已知,催化氧化滴定法测定铝锰合金中锰含量,过硫酸铵[(NH4)2S2O8]作氧化剂与锰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Ⅱ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目的是作为催化剂,加快氧化速率。(6)Ⅱ中过硫酸铵是过量的,存在反应(NH4)2S2O8+2H2O===2NH4HSO4+H2O2,加热煮沸至无大量气泡冒出,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氧化性物质,若未加热煮沸无大量气泡冒出,则消耗还原剂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偏大,锰含量测定结果将偏大。
(7)为了提高该实验的准确度和可靠度,需防止偶然误差的产生,可取两个以上相同的样品,以完全一致的条件进行实验,看其结果的一致性,即进行平行实验
答案 (1)酸式滴定管 量筒(或移液管)
(2)14H++Cr2O+6Fe2+===6Fe3++2Cr3++7H2O
(3)校正指示剂
(4)1.8/(2V1-V2)
(5)作为催化剂,加快氧化速率
(6)偏大 (7)平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