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1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1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页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1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页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1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1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

    
    第1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
    考点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能够分析城市的选址、布局及空间结构的成因
    分析聚落选址的影响因素
    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分析城市内部结构的成因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分析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运输走向的影响
    能够分析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结合区域图等分析交通线的走向
    地形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商业网点差异区位分析
    结合区域图,分析商业网点的差异的表现及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及特点

    考古中的古地理环境研究
    气候变暖的原因
    能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
    分析环境变迁的主要表现,探究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建立正确的知识因果链条

    (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平原是城市建设理想的地形。
    (2)山区的城市分布在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
    (3)热带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上。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主要影响因素:气温、降水。
    (2)影响
    ①区位选择:中低纬度地带(气温)、沿海地区(降水)。
    ②内部结构和布局:风向和风速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3.水对城市的影响
    (1)意义
    一是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二是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2)影响
    ①城市选址:多形成于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大河入海口、河流汇合处、水陆交通转运点、水运起点及湖岸地区。
    ②城市形态: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方式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①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线路
    选址
    及走

    ①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多呈“之”字状;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选择适宜的过河点;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⑦避开沼泽
    充分考虑地形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线



    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山区河谷地带密度较大
    山区河谷地带,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因此线网密度大
    三、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时间
    特点
    地质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前
    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
    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以来
    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近代
    近百年气象观测记录时期
    全球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
    [特别提醒]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3.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引起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


    一、综合思维——判断正误
    1.自然条件对聚落选址起决定作用。 (×)
    2.社会经济因素最终决定交通线走向。 (√)
    3.气候变化就是指气候变暖。 (×)
    4.全球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1.读近100多年来全球气温和大气中CO2含量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特点:气温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图中A曲线是近100多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
    (2)主要原因: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图中B曲线是近100多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
    (3)升温原理:CO2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1.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的国民都在忧心其未来能去哪儿,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 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海平面不断上升,岛国马尔代夫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海水淹没,从而使马尔代夫人失去家园。
    2.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其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提示] 需要克服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三大障碍。

    (对应学生用书第109页)


     四川茂县位于岷江上游中段的高山峡谷区❶,如图示意茂县乡村聚落沿岷江干流的分布特征❷。据此,完成(1)~(2)题。

    (1)茂县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总体呈(  )
    A.片状集中   B.带状延伸
    C.环状分布 D.零散无序
    (2)距干流约200米聚落数量最多,最可能原因是(  )
    A.地形相对平坦,地质灾害较少
    B.植被茂盛,土壤肥沃,易于耕作
    C.距水源近且不易遭洪涝灾害
    D.地势较高,气候干爽,适宜居住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四川茂县位于岷江上游中段的高山峡谷区
    ❷茂县乡村聚落沿岷江干流的分布特征
    ❸图中显示,乡村聚落大多距岷江干流较近
    教材寻因
    河流可以为人们提供水源、水运等便利条件,因此河流两岸,地势平坦之地常是聚落选址的理想之地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❶、❷可知,茂县所在的地形区为高山峡谷区,聚落多沿岷江干流分布,受河谷地形特征的影响,其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多呈带状沿河谷延伸
    (2)结合信息❸可知,茂县乡村聚落距岷江干流约200米处,分布比例最高,说明聚落选址既要靠近河流,又要预防河流洪水危害,故选址时应高出当地河流的洪水位
    [尝试解答] (1)B (2)C

    1.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分析
    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较大,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形
    原因
    城市分布
    举例
    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水源充足,物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此外,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密度大规模大
    我国大部分城市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世界绝大多数的特大城市分布在濒海、沿湖或沿河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的高原
    在热带地区,地势低处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而高原上凉爽,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密度小
    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
    山区
    山区地形崎岖,城市建设难度大,交通不便,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但城市的发展常受地形的制约
    密度小
    兰州分布在黄河谷地,因受两侧山地制约,城市形态呈狭长型
    2.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分析
    (1)气候与城市分布
    气候
    影响原因
    影响结果
    分 布
    气候适宜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多,规模大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城市众多
    气候恶劣
    干旱、寒冷或过于湿热都不利于人类居住
    城市少,规模小
    干旱区、热带雨林区、寒冷地区等,城市分布少
    (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风向分布
    布局原则

    主导风向分布区(如西风、信风分布区)
    污染大气的工业区布局在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常年盛行风向分布区(如中国东南沿海、印度、中南半岛等季风分布区)
    污染大气的工业区布局在与居住区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知识拓展] 图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命题视角一 分析聚落选址的影响因素
    如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图中海拔最高点为A点。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
    A.东南—西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南北
    2.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地形
    C.交通 D.气候
    1.D 2.A [第1题,山脉走向可以根据河流流向来判断,图中河流由西向东流,故图中主要山脉大致是南北走向。第2题,由图可知,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河流。]
    命题视角二 分析城市内部结构的成因
    下面的左图为古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
    ⑤相对于河岸a、b和c,河岸d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4.古人对该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疏风防寒
    C.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
    3.B 4.C [第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古镇位于河流凸岸处,取水方便,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因此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挟带的泥沙较多,因此,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这主要是受弯道环流的影响。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河岸d位于下游地区,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和c更易决堤。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街道呈西北—东南走向,可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命题视角三 分析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6.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避免被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避免被风沙掩埋 迎风坡
    C.避免水灾 高地
    D.避免水灾 远离河流
    5.A 6.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图示区域的海拔整体升高,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是向高地搬迁的,是为了避免水灾。]


     (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图中的等高线分布显示出南部为山地,交通线北部自东向西有河流流经,交通线路基本上与河流平行延伸
    教材寻因
    山区交通线主要沿谷地延伸,多选址于地势较为平坦之地
    综合判断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尝试解答]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影响
    山区交通建的一般原则设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 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线路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的地段;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沿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命题视角 借助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2题。

    1.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C 2.B [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甲地海拔在100 m以下,乙地海拔在200 m~300 m,丙地海拔在500 m~600 m,丁地海拔在400 m~500 m,故丙地海拔最高。第2题,图中无居民点和河流的分布,故未能体现出山区公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和避免跨越河流的原则。图中公路呈“之”字状弯曲,主要目的是避开陡坡。]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如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图中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1)指出图示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带来的有利变化。
    (2)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 km/h、40 km/h。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解析] 第(1)题,铁路通车使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的距离更长、范围更大,导致洛比托港口货物种类和数量增大。第(2)题,甲路段比乙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快,原因是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而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
    [答案] (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快。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慢。


     (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❶,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❷。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西伯利亚地区属于高纬地区,其气候变化导致了土地覆被变化
    ❷平地上的耕地减少,洼地上的草地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面积减少
    教材寻因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还会影响生态系统以及整个水循环过程等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❶可知,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是气候变化导致的;结合信息❷可知土地覆被变化的表现之一是越年积雪面积减少,说明大量越年积雪已融化了,因此其气候变化主要是气温升高
    (2)由信息❷可知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导致了湿地面积增加,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和表层冻土融化,洼地上积水成为湿地
    (3)由信息❶、❷可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随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因此平地上的耕地转化为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
    [尝试解答] (1)A (2)D (3)C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命题视角 分析环境变迁的表现,考查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1.D 2.D [第1题,由两幅景观图片可知,该地区因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明显,冰川融水随河流外流,导致该地区地表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D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的依据,可以理解为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明显影响;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受影响,D项正确。]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第3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全球气候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3.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B [阴影所示部分年平均陆面温度变化曲线和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变小,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而海平面仍在上升。]
    (2019·南昌统考)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 ℃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完成4~5题。
    4.“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5.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  )
    A.苔原植物的花期
    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
    C.入海河流的汛期
    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
    4.C 5.D [第4题,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导致升温加速,故选C。第5题,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气温升高,苔原植物花期提前;北极鸭北迁日期提前;入海河流汛期提前;沿海港口封冻期推迟,故选D。]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