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版地理提能大一轮复习课标版文档:第一单元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版地理提能大一轮复习课标版文档:第一单元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第1页
    2021版地理提能大一轮复习课标版文档:第一单元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第2页
    2021版地理提能大一轮复习课标版文档:第一单元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地理提能大一轮复习课标版文档:第一单元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学案

    展开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考纲呈现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用及相关计算。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考纲解读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能绘制地形剖面图。2.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相关计算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读下图,完成相关内容。(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①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海拔为② 1 500 米,乙点海拔为③ 500 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④ 1 000 米。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字母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A山顶等高线⑤ 闭合 ,中间⑥ 高 ,四周⑦ 低  B山谷等高线向⑧ 高处 弯曲 C山脊等高线向⑨ 低处 弯曲 D陡崖数值不同的等高线重合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为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F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四周⑩ 高 ,中间 低   (2)A处海拔(H):900米<H<1 000。A、B的相对高度(Δh):500米<Δh<700 (3)D处陡崖顶部的海拔(H): 500米≤H<600米 。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200米≤Δh<400米  (4)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 小 ;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 大  (5)该区域地形以 山地、丘陵 为主。 (6)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同一条等高线上 海拔 相等; 等高距 全图一致(特别说明的除外);等高线 闭合但不相交 (同一幅图上由于图幅所限,等高线可能不闭合),等高线重合处为 陡崖 ;等高线 密集 处坡度较陡, 稀疏 处坡度较缓。
    一、等高线的判读内容  1.确定等高线数值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知道任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数值;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值,小于大值”的法则判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的大小遵循“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判读法则。2.判读地形坡度和坡向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为缓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为陡坡;等高线均匀的地方为均匀坡判断坡向在北半球,坡向朝向低纬——阳坡,坡向朝向高纬——阴坡;暖湿气流沿坡面上升的坡——迎风坡,暖湿气流沿坡面下沉的坡——背风坡  3.判读地形、地势特征判断地势高低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则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宏观地形判读平原:海拔一般在200 m以下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 m山地:海拔多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高原:海拔高(一般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中间较低,四周较高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 m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 m海沟:海水深度大  4.判读水系、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5.判读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判断流向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判断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6.判读气候特征及差异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阳坡光照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H-H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100 m)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0.6℃·(H/100 m)。3.估算陡崖的高度(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n-1)d≤ΔH<(n+1)d。(2)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H<H+d。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d<H≤H(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线的数值,H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线的数值。)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1)估算方法: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计算:(n-1)d<H<(n+1)d。(2)例证: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200米<H<400米。5.估算坡度(1)应用:一般情况下,若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2)计算公式: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数值求出;L为两点实际水平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的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根据H/L的值从数学用表中查出。命题视角一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类型和部位的判断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答案 D 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地势落差大,且呈带状分布,为典型峡谷地形,D项正确。
    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A 图中灰色部分等高线向海拔较低的地区凸出,应该为地势较高的地形,但高度不大,且靠近陡崖,有可能是崩塌堆积物,也有可能是陡崖上突出的小基岩,故A项正确。命题视角二 等高线与其他等值线相结合的综合判断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图Ⅰ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图Ⅱ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3.图Ⅰ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答案 C 由图中信息可知,古海岸线集中分布在天津南部并向东南方向推进,由此可以判定东南部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故C项正确。4.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答案 A 图中信息表明海岸线总体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海面下降。题干文字材料表明作为海岸线标志的贝壳堤需在海边经较长时期的堆积才能形成,由此可以判定海平面是间歇性下降,故A项正确。如果是气候持续变暖、地壳阶段性下沉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故B、D项错误。如果海滨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会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不会形成海岸线的标志——贝壳堤,故C项错误。命题视角三 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答案 D 根据河谷的位置、等高距为100米和山峰为580米,以及河谷两侧的等高线数值相等且对称分布原理,可以推出Q地左侧等高线的数值为400,则Q地的海拔范围为400~500米。6.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答案 C 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设桥梁处河岸的海拔为H,如下图,可知H的海拔范围为200~228米之间;设桥梁处河岸与山峰(580米)的高差为h,推得352米<h<380米。 命题视角四 等高线地形图中最大高差的计算  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7.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m  B.55 m  C.60 m  D.65 m答案 C 图中等高距为5米,东南角地势最低,海拔为20米到25米之间;东北角地势最高,海拔为80米到85米之间,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5米到65米之间,但不会是55米或65米,故选C项。8.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 图中③附近河段等高线密集,表明该处坡度大,河水流速快。9.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 m  B.40 m  C.65 m  D.90 m答案 B 图中有两处适合建水库,一处是3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但该处设计的坝高达不到13米,舍去;另一处为5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此处建坝坝顶海拔约为55米,坝底海拔在40~45米,坝高在10~15米,符合要求。对照比例尺,55米等高线距离最近处实地距离约为40米,故选B项。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一、等高线地形图应用中的“四原则”1.等高线数值→地势高低地势高优势视野开阔;发展立体农业劣势气温低地势低优势气温高劣势易积水,发生洪涝灾害  2.等高线疏密→坡度大小坡度大人类活动少,易于植被生长和生态保护;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等坡度小宜开辟梯田;可修筑道路;坡面径流速度慢,下渗严重  3.等高线弯曲→山谷、山脊山谷优势水源充足,布局农业和聚落;地势相对平坦,沿河谷修路劣势易发生洪涝、泥石流等灾害;架桥修路,增大投资山脊优势分水岭,可做自然界线劣势地势陡峭  4.等高线走向→坡向坡向优势迎风坡降水多;阳坡光照充足;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温较高劣势背风坡降水少;冬季风的迎风坡,易受寒潮侵袭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势开阔的地方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宿营地应避开河谷,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爆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的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2.选线线的类型区位要求公路、铁路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下图中公路选线应为EHF)引水路线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要求,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输油、输气管道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选面面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
    命题视角一 区域地形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1.[2019课标Ⅱ,36(1)(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答案 (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解析 (1)文字材料中说明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的边缘,有高山和河谷,结合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因地形多山,耕地应分布于热量、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河谷地区,且比重小。(2)横断山区干热河谷的形成应解释其“干”和“热”两个方面,其原理主要是在季风影响下,背风坡气流下沉的结果,也与地形封闭而散热不畅有关。
    命题视角二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坝址选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2.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A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甲地两侧等高线为60米,且上游为盆地地形,可建成水位60米的水库。甲地位于峡谷处,大坝工程量小,建设成本低,A项正确。命题视角三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农业活动  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3.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图中③线路沿线等高线分布较均匀且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得出③线路为河谷地带且冬、夏牧场之间坡度变化较小,故③线路最合理。
    命题视角四 等高线地形图中居民点的选址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Ⅰ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Ⅱ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图Ⅰ图Ⅱ4.图Ⅱ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D 由景观图可知,该村落整体位于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形处,与图Ⅱ中的丁处相符。5.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答案 A 地坑院与一般民居修建位置、形态有较大差异,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一定的非凡性,可选择部分地坑院作为旅游资源合理保护、开发。故A项正确。但由于地坑院位于地下,居住在其中也有诸多不便,则不宜加速推广建造,废弃后也不必大力修复。考点三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与应用  读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1)看海拔:A点(起点)海拔在① 200~250米 之间,B点(终点)海拔在② 250~300米 之间。 (2)看极值:a点海拔在③ 250~300米 之间,b点海拔在④ 150~200米 之间,c点海拔在⑤ 350~400米 之间。  (3)看地势起伏:从A到B经历了⑥ 升高 —⑦ 降低 —⑧ 迅速升高 —⑨ 缓慢降低 的过程。   (4)绘制剖面图结论:地形剖面图是以⑩ 等高线地形图 为基础转绘成的,它反映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按某条直线下切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状况。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具体内容确定剖面线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做出一条直线确定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除外);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建坐标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河流与剖面线的交点等)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2.地形剖面图中剖面线的判定方法对于已绘出的剖面图,要确定是沿原等高线地形图上哪条剖面线绘制的,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3.剖面图的应用(1)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要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2)判定河流流向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河流上游横剖面图上河谷呈“V”型;下游沉积作用明显,河谷呈“U”型。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 命题视角一 地形剖面图的判断与应用  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答案 D 图示乙坡为山脊的西北坡,甲坡为南坡,则两地坡向不同,故D正确。甲、乙两地等高线数值和形态相当,则地形基本无差别,图示信息也不能反映水源、植被差异,故A、B、C三项错误。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答案 B 由左图中建筑物的北侧(N侧)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南侧(M侧)等高线向低值处凸出,可判断建筑物N侧地表向下挖低、M侧地表向上填高,则B正确。命题视角二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绘制时要先对剖面线经过的等高线(地形)进行整体判读,标注关键点,然后根据高程确定纵坐标轴,最后描点绘图。 一、选择题                       读某半岛地形图,回答下面两题。1.(2019山东邹城二中摸底考试)关于该半岛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半岛地势南高北低B.该半岛西侧海岸线比东侧平直C.该半岛上最大的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D.仅从地形角度考虑,该半岛西部的人口密度应大于东部答案 C 依据河流流向,半岛中西部有山脉,而且为东北—西南走向,所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半岛西侧海岸线较东侧曲折;仅从地形考虑,半岛东侧地形相对平坦,适宜人类居住。2.(2019山东邹城二中摸底考试)A、B、C、D四点为图中经纬线的交点,图中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  )A.AB B.CD C.BC D.AD答案 C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因此跨纬度相等的AB和CD等长,长度为111 km/°×(66°34'-60°);AD=111 km/°×cos 60°×(20°-10°);BC=111 km/°×cos 66°34'×(20°-10°),所以BC最短。  下面分别是“某地形区等高线图”(图Ⅰ)和“地形剖面图”(图Ⅱ)。回答下面两题。图Ⅰ图Ⅱ3.(2019天津河东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可全年观测日出B.③点附近可以拍摄到该地形区主峰C.②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D.④点附近有河流答案 B 图示主峰位于④点附近,③点与主峰之间没有障碍物阻挡视线,则可拍摄主峰,故B正确;图示①点东侧有山峰阻挡,日出偏东方,大部分时间不能看到日出,故A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②点位于⑤点的西南方,则C错误;④点位于山顶,附近没有河流分布,则D错误。4.(2019天津河东一模)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A.L1 B.L2 C.L3 D.L4答案 B 由等高线数值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5米,图中超过1 200米的地区唯有④附近山顶;剖面线最高点超过1 200米,则该剖面线穿过④附近;同时该剖面线有两个高峰,则与图中L2相符。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2019江西南昌一模)E地海拔可能是(  )A.1 170 m B.1 190 m C.1 210 m D.1 230 m答案 C 图示E地位于1 200与1 220两条等高线之间,则其海拔在1 200—1 220米之间,故C正确。6.(2019江西南昌一模)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C 图中甲、丙、丁位于谷地,乙地位于地形隆起处,且甲、丙处于陡崖位置;而瀑布多出现在陡崖位置,则甲、丙处可能出现瀑布;甲位于鞍部与谷地的结合部,汇水面积小而不可能出现较大瀑布;丙位于较大的谷地中,汇水面积大而可能出现较大瀑布。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某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7.(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⑤地的海拔可能为(  )A.80米 B.170米 C.390米 D.420米答案 C 根据材料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根据山峰的海拔可知,③地所在的等高线为0米等高线,即海岸线。再结合材料“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可知,⑤地最外侧等高线的数值为0,由此得出⑤地海拔大于200米且小于400米。8.(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宿营当日6时(地方时),①—④四地最有可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 地方时6时能够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应该是向东方向上没有山体遮挡的③地。根据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①②④三地东部均有山体遮挡,地方时6时不能看到海上日出。9.(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①—⑤地,适合宿营的是(  )A.① B.③与④ C.② D.②与⑤答案 A 适合宿营的地方应该是海拔较高并且相对平坦的地方,①②③④⑤五地中只有①地满足这两个条件。  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在某一次暴雨时形成了多处的崩塌地(图中阴影部分),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0.(2019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对①②③④四处崩塌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形成的高差最大  B.②地所在地形是山脊C.③地崩塌物的体积最小  D.④地崩塌的方向朝南答案 D 据图中信息判断,①地与③地相比,③地的高差更大;②地等高线向高值区域弯曲,为山谷并非山脊;①②③④四地相比,④地崩塌面积最小,崩塌物的体积最小;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④地地势北高南低,滑坡体朝南。11.(2019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暴雨过后,若在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点进行水质采样,则所采样本的含沙量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B 该题主要考虑采样点与崩塌地的位置关系。据图可知甲地为崩塌地上游,水质较好,含沙量小;丙地所在河谷区域没有发生塌方,河流含沙量较小;丁地同样如此;乙地位于河流下游,②③两地的崩塌物汇入河流中,含沙量最大。二、非选择题12.(2018河北衡水中学一调)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简述该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基本特点。(8分)(2)计算该区域最大落差可能接近      米,并判断图中a、b两条支流中,水流较湍急的为    。(4分) (3)判断图示中陡崖的高度(h)范围;并从图中条件分析,该地区计划建一小型水库,大坝建在B、C、D、E、F五地中何处较合适?(4分)(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4分)答案 (1)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600 a支流(3)300米≤h<500米。F处。(4)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地区。13.(2019四川成都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图Ⅰ示意我国某地区地形、河流分布,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为发展经济,改善环境,该地提出了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以及两种方案的预估经济、环境效益。图Ⅰ图Ⅱ(1)简述该地区地形特征。(6分)(2)分析该地区地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0分)(3)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哪种调整方案更为合理?并阐释理由。(8分)答案 (1)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②地形崎岖,西北高东南低;③西北主要为山地,东南主要为丘陵和沿海平原;④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和沿海滩涂。(①和②必答,每点2分;③和④任答一个给2分,本小题不超过6分)(2)有利影响:山地、丘陵、平原、滩涂等土地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林业、牧业、耕作业、渔业等多种经营;(3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夏季风抬升,削弱冬季风的影响。(3分)不利影响:①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②地形崎岖,地块小,不利于大型机械化发展;③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3)方案②。(2分)方案②生态林、草地比重大,(2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改善生态环境;(2分)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