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创新精品学案
2021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创新教学案:第1章第2讲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
展开
第2讲 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 1.气体摩尔体积(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2)气体摩尔体积2.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2)适用范围:单一气体或相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3)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通过pV=nRT及n=、ρ=导出) 条件结论公式语言叙述T、p相同=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T、V相同=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T、p相同=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1)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与1 mol SO3的体积相同。(×)错因:SO3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2)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则一定不是22.4 L。(×)错因: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也可能是22.4 L,如546 K、202 kPa时,1 mol气体的体积也是22.4 L。(3)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错因:苯在标准状况下呈非气态,2.24_L苯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0.1_mol,因此与O2反应生成的CO2的数目远远大于0.6_mol。(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12C18O2和16O3所含的中子数相等。(×)错因:等质量的12C18O2和16O3所含的中子数可分别表示为×(6+20)NA和×3×8NA,数目不同。(5)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错因: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11.2_L气体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6)常温常压下,锌与稀H2SO4反应生成11.2 L H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错因:常温常压下,11.2_L_H2的物质的量小于0.5_mol,故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小于6.02×1023。2.教材改编题(据人教必修一P20T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A.2 g H2和22.4 L O2B.常温常压下,9 g H2O和0.5 mol Br2C.11 g CO2和4.48 L N2(标准状况)D.2.24 L CCl4(标准状况)和0.1 mol NH3(标准状况)答案 B
考点一 气体摩尔体积及微粒数目的计算 [答案] B Vm=22.4 L·mol-1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一个条件:标准状况;(2)一个对象:只限气体;(3)两个数据:1 mol、约22.4 L;即只有气体(无论单一还是混合的)且在标准状况下,由体积求物质的量时,Vm才用22.4 L·mol-1;(4)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微粒个数不受温度、压强的影响。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g D2O中含有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B.0.1 mol氯酸钾与足量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转移电子数为0.6NAC.1 L 0.1 mol·L-1 NaHSO4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阳离子数目为0.1NAD.标准状况下,2.24 L SO2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生成SO3的分子数为0.1NA答案 A解析 一个D2O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8=10,中子数=(2-1)×2+(16-8)=10,D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6=20,所以2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1 mol,A正确;氯酸钾和盐酸的反应为归中反应,氯酸钾中的氯元素由+5价变为0价,0.1 mol氯酸钾与足量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转移电子数为0.5NA,B错误;NaHSO4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1 L 0.1 mol·L-1 NaHSO4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阳离子数目为0.2NA,C错误;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标准状况下,2.24 L SO2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生成SO3的分子数小于0.1NA,D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 B.20 ℃、1.0×105 Pa时,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当1 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为22.4 L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D.2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答案 B解析 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约为22.4 L·mol-1,A错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正确;1 mol气态物质在非标准状况时,体积也有可能等于22.4 L,C错误;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D错误。
考点二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解析] 同温同压时,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摩尔质量越大,则质量越大,因此m(CO2)>m(O2)>m(H2),A错误;同温同压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密度越大,因此ρ(CO2)>ρ(O2)>ρ(H2),B错误;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由于三种气体质量相等,因此n(H2)>n(O2)>n(CO2),所以V(H2)>V(O2)>V(CO2),C错误;同温同密度下,气体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故p(H2)>p(O2)>p(CO2),D正确。 [答案] D 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1.阿伏加德罗定律适用于任何气体(包括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2.气体体积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3.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这“四同”相互制约,只要其中“三同”成立,第“四同”也成立,即“三同”定“一同”。4.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要熟记相关化学计量的定义式,并结合相互关系进行推导(可通过pV=nRT及n=、ρ=导出。其中:ρ为密度,p为压强,n为物质的量,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V为体积,T为热力学温度)。3.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答案 C解析 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分子数相同,而 12C18O和 14N2分子中所含电子数相同,C正确。同温同压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12C18O的摩尔质量为30 g·mol-1,14N2 的摩尔质量为28 g·mol-1,A错误;1个 12C18O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16,1个14N2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14,B错误; 12C18O和 14N2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同,n=,m相同、M不同,n不同,故等质量的两种气体所具有的质子数不同,D错误。4.如图,同温同压下,分别用氯化氢和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五个气球。A、B、C、D四个气球中,与充有氯化氢的气球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答案 C解析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的气球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HCl是双原子分子,因此混合气体分子的平均原子数一定等于2时才符合要求。A项中有可能等于2,B项中一定大于2,C项中一定等于2,D项中一定大于2,故选C。 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所含原子数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C.气体质量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答案 A解析 左瓶与右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N2、O2分子均为双原子分子,A正确;N2、O2的比例不固定,气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密度不一定相等;当N2与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摩尔质量相等,其余情况摩尔质量不相等。2.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密度不同的N2和C2H4B.体积相等的CO和N2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H4答案 A解析 A项,由n=,M(N2)=M(C2H4)=28 g/mol,故等质量的N2和C2H4分子数相等;B项,温度压强不确定,故等体积的CO和N2物质的量不确定;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知,“三同”才能定“一同”,故C、D错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数目的分子必具有相同的体积B.等质量的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1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答案 D解析 A项,未指明气体,错误;B项,假设质量都是1 g,n(O2)∶n(H2)= mol∶ mol=1∶16,错误;C项,未限定温度与压强,无法判断。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 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B.标准状况下,将22.4 L NO和11.2 L O2混合后,可以得到NA个NO2分子C.常温常压下,1 L 0.1 mol·L-1 HF溶液中含有0.1NA个H+D.0.1 mol的羟基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NA答案 A解析 常温下,23 g NO2的物质的量是0.5 mol,含有NA个氧原子,A正确;标准状况下,将22.4 L NO和11.2 L O2混合后生成1 mol NO2,但由于存在平衡关系:2NO2N2O4,因此得到的NO2分子个数小于NA,B错误;HF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常温常压下,1 L 0.1 mol·L-1 HF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个数小于0.1 NA,C错误;0.1 mol的羟基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0.9NA,D错误。5.下列有关C2H2和C6H6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B.在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含有的分子数相等C.等物质的量时,二者质量之比为=D.等质量时,二者完全燃烧消耗相同状况下的氧气体积相等答案 B解析 C2H2与C6H6的最简式均为CH,故二者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A正确;标准状况下,C6H6为非气体,等体积的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所以含有的分子数也不相等,B错误;假设二者均为1 mol,则C2H2的质量为26 g,C6H6的质量为78 g,质量之比==,C正确;假设二者质量均为78 g,则C2H2为3 mol,C6H6为1 mol,3 mol C2H2完全燃烧消耗7.5 mol O2,1 mol C6H6完全燃烧也消耗7.5 mol O2,D正确。 6.室温时,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有M和N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取下弹簧夹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充分混合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编号①②③④气体MH2SH2NH3NO气体NSO2Cl2HClO2 A.②④①③ 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答案 A解析 假设M、N均为1 mol,室温下混合时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①2H2S+SO2===3S↓+2H2O;n(SO2)=0.5 mol;②H2、Cl2室温时不反应;n(H2)+n(Cl2)=2 mol;③NH3+HCl===NH4Cl,n(气体)=0 mol;④2NO+O2===2NO2,2NO2N2O4,所以1 mol<n(气体)<1.5 mol;依据同温恒容时,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可知: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④①③,即答案为A。 7.如图所示,①和②为两个体积相同的固定容器,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①中的H2为1 mol,则②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01×1023个B.①和②中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8C.H2、O2均能发生化合反应,但不能发生置换反应D.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答案 B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①和②中H2与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若H2为1 mol,则O2为0.5 mol,故O原子数目为6.02×1023个,A错误;①和②中H2与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所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8,B正确;H2能发生置换反应,如H2与CuO反应,O2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O2与H2S反应,C错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①和②两容器体积相同,但气体分子个数不同,所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不可能均相同,D错误。8.等温等压下,有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三种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之比为13∶13∶14B.密度之比为14∶14∶13C.质量之比为1∶1∶1D.原子数之比为1∶1∶1答案 B解析 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均为14,质子数相等的CO、N2、C2H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等温等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三者体积之比为1∶1∶1,A错误;CO、N2、C2H2摩尔质量分别为28 g·mol-1、28 g·mol-1、26 g·mol-1,等温等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密度之比为28∶28∶26=14∶14∶13,B正确;三种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nM知: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为28∶28∶26=14∶14∶13,C错误;1分子CO、N2、C2H2分别含原子数为2、2、4,所以三种气体原子数之比为1∶1∶2,D错误。9.肼(N2H4)是火箭常用的高能燃料,常温下为液体,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肼能与双氧水发生反应:N2H4+2H2O2===N2↑+4H2O。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N2中含电子总数为5NAB.标准状况下,22.4 L N2H4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AC.标准状况下,3.2 g N2H4中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0.6NAD.若生成3.6 g H2O,则上述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答案 D解析 1个N2分子含有14个电子,标准状况下,11.2 L N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所含电子数为7NA,A错误;标准状况下肼为非气体,22.4 L N2H4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 mol,故所含原子数远大于6NA,B错误;1个肼分子含有5个共价键,3.2 g N2H4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0.5NA,C错误;反应N2H4+2H2O2===N2↑+4H2O中,生成4 mol H2O时转移4 mol电子,故生成3.6 g(即0.2 mol)H2O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D正确。10.(2019·安徽池州高三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60 g由冰醋酸和葡萄糖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4NAB.常温下,10 g氖气中所含有的氖原子数目为0.5NAC.将3 mol H2和1 mol N2混合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数等于2NAD.标准状况下,2.24 L SO2和O2的混合气体充分反应后,反应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0.2NA答案 C解析 冰醋酸和葡萄糖二者的最简式均为CH2O,60 g混合物中含2 mol CH2O,则含有4 mol氢原子,A正确;氖气是单原子分子,10 g氖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5NA,B正确;氮气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容器内分子数大于2NA,C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S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其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0.2NA,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不变,仍为0.2NA,D正确。 11.(2019·河南南阳市高三期末质量评估)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1 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含Fe3+数目为0.1NA②5.6 g铁粉与3.2 g硫粉混合隔绝空气加热,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0.2NA③0.1 mol乙醇与0.1 mol乙酸在浓硫酸催化并加热下,生成乙酸乙酯分子数为0.1NA④60 g SiO2中含有的Si—O键和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的数目均为NA⑤体积为11.2 L的氯气中含有氯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⑥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⑦10 g 46%甲酸(HCOOH)水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5NA⑧7.8 g Na2O2与足量的水(HO)反应生成的氧气中所含的中子数为0.5NAA.四个 B.三个 C.五个 D.两个答案 B解析 ①在溶液中FeCl3能发生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所以溶液中含有的Fe3+数目必小于0.1NA,错误;②5.6 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1 mol,3.2 g硫的物质的量为0.1 mol,二者恰好反应生成FeS,转移电子数为0.2NA,正确;③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因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0.1 mol乙醇与0.1 mol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分子数小于0.1NA,错误;④SiO2结构中每个Si原子周围有4个Si—O键,所以60 g SiO2中含有4 mol Si—O键;12 g金刚石中含有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金刚石中每个C原子周围有4个C—C键(每个C—C键重复计算了1次),所以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物质的量=1 mol×4×=2 mol,错误;⑤题目没有明确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11.2 L氯气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确定11.2 L氯气中的氯原子个数,错误;⑥将NO2和N2O4混合气体看作由“NO2”构成的物质,该混合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2 mol,2 mol “NO2”中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2 mol×3=6 mol,所以92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正确;⑦“甲酸的水溶液”是由HCOOH和H2O构成,10 g 46%甲酸水溶液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2+×1=0.5 mol,即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5NA,正确;⑧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0.1 mol,2Na2O2+2HO===2NaOH+2Na18OH+O2↑,生成的氧气中每个氧分子含16个中子,0.1 mol 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0.05 mol氧气,0.05 mol氧气中中子的物质的量=0.05 mol×16=0.8 mol,即所含的中子数为0.8NA,错误。12.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1 mol N2,右边充入一定量的CO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边与左边分子数之比为4∶1B.右侧CO的质量为5.6 gC.右侧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4倍D.若改变右边CO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保持温度不变,则应充入0.2 mol CO答案 C解析 左右两侧气体温度、压强相同,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左右体积之比为4∶1,则左右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所以右侧气体物质的量= mol=0.25 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右侧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4倍,故C正确。若使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则N2和CO物质的量应相等,应再充入0.75 mol CO。二、非选择题(共28分)13.(14分)现有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 L。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________。(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摩尔质量:________;②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③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答案 (1)36 g·mol-1 (2)0.4NA (3)①28 g·mol-1 ②4.48 L ③2.8NA解析 (1)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96 L,则其物质的量为n===0.4 mol,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6 g·mol-1。(2)由于CO和CO2中均含1个碳原子,故0.4 mol的CO和CO2混合物中共含0.4 mol C原子即0.4NA个。(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图中装置,则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剩余CO,被浓硫酸干燥后,则在气球中收集到的是干燥纯净的CO气体;①CO的摩尔质量为28 g·mol-1,设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x,CO2的物质的量为y,则根据混合物的质量为14.4 g可得:28x+44y=14.4;根据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可得x+y=0.4;两式联立解得:x=0.2 mol,y=0.2 mol;②气球中的气体为CO,其体积V=nVm=0.2 mol×22.4 L·mol-1=4.48 L;③一个CO含有14个电子,由(2)求出的C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14=2.8 mol,电子总数为2.8NA个。14.(14分)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氧气(标准状况)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2(l)+3O2(g)===XO2(g)+2YO2(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 mL,密度为2.56 g·L-1,则:(1)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XY2的质量是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3)若XY2分子中X、Y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6,则X、Y两种元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元素名称)答案 (1)672 mL 0.76 g (2)76 g·mol-1 (3)碳 硫解析 (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因此反应后气体的体积等于反应前氧气的体积,为672 mL;再根据质量守恒:m(XY2)+m(O2)=m(XO2)+m(YO2)=0.672 L×2.56 g·L-1得:m(XY2)=0.672 L×2.56 g·L-1-×32 g·mol-1≈0.76 g。(2)1 mol XY2恰好能与3 mol O2反应,所以0.76 g XY2的物质的量应为:×=0.01 mol,所以M(XY2)==76 g·mol-1。(3)M(X)=M(XY2)×=76 g·mol-1×=12 g·mol-1,X应为碳元素。M(Y)=M(XY2)××=32 g·mol-1,Y应为硫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