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第9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第9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第9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2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第9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第9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展开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展示

    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018·全国卷(选择)墨子思想(特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018·全国卷(非选择)班固编撰《汉书古今人表》(汉代儒学的影响)

    2019·全国卷(选择)汉代儒学的特点

    2019·全国卷(选择)佛像造型变化(汉代儒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

    2019·全国卷(选择)程颐的哲理诗(理学内容)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命题分析

    1全国卷每年基本上命制一道选择题。集中在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

    2.常以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为载体,重点考查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

    备考建议

    1重点理解儒学发展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儒学发展的阶段特征,同时不要忽视历代儒学的共性即传承。

    2.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理解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借鉴意义。

    9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出现背景:社会大变革。

    (1)经济变革: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周制瓦解。

    (3)阶级变动:的活跃和受重用。

    (4)教育变革: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流派。

    3.主要特点。

    各学派、各思想家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4.主要思想文化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识记导图]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一、二、三、四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及思想

     

    流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儒家

    1.孔子

    治国: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

    为人处世:(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

    治国: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主张性本善

     

    3.荀子

    政治:主张礼法并施,以德服人。

    伦理: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

    自然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4.老子

    治国: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自然观:世间万物的本原是

    哲学观:世间万物不断运动、相互转化

    法家

    5.韩非

    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主张专制、改革和统一

    墨家

    6.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巩固自查] 观察《孔子讲学图》,你能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孔子讲学图》中,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坐于四周。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图片反映了孔子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易错修正]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的内涵相同。

    答案: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

    1.西周的礼乐文化。

    周公制礼作乐,将礼的规范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显示贵贱、尊卑、长幼、亲疏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周公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团结,礼乐相辅相成。周公把礼从神事转到人事,把遵礼视为统治者德治的内容。这套敬天保民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学说和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核心一 先秦儒家思想的内涵

    史料1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新论》

    史料2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史料探究] 据史料12归纳先秦儒家思想的价值内涵。

    [史料研读]

    史料1研读:第层信息:仁人君子首先要注重个人自我道德修养,追求理想人格;第层信息:仁人君子要具备经世济民情怀,即注重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体利益。总体研读:体现了孔子思想政治和伦理相结合的特点。

    史料2研读:第层信息:体现了孔子的利民思想;第层信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第层信息: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总体研读: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实质都是一种民本思想。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其政治理想是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政治

    特征

    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利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伦理

    特征

    强调是思想的内核。是主观道德修养,是客观制度规范

    经济

    特征

    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教育

    特征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核心二 儒家、墨家、法家思想的比较

    史料1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史料探究] 史料1中三段材料分别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三家怎样的思想主张?

    [史料研读]

    段信息提炼:统治者要有爱民、利民之心方能得民心;第段信息提炼:用其死”“尽其力体现了统治的严厉性;第段信息提炼:主张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

    史料2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摘编自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史料探究] 史料2中司马谈是怎样评价儒、墨、法三家思想的?

    [史料研读]

    句信息:儒家注重社会人伦秩序,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第句信息:墨家倡导节俭,注重农业发展,不可废;第句信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思想的比较认识

    1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比较。

     

    项目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代表

    立场

    没落贵族立场

    平民立场

    小农阶级立场

    新兴地主立场

    救世

    根据

    认为社会秩序出了问题,主张通过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来恢复西周礼乐秩序

    认为社会秩序有问题,主张建立平等、兼爱的社会

    认为不能人为制定秩序,主张顺从自然规律

    认为旧秩序已被淘汰,主张通过改革建立新秩序

    治国

    理念

    推崇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王道

    兼爱

     非攻

    主张无为而治,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帝道

    提倡法治,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霸道

    2.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2018·全国卷)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明素养] 本题从商汤网开三面赢得诸侯的拥护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中仁政思想的起源,凸显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研题干] 网开三面”→仁爱体现;获得诸侯的拥护,灭夏建商 商汤成功。

    [辨选项]

     

    选项

    辨析

    A

    商汤以网开三面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A项正确

    B

    材料没有体现捕猎在商朝经济活动中的地位,B项错误

    C

    网开三面是因为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并没有体现商朝注重保护环境, C项错误

    D

    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 D项错误

    [定答案] A

    [深发掘]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即它是为了巩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

    1(2019·海南卷)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材料君子喻于义”“不义而富且贵说明孔子强调道德,鄙视无道德的富贵,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道德而不是等级,A项错误。

    答案:B

    2(2018·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直线”“正方形”“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墨子》记载内容是否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A项错误;古代中国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B项错误;墨子是平民百姓的代表,D项错误。

    答案:C

    3(2018·浙江卷)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与墨家的思想主张符合,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B项正确;A项是儒家孟子思想主张;C项是儒家孔子思想主张;D项属于道家思想主张。

    答案:B

    4(2017·浙江卷)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解释。材料认为各派各执己见,诸子思想各执一端,不能包容其他学派,这是一种极端化的做法,这实际上表达了诸子各家应相互吸收彼此的思想,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认识论, D项错误。

    答案:C

    5.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素养。材料无法体现儒学家的思想是否适应社会现实以及反对社会变革,故AB两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可知,儒学家希望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 三代之美并不等同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D项错误。

    答案:C

    6(2019·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解析:(1)问第一小问主张的异同,根据材料一提取信息并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一方面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来作答,即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另一方面要结合孔子和孟子所生活的不同时代来分析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提炼。第二小问成败,结合秦朝国家治理的措施分析。

    答案:(1)相同: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不同: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特点: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成败: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