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精品教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十第49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展开第49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1.1945年-1970初期: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1)背景。①历史经验教训: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借鉴。②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盛行。③现实需要:经济恢复;冷战竞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主要方式。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财政政策,指导经济发展。(3)影响。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②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③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2.1980年以来: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直接目的:走出经济“滞胀”。(2)指导思想:新自由主义。(3)结果: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识记导图]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二 社会分配的变化——建立“福利国家”1.原因。(1)必要性: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财富分配不均导致社会危机。(2)可能性。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实施福利制度。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2.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评价。(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和稳定了社会秩序。(2)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易错修正] 福利制度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分配制度。答案: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付出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三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变化1.所有权的调整——“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吸收社会资金的作用。2.经营权的调整——“经营者革命”。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新中间阶层”增加。四 产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3.影响。(1)以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2)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3)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五 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新经济”出现1.含义。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3.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4.意义。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识记导图] 美国的“新经济”1.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学思潮,它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但不同于经典自由主义,它提倡社会市场经济,即政府只对经济起调节以及规定市场活动框架条件的作用。在国际政策上,强调开放国际市场,支持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新自由主义者反对社会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认为这会妨碍个人自由。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 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倡导个人主义;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主张私有化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第四次调整。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通过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向全球传导,最终演化为对国际金融稳定、世界经济增长造成极大冲击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主要措施有:高频率大幅度降低利率,直接向金融机构注资,给商业银行提供担保,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刺激信贷消费,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加大政府投资支出,大规模减免税费,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进行消费补助,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救助传统制造业,培育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千方百计保护国有市场。 核心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国有经济。[史料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西欧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方式。[史料研读]分层研读:三图都有“国有”或“国营”字样,说明都实行国有化改革。法国图中有“计划指导”一词,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注重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而其他两图又都强调“市场经济”,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利用“计划”,而不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也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质。综合研读:依据前面的研读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强化经济干预的方式多样,实质上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及实质1.方式。 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2.实质: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核心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史料1: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的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①。——摘编自《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史料2: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②。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③。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④。……“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⑤。——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史料探究] 依据上述史料,简要评析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史料研读]史料1研读:史料(第①层信息)反映出福利制度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史料2研读:第②层信息揭示了西方福利制度的目的在于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第③层信息说明了福利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第④层信息表明福利制度是通过税收杠杆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第⑤层信息反映了福利制度存在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减退人们进取心等弊端。综合研读:两则史料从实质、目的、影响等角度评析了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福利制度的评价1.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2.意义:它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3.问题: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首先是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其次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再次是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最后是引起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问题。(2017·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①②。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③”。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④(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明素养] 本题从尼克松总统发布的国情咨文切入,考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凸显了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史料实证③、历史解释④等学科核心素养。[研题干]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黄金期的末期;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精简联邦政府机构;试图→目的(解决联邦政府财政负担)。[辨选项] 选项辨析A“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说明美国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消极影响显现,因此尼克松提出“使权力和资源……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项正确B尼克松呼吁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并非在国家权力分配上完全还权于地方,B项错误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 C项错误D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不等同于自由放任,并且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定答案] A[深发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致力于建设“福利国家”,这直接导致了行政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20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改革,缩减政府雇员以减少财政支出,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1.(2019·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物价上涨属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故A项正确;经济“滞胀”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B、C两项错误;“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涵,D项错误。答案:A2.(2017·江苏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国家地区农业/%工业/%服务业/%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低收入国家322428274049中等收入国家14939364755高收入国家3233276471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解析:分析表格可知,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的农业和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上都呈下降趋势,服务业则呈上升趋势,表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故D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并没有忽视农业生产,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B项错误;三大产业明显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C项错误。答案:D3.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项目1950年197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三国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也就是三国第三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比重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故B项错误;三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不是严重失衡,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4.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解析:“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因此可见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受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艾森豪威尔总统对共和党的“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只是做出调整,B项错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共和党的经济政策史实不符,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并非延续,D项错误。答案:A5.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解析: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消除,D项错误。答案:A6.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解析:②阶段是从1970年到198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处于“滞胀”时期,A项正确;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B错误;美国经济黄金时期和国家干预的强化是从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C、D两项错误。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