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华中学(中国版)高一地理教学设计:必修一1.1地球在宇宙中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83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新华中学(中国版)高一地理教学设计:必修一1.1地球在宇宙中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83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必修1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展开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课程属性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 授课教师 | 陈潇霖 | ||||
课程名称 | 地球在宇宙中 | 课时 | 1课时 | ||||
课程标准 | 课标要求 |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
课标分析 |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从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根据课标,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如太阳系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一方面,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另一方面,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 ||||||
教材分析 | 本课为新授课,课时1节。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同时本节内容是全书的起始内容,为之后太阳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做铺垫。 | ||||||
学情分析 | 知识储备 |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地球的初步知识,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 | |||||
能力水平 |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对于自然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可以引导学生从图和材料等感性认识入手,总结归纳,提升为理性认识。 | ||||||
课程目标 | 了解天体的概念,理解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 ||||||
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
课程重难点 | 课程重点 |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
课程难点 | 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 | ||||||
教学方法 | 以启发式讲授法为主,辅之以材料展示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 ||||||
教学媒体 | 以多媒体PPT为主、课本为辅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新课导入 | 新课导入 近日,天文学家在距太阳系1400光年处发现开普勒-452b行星,从体积、质量、公转、自转等诸多参数都与地球极为相似,被称为地球的“兄弟”。类似的行星已发现1500多颗,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越来越深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宇宙,看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 通过身边的事物引发学生兴趣,引起思考。 | ||||
新课讲授 | 1、宇宙 【图片】 “,什么是‘宇宙’?通过以上这些图片,你能给出一个定义或理解么?” ——“天地四方”称为“宇”,指无限的空间; “古往今来”称为“宙”,指无限的时间。 “宇宙中有什么?” 【图片 学生列举回答】 ——将这些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统称为天体。[板书] 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恒星、行星可以称为天体,那么我们乘坐的航空飞船是否也可称为天体呢?” ——可以,航天飞船、人造卫星等是人造天体。 “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组成,因此宇宙具有物质性。”[板书] “在我们刚才的旅行中,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不动的还是不停运动的呢?” ——天体在不停运动,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 “因此宇宙具有运动性。” [板书] “宇宙中天体都是围绕某个中心旋转,我们称这样的‘集团’为天体系统。目前我们已经发现的天体系统按大小可以分为4层。”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统 | 观察图片,尝试给宇宙下定义。
理解天体的概念、组成以及宇宙的特点 | 通过图片、视频直观感受宇宙以及其中的天体,运动状态等。
| ||||
2、太阳系 “首先我们来看看地球运动围绕的中心—太阳—所在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哪些其他的天体组成?”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及星际物质组成。[板书] “其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为?”【图片】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板书] “八大行星的绕日运动有什么共同点么?” ——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板书] “按照八大行星的距日远近、质量和体积等结构特征,通常将与地球结构特征相似的水星、金星、火星与地球一起划分为类地行星。将体积比和质量比远远大于地球的木星和土星划分为巨行星;将离太阳较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划分为远日行星。”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等结构特征和公转的运动特征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板书] |
回答太阳系八大行星并尝试总结其运动特征。
根据资料对比,完成表格 | 通过数据对比,理解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 |||||
3、地球 “通过对比发现,不论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等结构特征还是公转、自转周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球又具有其他行星所不具备的特点——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人,因此地球也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板书] “生物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 ——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根据下列问题讨论,地球是如何提供生物存在所需的基本条件的。” (1)地球上的大量液态水是怎么形成的?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这对地球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3)假如太阳突然消失了,或者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4)地球自身的结构特点对生物存在有哪些影响? (5)从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看,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1)大量液态水的形成: 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2)日地距离大约1.5亿千米,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水呈液态状态和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如果距离太近,地表温度太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相反,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远,地表温度太低,生命物质也无法形成。适宜温度存在的另一个原因为昼夜更替的周期不长(24小时),使得地面白天增温时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3)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 (4)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缺少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氧和氮为主,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5)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其他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八颗行星也基本一致,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1)-(4)是地球的物质条件,(5)是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这为生物的存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地球成为宇宙中特殊的一颗行星。” [板书] |
根据问题,小组讨论,总结地球具备哪些生物存在所需条件。 | 通过设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存在所需的条件以及地球是如何提供这些条件的,从而理解地球是一个特殊的行星。 | |||||
总结 | 根据板书总结归纳 | 回忆本课知识内容。 |
| ||||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