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57168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57168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9/57168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
展开(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
1.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或为什么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①从根本上来说,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要求我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⑤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怎样发展生产力(或者如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①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⑤其他角度的措施: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好就业和创业问题;搞好各项融资和投资;发挥分配对生产效率的作用;发挥财政和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等
3.居民投资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①生产:居民投资有利于弥补市场资金的不足,为企业生产提供资金,也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②分配: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居民投资有利于拓宽居民收入来源,增加收入渠道,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③交换:居民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对股票和债券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市场有效需求,弥补生产资源的不足,扩大有效供给。
④消费:居民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为居民消费奠定基础;但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投资增加,会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扩大内需。
微专题2 数值计算类选择题专项突破
从考查的方式看,依托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在题干中提供或设置各种具体的条件,要求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各种方式、各个方面的数值计算。
从考查的知识看,主要集中考查经济生活中货币发行与价格升降、汇率或币值、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恩格尔系数、利率等投资收益、居民各种收入、企业利润或收益、纳税额等知识。
从考查的能力看,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地分析判断、逻辑推理。
首先,明确时间、主体和对象。明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先后,以此判断各个要素变化呈现上升或下降趋势;明确材料中的主体是社会或个别,以此判断各个因素是否受到上升或下降的影响;明确题目需要计算的具体对象,以此调动相关公式等知识进行运算和分析。
其次,熟练记忆相关的计算公式或运算方式。注意公式中的加号、减号、乘号、除号,不能混淆或乱用。
再次,梳理清楚计算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比例关系,根据这些正比、反比、恒等等比例关系,对相关因素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或对数值进行增、减、升、降等变化趋势的判断。
一、有关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典型例题1] 某公司2019年生产某品牌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为1 200万元,如果2020年该公司的工人数量增加10%,该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20年该公司生产的该品牌商品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
A.100元和1 584万元 B.120元和1 584万元
C.100元和1 100万元 D.120元和1 320万元
C [由“2019年生产该品牌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为1 200万元”可知,2019年该品牌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20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当2020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20÷(1+20%)=100(元)。因为工人数量增加10%,则2020年该公司生产该品牌商品的数量为10×(1+10%)=11万件。2020年该公司生产的该品牌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100×11=1 100(万元)。]
(1)区分社会变化与个别变化的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商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包括社会与个别)成正比,与社会劳动时间(包括社会与个别)成反比。
(2)牢记相关的计算公式
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价值量÷(1±X%)[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提高用“+”,降低用“-”。]
现在商品产量=原来商品产量×(1±X%)[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提高用“+”,降低用“-”。]
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产量。
(3)明确乘法和除法、加法与减法的运用
正相关用乘法,负相关用除法;“%”前面是增加、上涨、提高等词时用加法,“%”前面是减少、下跌、降低等词时用减法。
[应用体验1] 2019年,某服装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为80元,全年产量为70万件。2020年,该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缩短了30%,而整个行业的劳动时间缩短了20%。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企业2020年创造的价值总量为( )
A.6 400万元 B.1 680万元
C.800万元 D.1 120万元
A [本题考查商品产量、价值量及价值总量的计算。个别劳动时间与产量成反比,2020年该企业的产品数量为70万件÷(1-30%)=100万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2020年单位商品价值量为80元×(1-20%)=64元。2020年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为64元×100万件=6 400万元。]
二、有关货币供应量的计算
[典型例题2] 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所需货币量需要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程度为________,原来标价15元的M商品,现在价格是________。( )
A.28% 22元 B.25% 20元
C.22% 18元 D.25% 18.75元
B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5×(1+20%)=6万亿元。货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1-6/8)×100%=25%,货币贬值程度为25%,即现在的1元相当于原来的0.75元,假设M商品现在价格为x,则1∶0.75=x∶15,x=20元。]
(1)牢记相关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可变通出求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等计算公式]
通货膨胀率=×100%。
纸币贬值率=×100%。
纸币购买力=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纸币量。
(2)明确上涨率与下跌率中的除法
如果求上涨率(升值幅度)用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然后除以数值小的;如果求下跌率(贬值幅度)用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然后除以数值大的。
(3)明确币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如通货膨胀时,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亦然。
[应用体验2] 2018年某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小时,用货币表示其价值为60元。假设2019年该生产领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同时国家多发行货币10%,其他条件不变,此时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 )
A.50元 B.55元
C.55.55元 D.66元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该商品的价值=60÷(1+20%)=50元;国家多发行货币10%,物价上涨10%,该商品的价格=50×(1+10%)=55元,答案选B项。]
三、有关居民收益的计算
[典型例题3] 某商业银行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期限为133天,认购金额在5万至10万元之间的预计到期年化收益率(即当前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为6.20%。一市民购买7万元该产品,其预期收益的计算方法为( )
A.70 000×6.20%
B.70 000×6.20%÷365
C.70 000×6.20%÷365×133
D.70 000×6.20%×133
C [本题考查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的计算方法。由题意可知,该理财产品的年收益为70 000×6.20%,所以每天收益为70 000×6.20%÷365。由于该理财产品期限为133天,所以其预期收益为70 000×6.20%÷365×133。故选C项。]
(1)明确居民收益计算的目标:明确需要计算的是利息,还是本息;是利息,还是利率率;是收益额,还是收益率等。
(2)牢记相关的计算公式
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贷款利息=贷款本金×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如果征收利息税,还应扣除利息税的税款,即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1-利息税率);若按复利计算,注意把前一年的利息算入下一年的本金。]
存款实际收益=本金×(年利率-通货膨胀率)×存期。
[应用体验3] 林某将10万元人民币以整存整取的方式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75%,如存期内CPI平均涨幅为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存款到期后,他的存款实际收益为( )
A.13 571元 B.-750元
C.4 523元 D.-250元
B [存款实际收益=本金×(年利率-通货膨胀率)×存期=100 000×(4.75%-5%)×3=-750(元)。故选B项。]
四、有关企业收益的计算
[典型例题4] 某出口企业向美元区出口机器设备,当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比率为1∶7时,每出口一套价格为12万美元的设备,可获利36万元人民币。当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比率变为1∶6.5时,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此时该企业每出口一套设备,获利( )
A.30万元人民币 B.32万元人民币
C.33.75万元人民币 D.36万元人民币
A [解答本题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在美元与人民币汇率为1∶7时,可以计算出该设备的成本:12×7-36=48万元人民币;当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变为1∶6.5时,该企业获利:12×6.5-48=30万元人民币。]
(1)区分企业效益与企业利润
判断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增长的幅度是否超过生产成本增长的幅度。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小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
(2)牢记相关的计算公式
企业利润=企业产出(总产值)-企业投入(总成本);企业利润=企业总资产×利润率。
企业成本利润率=企业利润÷企业总成本;企业产值利润率=企业利润÷企业总产值。
商业银行利润=银行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应用体验4] 某企业2019年上半年M商品产量为1 000万件,每件商品成本为200元,市场售价为400 元。2019年下半年以来,M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20%,市场售价提高10%,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2019年下半年的利润比2019年上半年( )
A.下降50% B.提高50%
C.下降100% D.提高100%
B [2019年上半年该企业利润为(400-200)×1 000=200 000(万元)。2019年下半年该企业利润为[400×(1+10%)-200×(1+20%)]×1 000×(1+50%)=300 000(万元)。该企业2019年下半年利润比上半年提高(300 000-200 000)÷2 00 000=50%。故选B项。]
五、有关税收的计算
[典型例题5] 某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冷冻食品研发、生产,2017年上半年销售额为2.5亿元,购买农产品的花费为 1.6亿元,利润为4 000万元。自2017年7月1日起,我国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不考虑其他因素,假如2017年下半年经营状况与上半年相同,预计该公司下半年所交的增值税和获得的利润比上半年分别( )
A.减少500万元 增加12.5%
B.减少80万元 增加2%
C.减少180万元 增加4.5%
D.减少320万元 增加8%
C [该公司上半年所交的增值税应为(2.5-1.6)×13%亿元,下半年应交的增值税为(2.5-1.6)×11%亿元,故预计该公司下半年所交的增值税比上半年减少(2.5-1.6)×(13%-11%)=0.018亿元即180万元。该公司上半年利润为4 000万元,下半年比上半年少缴纳增值税180万元,故下半年的利润比上半年增加了180万元,180÷4 000=4.5%,故下半年的利润比上半年增加了4.5%,故本题答案应为C项。]
(1)明确税收计算的目标:即清楚要求计算的是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税收类型中的哪一个,不同的税收类型有不同的计税方法。
(2)根据材料信息,明确需要计算的税收的应税额、税率是多少。总收入、总支出等不一定就是应税额。
(3)把握不同税收的不同计算方法
如,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首先,计算出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额,即将月收入减去5 000元(即月收入额减去起征数额);其次,对应税额根据级数进行划分,并根据不同级数下的税率计算出各级数段的应税额;再次,将各级数段的应税额累加,算出总的应税总额。(要注意是否存在免征事项等)
如,企业增值税的计算:首先,计算出企业在自身生产经营环节的增值额;其次,增值税=增值额×增值税率。
[应用体验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新版)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5 000元)和税率。小李在北京上班,2018年10月收入为1万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为2 000元。小李10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3 000元的 | 3% | 0 |
2 | 超过3 000元至12 000元的部分 | 10% | 210 |
3 | 超过12 000元至25 000元的部分 | 20% | 1 410 |
4 | 超过25 000元至35 000元的部分 | 25% | 2 660 |
5 | 超过35 000元至55 000元的部分 | 30% | 4 410 |
6 | 超过55 000元至80 000元的部分 | 35% | 7 160 |
7 | 超过80 000元的部分 | 45% | 15 160 |
A.90元 B.150元
C.300元 D.210元
A [根据题目,居民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 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首先可以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10 000-5 000-2 000=3 000,然后根据税率表格可以看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 000元的,按照3%的税率进行纳税,即3 000×3%=90元,故A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