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第1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第2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

    展开

    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考纲明细]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93正文)()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P94正文)()3未利用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的能量。(P9558小字)(×)4.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P96正文)()5.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P96正文)(×)6.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P101与社会的联系)()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P103正文)()8.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P101正文)()9.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P107正文)()10.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机械防治。(P108正文)(×)(2015·海南高考)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 D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及排遗物中储存的能量都可被分解者所利用,B正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时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如太阳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D错误。知识自主梳理一、能量流动的概念二、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分析三、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注意: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1.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2.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要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出来。[易错判断]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2.太阳能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并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形式存在。(×)3.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这部分能量对生物体没有任何作用。(×)   [易错判断]1.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2.绿色植物没有摄入量,最高营养级能量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  四、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过程1过程2各营养级能量来源和去向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4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含义比较[特别提醒]如果是某一时间段能量去向,还应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利用,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以年为单位,这部分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易错判断]1.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2.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3.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4.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5.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深入思考]能量传递效率等于能量利用率吗?提示 不等于。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2碳循环(1)碳循环的存在形式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3)温室效应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特别提醒]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3.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易错判断]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和做为能量流动的载体的物质,含义不同。()2.能量可随物质循环而循环。(×)   六、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概念: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易错判断]1.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均可来自于无机环境,传递方向为双向。(×)2.信息传递可以在同种生物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种生物间进行,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3.激素在不同细胞之间完成信息传递也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考点题型突破考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题型一 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2018·河南豫南六市一模)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蜣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B.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分解者C.草食动物N5/N4的比值大于肉食动物的这一比值D.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营养级的生物答案 D解析 蜣螂同化的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的粪便,而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错误;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包括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B错误;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无法判断,C错误;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营养级的生物,D正确。题后归纳1.能量流动过程相关分析(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2)同化量=呼吸消耗量+净同化量(3)净同化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注:净同化量指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2.利用拼图法解决能量的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中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如下图所示: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A2B2C2D2刚好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A1B1C1D1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可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所有生物总能量之和都小于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11] 由草、兔、狐组成的食物链中,兔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A.兔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由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流入狐体内的能量D.由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答案 B解析 兔的同化能量去向有:一是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二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如狐体内的能量;三是形成的遗体、残骸等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兔粪便中储存的能量是没有被兔消化的草的能量,不属于兔同化的能量,因此B选项所述能量既不是兔所获得的能量,也不是兔体内能量的去向。[12] 下图表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如果g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f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图中h/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 D解析 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即图中的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cAB正确;图中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e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如果g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f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正确;h/d可以表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a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题型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2.下面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 C解析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呼吸消耗量)200(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875(分解者分解量)1250 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则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不可循环的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 C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所以营养级越高同化的能量就越少,A正确;生产者只能固定光能或化学能,而不能固定每个营养级及分解者所散失的热能,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不可循环的,B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不能人为改变,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题型三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4.某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列食物网,若A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则C获得的能量范围大约是多少(  )A1/100·M1/100·MB1/250·M1/25·MC1/10000·M1/25·MDM1000M答案 C解析 A的能量是MC获得最多能量时,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计算是1/25·MC获得最少能量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计算是1/10000·M。所以C获得的能量范围大约是1/10000·M1/25·M5.(2018·湖北黄冈一模)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只存在右面的食物关系,尝试完成问题。(1)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兔,来自鼠,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_______(2)假如植物有被兔所食,有被鼠所食;鼠有直接被猫头鹰捕食,有被蛇捕食后流入猫头鹰体内。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_______(精确到个位数)答案 (1)900 g (2)595 g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最小,可消耗最少的植物,为最高营养级提供最多的能量。因此,若计算使猫头鹰增加20 g体重至少消耗的植物质量,则能量按20%传递。设猫头鹰从不同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abc,可写出:列方程式得:a×20%×20%20×2/5b×20%×20%20×2/5c×20%×20%×20%20×1/5解得:a200(g)b200(g)c500(g)abc900(g)(2)设猫头鹰从三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依次为efg,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h。根据题意,可绘图如下:列方程式得:2h/5×20%×20%e(3/5)×(2/3)h×20%×20%f(3/5)×(1/3)h×20%×20%×20%gefg20 g。解得:h595(g)技法提升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1)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0%20%,计算方法如下:能量传递效率=×100%(2)食物链中能量的最值计算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表)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例如,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3)在食物网中分析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 考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题型一 碳循环过程特点及成分辨析1(2018·邯郸质检)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答案 B解析 图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生产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2015·海南高考)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______(间接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__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答案 (1)间接(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解析 (1)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无机环境),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技法提升 碳循环图解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先找双向箭头,具有双向箭头的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库,二者中向内箭头多的是CO2库,向外箭头多的是生产者;再根据生产者和消费者均有箭头指向分解者,从而确定分解者和消费者,注意消费者可能会出现多级。如:1—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AB应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CO2库,再根据AC都指向D判断: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2—根据AC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CO2库。根据ABD的箭头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   题型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碳循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答案 C解析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A正确;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的碳,只是碳循环的一部分,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D正确。4.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 C解析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的能量属于,无法比较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错误。考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题型一 信息传递种类及作用1.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答案 C解析 用力抖动两翼属于雄鸟发出的行为信息,A错误;由于该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鸟之间,因此不能证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B错误;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从而保证本物种不会灭绝,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C正确,D错误。2.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合理即可) 物理信息(合理即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解析 (1)物质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无机环境(甲昆虫白天活动)和生物(蜘蛛、甲天敌等),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包括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感知蜘蛛网的振动来实现,属于物理信息。(3)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使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也能驱赶乙昆虫使乙昆虫数量减少,从而使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题型二 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比较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下图甲、乙、丙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答案 C解析 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丙体现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4.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 A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反复进行的。题后归纳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方向真题体验1(2018·全国卷)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 B解析 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可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捕昆虫的特点,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2(2018·海南高考)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 D解析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光,这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正确;由B选项可知,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3(2016·天津高考)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 D解析 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具有全球性,A错误;只统计成虫数量计算出的是成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由于乙捕食甲,因此乙数量的增加使甲种群数量减少,从而使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减少,D正确。4(2016·全国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 B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被反复利用,B错误。5(2016·全国卷)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6(2018·全国卷)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野猪因恐惧而部分迁出该地区解析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也有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而不能输入到下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2)依题意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的引入,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而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进而推知,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不同,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由题意中恐惧生态学的知识可推知,其可能的原因:该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的直接捕食而导致野猪的个体数减少;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还可能是野猪部分迁出,而导致个体数减少。7(2018·江苏高考)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___(2)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中选择)7.6%(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水草(2)丙和丁 捕食和竞争(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大于(5)(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解析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图中第二营养级中的甲的能量可以流向第三营养级丙、丁,图中遗漏的能量流动途径是水草丁。(2)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丙、丁。(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有三个去向,一是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二是流向下一营养级(丙和丁),三是被分解者分解利用。(4)第二营养级包括甲和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甲+乙)/25000,甲同化的能量未知,乙同化的能量为1900 kJ,故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7.6%(1900/25000×100%)(5)被生物富集的农药在最高营养级中的含量最高,即丁中农药含量最高。(6)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河流的污染物超过生态系统能自我调节的范围时,就会造成河流水质恶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