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展开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明细]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P16—正文)(×)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3个神经元完成。(P17—思考与讨论)(×)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P17—正文)(√)4.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称为静息电位。(P18—图2-2)(×)5.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P18—小字)(√)6.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P18—小字)(√)7.神经递质经自由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直接接触,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P19—正文)(×)8.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NO、氨基酸类等。(P19—相关信息)(√)9.大脑皮层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P20—图2-5)(×)10.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P20—正文)(√)11.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P21—正文)(√)(2018·全国卷Ⅲ)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答案 D解析 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知识自主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神经元结构(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2.反射(1)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类型: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3)结构基础:反射弧。3.反射弧(1)反射弧结构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2)图中有3个神经元。(3)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不属于。(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也称神经冲动。3.传导过程 [特别提醒]1.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构成反射。2.需要有适宜的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能够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值叫阈值,刺激强度只有超过阈值才能引起反应,刺激的强度只和反射的有无有关,与反应的强度无关。3.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4.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个树突,但通常只有一个轴突。5.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6.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分布在同一器官。 [特别提醒]1.静息电位时K+外流和动作电位时Na+内流,都是协助扩散(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2.内外刺激引起膜电位变化的实质:改变了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5.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2)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2.写出乙图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3.传递过程4.传递特点及原因(1)特点:单向传递。(2)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5.神经递质(2)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3)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5)去向:被酶分解失活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 3.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中部某点,兴奋可以由刺激点向两侧传导。在生物体内,反射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深入思考]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低钠溶液中,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结果有何不同?提示 低钠溶液,Na+内流减少,不能形成动作电位或动作电位峰值变小。 [特别提醒]1.神经递质多为小分子物质,但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方式为胞吐,原因是胞吐可一次释放大量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效率。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3.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神经递质、激素等属于信号分子。4.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深入思考]若催化分解神经递质——受体复合物的酶失活,会有什么效果?提示 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引起持续收缩或持续舒张。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2)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3)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4)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语言功能2.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深入思考]成年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却不能,其原因何在?提示 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考点题型突破考点1 反射和反射弧题型一 反射及其类型判断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答案 B解析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若反复单独应用铃声而不给食物,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逐渐减少,甚至不再分泌,B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2.(2018·上海虹口一模)小萌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热水,她会立即缩回手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小萌的反应( )A.前者是条件反射B.前者与脊髓活动无关C.后者是非条件反射D.后者与大脑皮层活动有关答案 D解析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用冷水冲洗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技法提升 “三看法”判断反射类型 题型二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3.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图中D代表的结构为传入神经C.若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E被破坏D.刺激b点后,甲、乙电位计读数都有变化答案 C解析 图中A~E分别代表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B正确;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没有C、D、E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A正确;刺激E时A不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被破坏,不一定破坏E,也可能是D、C、B、A中的任意一部分或几部分被破坏,C错误;刺激b点后,兴奋会传递到甲、乙,所以会有电位的变化,D正确。4.某人因外伤使脊髓从胸部折断而失去了与脑的联系,如果用针刺其足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感觉,不发生反射活动B.无感觉,发生反射活动C.有感觉,发生反射活动D.无感觉,不发生反射活动答案 B解析 脊髓从胸部折断,失去了和脑的联系,因此不能产生感觉,但通过脊髓的反射弧完整,针刺后会发生反射活动,B正确,A、C、D错误。技法提升1.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神经节(C)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B)。(2)根据突触结构(D)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相连的是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反射和感觉的判断反射:首先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意一部分,反射都不能完成,其次需要适宜的刺激。感觉:首先感受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兴奋传到神经中枢,其次,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考点2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题型一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成因分析1.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D.阻断了部分Na+通道答案 D解析 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通过Na+通道大量内流有关,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峰值明显降低,说明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D正确。2.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S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图,S液Na+、K+浓度都更高B.乙图,S液K+浓度更低C.丙图,S液Na+浓度更低D.丁图,S液K+浓度更高答案 C解析 乙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与甲图中的相同,说明S液K+浓度正常,乙图动作电位差高于甲图,故S液Na+浓度更高,A、B错误;丙图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比甲图的低,说明溶液中进入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少,即S液中Na+浓度更低,C正确;丁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比甲图中的低,说明神经细胞外流的钾离子更多,即S液K+浓度更低,D错误。题型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分析3.(2018·江苏高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 C解析 K+的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bc段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达到阈值的刺激,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D错误。4.(2018·湖南六校联考)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 A解析 由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正确;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B正确;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造成的,A错误。题型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5. 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 C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钙离子可以促进过程①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C错误;过程③表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避免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D正确。6.(2018·深圳调研)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 C解析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突触后膜对应的受体结合,二者受体不同,A错误;乙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B错误;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知识拓展1.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的三大原因: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2.混淆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并且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反射弧方向单向传导的。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比较题型四 膜电位测量方法7.(2018·武汉调研)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答案 D解析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会测出电位差,A错误;因为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所以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错误;从静息状态受刺激到形成动作电位,电表指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电表指针又会通过0电位偏转一次,共2次,D正确。8.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A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上移C.神经纤维的状态由A转变为B的过程中,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D.若要画出如图2的动作电位,需要多个图1装置测量神经纤维不同位点的电位变化答案 D解析 图1中A表示测量静息电位,B表示测量动作电位,在测出静息电位(图1)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纤维一个有效刺激,即可测出动作电位(图2),D错误。技法提升膜电位测量及曲线解读(1)膜电位的测量(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题型五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9.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计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答案 D解析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产生的兴奋只能传到甲电流计的左电极,不能通过突触传到甲电流计的右电极以及乙电流计的两极,因此甲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A、B、C均错误,D正确。10.(2018·江南十校联考)如图1表示在神经纤维膜外侧接一灵敏电流计,右侧给予适当刺激,图①②③表示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②→③→②→①→②B.图①a和图②a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未兴奋状态,此时仍有离子进出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无需能量D.若刺激a、b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点,图示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答案 B解析 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取决于局部电流的方向,当神经纤维未接受刺激时,膜外两电极处都为正电位,如图②,当电流计的一个电极处兴奋时,膜外为负电位,未兴奋处为正电位,在b右侧给予一个刺激,b处会先兴奋,a处后兴奋,指针偏转顺序依次为②→①→②→③→②,A错误;图①a和图②a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未兴奋状态,此时为静息电位,K+内流维持静息电位,B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离不开膜内外Na+、K+分布不平衡的浓度梯度差,而Na+、K+分布不平衡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C错误;刺激a、b之间的中点,图示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D错误。技法提升电流表指针偏转原理及次数(1)指针偏转原理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后面为该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2)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3)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题型六 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实验验证11.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答案 C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操作时将药物放在B处或不放药物,刺激C处,观察2都会有反应,故不需要做。12. 如图为支配青蛙后肢活动的反射弧模式图,假设图中各结构都有生命活性;现提供电刺激设备和电位计(电位测量仪),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并阐述预期结果,得出结论。(1)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①方法步骤:电刺激b处,观察________,同时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①方法步骤:先刺激a处,测量________________;再刺激_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肌肉的反应 c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②肌肉发生收缩反应,c处电位发生变化 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2)①c(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c(b)处 a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②刺激a处,c(b)处的电位有变化;再刺激c(b)处,a处的电位无变化 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 本题为验证性实验,所以预期结果和结论要求跟验证的内容相符合,即本题隐含条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充分利用材料和仪器对实验步骤的提示作用,在应用仪器的过程中自然就引出了下一步实验操作,例如,根据提供的仪器——电位测量仪,推测设计步骤中应该有电位测量。 知识拓展 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甲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乙处的电位有无变化。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乙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乙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甲处,测量丙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丙处,测量甲处的电位变化。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考点3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题型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如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答案 B解析 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A正确;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错误;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反射将不会存在,C正确;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然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D正确。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情况,则一定是脊髓出了问题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D.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答案 D解析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可能是小脑受损,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A错误;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则是大脑皮层出了问题,B错误;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C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能形成感觉,D正确。技法提升神经系统分级调节概念图题型二 人脑高级功能的实例分析3.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 B解析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C正确;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错误。4.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答案 B解析 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A正确;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B错误;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C正确;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D正确。方向真题体验1.(2018·天津高考)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 A解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神经调节可受激素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的系统是免疫系统,D错误。2.(2017·海南高考)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答案 D解析 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C正确;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3.(2017·海南高考)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答案 A解析 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A错误;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C、D正确。4.(2016·全国卷Ⅱ)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解析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B表示ADP和Pi,E表示ATP。据图可知,A-C在突触间隙中,被D酶催化分解成A和C,其中,C又被突触前膜吸收回突触小体中,重新与A反应生成A-C,由此可知C能循环利用。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A-C将无法分解,会导致受体持续受A-C刺激,从而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