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一编第2讲 文言虚词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一编第2讲 文言虚词第1页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一编第2讲 文言虚词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一编第2讲 文言虚词

    展开

    2讲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主要指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从意义上看,虚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二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短语,能充当状语、补语,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如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性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融合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隐性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对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上。鉴于虚词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技法,学会辨析易错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一、文言虚词推断6大技法1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表判断,用”“”“”“为所表被动,用”“表宾语前置。如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何陋。另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咸言平常持米到洛,卒司一句,若判断”“的意思,可联系……在文言文中是表被动的特殊句式,所以此处译为2对称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木欣欣向荣,泉涓涓始流(《归去来兮辞 并序》)处于对称位置,句中的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再如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处于对应位置,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也是趁着的意思。3语法分析法同一个虚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为动词,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中的,是的意思;如果处在宾语部分的两个名词之间,则译为指示代词这样,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如果处在主谓之间,则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中的。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前两句的主语是,宾语是刀俎鱼肉,故前两句中的应为动词作谓语,译为;第三句中的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第三句中的是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4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两个句子秦伯说,郑人盟失其所,不知,前一个是介词,跟、同;后一个是动词,结交、亲附5位置推断法同一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例如,用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代指项庄)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用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表揣测语气)皆出于此乎(《师说》);在句中用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如秦王恐其(代指蔺相如)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用在名()词后一般作语气副词(表商量、期望、祈使语气),如吾其(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烛之武退秦师》)6句意推断法理解句意是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前提,因此,可以根据句子的大意来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诸葛诞寿春叛芝清忠履正这两句中的,可分别由这两句的大意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加以推断,由句意可确定两个的意义分别为凭借”“因为二、最易混淆的4个虚词辨析()作为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它的主要用法是作为两项内容或两个句子的连接词,表明前后内容或上下句之间的关系,但是作为连词,构成的关系较为复杂。以下三种情况考生最容易混淆,辨析不清,我们重点加以讲解。1表修饰VS表递进表修饰关系是指连接的前后两项分别是句子的状语和动词谓语,其中前项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等。那么,判断是不是修饰关系,只要看它是否处在状语和谓语之间就基本上可以断定了,此时的不用翻译。如夜缒吾尝终日思矣中的皆表修饰关系。表递进关系是指连接的前后两项分别是包含主语和谓语两个句子,并且在语意上后面内容对前面内容来说呈现更进一步的递进关系,此时的要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中的表递进关系。2表顺承VS表并列如何判断是表顺承关系还是表并列关系,主要看两点:(1)前后的词语有无时间上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如果有,则此时表示顺承关系,如图穷匕首见(2)前后的词语是否地位相等,是否可以互换位置而不改变语意,如果可以,那么,一般表示并列关系,如侣鱼虾友麋鹿3表修饰VS表顺承前者侧重后面的动词,前面的词作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后者强调先后关系。例如:(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后面的动词,一般不译。(2)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表顺承关系,不译或译为就,接着[应用体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1)秦王还柱        连词,表修饰(2)蟹六跪二螯        连词,表并列(3)夫赵强燕弱        连词,表并列(4)毕礼归之        连词,表顺承(5)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连词,表递进(6)人非生知之者       连词,表顺承(7)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连词,表修饰(8)荆轲和        连词,表并列()在文言文中是使用最广泛的一个虚词,在其众多的义项中,我们重点区分最易混淆的表原因时的两类词性。介词表原因VS连词表原因区分表原因的是介词还是连词,关键看它后面的成分:(1)为介词:常与后面的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如物喜,不己悲”“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中的均是表原因的介词。[提示] 作介词时,有修饰或限制作用,介宾短语后可加,如上面不以物()喜,不以己()”“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2)为连词:它后面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的前后是被连接的两个部分,而这两部分中后一部分往往是前一部分的目的或结果,如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的连接了前后两个句子,因此,应该看作表原因的连词。[提示] 作连词时,没有修饰和限制作用,只起关联作用,且因果配套使用,即有因必有果,可以加所以之所以。如上面“(之所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应用体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1)父任,兄弟并为郎        介词,因为(2)古人……往往有得,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连词,因为(3)供养无主          介词,因为(4)刘日薄西山         连词,因为(5)既罢,归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连词,因为(6)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介词,因为()和、跟、同时,既可以作介词,又可以作连词。在某些试题中,此类属于意义相同而用法不同,尤其注意辨别区分。另外,如何分清是实词还是虚词,这也是个关键问题。1介词表和、跟、同VS连词表和、跟、同译为和、跟、同是连词还是介词,可以这样辨别:(1)作介词时,前后内容不是并列关系,二者位置不能互换,若互换,基本意思发生改变,且在句中前面可以加入状语等其他成分,如秦相较中的作介词。(2)作连词时,前后内容为并列关系,二者能够互换位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种成分,此时前面不能增加状语成分,如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中的作连词。2实词VS虚词分不清的词性是虚是实,这是关于的第二个难点。判断是实词还是虚词,关键要看的前后是构成完整语句,还是构成并列短语。例如:(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这里的和后面的构成动宾短语,因此是实词,译为亲附、亲近(2)蜩与学鸠笑之。(《逍遥游》)这里的前后都是名词,因此是连词,译为和、同[应用体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1)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见     介词,和、跟、同(2)陈涉少时,尝人佣耕      介词,跟、同(3)苏子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连词,和、同(4)一生彘肩        动词,给予、授予(5)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介词,和、同(6)夫子喟然叹曰:点也。    动词,赞许(7)徐公孰美        介词,和、跟(8)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连词,和、跟()表代词或兼词VS表语气助词如何区分表代词或兼词还是表语气助词,我们只要注意辨别,就有规律可循。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句尾的字即为语气助词,否则就是代词或兼词。(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字为语气助词。如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记》)中的表陈述语气。(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指示代词时,句尾的为语气助词,如此之位三有礼焉(《孟子·离娄下》)中的为陈述语气。(3)状语是表示处所、范围、对象、原因、方式的词语或短语时,句尾的字为语气助词,如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中的表疑问语气。[应用体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1)于是余有叹     表陈述语气的助词,啊(2)置土石     表疑问的代词,哪里(3)积土成山,风雨兴   兼词,于此,在这里(4)万钟于我何加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呢(5)若不阙秦,将取之   表疑问的代词,哪里(6)犹且从师而问    代词,代指老师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