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2020学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1章第3节课时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153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1章第3节课时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153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19-2020学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1章第3节课时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153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19-2020学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课时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目标与素养:1.以第3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加以解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一、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1.钠、镁、铝三种元素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2.硅、磷、硫、氯四种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
二、同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及理论解释
在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熔点、硬度:Al>Na,故金属性:Na>Al。( )
(2)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
(3)PH3的稳定性比SiH4强。( )
(4)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
[答案] (1)× (2)× (3)√ (4)×
2.下列物质碱性最强的是( )
A.Fe(OH)3 B.Al(OH)3 C.NaOH D.Mg(OH)2
C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Na>Mg>Al>Fe,可知NaOH碱性最强。]
3.下列能说明非金属性S强于P的是( )
A.S的颜色比P4的颜色深
B.P4在常温下能自燃,而S不能
C.酸性:H2S
D.酸性: H2SO4>H3PO4
D [物理性质不能作为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P4的自燃是其着火点低的缘故,与非金属性无关;H2S不是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作为比较的依据。]
1.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2)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3)金属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时,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较活泼金属(失电子能力强)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
2.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1)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不包括稀有气体)。
(2)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
(3)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得电子能力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得电子能力越强。
(4)不同的非金属单质M和N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若M能置换出N,则得电子能力:M>N。
【典例1】 下列有关叙述:①非金属单质M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N;②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③单质M跟H2反应比N跟H2反应容易得多;④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mM>HnN;⑤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NOy;⑥熔点M>N,能说明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⑤
C.①②③④⑤ D.全部
A [根据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可推断M比N的非金属性强,故①正确;根据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以推断M比N的非金属性强,故②正确;根据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推断M比N的非金属性强,故③正确;根据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不能推断M、N的非金属性强弱,故④错误;如果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则不能推断M、N的非金属性强弱,故⑤错误;熔点属于物理性质,其高低与化学性质无关,故⑥错误。综合分析应选A。]
1不能根据得电子的多少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
2不能根据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
3必须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较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
1.下列所述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增强
B.HCl、PH3、H2S稳定性依次减弱
C.Al(OH)3、Mg(OH)2、NaOH碱性依次减弱
D.S2-、Cl-、K+、Ca2+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D [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A错;HCl、H2S、PH3稳定性依次减弱,B错;Al(OH)3、Mg(OH)2、NaOH碱性依次增强,C错;S2-、Cl-、K+、Ca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随原子序数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小,D对。]
【典例2】 下列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O
B.稳定性:PH3>H2S>HCl
C.酸性: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B [A项,O的电子层数比S的少,半径比S小,S与Na的电子层数相同,Na核电荷数较小,半径较大;P、S、Cl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Na、Mg、Al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2.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第2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化合价从+1递增到+7
D.第3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B [比较元素性质时没有指明同周期,A不正确;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故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B项正确;第2周期元素中,O元素无+6价、F元素没有正价,则第2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5,C不正确;没有指明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D不正确。]
1.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且反应最慢的是( )
A.Al B.Mg
C.K D.S
A [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其单质与酸反应越慢。单质硫与盐酸不反应,铝的金属性比镁、钾都弱,故A项正确。]
2.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是( )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 m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
B [活泼性强的金属能置换活泼性弱的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越活泼越容易置换出氢。]
3.下列不能说明氯的得电子能力比硫强的事实是( )
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A.②⑤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⑤
A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高,非金属性越强,故①可以说明;只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故②不能说明,③可以说明;Cl2能置换出H2S中的S,故④可以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不能说明非金属性的强弱,故⑤不能说明;⑥中Fe与Cl2、S分别反应生成FeCl3、FeS,说明非金属性Cl>S。综上所述,②⑤不能说明氯的得电子能力比硫强的事实。]
4.按C、N、O、F的排列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C [C、N、O、F属同一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F无正价,也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无法比较。]
5.在第3周期中,从水或酸中置换氢的能力最强的元素的符号为 ,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的符号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碱性最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显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该两性氢氧化物与盐酸、烧碱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解析] 第3周期有Na、Mg、Al、Si、P、S、Cl、Ar 8种元素,依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题目要求,规范填空。
[答案] Na Ar HClO4 NaOH Al(OH)3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H)4]-
钠
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项目
同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除外)
最外层电子数
由1递增至7(第1周期除外)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7(O、F除外)
负价:-4→-1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得、失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非金属的氢化物
形成由难到易,稳定性由弱到强
金属单质与水、酸反应
越来越难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相关其他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乙酸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结构,乙酸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乙醇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结构,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双键或叁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