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精品教案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专题2大气
展开专题二 大气[知识体系构建](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典型图示——填一填·1.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主要过程 (2)图中由太阳辐射到a的过程,反映了大气的削弱作用;环节d反映了大气的保温作用。2.热力环流示意图(1)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甲>乙>丙>丁。(2)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凸;气压低,等压面向低处凸。(3)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此图显示为黑夜(白天、黑夜)或冬季(冬季、夏季)的盛行风向。(4)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其中表示城区的是乙地。(5)若甲、乙同为北半球,甲地在东,乙地在西,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东南风。3.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北半球)(1)三圈环流:a低纬环流,b中纬环流,c高纬环流。(2)气压带、风带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西风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F极地东风带;G极地高气压带。(3)气候:全年受A控制: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D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C、D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A、B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4.等压线分布图(北半球)(1)甲、乙中属于高压中心的是甲,其中心气流为下沉气流。(2)图中乙处所属的天气系统,从水平气流运行的角度看属于气旋,其控制影响地区多阴雨天气。(3)图中丙处为高压脊,多晴朗天气。(4)图中丁处为低压槽,常形成锋面系统,多阴雨天气。(5)图中M处的风向为东南风,M、N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M。■方法规律——记一记·1.大气垂直分层(1)自地面向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3)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3.大气水平运动——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且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季风环流与季风气候(1)(2)■易错易混——判一判·1.“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海拔高处获得的地面辐射少。 (√)2.阴天时因得不到太阳辐射而昼夜温差大。 (×)3.露水比较重的夜晚一定是阴天。 (×)4.藏族同胞所穿的藏袍与其昼夜温差大的高原环境密切相关。 (√)5.炎热的夏季,白天在海边沙滩上的人们常会感觉热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6.农民所建的温室蔬菜大棚与大气逆辐射的作用相似。 (√)7.当年郑和下西洋出发时选择在冬季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冬季风。 (√)8.“黄梅时节家家雨”指的是冷锋天气。 (×)9.北方地区的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天气是暖锋活动带来的。 (×)10.我国南北方的降水差异明显,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分布。 (×)(对应学生用书第9页)高频考点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分析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命题点睛] 着眼于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考地理命题的主要方向。本题以葡萄种植的双层覆膜技术为命题背景,结合图表信息分析,重点体现考生准确提取图表信息、活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解题流程]考查定位着眼于生产实际,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的热力状况及其与气温变化的关系信息提取信息(1):图中曲线为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及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信息(2):四条曲线中,①的平均气温高且日变化较小信息(3):曲线①②所示温度明显高于③④信息(4):曲线③④的温度较低,变化与②一致综合判断由信息(1)可推知,无论是丰雪年还是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总是较高,且丰雪年因降水多,云层厚而昼夜温差小,因此曲线①②表示膜内平均日变化,结合信息(2)、(4)可推知曲线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①则代表丰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联系信息(3)可以看出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尝试解答] (1)B__(2)C[技法总结]1.巧用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解释自然现象(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解释白天的现象①气温高低:白天晴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气温较高(低)。②太阳能的多寡: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大气的保温作用由大气逆辐射来实现,常用其强弱解释夜晚的自然现象2.巧妙解释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1)夏季园林绿化中对新栽花木上覆黑色遮阳网,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2)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3)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4)干旱半干旱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学以致用]1.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的空气层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 ℃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会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如果露点温度在0 ℃以下,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称为霜。据此完成(1)~(2)题。(1)下列环节中,与霜、露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A.①弱、②强 B.①强、③弱C.②弱、④弱 D.①弱、④弱(2)梨树开花早,花期多在晚霜前,极易受晚霜危害。北京某地果农可以采取减轻晚霜灾害的措施是( )A.开花期灌水 B.花期前树干涂白C.开花期熏烟防霜 D.花期前覆盖地膜(1)B (2)B [第(1)题,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霜、露发生在晴朗的傍晚与夜晚,且昼夜温差较大。“晴朗”说明太阳辐射(①)较强;“昼夜温差大”意味着大气保温作用弱,即大气逆辐射(③)弱,大气辐射(④)强。选B。第(2)题,开花前灌水,能降低地温,延缓根系活动,推迟花期,但是开花期灌水,对减轻晚霜危害作用不大,A错误;开花前树干涂白,可使树体温度上升缓慢,从而延迟花期,避免或减轻霜冻危害,B正确;熏烟能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发,起到保温效果,同时烟粒能吸收湿气,使水汽凝结成液体而放出热量,提高地温,能减轻或避免霜害,但是由于受环保政策影响,不宜采用,C错误;覆盖地膜能提高地温,但很难减少霜冻对梨花的不利影响,D错误。选B。]2.下图示意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之差)等值线分布。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气温剧烈下降并伴有雨雪冰冻),给交通、电力、农业等部门造成较大的损失。据此完成(1)~(2)题。(1)该时段内,图示区域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 )A.藏南 B.青海 C.川西 D.滇东(2)据图推测,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甲行政区此时段( )A.积雪量大,大气反射量多B.积雪量大,地面吸收量多C.积雪量少,大气吸收量少D.积雪量少,地面反射量少(1)D (2)D [第(1)题,图中反映滇东地区气温距平值小,且为负数,说明该地气温最低,可推断其所受的低温凝冻灾害最大。第(2)题,甲行政区为西藏自治区,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推测,该地区气温比往年偏高,将导致积雪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量少。]高频考点2大气运动与降水 (2019·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解题流程]考查定位结合对自然现象——积云的形成研究运用“综合思维”考查大气运动及气温对降水的影响信息提取信息①:常见的积云的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信息②:空气的对流运动,使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冷却、凝结成云信息③: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综合判断(1)由信息②可知,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2)由信息①、②可知,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3)由信息①③可知,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而下垫面的气温高低,则直接影响了上升气流中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尝试解答] (1)C__(2)D__(3)A[技法总结]1.关联图示理解大气运动的内在联系2.抓住主要因素分析区域的降水分布与差异(1)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洋流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下垫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少(2)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的降水具体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学以致用]3.(2019·海南高考)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东风C.偏北风 D.偏西风(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1)C (2)D [第(1)题,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11时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第(2)题,“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4.(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月19日13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月最可能是( )A.3月 B.6月C.8月 D.10月(2)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1)A (2)A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气压较海洋低,是夏季大陆增温强烈所致,故选A。另外也可以根据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确定该日南半球处于夏季。第(2)题,①地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天高云淡,A正确;②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弱,B错误;③地处于强热带气旋东南部,吹偏东风,C错误;④地处于强热带气旋西部,吹西南风,D错误。]高频考点3常见天气系统 (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解题流程]题号(1)(2)(3)(4)考查定位通过区域认知,判断区域气压的分布状况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区域大气运动状况及其影响综合地理实践力,判断锋面性质及天气特点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区域大气活动的特点及原因信息提取信息①:图示区域为亚洲,时间为春季T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信息②:图中有两处等压线闭合的气压中心;信息③:图示区域为东亚的温带地区;信息④:在图示的内蒙古高原存在的气压中心的附近存在三个锋面,其中有两个冷锋和一个暖锋;信息⑤:图中P点的位置在暖锋锋前综合判断第(1)问,由信息①、②可推知,图示区域左上角为高压中心,中部为低压中心第(2)问,综合信息①、②、③、④,可推知春季北半球温带地区多为冷暖空气交汇地区,图中中部的低压中心因气流汇聚形成左右两个锋面,由左上角的高压中心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冷锋锋面第(3)问,由信息④、⑤可推知P点南侧的暖锋正向北移动,说明P点会经历暖锋过境,冷锋过境第(4)问,结合信息①、③可推知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增大,气压梯度加大,大气运动快,且此时处于冬、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解答目标第(1)问,点明气压系统的高、低性质及相对位置关系第(2)问,依据图中信息直接点明数量;分析原因需答三个要点:①低压水平气流汇聚形成锋面;②气旋旋转形成冷暖锋;③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锋面第(3)问,主要答出暖锋和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点第(4)问,应答出两个要点:①春季升温快,南北温差大;②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尝试解答]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技法总结]1.巧判天气系统图2.巧析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天气系统冷锋活动暖锋或准静止锋台风活动(气旋系统)高压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高压脊天气特征大风、降温天气连续性降水沿海地区多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晴朗天气低压槽上多降水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2)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譬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学以致用]5.“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2018年1月3日,名为格雷森的“炸弹气旋”袭击了美国东部。下图为美国东部1月3日等降雪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影响图中降雪量的主要因素有( )①海洋 ②地形 ③城市 ④湖泊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美国东部海面冬季易形成“炸弹气旋”的主要条件是( )A.内陆寒冷气流与海洋暖湿气流相遇B.气温较高导致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内陆的低压中心吸引海洋暖湿气流D.海洋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温强烈(1)C (2)A [第(1)题,根据图中等降雪量线的分布可以看出,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从沿海向内陆降雪量逐渐减少,是海陆位置影响的结果,距海越近,水汽含量越多,降雪量越大,①正确;而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途经五大湖,带来湿润水汽,遇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降雪量大,②④正确;图中城市降雪量与周围地区差异不明显,所以降雪量与城市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C。第(2)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来自内陆的寒冷气流在南下途中遇到海洋暖湿气流,形成“炸弹气旋”,故A选项正确;冬季气温较低,故B选项错误;冬季大陆内部气温低,气压高,故C选项错误;“炸弹气旋”是海洋暖湿气流和寒冷气流相遇形成的,并非单一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6.(2019·天津高考)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图1 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图2 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 B.乙C.丙 D.丁(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1)C (2)B [第(1)题,根据图1可知全国降水集中分布在东北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甲、丁两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高压中心或高压脊控制,降水的可能性小,A、D错误;乙图中东北中部受低压控制,降水较多,但长江中下游受高压脊影响,降水较少,B错误;丙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低压控制,降水较多;同时,东北中部受低压槽影响,降水也较丰富,C正确。第(2)题,乙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大、势力强,控制我国广大地区,此时最可能为我国冬季,B正确;甲、丙两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小、势力弱,对我国广大地区影响小,A、C错误;丁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气压值小、势力很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从海洋上延伸而来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故此时为我国夏季,D错误。]高频考点4气候问题的判断分析 (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解题流程]考查定位通过区域认知,考查区域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信息提取信息①:尼日利亚所在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信息②:尼日利亚沿海铁路是由我国承建的综合判断由信息①可推知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应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综合信息②可知我国筑路人员应需防御热带丛林环境带来的不便解答目标先确定气候类型,再回答气候特点,要抓住气温和降水两个重点;结合气候特点,考虑湿热气候对环境的影响,然后分析需防范的问题,合理即可[尝试解答] 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疾;瘴气等。[技法总结]1.掌握气候类问题的分析流程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总结如下: [学以致用]7.读下图,完成(1)~(3)题。(1)甲地的气候类型与上海相似,但其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主要是由于其( )A.纬度偏低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C.植被以草原为主 D.海拔较上海高(2)影响图中阴影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东南信风 B.盛行西风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形(3)若图示风带的风力减弱,乙城市所在地区海陆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沿岸上升补偿的海水大增B.渔业增产明显C.出现暴雨、洪涝D.冬季受西南风影响大(1)B (2)D (3)C [第(1)题,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其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其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第(2)题,图中阴影区位于南美洲南段,地处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受山地的阻挡,难以获得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第(3)题,图示风带为东南信风带,东南信风减弱,会使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太平洋沿岸上升补偿的海水减少,表层海水水温比常年高,乙地西部沿岸将出现暴雨、洪涝,C对、A错;同时,上升流的减弱,使海水上泛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等鱼类饵料减少,渔业减产,B错;根据纬度和海陆位置可判断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西北风)影响,温和多雨,D错。](2019·北京高考)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8题。8.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D [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9.(2017·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惠灵顿位于南半球西风带的迎风地带,靠近南北二岛之间的海峡,形成“狭管效应”。[答案] 位于西风带,盛行西风;惠灵顿位于两岛海峡之间,加大风速;依山面海,迎风。(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真题演练——高考题是这样的·(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1~2题。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1.D 2.B [第1题,恩克斯堡岛处于70°S和8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该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应与盛行风向相反,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场所,而全球变暖会导致冰盖雪被和陆缘冰融化,冰川脱离南极大陆,漂向海洋,形成海冰。所以,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B选项正确;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生物类型较少,A选项错误;整个南极大气质量均比较好,故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C选项错误;南极地区人类活动均比较少,故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的影响较少,D选项错误。](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关于高速公路的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3题。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A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受山地阻挡,不易散热,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较强;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A正确。](2015·全国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17时~18时C.18时~19时 D.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4.C 5.B [第4题,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快行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故选C。第5题,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A项错误、B项正确;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C、D两项错误。]■模仿命题——预测会这样考·[命题素材]关注居家自然现象——穿堂风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风向一般为背阴处一侧至有阳光一侧,风速根据两侧温度差决定,温差越大,风速越大,以春、秋季居多。穿堂风是风从宽路进入窄路而风速变快的风,古语有句话叫“有钱难买过堂风”,房屋的布置格局形成“穿堂风”,是空气流通顺畅的最好表现。不过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夏天有利,冬天就无利了。[命题方向](1)选取某地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特点,考查穿堂风的形成原因及运行特征。(2)结合区域认知,考查穿堂风产生的影响。[命题示例]“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图甲为我国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乙示意当地穿堂风的形成。据此完成1~2题。图甲 图乙1.“穿堂风”形成的原理和图乙近地面气流运动的方向是( )A.热力环流原理 由北向南B.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由南向北C.热力环流原理 由南向北D.温室效应原理 由东向西2.要使房屋背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最适宜栽植的地带性植被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 D.常绿阔叶林1.A 2.D [第1题,由图甲可知,因堂屋北侧的山林和南侧的水泥地热力性质不同,所以堂屋北侧和南侧受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图乙中太阳位置较高,太阳位于偏南方向,即石质地面在房屋南侧,山林在房屋北侧。白天,南侧的水泥地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北侧的山林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第2题,由题可知,图甲为我国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叶终年不落,能起到夏遮阴、冬挡风的作用,D对;落叶阔叶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A错;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我国不存在地中海气候,B错;针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C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