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2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27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2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27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2教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27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共7页。
第4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2、过程与方法:(1)以长江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2)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的事实材料等感性知识来获得较高层次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2)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二、学习重难点: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三、学习过程:(一)自然灾害探究一 如何理解自然灾害?(1)你认为自然灾害是怎样的?(2)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3)你认为荒无人烟的地方会发生自然灾害吗?为什么?(二)洪水和洪灾探究二 洪水和洪灾有怎样的关系? (1)分析是洪水?洪灾?你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吗? (2)列举洪水有哪些危害?(三)洪水的形成 探究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 1 )你能总结出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吗? (2)你认为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分别有怎样的关系?(3)河道的顺直程度、通常程度、纵向坡度与河道的排水速度有什么关系呢?(4)列举一下人类活动哪些行为也能引起洪水?(5)思考人类在流域破坏植被和围湖造田常能引发洪水的原因?(四)泥石流探究四你对泥石流有怎样的认识?(1)找出泥石流的发生具备的条件?(2)你能描述出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吗?(3)想一想泥石流易在我国哪些地区发生?你的理由?(五)洪灾的防治措施探究五如何防洪减灾?你能总结出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各有哪些吗?四、反思总结某流域发生洪灾的原因思路一: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方面。自然原因可从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分析。人为原因可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分析。思路二:主要分析四大方面。1.流域内的地形地势 2.流域的水系特征 3.流域的气候特点4.流域内哪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五、板书设计 概念洪水的形成 │ 工程措施成因 自然灾害(洪灾)─防治措施损害 │ 非工程措施 类型 六、当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影响河流汇水速度因素的是( )A.地面坡度 B.土壤含水率 C.植被覆盖率 D.河谷的顺直程度2、治理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长江的主要手段是( )A.造林种草 B.加固大堤 C. 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3.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水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 重要作用。4.2000年春季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1)我国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2)造成北方地区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摹地区的_______和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的恶果;在林区的_______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3)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_______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的暖气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常形成_______天气。(4)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课后作业:1. 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2.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3. 有关气象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B.短时间的大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C.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干旱是造成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4. 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5.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一定与地震有关B.一种原发性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C.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D.某地土地荒漠化,可能与降雨有关6. 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北旱南涝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二、综合题滞洪区是为了抵御洪水而划定的地区,在洪水期来临时蓄水以保证下游河堤的安全。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式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流域,C是______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__地区。(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后反思:我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案例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可以借助材料,解读材料,独立思考,组织答案,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要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好,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程度较高。不足的是在教学方式上,虽然注意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使学生更有效果、有效率的学习,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研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设计,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