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1章 专项突破练3 地理统计图表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82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1章 专项突破练3 地理统计图表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82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1章 专项突破练3 地理统计图表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82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1章 专项突破练3 地理统计图表
展开专项突破练3 地理统计图表(2020·衡水中学联考)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虽然一直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人口增加,但全市户籍人口依然从1982年的917.8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 257.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17%。图1示意该时期北京户籍人口自然增长人数,图2示意该时期北京户籍人口机械增长人数。读图完成1~2题。1.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A.人口增长缓慢B.机械增长人数一直高于自然增长人数C.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同步D.自然增长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引起北京市户籍人口2000~2005年机械增长快速的原因可能是( )A.北京城市建设劳务工人增多B.高校密集,大学扩招,在校人口增多C.城市建设发展,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增多D.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人口增多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特点是人口增长较快,A错。机械增长人数在1992年之前低于自然增长人数,B错。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变化趋势不同步,C错。根据图1曲线,自然增长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D对。第2题,引起北京市户籍人口2000~2005年机械增长快速的原因可能是北京高校密集,大学扩招,在校人口增多,B对。北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城市建设劳务工人增加较少,A错。城市建设属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C错。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会导致大城市人口增多,D错。 (2020·四川遂宁诊断)200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双独二胎”政策由此在全国推开。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大幅提升,但2017年,专家期待的生育高峰并未如期而至。据此完成3~4题。3.根据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可以得出( )A.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将被取消B.我国目前的生育形势不容乐观C.老龄化危机会很快缓解D.我国人口总量将大幅上升4.2016年新生儿出生率为10年来最高的主导因素是( )A.年龄结构 B.生育观念C.人口政策 D.社会福利答案 3.B 4.C解析 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根据我国的人口问题和国情进行调整和改变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而且人口问题较为复杂,因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短期内不会取消,A错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变化,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目前的生育形势不容乐观,B正确;人口政策的变化,会缓解老龄化,但是不会很快缓解,C错误;我国的人口总量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大幅度增加,D错误。第4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是2016年新生儿出生率为10年来最高的主导因素。老年抚养比为65岁(含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读“中国历年老年抚养比变化情况(含预测)示意图”,完成5~6题。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直接的影响因素是( )A.年龄结构 B.医疗水平C.教育水平 D.产业结构6.为遏制老年人口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重的态势,最先见效的措施是( )A.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B.鼓励职业女性回归家庭C.缩短中小学学制 D.延迟退休年龄答案 5.A 6.D解析 第5题,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明显增加,说明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从而导致老年抚养比增加,故答案选A。第6题,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加和老年人口增多及劳动力人口减少有关系,延迟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增加劳动力人口,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退休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口抚养比,D正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增加出生人口的数量,少年人口数量增多,社会负担会加重,对老年人口抚养比影响不大,A错误;鼓励职业女性回归家庭,会进一步减少劳动力人口的数量,会加重老年人口抚养比,B错误;缩短中小学学制,对老年人口抚养比影响不大,C错误。故答案选D。(2019·黑龙江哈六中期末)2018年1月网文“中国人口形势雪崩”成为网上热搜。中国2017年出生人口1 723万人,比国家卫计委(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初最低预测少了整整200万,比日本的出生率还低,部分专家甚至推测2100年,中国人口将消失一半,下图为“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有两处明显人口年龄结构高峰,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 )A.1950~1960年 B.1960~1970年C.1970~1980年 D.1980~1990年8.“中国人口形势雪崩”,主要指( )A.人口数量急剧萎缩 B.全面二孩政策失效C.整体人口极度老化 D.人口数量变化答案 7.B 8.D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20~24岁、25~29岁和40~44岁、45~49岁为两处明显的高峰,结合常识可知,妇女生育年龄主要是20岁左右开始,20~24岁、25~29岁年龄段的人口可能是40~44岁、45~49岁年龄段的人口的后代,从而推测,人口出生最高峰应是40~44岁、45~49岁年龄段的人口出生的时间,为1965~1974年, 1971年中国开始实施全面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70年代后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故选B。第8题,人口形势雪崩,关键在于未来形势发展,出生数量比预期的少,现有数量不会减少,人口数量不会急剧萎缩;“全面二孩”政策受生育成本高、生育观改变等影响,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不能定论失效;人口老龄化未来会加速发展,但不是整体人口极度老化;民众整体生育意愿走低,如果低生育率不能逆转,未来人口可能消失一半,故人口雪崩主要指人口数量变化。故选D。(2019·河北衡水中学压轴模拟)下表为“我国2017年春运迁出率、迁入率前十位城市表”(根据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制作)。据此完成9~10题。迁出率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中山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广州市北京市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苏州市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迁入率广东省梅州市河南省周口市广东省茂名市湖北省黄冈市安徽省宿州市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亳州市广西贵港市 9.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反映了( )A.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B.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C.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D.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10.材料反映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有( )A.促进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B.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C.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D.对我国产业转移没有影响答案 9.D 10.B解析 第9题,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显示,迁出率前五位的城市均位于广东省,说明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春运返乡迁出率高,D正确。第10题,从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可知,劳动力主要由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而我国产业是由沿海地区往内陆地区转移,劳动力的逆向迁移会导致内迁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B正确。 (2020·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月考)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11~12题。1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1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答案 11.D 12.A解析 第11题,图示甲地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型,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地自然增长率接近0;丙地0~14岁的少年儿童比重约占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约占3%,15~64岁人口比重约占72%,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选D。第12题,甲地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型,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教育压力大。选A。(2019·青岛模拟)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为比较不同时期妇女的各孩次生育率水平,可将各孩次总和生育率相加得到总和生育率的合计值,用于人口的长期宏观决策。下图示意“2006~2016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一孩总和生育率、二孩总和生育率、多孩总和生育率曲线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图中代表二孩总和生育率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Ⅲ D.Ⅳ14.201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 B.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C.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 D.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答案 13.C 14.A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总和生育率是将各孩次总和生育率相加得到的合计值,因此图中曲线Ⅰ为总和生育率,2016年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二孩总和生育率有所上升,再结合图中曲线可判断,曲线Ⅲ为二孩总和生育率,曲线Ⅱ为一孩总和生育率,曲线Ⅳ为多孩总和生育率。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曲线Ⅰ)呈上升趋势,与二孩总和生育率(曲线Ⅲ)变化一致,变化是由于我国放开二孩政策所致,A正确。(2019·日照模拟)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口迁出和迁入省份的“推力”和“拉力”;二是人口迁出省份的迁移能力,包括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三是迁移成本,其中交通成本与迁移距离呈负相关。下图示意“201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及预测”。据此完成15~16题。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不足百万B.2010~2030年我国省际分阶段迁移人口规模减小C.2020年和2025年的迁移人口规模相差最小D.2010~2030年上海迁移人口规模超过2 000万 16.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变化是由于( )A.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成本降低B.人口出生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增多C.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D.教育事业发展,人口受教育年限延长答案 15.B 16.C解析 第15题,由图可知,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超过百万,A错误;2010~2030年我国省际分阶段迁移人口规模减小,B正确;2020年和2025年的人口迁移规模相差较大,2015年和2020年迁移人口规模相差最小,C错误;2010~2030年上海迁移人口规模约1 500万,D错误。第16题,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变化是由于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人口迁移规模减小,C对;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成本降低,不是迁移规模减小的原因,A错;人口出生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增多与迁移规模减小无关,B错;教育事业发展,人口受教育年限延长,迁移规模可能增大,D错。(2020·北京模拟)下图为“2005~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 )A.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C.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18.图中( )A.人口净迁出的省区(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B.人口净迁入的省区(市)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C.南方各省区(市)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市(区)D.沿海各省区(市)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1亿人答案 17.D 18.B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粤(广东);人口迁出量豫(河南)大于赣(江西);从图中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量粤(广东)大于浙(浙江),故选D。第18题,人口净迁出的省区(市)主要是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江西等省区(市);人口净迁入的省区(市)主要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江西人口迁移量小于河南人口迁移量;据图估算可知,沿海各省区(市)的人口总迁入量小于1亿人。故选B。(2019·辽宁大连检测)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减弱,近些年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大城市,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种现象被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示意“2008~2015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完成第19题。19.图中资料显示2008~2015年( )A.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月平均收入超过本地进城务工人员B.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月均收入增速逐渐加快C.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数量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D.本地进城务工人员增长速度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答案 D解析 图中只有进城务工人员月均收入,无法区别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和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收入,A、B错误;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没有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C错误;本地进城务工人员增长速度超过外出进城务工人员,D正确。20.(2020·晋江期末)读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14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2)根据材料判断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3)概述发展中国家从2000~2010年间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结合人口金字塔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答案 (1)少儿抚养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2)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从2014年开始,我国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的政策,出生率将提高,少年儿童的抚养比将有所上升;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老年抚养比也将进一步增加;但此时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呈下降的趋势,所以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3)2000~2010年少儿抚养比呈减小趋势,但总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属增长型人口金字塔。有利方面:青壮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方面: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压力大,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人口贫困,形成恶性循环。21.(2020·德阳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或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