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气候类型教案湘教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02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气候类型教案湘教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02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气候类型教案湘教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002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气候类型教案湘教版
展开
第10讲 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A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C热带季风气候
10°N~25°N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D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E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F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G温带季风气候
35°N~55°N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H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I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凉爽
寒带气候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J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微点1 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
(1)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4)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5)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微点2 四处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四地,虽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原因如下:
(1)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2)位于东南(或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
(3)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微点3 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别
(1)从年降水总量上来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可从最多降水月的降水量区分,热带季风气候最多降水月超过600 mm,热带草原气候最多降水月不足400 mm。
微点4 亚热带两种气候的判断方法
(1)从雨热组合状况判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2)从地理位置判断: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
微点5 区分温带气候的方法
(1)7、8月降水多的为温带季风气候。
(2)各月降水均匀(50 mm左右),最冷月均温大于0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3)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大。
影响气候的因素
1.(2018·高考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A
(高考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回答2~3题。
甲 乙
2.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3.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2.D 3.D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形成因子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大气
环流
气压带、风带
低气压带控制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雨,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干燥;海风(向岸风)控制多雨,陆风(离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季风
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
下垫面
海陆分布
沿海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地形
山地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洋流
暖流使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位置。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2020·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表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1~3题。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甲地均温(℃)
13.2
11.3
6.3
8.1
10.2
甲地降水量(mm)
161
339
509
232
3 860
乙地均温(℃)
4.8
9.2
16.1
12.2
11.1
乙地降水量(mm)
164
84
95
140
1 260
1.甲地年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2.乙地7月均温高于甲地1月均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3.乙地冬季降水量较夏季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可知,甲地7月均温最低,乙地1月均温最低,可以判断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两地均位于西风带,甲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地降水比乙地丰富,故D正确。甲、乙两地都位于西风带,都靠近海洋,故A、B错误;甲地沿海没有暖流流经,C错误。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和甲地1月都为当地夏季,两地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相当,故A、B错误;乙地纬度为50°N,不受东南信风影响,故D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地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乙地7月均温高于甲地1月均温,选C。第3题,乙地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其降水量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故A错;地形阻挡对各季节降水量的作用是相同的,故C错;冬季中纬度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西风强盛,水汽更多,所以乙地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D对;乙地暖流强弱受盛行西风影响,不是乙地冬季降水量较夏季多的主要原因,B错。
答案:1.D 2.C 3.D
气候类型的判断
(高考浙江卷)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D
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来进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步骤。
①根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式可以确定南北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年气温曲线形式
结论
7-8月
1-2月
峰型(上凸)
北半球
1-2月
7-8月
谷型(下凹)
南半球
②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气候类型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温度带
全年降水分配
>15 ℃
-
热带
年雨型,年降水量在
2 000 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750~
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1 500~
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年降水量250 mm以下
热带沙漠气候
0~15 ℃
大于25 ℃
亚热带
冬雨型,年降水量300~
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800~
1 500 mm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10~20 ℃
温带
年雨型,年降水量700~
1 000 mm
温带海
洋性气候
15 ℃;气温年较差小,海洋性显著——气温年较差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