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967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长春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967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长春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967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长春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www.ks5u.com长春七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命题人:林夕桐 审题人:郭慧敏一、选择题(共计40道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与北极星属于同一类型天体的是( )A. 月球 B. 金星 C. 哈雷彗星 D. 太阳【答案】D【解析】【详解】北极星属于恒星,太阳也是恒星,北极星、太阳属于同一类型天体,D正确。月球是卫星,金星是行星,哈雷彗星是绕日公转的彗星,ABC错误。故选D。 2. 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观察下列各种天体的感觉,叙述正确的是( )①星光闪烁的恒星 ②在星空中有明显移动的行星 ③一闪即逝的彗星 ④轮廓模糊的流星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宇宙空间中的各种天体,有其各自不同的天体特征。一闪即逝的是流星,轮廓模糊的是星云,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有明显移动的行星。考点:该题考查天体的特征。 据新华网消息,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基本确定,中国将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经过数月飞行,于次年登陆火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火星不属于(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4. 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经到达火星表面,这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5. 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A. 昼夜长短变化 B. 昼夜交替C. 四季的划分 D. 各地热量的差异6. 下列现象的出现与地球磁力混乱相关的是( )A. 候鸟迁徙迷途 B. 旱涝灾害频发C. 电视转播中断 D. 竹林开花死亡【答案】3. C 4. A 5. B 6. A【解析】【3题详解】火星位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天体系统,银河系、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因此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C符合题意。故选C。【4题详解】地球、火星都是太阳系的行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经到达火星表面,这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A正确。没有离开太阳系、没有离开银河系,没有达到河外星系,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现象,A错误。昼夜交替是自转产生现象,B正确。四季的划分是是地球公转的现象,C错误。各地热量的差异是因地球的公转现象产生的,D错误。故选B。【6题详解】地球磁场混乱,导致候鸟无法根据磁场辨认方向,使其在迁徙中迷途,A正确。旱涝灾害频发和当地的气候变化关系密切,B错误。电视转播一般通过有线转播,受地球磁场影响很小,C错误。竹林开花死亡是生物的循环过程,竹林开花死亡主要是受气候影响,与地球磁场无关,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2016年7月18日至7月24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4个活动区,共发生过7次M级耀斑,其中最大的一次为M7.6级。据此回答下列小题。7. 该耀斑爆发会使A. 全球各地普降暴雨 B. 地球上无线电各波段通信中断C. 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 D. 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8. 下列地区较易观看到太阳活动产生的绚丽极光的是A. 北冰洋沿岸地区 B. 青藏高原C. 赤道附近地区 D. 撒哈拉沙漠地区【答案】7. D 8. 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7题详解】本题考查耀斑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爆发会产生磁暴现象,扰乱地球磁场,使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D正确;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而不是各波段通信,故B错误;耀斑爆发不会影响天气和气候大幅度变化,故A、C错误。【8题详解】极光一般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上空。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北冰洋沿岸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上空,故A正确,其它三个地区均处在中低纬度地区,不会产生绚丽极光。 9.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 夹角度数永远不变C. 随公转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小 D. 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5°。考点:该题考查黄赤交角。 10. 在各种天体系统中银河系是①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②与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③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④比地月系高两级的天体系统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天体系统等级。 【详解】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是总星系,①错。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②对。银河系是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③错。银河系是比地月系高两级的天体系统,④对。所以B对,A、C、D错。故选B。 11.以下不是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运动共同特点的是( )A. 共面性 B. 同向性 C. 近圆性 D. 类地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的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八大行星公转特征,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 12.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 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C. 金星属于类地行星D. 金星属于巨行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金星绕日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A项错误;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火星和地球,故B项错误;金星的特征与地球相似,故属于类地行星,故C项正确、D项错误。【考点定位】行星的特点。【知识扩展】金星(英语、拉丁语:Venu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二颗。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另外早晨出现在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在西方称长庚。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感觉上,金星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是最明亮的时刻。金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因为其质量与地球类似,有时也被人们叫做地球的“姐妹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形,偏心率最小,仅为0.006811。金星自转方向跟天王星一样与其它行星相反,是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1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三者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地球位于太阳系内,太阳系位于银河系内,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为并列关系。故D正确。考点:天体系统 14. 下图中实线箭头表示物体原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物体运动发生偏转方向。位于南半球的有(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详解】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注意结合图示应面对原始运动方向来看实际运动方向。图中实线箭头表示物体原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物体运动发生偏转方向,①向右偏转,位于北半球;②向左偏转,位于南半球;③向右偏转,位于北半球;④向左偏转,位于南半球;⑤向右偏转,位于北半球;⑥向左偏转,位于南半球.故②④⑥符合题意,D对。故选D。【点睛】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沿赤道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不发生偏转.主要考查了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原理并能运用于分析解答。 15.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 南回归线 B. 北回归线C. 南极圈 D. 北极圈【答案】B【解析】【详解】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º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远到达南北纬23 º 26´,这个纬度即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北和最南位置,它与黄赤交角的度数相同,B对;ACD错。故选B。 16.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 行星上有岩石 B. 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 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 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答案】B【解析】【详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有液态水、适宜的温度、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安全的宇宙环境。所以可能发现该星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B正确。有岩石、表面比较平坦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AC错误。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只说明有恒星辐射能量,但辐射能量不一定稳定,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上有生命物质条件主要有: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③地球上有液态水。④安全稳定的行星际空间,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其运行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特征。 17.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A. 2087—2088年 B. 2022—2023年C. 2006—2007年 D. 2000—2001年【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的运动,即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不稳定状态的表现,但不影响太阳的基本稳定,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详解】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由此向前推11年,则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2000~2001年。依据题意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低,明确太阳活动11年的周期即可解答。 18.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A. 上海(约31°N) B. 北京(约40°N)C. 海口(约20°N) D. 厦门(约24°N)【答案】C【解析】【详解】热带的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即南北纬23°26′之间的区域,海口(约20°N)位于此范围内,属于热带,C正确。上海(约31°N)、北京(约40°N)、厦门(约24°N)均不在热带,ABD错误。故选C。【点睛】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到南极点;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到北极点。 19.太阳能量来源于A. 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B. 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C. 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D. 铀等核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的相关知识。【详解】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变成1个氦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原子质量出现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A正确。 20.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B.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C.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 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矿物燃料,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间接与太阳辐射有关,故D选项正确【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是( )A. 生物的形成 B. 大气和水体的运动C. 煤、石油的形成 D. 火山的喷发【答案】D【解析】【详解】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辐射,如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太阳辐射,动物生存也离不开太阳辐射,A不符合题意;大气和水体运动的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B不符合题意;煤和石油的形成和地质史上植物、动物有关,植物、动物有又和太阳辐射有关,C不符合题意。火山的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和地球内力作用有关,和太阳辐射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22.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大气层之外【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详解】材料中记载的现象是黑子,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黑子,故A正确;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故B不符合题意;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故C不符合题意;大气层之外没有太阳活动的发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考查地球自转方向。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正确;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B错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C错误;西经减小方向是向东的方向,D错误。本题故选A。 24.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①1个恒星日 ②1个太阳日 ③23小时56分4秒 ④24小时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D【解析】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以太阳为参照物,是一个太阳日,时间是24小时,选择D。 25.下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日历所示之日最接近的 ( )A. ① B. ②C. ③ D. ④【答案】D【解析】2月14日介于冬至日和春春日之间,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可以看出④正确,选择D。 26.我们学校(位于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答案】D【解析】【详解】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短、夜长达到一年中最长,D正确。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ABC错误。故选D。 27.河南、安徽、河北三省的简称依次是( )A. 鲁、闽、豫 B. 豫、皖、冀 C. 鄂、赣、闽 D. 陇、秦、豫【答案】B【解析】【详解】河南的简称是豫,安徽的简称是皖,河北的简称是冀,河南、安徽、河北三省的简称依次是豫、皖、冀,B正确。故选B。 28.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个A. 23 B. 34 C. 32 D. 11【答案】B【解析】【详解】省级行政单位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管辖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域,目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中国现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B正确。故选B。 29.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判断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图中自转线速度数值判断,图中的线速度数值相当于赤道的一半左右,大部分地区比60°纬线的线速度略高,说明纬度比60°纬线略低,所以是中纬度。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图示区为北半球,A错。B、C、D错。 30.图中四省区中简称是鄂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中省区形状判断,图中四省区依次是云南、广东、湖北、黑龙江。湖北省简称是鄂,C正确。故选C。 31.冬至日过后三个月内,吉林省昼长将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长 C. 先减小后增长 D. 先增长后减小【答案】B【解析】【详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最南的位置,冬至日过后三个月内(大约是12月22日-3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B正确。故选B。 32.关于地球自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A.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大B. 赤道上的线速度、角速度最大C. 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D. 地球上各处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一样【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线速度赤道最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都相同为15度每小时,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角速度是相同的;南北极点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所以选C。 33.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B.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C. 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D. 公转中日地距离无变化【答案】C【解析】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4.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A. 黑子和耀斑 B. 耀斑和日珥 C. 黑子和日珥 D. 耀斑和黑子【答案】A【解析】太阳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活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是耀斑。选择A项。 35.地球由B向C运动过程中( ) A. 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 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 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 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B【解析】【详解】据公转图中地球倾斜方向、地球公转的位置等信息判断可知,A为北半球夏至日,B为北半球秋分日,C为北半球冬至日,D为北半球秋分日。地球由B向C运动即由北半球秋分日到北半球冬至日,此时段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昼变短、昼小于夜,南半球白昼变长、昼大于夜。B正确。故选B。 36. 在太阳系的大行星中,地球的“左邻右舍”分别是:A. 金星、火星 B. 水星、木星 C. 金星、月球 D. 木、月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距离太阳各大行星的轨道位置,在地球轨道以内的是金星,以外的是火星。故选A。考点:八大行星点评:本题考查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按距太阳的远近顺序识记八大行星的位置。 37.地球若处于海王星的轨道上就会变为A. 温暖的星球B. 无生命的“死球”C. 火热的“火球”D. 没有大气的地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若地球位于海王星的轨道上,则距离太阳遥远,故其温度将大大降低,而导致了地球上的生物都无法生存,而使地球变为无生命的“死球”。而地球上大气层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而与日地距离关系不大。故选B项。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掌握地球生命存在条件及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38.光年是( )A. 速度单位 B. 距离单位 C. 时间单位 D. 体积单位【答案】B【解析】【详解】光年是长度单位,用来计量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的距离,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所经过的距离。B正确。故选B。 39.我国一旅游团准备去韩国釜山(35°N、129°E)旅游,该飞机于北京时间12点从北京起飞,一小时后到达釜山,当地的区时应是A. 12点 B. 14点 C. 13点 D. 都不是【答案】B【解析】【详解】北京时间(东八区)12点,飞机从北京起飞时,釜山(东9区)为13点,飞行了1小时,到达时为当地(东9区)的区时14点。B正确。故选B。 40.下列时间段,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A. 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 B. 1月初到3月21日C. 3月21日到7月初 D. 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答案】A【解析】【详解】地球公转在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所以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A正确;1月初到3月21日地球公转的速度在变慢,B错;3月21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C错;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D错。故选A。 二、综合题(40分)4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a_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2)写出代表与小行星带相邻的两颗行星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_________向_________,而且轨道面几乎在_________,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在__________之中。(4)行星f与地球相比,不能产生生命物质条件最主要的原因表现在__________。【答案】 (1). 水星(太阳) (2). 天王星 (3). 海王星 (4). d (5). e (6). 西 (7). 东 (8). 同一平面内 (9). 安全的宇宙环境 (10). 距日太远,温度太低【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系为材料背景,考查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具有生命的原因,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a是水星(太阳),g是天王星,h是海王星。(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d是火星,e是木星。(3)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轨道面夹角很小、几乎在同一平面内;近圆性--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在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4)行星f是土星。据图可以看出,土星距离太阳较远,温度太低,导致液态水无法存在,这是不能产生生命物质最主要的原因。 4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出下列名称:大洲:A_________,B_________,C _________。大洋:D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非洲 (2). 北美洲 (3). 大洋洲 (4). 印度洋 (5). 大西洋 (6). 太平洋 (7). 亚洲 (8). 非洲 (9). 欧洲 (10). 大洋洲【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及东半球分布的大洲。属于基础题目,不难解答。【详解】(1)据图中海陆分布、大洲大洋形状可以判断出,大洲之中,A是非洲,B是北美洲,C是大洋洲。大洋之中,D是印度洋,E是大西洋,F是太平洋。(2)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之间的区域。20°W穿过大西洋中部,160°E穿过太平洋洋中部。因此,东半球的陆地有亚洲绝大部分、南极洲的一部分、欧洲的绝大部分、非洲的绝大部分、北美洲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和大洋洲的绝大部分以及许多其它岛屿。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点睛】东西半球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