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宣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地理试卷
第I卷
单选题(共50题,共70分,1-30题每题1分,31-50题每题2分)
2016 年 1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公布,该政策主要针对我国少子化现状(按照人口统计学,0~14 岁人口占15%~18%为严重少子化,我国 2010 年该比例达到 16.6%)。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我国少子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A. 劳动人口减少 B. 就业压力增大 C. 经济结构转型 D. 养老压力减小
2.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大部分家庭并没有积极跟从,主要原因是
A. 国家人口政策的束缚 B. 养育成本高,女性职场压力大
C. 生育能力大幅度减弱 D. 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少子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劳动人口减少,随着劳动人口减少,养老压力增大;劳动力减少会间接促使经济结构转型,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受到影响;劳动力减少,不会造成就业压力增大。
【2题详解】
国家政策有了调整,因此不是国家政策的束缚,A不对;随着经济发展,孩子养育成本高、女性职场压力大,故很多职场女性不愿生育,B对;生活条件改善,生育能力不会减弱,C不对;我国传统思想是多子多福,促进生育,D不符合题意。所以B正确。
3.针对我国目前人口少子化现状,我国应积极发展下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产业主导模式)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目前我国人口少子化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数量减少,应大力发展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的科技导向型工业。图中①科技比重高,是科技导向型工业;②劳动力比重最高,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③原料占比最高,是原料导向型工业;④市场占比最高,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BCD错误,A正确,故选A。
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天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界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回答问题。
4. 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文化教育
5. 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 甘肃省 B. 河南省 C. 四川省 D. 广东省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在历史上,河南省农业生产条件好,经济相对发达,吸引甘肃李姓人口向此迁移。ABD错误,C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选项可知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省人向广东省迁移,故广东省的人口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政府计划以产业疏散带动人口疏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动物园等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
据此,完成问题。
6. 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
A. 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 B. 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C. 节水节电,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D. 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7. 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位于( )
①高校密集区 ②城市中心区 ③交通干道旁 ④城市边缘地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调整疏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有( )
A 降低城市化水平,缓解交通拥堵 B. 分散城市职能,控制人口规模
C. 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缩小服务范围 D. 降低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环境质量
9. 最能反映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A. 王府井新东安市场 B. 东单东总布胡同 C. 燕京啤酒公司 D. 亦庄经济开发区
【答案】6. B 7. C 8. B 9. B
【解析】
【6题详解】
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可以缓解北京人地矛盾,但没有体现出提高区域人口承载力,A错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地区开放程度,获取区外资源,有利于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B正确;节水节电,可以减轻资源的消耗,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对提高人口环境承载力作用不大,且不符合实际,C错误。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对提高人口环境承载力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为典型的商业点,属于商业区域,付租能力较高,会遵循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原则,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或交通主干道旁,交通便利,消费人群密集的地区,②③正确,C正确。故C正确。
【8题详解】
“调整疏散非首都核心功能”即指分散城市职能,分散部分城市人口,控制人口规模,减轻北京因城市规模过大而引发的城市问题。B正确。不会降低城市化水平、缩小服务范围、降低经济发展水平,ACD错误。选B。
【9题详解】
北京胡同、四合院是最有特色的。东单东总布胡同最能反映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其他几个选项都是改造过的或新开发区域。B正确,ACD错误。选B。
【点睛】限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淡水资源,提高环境人口承载能力,需针对淡水资源短缺采取措施。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0. 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
A. 平坦的高原面 B. 凉爽的高山地区
C. 宽阔的平原地区 D. 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11. 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与水源 B. 植被与土壤 C. 气温与降水 D. 日照与海拔
【答案】10. D 11.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于聚落分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0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因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热量丰富。故选D。
【11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因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故选A。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下列关于该城市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商业区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②居民区的布局方便了居民生活
③工业区的布局合理④土地利用集中,节省基建投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 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高新技术区,应分别布局在( )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丙和戊 D. 丁和甲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该城市的商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部,①错;居民区布局在商业区周围,方便居民生活,②正确;工业区布局在季风对吹方向上,容易造成居民区污染,不合理,③错误;土地利用集中,节省基建投资,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物流园区要求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适宜布局在地价较低的郊区。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应安排在紧邻高速公路,靠近工业区、开发区,远离市中心,地较低,货运量较大且方便的丙地。高新技术区适宜靠近科研院所和高校,环境优美地区,戊地距离绿地、公园较近,且附近有街道相邻,适合布局高新技术区。丙和戊正确,故选C。
读下图“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4. 对图示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A. 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低
B. 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高
C. 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高
D. 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低
15. 在图中“角落部位”租金曲线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地域狭窄,不适合零售业用地
B. 交通通达度较高,适合作为商务机构的办公楼
C. 交通便捷程度较差,无法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无吸引力
D. 交通通达度较好,租金较高,各零售业均付不起高昂租金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由市中心向外围,租金逐渐下降(角落部位除外)。相应的商品档次亦逐渐下降,零售业的专门化程度逐渐降低。B正确。
【15题详解】
角落部位因地理位置较差,很难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的吸引力小。C正确。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下列有关四大洲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美洲城市人口数量最多
B. 欧洲、北美洲逆城市化现象突出
C.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负相关
D. 亚洲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最多
17. 下列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化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同步
B. 发达国家大都进人了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C. 增加城市数量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的唯一措施
D. 城市化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城市问题
【答案】16. D 17. B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化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6题详解】
北美洲城市化水平高,但由于人口总数少,所以不是城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A错。。从图中可知,欧洲、北美洲的城市化速度为正值,说明逆城市化现象并不突出,只是个别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错。亚洲城市化速度快,且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所以亚洲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最多,D对;亚洲城市化速度比非洲快,城市化水平也高于非洲,所以并非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为负相关关系,C错。正确答案选D ,ABC错误。
【17题详解】
城市化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并不一定同步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增加城市数量和扩大现有城市规模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的措施,城市化过程中不是一定会出现城市问题的,只要协调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等等,因此正确答案选B ,A CD错误。
【点睛】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1.起步早。2.城市化水平高。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1.起步晚,发展快。2.城市化水平较低。3.城市发展不合理(“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清末起,在杨庄镇、安池镇、后峪子村等地逐渐形成有规律的赶集日。其中杨庄镇集日为逢3、逢7,安池镇集日为逢4、逢8,后峪子村集日为逢1、逢6。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庄镇集日慢慢变为逢3、逢5、逢7。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8. 与周围村落相比,后峪子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 )
①基础设施完善 ②该村等级更高,服务种类更多
③地理位置较优越 ④交通通达度好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9. 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庄镇集日由逢3、逢7慢慢变为逢3、逢5、逢7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安池镇的消费能力下降 B. 乡镇政策的影响
C. 杨庄镇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D. 杨庄镇服务范围缩小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与其周围村落相比,后峪子村位于区域村落的中心位和乡道交会处,交通相对便捷,服务范图广,D正确;基础设施相差不大,该村与其它村落等级相同,①②错。
【19题详解】
杨庄镇集日由逢3、逢7慢慢变为逢3、逢5、逢7,说明商业活动量增加,商业地位超过了同级别的安池镇。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省级道路的开通,交通通达度提高,服务范围增大,C正确,D错。与安池镇的消费能力关系小,乡镇政策的影响小,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兰州高原夏菜具有很高的质量安全水平,在国家农业部进行的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一直名列前茅,是我国著名夏菜外调基地之一,热销全国多个城市。但是,2016年出现“史上最严重”菜价暴跌,地头价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菜农损失惨重。与此相对的是,最终消费者却没有明显感觉到夏菜价格下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 兰州高原夏菜质量较高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 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 黑土肥沃,农业科技发达
C. 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D. 土地面积广阔,劳动力丰富
21. 2016年兰州高原夏菜陷入销售困境的可能原因是
①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 ②收获期集中上市 ③品质变差 ④种植规模扩大过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2. 避免兰州高原夏菜再次陷入滞销困境的有效途径是
①完善蔬菜市场营销战略,拓宽流通渠道,增加流通环节
②提高蔬菜加工转化能力,扩大蔬菜用量
③找准市场信息,开展订单经销
④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蔬菜品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0. A 21. D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兰州晴天多,故兰州高原夏菜质量较高的主要区位条件是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品质好,C对。兰州位于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水源不是蔬菜质量好的主要原因,A错。黑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该地分布不多,B错。耕地面积与蔬菜质量无关,D错。
【21题详解】
交通条件应该是逐渐完善的,不会在2016年突然陷入困境,①不对。植规模扩大过快,供大于求,②对;随着科技发展,品质只会越来越好,③错。收获期集中上市,导致销售困难,④对。D对,A、B、C错。
【22题详解】
增加流通环节会使蔬菜到达市场的时间延长,不利用销售,①错。提高蔬菜加工转化能力,扩大蔬菜用量,即扩大市场,有利于产品销售,②对。摸准市场信息,开展订单经销,不会使产品滞销,③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降低蔬菜品质,④错。B对,A、C、D错。
【点睛】
兰州高原位于西北地区,夏菜质量较高的主要区位条件是降水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品质好。夏菜陷入销售困境,主要是种植规模扩大过快,收获期集中上市,导致供大于求。
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下列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②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③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 ④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精耕细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 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经营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 B. 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C. 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 D. 土壤贫瘠
【答案】23. A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混合农业区位于澳大利亚,特征是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①对。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②错。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③对。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精耕细作是水稻种植业特点,④错。A对,B、C、D错。
【24题详解】
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经营分布在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一侧,主要限制因素是降水少,水源不足,C对。属于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耕地面积大,A错。该地降水有明显季节性,有多雨季节,故题中描述不符合题意,B错。该地实行休耕轮作,发展生态农业,土壤肥力较高,D错。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多地农村涌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一中游农产品加工一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并引入“互联网+”形成新的运营模式。完成下列各题。
25. 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A. 气候变化 B. 河流整治 C. 地形改善 D. 政策支持
26. 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 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5. D 26.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基地发展的条件,产生的影响。
【25题详解】
注意材料中在政府引领下,说明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D对。区域气候变化不大,A错。河流整治 、地形改善不是特色农业基地主要形成原因,B、C错。
【26题详解】
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加快城镇化进程,②对。人口在当地就业,不利于提高人口迁出率,①错。经济发展,利于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③对。外迁人口减少,利于降低老龄化人口比重,④错。C对。
27.如图为某地示意图,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厂,则①、②、③、④四地的工厂分别是
A. 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B. 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
C. 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D. 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详解】图中①处适合布局钢铁厂,因为这里邻近铁矿石产地,可就地获得原料供应;邻近铁路线,交通运输便利;位于河流下游,既可就地取得工业用水,又不会对市区造成水源污染;这里又地处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可减轻钢铁厂排放的粉尘、有害气体对市区的污染。图中②处适合布局自来水厂,因为自来水厂要求有洁净的水源。②处位于河流上游,可就地获得洁净的水源。③处适合布局普通服装厂,因为普通服装厂基本属于无污染的工业,又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邻近市区可以方便职工上下班。④处适合布局化工厂,因为位于河流下游,可减少对市区的水源污染;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地带的郊外,可减少对市区的空气污染。故C正确。
【点睛】工业区的布局要求: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区;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等。
酱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用大豆、麦、麸皮等酿造而成。酱油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大豆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栽培历史,黑龙江省为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
下图为“酱油生产流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8. 黑龙江省虽为我国主要大豆产区,但酱油生产厂家不多,主要原因是
A. 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B. 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基础薄弱
C. 纬度较高,光热条件差 D. 交通设施落后,原料运输不便
29. 某酱油企业总部设在佛山,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接近消费市场 B. 气候干旱少雨
C. 交通网络完善 D. 土地租金低廉
30. 影响甘肃省酱油厂布局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 远离大豆产地 B. 水资源较缺乏
C. 消费市场狭小 D. 太阳辐射较弱
【答案】28. C 29. A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从酱油生产流程图可以看出,酱油生产必须经过晒制发酵环节,而黑龙江省纬度较高,光热条件差,晒制发酵条件差,不利于生产出优质酱油。据此分析本题选C。
【29题详解】
佛山位于广东,属于沿海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酱油消费市场广阔,气候湿润,但土地租金较高,交通网络完善并不是酱油厂建在佛山的原因,据此分析选A。
【30题详解】
酱油酿造需要经过澄清盐水、挑选浸泡等用水量大的生产环节,甘肃省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较缺乏,不利于酱油厂的布局,其他因素都不是最主要因素,且甘肃夏季太阳辐射强,据此分析选B。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
读某四个地区人口“三率”统计图,回答下题。
31. 关于图示四个地区人口问题或相应解决措施,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人口增长过快 B. 乙地应鼓励生育
C. 丙地经济发展水平低 D. 丁地人口平均寿命长
32. 与欧洲西部地区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相符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1. A 32. C
【解析】
该题考查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1题详解】
图中横坐标为死亡率,纵坐标为出生率,甲地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1.4%,自然增长率为2.2%,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过快,A正确。乙地自然增长率大于1%,为高自然增长率,不能鼓励生育,B错。丙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为现代型,目前发达国家为现代型,丙地经济发展水平高,C错。丁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原始型,人口平均寿命短,D错。
【32题详解】
欧洲西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与丙地最相符,C正确。
奥斯汀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首府,人口约84万,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发展较快,又因濒临得州丘陵地形之起点,故有“硅丘”之称。休斯顿1900年有4.5万人,2014年城市人口总数达到220万人,休斯顿有38所高等院校,以其石油、航空工业和运河闻名世界,是世界著名港口。读下图完成下题。
33. 休斯顿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亚、非人口大量迁入
C. 国家人口政策影响 D. 国内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入
34. 与休斯顿相比,奥斯汀发展成为“硅丘”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工业少,环境优美 B. 德州首府,有政策支持
C. 交通更加便利 D. 气候更加宜人
【答案】33. D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休斯顿位于美国南部,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且人口由4.5万增加到220万,增速快,明显是由人口迁移导致的,A错。亚非人口主要迁往美国东北部或者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B错。国家政策对美国人口迁移没有影响,C错。休斯顿纬度低,光照条件好,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老年人退休后,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是该地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D对。故选D。
【3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奥斯汀较休斯顿人口少、工业少,环境优美,A正确;硅丘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受政策影响较小;休斯顿交通更加便利;两地气候差别不大。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移动,根本区别在于居住地是否发生长期改变。
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人,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近代山东、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的影响。
(2)生态环境变化: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坟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山东;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
(3)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
(4)社会因素: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地域的日益扩大,城市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下渗产生变化。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海绵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重要理念。
读海绵城市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35. “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 降水 B. 径流 C. 蒸发(蒸腾) D. 下渗
36. “海绵城市”的核心功能是( )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增加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35. D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绵城市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通过在地面铺设吸水材料从而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区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下渗,D对。相对于下渗环节,对降水、径流、蒸发(蒸腾)影响不大,ABC错误。选D。
【36题详解】
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增加下渗,含蓄雨水,利用雨水,故其核心功能是减轻城市内涝和提高雨水利用率。C正确。提供园林观赏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是海绵城市的生态环境效益,但不能体现出“海绵”的独特的作用,故不是海绵城市的核心功能,ABD错误。选C。
【点睛】雨水首先汇集到湖泊、湿地、坑塘等地方,下渗速度较慢,调蓄速度慢。所以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湖泊、湿地、坑塘等。雨水花园、渗水路面、下凹式道路绿化带、砂土质渗水蓄水层主要功能是增加下渗,对调蓄起的作用小。
2016年1月,江苏省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在江苏省两会得到热议。委员们建议江北新区应加快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读“南京江北新区位置图”,回答下列小题。
37. 江北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A. 空间大,土地价格较低
B. 邻近南京主城区,联系便利
C. 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
D. 邻近安徽省,扩大南京辐射范围
38. 江北新区建成后可以
A. 降低南京市城区的房价 B. 缓解南京市区的人口压力
C. 作为南京的高级住宅区 D. 方便南京各区之间的联系
39. 江北新区产业布局合理的是
A. 西部地区—重点发展重化工业
B. 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滨江地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
D. 丘陵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粮食生产
【答案】37. A 38. B 39. C
【解析】
试题分析:
【37题详解】
江北新区,属于新建城区,空间大,土地价格较低,A正确;离南京主城区较远,联系不太便利,B错误;冬季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夏季位于下风向,C错误;建设江北新区不是为扩大南京辐射范围,D错误。
【38题详解】
根据材料,江北新区分散南京城市职能,有利于缓解主城区人口、交通压力,B正确;随着南京的发展,南京市城区的房价降低可能性较小;主要是以工业为主,不利于建设高级住宅区,对南京各区之间的联系影响不大,CD错误。
【39题详解】
西部地区位于河流的上游,冬季风的上风向,不利于发展重化工业,A错误;东部地区远离科研中心,不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错误;滨江地区可以利用长江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C正确;丘陵地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靠近城市,地价格高,不利于粮食生产,D不对。
“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这是手套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一句流行语。“中国手套名城”山东嘉祥县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等四大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能力,加工的手套95%销往国外市场。下图示意嘉祥手套产业协作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0. 数百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传导的发展格局,大量手套企业集聚有利于
A.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协作
B. 降低工人工资,增加利润
C. 增强集聚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D.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批发价格
41. 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对当地的影响是
A. 削弱同类企业间的竞争 B. 提高区域竞争力
C. 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D. 降低专业化程度
【答案】40. A 41.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工业集聚。
【40题详解】
产业集聚可共用基础设施,缩短交通运输距离,节省基建投资和将生产成本,能综合利用资源,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A对;材料中未体现产业集聚与工人工资的关系,B排除;产业集聚可以增强集聚优势,但对产业升级无太多促进作用,且题干未体现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C排除;公用基础设施可以降低成本,但相同企业竞争反而会降低批发价格,D错。故正确答案为A。
【41题详解】
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能够增强同类企业的竞争,A错误;相对而言,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能够产生品牌效应,增强区域间竞争力,B正确;当地产业协作不会限制其他企业发展,反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C错误;当地的产业协作可增强专业化程度,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点睛】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
2016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会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内容。下列图示意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受益行业与公司,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2. 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多以工业分散的形式存在
B. 运输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C. 主要依赖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对其影响较小
D. 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具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只能以工业集聚的形式存在;
43.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意义有( )
①有利于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 ②导致交通拥堵更加严重
③促进技术革新,推动经济发展 ④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42. A 43. B
【解析】
考查工业分散,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有利影响。
【4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生产分散在许多地方,这说明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涉及行业较多,多以工业分散的形式存在,A正确。
【43题详解】
新能源汽车推广有利于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促进技术革新,推动经济发展,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①③④正确。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交通拥堵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典型的产业转移路径图。读图,完成各题。
44. 下列四种产业的生产构成图中最有可能表示该产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5. 日本先是该产业的转入国,后来又成了该产业的转出国,这是因为日本
A. 市场狭小,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
B. 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
C. 资源短缺,原材料运输成本大幅上升
D. 海运发达,便于产业的迁入和迁出
【答案】44. D 45. B
【解析】
试题分析:
【44题详解】
根据图中产业转移路径可知,该产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它的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比重高,图中④产业的劳动力投入高达60%。故选D。
【45题详解】
日本早期经济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也较低,因此早期该产业向日本转移;但随着日本经济水平的提高,其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该产业在日本发展已没有优势,因此需要从日本向外转移。故选B。
考点:产业转移。
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有一古村落地形外貌竟然酷似耐克的标志,人们戏称之为“耐克村落”。其房屋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梯田环绕,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丰收成果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下列各题。
46. 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阳光充足 B. 地形崎岖 C. 河网密布 D. 动植物资源丰富
47. 下列农产品最不可能出现在当地居民房顶和晒架上的是
A. 油菜籽 B. 茶叶 C. 稻谷 D. 剑麻
【答案】46. B 47. D
【解析】
【46题详解】
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位于亚热带的江西婺源由于地形崎岖使得当地居民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形成了一种“篁岭晒秋”现象,也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第1题,由题干信息,结合示意图,知道该地地形崎岖,平地少使得当地居民在晾晒农作物是要借助一些工具(竹匾进行)。故选B。
【47题详解】
江西是亚热带气候,而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故当地不可能晾晒剑麻,故选D。
年均温12—22 ℃最适宜葡萄种植,下图中阴影区域为世界葡萄“黄金种植带”。读图完成问题。
48. 南北美洲西海岸葡萄种植范围较大的自然原因是( )
A. 人口密度极大 B. 地势影响积温 C. 寒流影响光照 D. 河流水源丰富
49. 我国西北部种植葡萄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目的在于( )
A. 防寒保水 B. 防治风沙 C. 反射太阳光 D. 提高土壤肥力
50. 与我国葡萄种植区相比,北美、西欧的葡萄种植区优势在于( )
A.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B. 处于世界最繁忙航线上
C. 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D. 市场广阔,加工能力强
【答案】48. C 49. A 50. D
【解析】
【48题详解】
南北美洲西海岸有寒流经过,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对西岸影响范围大,温度适宜,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糖分积累,C正确。人口密度不是自然因素,A错误。地势影响积温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西岸多沙漠气候,河流水源不丰富,D错误。选C。
【49题详解】
我国西北部深居内陆,降水少,冬春气候寒冷,种植葡萄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目的在于防寒保水,A正确。地膜覆盖能起到防风沙作用,但西北地区防风沙更多采用草方格、恢复自然植被等措施,故地膜覆盖地表更主要作用是春季保地温与防蒸发;反射太阳光对葡萄生长用处不大,地膜覆盖不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无法提高土壤肥力,BCD错误。选A。
【50题详解】
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葡萄酒酿制技术高,居民喜爱饮葡萄酒,市场广阔,技术发达,加工能力强,D正确。北美的葡萄种植主要在西海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A错误。世界最繁忙航线应该是波斯湾石油运输路线,B错误。种植区水源条件差别不大,C错误。选D。
第Ⅱ卷 综合题(共两道大题 共30分)
51. 读珠江三角洲某城市平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农田区由种植水稻转变为生产时令蔬菜,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
(2)城市商业区布局在城市中心,主要考虑的理由是_____ ___。
(3)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纺织厂、化工厂和精密仪表厂均有投资意向,你认为该城市应引进 比较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该市拟建一海滨浴场,若仅从风浪的角度考虑,图中A 、B两处中, 处比较合适。
【答案】(1)由于城镇化,市场消费的需求
(2)消费市场、交通便利(经济)
(3)精密仪表厂。科技发达,环境优美,现代交通便利
(4)B
【解析】
【详解】(1)种植水稻转变为生产时令蔬菜,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市场需求的影响。
(2)城市商业区布局在城市中心,主要考虑的理由是城市中心人口流动量大,消费市场、交通便利(经济)。
(3)对于此珠江三角洲的城市而言,科研所和大学分布多,可以布局精密仪表厂。
(4)海滨浴场要布局在避风的港湾、等深线稀疏(海水较浅处),B合适。
5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目前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而河北省的钢铁产量已连续14年位居全国之首。2014年,河北省粗钢产量1.85亿吨,接近中国粗钢产量的四分之一。
材料二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正在提速。产业转移是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焦点之一。京津地区部分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合在当地发展。河北省由于毗邻京津,将成为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材料三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位属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1)简述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2)相关学者对河北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持有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两种观点各找几条理由。
【答案】(1)铁矿(原料)丰富;煤炭(燃料)充足;海陆交通便利;靠近京津唐,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大。
(2)支持的理由: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反对的理由: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重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
【详解】(1)钢铁工业基地形成条件可从资源、水源、交通、市场、技术、工业基础等方面来分析;据图可知,河北省煤铁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且濒临京津唐工业基地,消费市场广阔;位于我国东部地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便于产品运输。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大。
(3)河北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之处在于:较快的进行产业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不利之处在于:加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压力加大;转入工业污染较大、运输量大,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重环境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