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H:1、N:14、O:16、Cl:35.5、Al:27、S:32、Na:23、C:12、Zn:65 Ba 137
一、选择题(16题共48分)
1.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 把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
C. 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取出的溶液,不能再放入原试剂瓶,防止污染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错误;B、因为NaOH固体易潮解,有一部分会残留在滤纸上,应用烧杯盛放称量,故错误;C、蒸发过程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让余温把水蒸干,故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需要冷却至室温状态下,否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大,故正确。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 CO2、S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C. 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 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A错误;
B. CO2、SO2均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 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盐也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如NaHSO4=Na++H++SO42−,故C错误;
D. 铵盐不含金属离子,所以盐类物质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故D错误;
答案选B。
3.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
A. 灼烧 B. 过滤
C. 分液 D. 蒸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灼烧需在坩埚中进行,选项A错误;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选项B错误;C、分液要在分液漏斗中进行,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选项C正确;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且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选项D错误。答案选C。
4.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合理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Fe(OH)3胶体和HCl溶液
B. 用托盘天平称取25.12 g NaCl固体
C. 分别含有Mg2+、Cu2+ 和Na+ 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
D. 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可溶物的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馏
【答案】C
【解析】
【详解】A. Fe(OH)3胶体和HCl溶液均可透过滤纸,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A不合理;
B. 托盘天平称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称取25.12gNaCl固体,B不合理;
C. Mg2+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2+与NaOH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Na+ 与NaOH不反应,则可用NaOH溶液鉴别分别含有Mg2+、Cu2+ 和Na+ 的三种盐酸盐溶液,C合理;
D.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分离出可溶物的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发,D不合理;
答案为C。
5.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HCl)—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B. KNO3(NaCl)—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C. 水(NaCl)—蒸馏
D. Cu(Fe)—溶于足量盐酸,过滤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NaHCO3溶液来除去CO2中的HCl,A错误;
B.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实现除杂,B正确;
C.水是液体,而氯化钠难挥发,则可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杂质,C正确;
D.Fe与盐酸反应,而Cu不能反应,则加足量盐酸后过滤可除去Fe中的Cu,D正确。
答案选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
B. 在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O2和SO2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CCl4和1 molH2的体积都约为22.4 L
D. 将40 g NaOH溶于1 L水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H4摩尔质量为16 g/mol,A错误;
B. 在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O2和SO2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体积比为2:1,B正确;
C. 在标准状况下, 1 molH2的体积约为22.4 L, CCl4为液体,1 molCCl4的体积远小于22.4L,C错误;
D. 将40 g NaOH溶于1 L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不为1L,则物质的量浓度不为1 mol/L,D错误;
答案为B。
7.在标准状况下,m g气体A与n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B. 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 同温同压下,A、B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n∶m
D.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B两气体的质量之比为m∶n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n=m/M可知,分子数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即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g:ng=m:n,A正确;
B、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同质量时由n=m/M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B正确;
C、标准状况下,Vm相同,由可知,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为m:n,C错误;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A与B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为m:n,D正确。
答案选C。
8.设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71gCl2和73gHCl中所含氯原子都是2NA
B. 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是22.4L
C. 标准状况下,22.4L H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2NA
D. 10℃时,1mol O2的体积一定大于22.4L
【答案】A
【解析】正确答案:A
B.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也可能是22.4L,可以调整温度与压强;
C.标准状况下,22.4L H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1NA
D.10℃时,1mol O2的体积不一定大于22.4L,还与压强有关。
9.V 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Al2(SO4)3中,N(Al3+):N(SO42-)=2:3,m g Al3+的物质的量为mol,则2n(SO42-)=3n(Al3+),c(SO42-)=mol/L=mol/L,答案为D。
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106 g Na2CO3晶体中的离子总数大于3NA
②25 ℃、1.01×105 Pa下,14 g氮气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
③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④标准状况下,a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
⑤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106 g Na2CO3晶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离子总数为3NA,①错误;
②25 ℃、1.01×105 Pa下,14 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氮气为双原子分子,则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②正确;
③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CCl4的分子数,③错误;
④标准状况下,a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mol,则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④正确;
⑤常温常压下,NO2和N2O4的最简式都为NO2,则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⑤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1 K2SO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 L溶液中K+浓度是0.4 mol·L−1
B. 500 mL溶液中含有0.1NA个K+
C. 1 L溶液中所含K+、总数为0.3NA
D. 2 L溶液中浓度是0.4 mol·L−1
【答案】A
【解析】
【分析】离子个数值之比等于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详解】A. c(K2SO4)=0.2 mol·L−1,故c(K+)=0.4 mol·L−1,K+的浓度与所取溶液体积无关,故A正确。
B. 500 mL溶液中n(K+)=0.4 mol·L−1×0.5 L=0.2 mol,即0.2NA,故B错误。
C. 1L溶液 c(SO42-)=0.2 mol·L−1,n(SO42-)=0.2 mol·L−1×1 L=0.2 mol;n(K+)=0.4 mol·L−1×1 L=0.4 mol,所以K+、SO42-总物质的量为0.6 mol,故C错误。
D. c(K2SO4)=0.2 mol·L−1,故c(SO42-)=0.2 mol·L−1,SO42-的浓度与所取溶液体积无关,故D错误。
所以答案选A。
12.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 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
C. 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
【答案】D
【解析】
【详解】A.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溶质为氯化氢,物质的量浓度c=== mol/L,故A错误;
B.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溶于水完全电离,溶液中无氯化氢分子,故B错误;
C.36.5gHCl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为22.4L,选项中温度压强不知,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故C错误;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之间
B.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 把FeCl3饱和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以制取Fe(OH)3胶体
D. 用过滤操作来分离胶体粒子和溶液的方法不可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之间,A正确;
B.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用平行光照射区分NaCl溶液和Fe(OH)3胶体,B正确;
C. 把FeCl3饱和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制取的为Fe(OH)3沉淀,C错误;
D. 胶体和溶液都可透过滤纸,用过滤操作来分离胶体粒子和溶液的方法不可行,D正确;
答案为C。
14.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 NaOH固体溶于水后能导电,所以NaOH是电解质
C. NaCl是电解质,NaCl固体能导电
D. FeCl3溶液能够导电,所以FeCl3溶液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溶液能够导电,所以碳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碳自身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A错误;
B. NaOH固体溶于水后能导电,NaOH为化合物,则NaOH是电解质,B正确;
C. NaCl是电解质,NaCl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C错误;
D. FeCl3溶液能够导电, FeCl3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为B。
15. 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
A. 64g二氧化硫中的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L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数
B. 200mL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mL1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
C. 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水的摩尔质量
D. 20%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和10%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氧原子;标况下22.4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氧原子,前者与后者相等,故A错误;B.溶液的浓度与体积无关,1 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2mol/L;1 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1mol/L,故B正确;C.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与物质的量多少无关,故C错误;D. 由c=1000ρw/M可知,M相同,w越大,其ρ越大,则20%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0%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故D错误,答案为B。
16.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g+
C.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Ba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HCO3-、SO32-、HSO3-,A错误;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有Ag+或SO42-等,B错误;
C.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则溶液中无Ag+,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不溶于酸,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C正确;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则原溶液可能有Ba2+或Ca2+等,D错误;
答案为C。
二、填空题(共52分)
17.(1) 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仪器C、E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离以下混合物应该主要选用上述什么仪器(填字母符号)
a.粗盐和泥沙:________ b.花生油和水___________。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硫酸应属于___________。
①酸 ②能导电的纯净物 ③含氧酸 ④混合物 ⑤化合物 ⑥二元酸 ⑦电解质
A.①②③④⑦ B.①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⑤⑥⑦
(3)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3mol/L硫酸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有下列10种物质:① H2O ②空气 ③Mg ④ NH3 ⑤ 稀H2SO4⑥ Ca(OH)2 ⑦CuSO4 .5 H2O ⑧碘酒⑨无水乙醇⑩NaHCO3其中,⑤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属于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
【答案】(1). 分液漏斗 (2). 冷凝管(直形冷凝管) (3). B (4). C (5). B (6).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溶解(溶液变为棕黄色) (7). H2SO4=2H++SO42- (8). ①⑥⑦⑩ (9). ④⑨ (10). ②③⑤⑧
【解析】
【分析】(1) ①根据仪器的特点,C为分液漏斗、E为直形冷凝管;
②a.粗盐可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b.花生油和水为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2) 硫酸属于二元强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为含氧酸,为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为纯净物,其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3)根据胶体的性质回答;
(4) ① H2O能微弱电离,为弱电解质;
②空气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Mg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 NH3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NH3电离的,NH3属于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⑤ 稀H2SO4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 Ca(OH)2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⑦CuSO4 .5 H2O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⑧碘酒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无水乙醇属于化合物,水溶液和液态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
⑩NaHCO3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详解】(1) ①根据仪器的特点,C为分液漏斗、E为直形冷凝管;
②a.粗盐可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用漏斗B;
b.花生油和水为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C分离;
(2) 硫酸属于二元强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为含氧酸,为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为纯净物,其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综上所述,答案为B;
(3)硫酸为电解质,加入Fe(OH)3胶体中,胶体先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氢氧化铁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而后沉淀溶解得到棕黄色溶液;
(4) ① H2O能微弱电离,为弱电解质;
②空气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Mg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 NH3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NH3电离的,NH3为非电解质;
⑤ 稀H2SO4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 Ca(OH)2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⑦CuSO4 .5 H2O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⑧碘酒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无水乙醇属于化合物,水溶液和液态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
⑩NaHCO3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综上所述,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⑥、⑦、⑩;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⑨;属于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②、③、⑤、⑧;硫酸为二元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
18.利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填空。
(1)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2)与标准状况下V LCO2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的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g(用分式表示)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如果a g氧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________(用含NA的式子表示)。
(4)将4 g NaOH溶解在水中配成10 mL溶液,再稀释成1 L,从中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5)体积比为1∶2∶3的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
【答案】(1). 0.25mol (2). 9V/5.6 (3). L (4). 0.1mol/L (5). 36:9:4
【解析】
【分析】n===cV进行计算。
【详解】(1)一个H2SO4中含有4个氧原子,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则硫酸的分子个数为0.25NA,即0.25mol;
(2)标准状况下V LCO2的物质的量为mol,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水的物质的量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即mol,其质量为mol×18g/mol=g;
(3)a g氧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氧气含有的分子数为,根据n(O2)==mol,V(O2)=n(O2)22.4L/mol=L;
(4)c===0.1mol/L,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则取出10mL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相同,即0.1mol/L;
(5)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中含有的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NaClMgCl2AlCl3AgCl,则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的体积比为1∶2∶3,则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6:9:4。
19.我省自贡盛产食盐,人类与食盐关系密切,食盐在老百姓生活和现代社会的工农业生产中均有重要作用,没有食盐的生活是不可以想象的。粗盐中的Ca2+、Mg2+、SO42- 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除去可溶性杂质,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提纯:
①加适量盐酸;
②加过量Na2CO3溶液;
③过滤;
④加过量NaOH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⑥蒸发、结晶、烘干
(1)以上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加适量盐酸的涉及的所有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用提纯后的NaCl固体配制100 mL1.0 mol/L NaCl溶液,转移溶液时没有洗涤烧杯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_____(填“高”或“低”,下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_______。
【答案】(1). ⑤②④③①⑥(或合理答案) (2). (普通)漏斗、玻璃棒 (3). Na2CO3+2HCl=2NaCl+CO2↑+H2O、NaOH+HCl=NaCl+H2O (4).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SO42-除尽 (5). 低 (6). 低
【解析】
【分析】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时,分别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为了将杂质完全除尽,加入的除杂试剂要过量,过量氯化钡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钡离子,除钡离子用碳酸钠,则除SO42-在除Ca2+之前,过滤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详解】(1) 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时,分别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为了将杂质完全除尽,加入的除杂试剂要过量,过量氯化钡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钡离子,除钡离子用碳酸钠,则除SO42-在除Ca2+之前,过滤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最后蒸发结晶、烘干即可,答案为⑤②④③①⑥或④⑤②③①⑥或⑤④②③①⑥;
(2)步骤③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
(3)加适量盐酸为除去稍过量的NaOH、Na2CO3,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NaOH+HCl=NaCl+H2O;
(4) 判断SO42-已除尽,用氯化钡检验上层澄清溶液中不含有SO42-即可,方法为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SO42-除尽;
(5) 转移溶液时没有洗涤烧杯,导致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偏小,则浓度偏低;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浓度偏低。
20.浓硫酸广泛应用在稀有金属的湿法冶金、漂染工业、金属加工、无机药品及有机药物的生产等领域中。
Ⅰ.(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图警示标志中的____________。
(2)用12.0mol/L浓硫酸配制230mL 0.3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
(3)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量筒,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稀释过程中有以下操作:
a.量取浓硫酸和一定体积的水,在烧杯中稀释;
b.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c.上下颠倒摇匀;
d.加蒸馏水至刻度线1-2cm地方,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e.将稀释液转移入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振荡;
以上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的以下操作会导致最终所配溶液浓度(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a.量取浓硫酸时俯视:__________ 。
b.量取浓硫酸后,清洗了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__________ 。
c.实验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残留蒸馏水:__________
【答案】(1). A (2). 63mL (3). 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 b、a、e、d、c (5). 偏低 (6). 偏高 (7). 不变
【解析】
【分析】Ⅰ.(1)浓硫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2) 配置230mL 0.3mol/L的稀硫酸,应选用250mL的容量瓶,根据V1=计算;
(3)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溶液配制过程依次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5) a.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导致浓硫酸的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浓度偏低;
b.量取浓硫酸后,清洗了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导致浓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则浓度偏高;
c.实验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残留蒸馏水,对溶液中的溶质及溶剂均无影响,则浓度不变。
【详解】Ⅰ.(1)浓硫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应标上A的图示;
(2) 配置230mL 0.3mol/L的稀硫酸,应选用250mL的容量瓶,则V1===6.25mL,用量筒量取6.3mL;
(3)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溶液配制过程依次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则顺序为b、a、e、d、c;
(5) a.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导致浓硫酸的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浓度偏低;
b.量取浓硫酸后,清洗了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导致浓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则浓度偏高;
c.实验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残留蒸馏水,对溶液中的溶质及溶剂均无影响,则浓度不变。
H:1、N:14、O:16、Cl:35.5、Al:27、S:32、Na:23、C:12、Zn:65 Ba 137
一、选择题(16题共48分)
1.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 把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
C. 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取出的溶液,不能再放入原试剂瓶,防止污染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错误;B、因为NaOH固体易潮解,有一部分会残留在滤纸上,应用烧杯盛放称量,故错误;C、蒸发过程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让余温把水蒸干,故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需要冷却至室温状态下,否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大,故正确。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 CO2、S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C. 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 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A错误;
B. CO2、SO2均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 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盐也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如NaHSO4=Na++H++SO42−,故C错误;
D. 铵盐不含金属离子,所以盐类物质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故D错误;
答案选B。
3.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
A. 灼烧 B. 过滤
C. 分液 D. 蒸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灼烧需在坩埚中进行,选项A错误;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选项B错误;C、分液要在分液漏斗中进行,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选项C正确;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且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选项D错误。答案选C。
4.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合理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Fe(OH)3胶体和HCl溶液
B. 用托盘天平称取25.12 g NaCl固体
C. 分别含有Mg2+、Cu2+ 和Na+ 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
D. 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可溶物的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馏
【答案】C
【解析】
【详解】A. Fe(OH)3胶体和HCl溶液均可透过滤纸,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A不合理;
B. 托盘天平称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称取25.12gNaCl固体,B不合理;
C. Mg2+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2+与NaOH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Na+ 与NaOH不反应,则可用NaOH溶液鉴别分别含有Mg2+、Cu2+ 和Na+ 的三种盐酸盐溶液,C合理;
D.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分离出可溶物的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发,D不合理;
答案为C。
5.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HCl)—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B. KNO3(NaCl)—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C. 水(NaCl)—蒸馏
D. Cu(Fe)—溶于足量盐酸,过滤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NaHCO3溶液来除去CO2中的HCl,A错误;
B.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实现除杂,B正确;
C.水是液体,而氯化钠难挥发,则可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杂质,C正确;
D.Fe与盐酸反应,而Cu不能反应,则加足量盐酸后过滤可除去Fe中的Cu,D正确。
答案选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
B. 在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O2和SO2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CCl4和1 molH2的体积都约为22.4 L
D. 将40 g NaOH溶于1 L水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H4摩尔质量为16 g/mol,A错误;
B. 在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O2和SO2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体积比为2:1,B正确;
C. 在标准状况下, 1 molH2的体积约为22.4 L, CCl4为液体,1 molCCl4的体积远小于22.4L,C错误;
D. 将40 g NaOH溶于1 L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不为1L,则物质的量浓度不为1 mol/L,D错误;
答案为B。
7.在标准状况下,m g气体A与n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B. 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 同温同压下,A、B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n∶m
D.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B两气体的质量之比为m∶n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n=m/M可知,分子数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即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g:ng=m:n,A正确;
B、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同质量时由n=m/M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B正确;
C、标准状况下,Vm相同,由可知,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为m:n,C错误;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A与B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为m:n,D正确。
答案选C。
8.设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71gCl2和73gHCl中所含氯原子都是2NA
B. 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是22.4L
C. 标准状况下,22.4L H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2NA
D. 10℃时,1mol O2的体积一定大于22.4L
【答案】A
【解析】正确答案:A
B.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也可能是22.4L,可以调整温度与压强;
C.标准状况下,22.4L H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1NA
D.10℃时,1mol O2的体积不一定大于22.4L,还与压强有关。
9.V 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Al2(SO4)3中,N(Al3+):N(SO42-)=2:3,m g Al3+的物质的量为mol,则2n(SO42-)=3n(Al3+),c(SO42-)=mol/L=mol/L,答案为D。
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106 g Na2CO3晶体中的离子总数大于3NA
②25 ℃、1.01×105 Pa下,14 g氮气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
③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④标准状况下,a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
⑤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106 g Na2CO3晶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离子总数为3NA,①错误;
②25 ℃、1.01×105 Pa下,14 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氮气为双原子分子,则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②正确;
③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CCl4的分子数,③错误;
④标准状况下,a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mol,则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④正确;
⑤常温常压下,NO2和N2O4的最简式都为NO2,则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⑤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1 K2SO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 L溶液中K+浓度是0.4 mol·L−1
B. 500 mL溶液中含有0.1NA个K+
C. 1 L溶液中所含K+、总数为0.3NA
D. 2 L溶液中浓度是0.4 mol·L−1
【答案】A
【解析】
【分析】离子个数值之比等于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详解】A. c(K2SO4)=0.2 mol·L−1,故c(K+)=0.4 mol·L−1,K+的浓度与所取溶液体积无关,故A正确。
B. 500 mL溶液中n(K+)=0.4 mol·L−1×0.5 L=0.2 mol,即0.2NA,故B错误。
C. 1L溶液 c(SO42-)=0.2 mol·L−1,n(SO42-)=0.2 mol·L−1×1 L=0.2 mol;n(K+)=0.4 mol·L−1×1 L=0.4 mol,所以K+、SO42-总物质的量为0.6 mol,故C错误。
D. c(K2SO4)=0.2 mol·L−1,故c(SO42-)=0.2 mol·L−1,SO42-的浓度与所取溶液体积无关,故D错误。
所以答案选A。
12.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 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
C. 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
【答案】D
【解析】
【详解】A.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溶质为氯化氢,物质的量浓度c=== mol/L,故A错误;
B.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溶于水完全电离,溶液中无氯化氢分子,故B错误;
C.36.5gHCl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为22.4L,选项中温度压强不知,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故C错误;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之间
B.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 把FeCl3饱和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以制取Fe(OH)3胶体
D. 用过滤操作来分离胶体粒子和溶液的方法不可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之间,A正确;
B.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用平行光照射区分NaCl溶液和Fe(OH)3胶体,B正确;
C. 把FeCl3饱和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制取的为Fe(OH)3沉淀,C错误;
D. 胶体和溶液都可透过滤纸,用过滤操作来分离胶体粒子和溶液的方法不可行,D正确;
答案为C。
14.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 NaOH固体溶于水后能导电,所以NaOH是电解质
C. NaCl是电解质,NaCl固体能导电
D. FeCl3溶液能够导电,所以FeCl3溶液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溶液能够导电,所以碳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碳自身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A错误;
B. NaOH固体溶于水后能导电,NaOH为化合物,则NaOH是电解质,B正确;
C. NaCl是电解质,NaCl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C错误;
D. FeCl3溶液能够导电, FeCl3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为B。
15. 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
A. 64g二氧化硫中的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L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数
B. 200mL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mL1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
C. 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水的摩尔质量
D. 20%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和10%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氧原子;标况下22.4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氧原子,前者与后者相等,故A错误;B.溶液的浓度与体积无关,1 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2mol/L;1 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1mol/L,故B正确;C.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与物质的量多少无关,故C错误;D. 由c=1000ρw/M可知,M相同,w越大,其ρ越大,则20%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0%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故D错误,答案为B。
16.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g+
C.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Ba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HCO3-、SO32-、HSO3-,A错误;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有Ag+或SO42-等,B错误;
C.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则溶液中无Ag+,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不溶于酸,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C正确;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则原溶液可能有Ba2+或Ca2+等,D错误;
答案为C。
二、填空题(共52分)
17.(1) 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仪器C、E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离以下混合物应该主要选用上述什么仪器(填字母符号)
a.粗盐和泥沙:________ b.花生油和水___________。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硫酸应属于___________。
①酸 ②能导电的纯净物 ③含氧酸 ④混合物 ⑤化合物 ⑥二元酸 ⑦电解质
A.①②③④⑦ B.①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⑤⑥⑦
(3)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3mol/L硫酸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有下列10种物质:① H2O ②空气 ③Mg ④ NH3 ⑤ 稀H2SO4⑥ Ca(OH)2 ⑦CuSO4 .5 H2O ⑧碘酒⑨无水乙醇⑩NaHCO3其中,⑤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属于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
【答案】(1). 分液漏斗 (2). 冷凝管(直形冷凝管) (3). B (4). C (5). B (6).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溶解(溶液变为棕黄色) (7). H2SO4=2H++SO42- (8). ①⑥⑦⑩ (9). ④⑨ (10). ②③⑤⑧
【解析】
【分析】(1) ①根据仪器的特点,C为分液漏斗、E为直形冷凝管;
②a.粗盐可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b.花生油和水为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2) 硫酸属于二元强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为含氧酸,为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为纯净物,其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3)根据胶体的性质回答;
(4) ① H2O能微弱电离,为弱电解质;
②空气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Mg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 NH3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NH3电离的,NH3属于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⑤ 稀H2SO4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 Ca(OH)2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⑦CuSO4 .5 H2O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⑧碘酒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无水乙醇属于化合物,水溶液和液态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
⑩NaHCO3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详解】(1) ①根据仪器的特点,C为分液漏斗、E为直形冷凝管;
②a.粗盐可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用漏斗B;
b.花生油和水为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C分离;
(2) 硫酸属于二元强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为含氧酸,为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为纯净物,其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综上所述,答案为B;
(3)硫酸为电解质,加入Fe(OH)3胶体中,胶体先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氢氧化铁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而后沉淀溶解得到棕黄色溶液;
(4) ① H2O能微弱电离,为弱电解质;
②空气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Mg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 NH3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NH3电离的,NH3为非电解质;
⑤ 稀H2SO4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 Ca(OH)2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⑦CuSO4 .5 H2O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⑧碘酒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无水乙醇属于化合物,水溶液和液态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
⑩NaHCO3的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综上所述,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⑥、⑦、⑩;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⑨;属于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②、③、⑤、⑧;硫酸为二元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
18.利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填空。
(1)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2)与标准状况下V LCO2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的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g(用分式表示)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如果a g氧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________(用含NA的式子表示)。
(4)将4 g NaOH溶解在水中配成10 mL溶液,再稀释成1 L,从中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5)体积比为1∶2∶3的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
【答案】(1). 0.25mol (2). 9V/5.6 (3). L (4). 0.1mol/L (5). 36:9:4
【解析】
【分析】n===cV进行计算。
【详解】(1)一个H2SO4中含有4个氧原子,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则硫酸的分子个数为0.25NA,即0.25mol;
(2)标准状况下V LCO2的物质的量为mol,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水的物质的量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即mol,其质量为mol×18g/mol=g;
(3)a g氧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氧气含有的分子数为,根据n(O2)==mol,V(O2)=n(O2)22.4L/mol=L;
(4)c===0.1mol/L,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则取出10mL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相同,即0.1mol/L;
(5)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中含有的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NaClMgCl2AlCl3AgCl,则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的体积比为1∶2∶3,则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6:9:4。
19.我省自贡盛产食盐,人类与食盐关系密切,食盐在老百姓生活和现代社会的工农业生产中均有重要作用,没有食盐的生活是不可以想象的。粗盐中的Ca2+、Mg2+、SO42- 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除去可溶性杂质,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提纯:
①加适量盐酸;
②加过量Na2CO3溶液;
③过滤;
④加过量NaOH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⑥蒸发、结晶、烘干
(1)以上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加适量盐酸的涉及的所有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用提纯后的NaCl固体配制100 mL1.0 mol/L NaCl溶液,转移溶液时没有洗涤烧杯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_____(填“高”或“低”,下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_______。
【答案】(1). ⑤②④③①⑥(或合理答案) (2). (普通)漏斗、玻璃棒 (3). Na2CO3+2HCl=2NaCl+CO2↑+H2O、NaOH+HCl=NaCl+H2O (4).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SO42-除尽 (5). 低 (6). 低
【解析】
【分析】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时,分别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为了将杂质完全除尽,加入的除杂试剂要过量,过量氯化钡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钡离子,除钡离子用碳酸钠,则除SO42-在除Ca2+之前,过滤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详解】(1) 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时,分别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为了将杂质完全除尽,加入的除杂试剂要过量,过量氯化钡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钡离子,除钡离子用碳酸钠,则除SO42-在除Ca2+之前,过滤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最后蒸发结晶、烘干即可,答案为⑤②④③①⑥或④⑤②③①⑥或⑤④②③①⑥;
(2)步骤③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
(3)加适量盐酸为除去稍过量的NaOH、Na2CO3,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NaOH+HCl=NaCl+H2O;
(4) 判断SO42-已除尽,用氯化钡检验上层澄清溶液中不含有SO42-即可,方法为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SO42-除尽;
(5) 转移溶液时没有洗涤烧杯,导致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偏小,则浓度偏低;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浓度偏低。
20.浓硫酸广泛应用在稀有金属的湿法冶金、漂染工业、金属加工、无机药品及有机药物的生产等领域中。
Ⅰ.(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图警示标志中的____________。
(2)用12.0mol/L浓硫酸配制230mL 0.3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
(3)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量筒,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稀释过程中有以下操作:
a.量取浓硫酸和一定体积的水,在烧杯中稀释;
b.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c.上下颠倒摇匀;
d.加蒸馏水至刻度线1-2cm地方,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e.将稀释液转移入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振荡;
以上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的以下操作会导致最终所配溶液浓度(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a.量取浓硫酸时俯视:__________ 。
b.量取浓硫酸后,清洗了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__________ 。
c.实验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残留蒸馏水:__________
【答案】(1). A (2). 63mL (3). 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 b、a、e、d、c (5). 偏低 (6). 偏高 (7). 不变
【解析】
【分析】Ⅰ.(1)浓硫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2) 配置230mL 0.3mol/L的稀硫酸,应选用250mL的容量瓶,根据V1=计算;
(3)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溶液配制过程依次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5) a.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导致浓硫酸的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浓度偏低;
b.量取浓硫酸后,清洗了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导致浓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则浓度偏高;
c.实验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残留蒸馏水,对溶液中的溶质及溶剂均无影响,则浓度不变。
【详解】Ⅰ.(1)浓硫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应标上A的图示;
(2) 配置230mL 0.3mol/L的稀硫酸,应选用250mL的容量瓶,则V1===6.25mL,用量筒量取6.3mL;
(3)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溶液配制过程依次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则顺序为b、a、e、d、c;
(5) a.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导致浓硫酸的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浓度偏低;
b.量取浓硫酸后,清洗了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导致浓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则浓度偏高;
c.实验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残留蒸馏水,对溶液中的溶质及溶剂均无影响,则浓度不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