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整册单元提高练习
- 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提高练习 试卷 5 次下载
-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提高练习 试卷 4 次下载
-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提高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 第六单元《表内除法》提高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七单元总复习提高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测量长度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测量长度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3页。
【例1】用下面这把折断的尺子,可以量出哪几种长度?
要点提示:
在这种特殊的尺子上,可以选择不同的刻度作起点,起点与终点对应的两刻度的差就是可以量出的长度。
思路分析:
3-1=2(厘米) 10-1=9(厘米) 11-1=10(厘米)
10-3=7(厘米) 11-3=8(厘米) 11-10=1(厘米)
解答:可以量出1厘米、2厘米、7厘米、8厘米、9厘米、10厘米共6种长度。
【例2】同学们动手量一量教室的窗户有多长,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要点提示:
测量时,每测一次都要做一个记号作为下次测量的起点。
思路分析:要用同一物品作标准去测量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所选物品的长度不同,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数学书的长度和铅笔的长度不一样,所以用它们测量出的窗户的长度也不一样。
答案:10 12 不一样(前面两个答案以实际测量结果为准)
【例3】把两根4米长的竹竿接起来,捆在一起的部分长1米,接好后的竹竿长多少米?
要点提示:
求两个物体接在一起后的总长度就是用两个物体的长度和减去重叠在一起的长度。
思路分析:由题意知,一根竹竿长4米,那么这两根竹竿的总长度应是4+4=8(米),但有1米长的部分是重叠在一起的,如图所示。
因此,应该在总长度中减去重叠的1米,即8-1=7(米)。
解答:4+4-1=7(米)
【例4】小明家、小红家分别住在学校的两侧(如下图),小明家距离学校4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50米。
(1)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少米? (2)每天上学,谁走的路多,多走多少米?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和空间表象的建立。解答时,注意,第(1)题是求两家与学校距离的和,第(2)题是求两家与学校距离的差。
解答:(1)40+50=90(米) 答:小红家到小明家有90米。
(2)50>40,50-40=10(米) 答:小红走的路多,多10米。
【例5】啄木鸟。
早晨6时30分,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6米长的牙刷刷牙,40米长的毛巾擦脸。吃完早饭,我边走边哼着歌背上书包去上学,5分钟后我来到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在教室门口还碰到了身高165 米的高老师,我很有礼貌地向她问声“老师好!”。进了教室后,我马上拿出长21米的课本读起来。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的空间表象长度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他们的空间表象长度,然后结果给出的事物以及单位前面的数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进行解答。
解答:2厘米→2米 16米→16厘米 40米→40厘米 500厘米→500米
165米→165厘米 21米→21厘米
【例6】号称“数学游戏界三剑客”之一的英国人--利•欧也斯特•杜德尼(1857~1931)曾经设计了一把13厘米长,但仅有四个刻度的直尺(如下图)。你能试着利用这把尺子量出1至13厘米所有整厘米的长度吗?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求两个数差的方法来解答直尺刻度问题。解答时注意:由1、4、5、11、13这5个数以及它们之间任意2个的差能够得到1到13这13个整数,如下:1、13-11=2、4-1=3、4、5、11-5=6、11-4=7、13-5=8、
13-4=9、11-1=10、11、13-1=12、13。
解答:由1、4、5、11、13这5个数以及它们之间任意2个的差能够得到1到13这13个整数,所以利用这把尺子能量出1至13厘米所有整厘米的长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5 倍的认识测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同步测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