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华的发生与蓝藻类生物密切相关
B. 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细菌都是进行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D. 乳酸菌没有核膜,但也具有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水华的发生是由蓝藻大量繁殖引起的,A正确;蓝藻无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和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有些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为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C错误;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但也具有遗传物质DNA,D正确。故选:C。
2.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 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象的焦距
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 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视野的亮度变暗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而目镜在镜筒的上方,A错误;
B、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B正确;
C、调节光圈,调节通过的光线的量以调节视野的亮度,但不改变视野的大小,C错误;
D、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可调节视野的亮度变亮,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磷脂、酶、脱氧核糖都含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B. 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
C. 糖原、核酸、抗体与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 煮沸过的豆浆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另外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一般不含P,A错误;
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B错误;
C、糖原、核酸、抗体与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
D、煮沸变性后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其中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生存并繁殖
B. 某一池塘中所有的鱼属于种群结构层次
C. 呼伦贝尔草原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属于群落结构层次
D.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病毒是寄生生物,需要用宿主活细胞来培养病毒,任何营养物质完全的培养基都不能培养病毒,A错误;
B、池塘中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物种,某一池塘中所有的鱼不属于种群结构层次,B错误;
C、群落是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呼伦贝尔草原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并不是这一地域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群落,C错误;
D、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D正确。
故选D。
5.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A.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B. 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 甘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白色,可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A正确;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B正确;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C正确;
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的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因此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错误。
故选D。
6.人体中由A、T、G 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
A. 2种 B. 4种 C. 5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G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既可以构成脱氧核苷酸,又可以构成核糖核苷酸;而T是DNA特有的只能构成脱氧核苷酸。因此,人体中由A、T、G 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2+2+1=5种。
故选C。
7.下列关于生物体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 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 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形成的蛋白质不同,A正确;
B、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起形成染色体,B正确;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C正确;
D、乳糖属于二糖,D错误;
故选D。
8.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链状多肽,其中有6个谷氨酸(R基为—CH2一CH2一COOH),则该多肽( )
A. 有39个肽键 B. 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C. 至少有7个游离羧基 D. 最多有34种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该肽链含有39个氨基酸,共有肽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39-1=38个,A错误;每条链状肽链都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B错误;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该肽链中有6个谷氨酸(R中含有羧基),因此该肽链至少有7个游离羧基,C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因此该肽链最多有20种氨基酸,D错误。故选:C。
9. 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FT的信号蛋白能通过植物体韧皮部的汁液传送到生长点,促使植物开花。合成FT的场所及组成FT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A. 叶绿体、葡萄糖 B. 线粒体、氨基酸
C. 核糖体、氨基酸 D. 核糖体、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FT为信号蛋白,说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在核糖体,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选C。
10.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核细胞都没有生物膜系统,但不是所有真核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
B. 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 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D.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等结构构成的,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的细胞器和细胞核,所以原核细胞都没有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也不是都有生物膜系统,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正确;
B、线粒体基质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叶绿体基质进行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根据酶的专一性,催化不同反应的酶种类不同,所以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同,B正确;
C、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但其不能合成水解酶,C错误;
D、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所以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D正确。
故选C。
11.以下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中,描述正确的是
A. 德国的施莱登、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 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的物质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C. 欧文顿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
D. 桑格和尼克森指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答案】B
【解析】
;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的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B正确;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而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二倍,C错误;罗伯特森指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D错误。
故选B。
12.下图①~④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②方式比图①方式运输物质的速率要快
B. 图①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C. 图④排出细胞物质时穿过了一层生物膜
D. 图③方式由于有能量的供给,可实现逆浓度梯度转运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②自由扩散与图①协助扩散运输物质的速率比较,由于协助扩散有蛋白质当载体,所以协助扩散的速度一般大于自由扩散,A错误;
B、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是③主动运输,B错误;
C、图④排出细胞的物质是胞吐,不穿膜,C错误;
D、图③方式是主动运输,由于有能量的供给,可实现逆着浓度梯度转运物质,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内部分代谢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内:CO2→C3→C6H12O6,线粒体:C6H12O6→C3→CO2
B.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O2的吸收速率仍然等于CO2的释放速率
C. 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D. 两种细胞器都具有较大的膜面积和相同的酶系统,有利于代谢高效的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206,在线粒体分解的底物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线粒体中不会发生C6H12O6→C3→CO2,A错误;
B、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人体在剧烈运动时O2的吸收速率仍然等于CO2的释放速率,B正确;
C、在线粒体水的生成过程中生成了ATP,但是没有[H]产生,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较大的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但酶系统不同,D错误。
故选:B。
14.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正确的是
A. 相邻细胞都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 信号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 信号分子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
D. 细胞信息交流的方式均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相邻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也可以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信号分子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调节细胞代谢,B错误;
C、信号分子(如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
D、细胞信息交流的方式均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错误。
故选C。
15.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实例的是( )
A. 蝌蚪变态发育中尾巴消失 B. 人皮肤表皮细胞的脱落
C. 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手指的正常分离 D. 夏天因晒伤而脱皮
【答案】D
【解析】
【详解】A.蝌蚪变态发育中尾巴消失属于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
B.人皮肤表皮细胞的脱落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胎儿时期手指出现时,手指之间的蹼消失,这是细胞凋亡的结果,C正确;
D.夏天因晒伤而脱皮,是环境引起的,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
故选D。
16.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容易表达出来
A. 蛙的口腔上皮细胞 B. 蚕豆的叶肉细胞
C. 蛔虫的卵细胞 D. 水螅的神经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比动物细胞大,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因此,动物细胞不能容易培养出新个体,而植物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能培养出新个体,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肿瘤是21世纪人类最主要的“杀手”,它是一种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复杂性疾病,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癌变的内在因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突变
B. 减少癌细胞的营养供应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C. 所有癌细胞中DNA的含量都相同
D. 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使其停留在间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癌变的内在因素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正确;
B、癌细胞增殖需要营养物质,减少癌细胞的营养供应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B正确;
C、癌细胞分裂旺盛,癌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所处的时期不同,DNA含量不同,C错误;
D、DNA复制发生在间期,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使其停留在分裂间期,D正确。
故选C。
18. 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 遗传物质平分发生在d段
D. 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b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图可分析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c分裂间期、d是分裂期,A正确;c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B正确;d是分裂期,1个细胞将平均分裂成均等2个细胞,C正确;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间期,即a或c段,D错误。故选:D。
19.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差别是
A.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方式不同
B. 着丝点的分裂时期和移动原因不同
C. 纺锤体形成和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
D. 染色单体产生的时期和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DNA 复制方式均为半保留复制,蛋白质合成的方式均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盘旋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A错误;
B、着丝点的分裂时期均是有丝分裂后期,移动原因均是因为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B错误;
C、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是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细胞质分裂的方式是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两个子细胞,C正确;
D、染色单体产生的时期均是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产生方式均是由于DNA分子复制,D错误。
故选C。
20.生物实验中常用水处理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水解后需用水冲洗载玻片
B.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染色后需用蒸馏水洗去浮色
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叶片需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D.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需将成熟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观察DNA、RNA分布的实验中,水解处理后,需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以洗去盐酸,A正确;
B、检测脂肪时,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先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
C、观察叶绿体时,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故要随时保持装片中有水,C正确;
D、体验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用蒸馏水处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利用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使其吸水涨破,D正确。
故选B。
21.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卵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所以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 细胞的分化与凋亡均为生物体的正常发育所必需
C. 细胞衰老时染色质固缩,遗传信息的表达旺盛
D. 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所有的酶的活性都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卵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承担生殖功能的细胞,A错误;
B、细胞的分化与凋亡均为生物体的正常发育所必需,B正确;
C、细胞衰老时染色质固缩,基因表达变弱,C错误;
D、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控制凋亡的酶活性增强,D错误。
故选:B。
2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
B.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C. 细胞的胞吞和胞吐是一个不消耗能量的过程
D. 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大多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为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B正确;
C.胞吞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C错误;
D.钾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特异性载体,特异性载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23.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A. 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②─腺嘌呤
C. ③─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D. ④─腺苷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的圆圈内是腺苷,A错误;
B、②的圆圈内代表腺嘌呤,B正确;
C、③代表RNA分子,圆圈内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错误;
D、④代表DNA分子,圆圈内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B。
24.某同学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进行纸层析,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其由外向内的第三圈的颜色是
A. 蓝绿色 B. 黄绿色 C. 黄色 D. 橙黄色
【答案】A
【解析】
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随滤纸条扩散得越远,由外向内的第三圈的色素为叶绿素a,颜色为蓝绿色,A正确。
25. 下列关于人体内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只有线粒体
B. 经过无氧呼吸,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 成熟红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有氧呼吸是指葡萄糖在线粒体进行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线粒体,A正确;无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力很少,大部分能力还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B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C错误;葡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D错误。
26.下列生物的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0型血与A型血 B. 果蝇的棒状眼与红眼
C. 豌豆豆荚的饱满与籽粒不饱满 D. 玉米的高秆与水稻的矮秆
【答案】A
【解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人的A型血和O型血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果蝇的棒状眼属于眼的形状,红眼属于眼的颜色,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豌豆豆荚的饱满与籽粒不饱满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玉米的高秆与水稻的矮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7. 如图是某高等动物(基因型Bb)体内三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甲图7号上有B基因,则一般情况下2和6上有b基因
B. 卵巢会出现这三种细胞,乙图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 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D. 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有甲、乙和丙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于丙图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该生物是雌性,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由于该动物的基因型是Bb,如果图甲中7号上有B基因,则一般情况下2和6上有b基因,A正确;乙图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而细胞质均等分裂,代表极体,B错误;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错误。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有甲和丙,D错误。
2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A. 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B. 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C. 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 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2x2=4种,比例分别为1/2x3/4、 1/2x3/4、1/2x1/4、1/2x1/4,即3:1:3:1,基因型2x3=6种,B正确;A、C、D错误。
29.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着丝点的分裂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
A. 减数分裂间期、减数分裂间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B
【解析】
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
30.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4个精子是来自于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
A. AbC, aBC, Abc, abc B. aBc, AbC, aBc, AbC
C. abC, abc, aBc, ABC D. abC, Abc, abc, ABC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又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基因型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为某植物置于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氧气释放速率变化曲线(其它环境条件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在图中所示的m点条件下,产生NAD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图中b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缺Mg,则a点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移”、“不移动”或“右移”)。
(3)若将图中曲线c点条件改为d点条件,短时间内C5浓度将_______(选填“降低"、“升高”或“基本不变”)。
(4)若将该植物叶肉细胞置于干旱胁迫的条件下,测得光反应释放的氧气减少,推测出可能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受损所致,这样为暗反应提供的________少,从而使光合速率降低。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2). 光照强度 (3). 右移 (4). 升高 (5). 类囊体薄膜 (6). [H]、ATP
【解析】
【详解】(1)由曲线可知,叶肉细胞在图中所示的m点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图中b点,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速率相同,表明二氧化碳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即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2)若该植物缺Mg,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因此a点(光补偿点)将右移。
(3)若将图乙曲线中c点条件改为d点条件,即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这将减弱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导致固定CO2消耗C5的速率降低,因此短时间内C5含量积累,浓度升高。
(4)若将该植物叶肉细胞置于干旱胁迫的条件下,测得光反应释放的氧气减少,推测出可能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受损所致,这样为暗反应提供的[H]、ATP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降低。
32.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2)B导致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3)在真核生物中,其中A过程的方式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高度分化的生物体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B、C (2).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3). 未发生 (4).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5). 选择性表达
【解析】
【详解】(1)对于人体来说,细胞分化、细胞分裂和细胞衰老都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有机体是有利的,而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形成的,对有机体不利,因此,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A、B、C;
(2)B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但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3)A为细胞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在高度分化的生物体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特点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33.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某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2)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__段
(3)对图2乙细胞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分裂的_________期。
(4)丙图所示细胞含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答案】 (1). 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2). 着丝点分裂 (3). DE (4). 8 (5). 减数第一次分裂 (6). 后 (7). 0 (8). 卵细胞和极体(两个极体)
【解析】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2)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对应于图1的DE段;
(3)图2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4)丙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由乙细胞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则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卵细胞和极体。
34.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毛颖和光颖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抗锈和感锈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
(2)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______________。
(5)写出F2中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 (1). 毛颖 (2). 抗锈 (3). AaRr (4). aaRr (5). AR、Ar、aR、ar (6).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7). 1/2 (8). RR∶Rr=1∶2
【解析】
【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以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毛颖、抗锈;
(2)由于亲本为纯种,因此亲本甲的基因型是AArr;由以上分析可知F1(丙)的基因型为AaRr.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综合以上可知丁的基因型是aaRr;
(3)F1(丙)的基因型为AaRr,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AR、Ar、aR、ar。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F2中,表现型与甲相同的比例占=1/2×1/4=1/8,表现型与乙相同的比例占=1/2×3/4=3/8,因此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1-1/8-3/8=1/2;
(5)Rr自交后代为RR、Rr、rr,所以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RR:Rr=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