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07 城市(讲)-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展开考向一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命题规律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结合城市区域图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原因,重点考查城市的总体方案设计、城市合理规划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例1】(2018·新课标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3.D 4.C 5.B4.从材料里可以看出该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大多以种田或务工为主,并没有提到经商,A不符合;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中心集镇加工企业活力较强,从业人员为附近的农民,而推行的居住模式也是便于农民在村和中心集镇都能得到休息,所以应该是便于该类农民兼顾务工务农,C符合;双栖居住的模式是中心集镇与农村都有住房,可能会占用一部分土地,不利于扩大种田规模,再者扩大种田规模也没有必要到集镇上去住呢,D不符合;留守子女是指因父母或家人外出务工等而不在家里,因为生活及学习而留在老家的孩子,留守子女上学一般是在校内住宿或回家住宿,没有必要村——中心集镇双栖,B不符合。故本题选C。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和农村振兴的措施。 【点睛】中心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是城市的功能核心,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一般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具有最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有大量的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在这里开展各种商务活动。【例3】(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6.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7.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答案】6.C 7.A7.甲地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钢铁工业大气污染严重,不适宜布局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甲地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说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条件好,最适宜布局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产业园占地面积大,地租成本相对较高。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位于距市中心租金最大。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地区,介于租金较小。在距市中心最远地区只租金最低。3、一般而言,大城市的中心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因为市中心对商业活动最有吸引力有关。 【二讲基础】1.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1)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2)住宅区——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3)工业区——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集聚成片。2.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3.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成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布局原则或趋向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城市干道和环路的交会处) 沿交通干线分布(对运输的要求较高)、向城市外缘迁移(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位于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地方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与高级住宅区常相背发展4.在布局城市工业区时,要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建设卫生防护带,以减小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应按照污染越轻、离市中心越近的原则布局;不同污染类型的企业在布局时,应遵循下表:污染类型典型企业布局原则 大气污染水泥厂、发电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和季节性盛行风(如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垂直的郊外水污染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河流下游和远离水源地固体废弃物污染发电厂、钢铁厂远离居民区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距市中心远近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付租能力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 区位选择 原因 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 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三讲典例】【例1】(湖南省益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县城城市功能区规划。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影响该县城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 B.地形 C.历史 D.经济7.居住在N住宅E较M注宅区便利的条件主要体现在A.文物研究专家上班距柯近,节省时间B.临近丘陵山地,环境更优美C.临近工业区,采购工业品更加便利D.临近文教科研用地.青少年上学便利【答案】6.B 7.D【例1】(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务区等提供自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下图反映了某品牌共享单车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一天中不同的段的用户使用量百分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共享单车使用人群的年龄大多是A.10-18岁 B.18-35岁 C.36-55岁 D.55岁以上2.甲时段共享单车的主要流动可能是①中心商务区→地铁站 ②地铁站→中心商务区③住宅区→地铁站 ④地铁站一住宅区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共享单车使用,对下列运输量影响最大的是A.公交车 B.地铁 C.私家车 D.黑摩的【答案】1.B 2.D 3.D2.甲时段在18时前后,正值下班时间段,人群主要下班回家,或是去超市购物,共享单车的主要流动可能是地铁站→中心商务区,②对,①错。也可能回家,由地铁站去住宅区,③错,④对。D对,A、B、C错。故选D。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点评】举一反三:判断填海造陆主要方向的关键有两个。第一,确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远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第二,结合澳门半岛丘陵为主的地形,澳门半岛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受其影响,街道的布局不规则;而新填海造陆的地形,地势平坦,街道布局比较规则,据此也可以判断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陆比较多。【例2】(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2题。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A.a B.b C.c D.d2.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答案】1.C 2.A2.读图示分析可知,天津称“沽”的村落都坐落在海河沿岸,近些年来,随着天津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原村落所在地区的景观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导致称“沽”的村落消失。故选A。考点:自然景观的形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点睛】本题以天津的旅游景观和村落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景观的形成和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需要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进行分析,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在理解“三盘暮雨”景观形成的基础之上获取有效信息,明确飞瀑景观主要是流水流经落差较大的区域而成,受区域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下盘飞瀑受“三盘暮雨”的影响最大;第2题,要结合图示信息获取称“沽”的村落的分布特点,进而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称“沽”的村落消失的原因。【例3】(2016•新课标Ⅰ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4.A 5.B 6.D5. 根据材料,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是产生的直接影响。 【例4】(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25、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25.D 26.C 考点:考查城市化问题及带来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名师点睛】该题以某市多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为材料,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重点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和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能够准确的表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特点,注意“持续”、“不断”字眼的理解;第2问,要求学生结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回答,该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说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这样答案就变得简单了。 【二讲基础】1.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其次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具体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2.城市化(1)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判断城市化水平的依据。(2)城市化进程——“一条曲线,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3)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优美;现代交通网络的建立等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4)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3.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 价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4.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影响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三讲典例】【例3】(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人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从第一产业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城镇化是指二、三产业在城镇经济结构中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的过程。调查发现,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同步增长的区域发展比较协调。下表为“2004年和2014年青海省各市(自治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年均增长率(%)对比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1.有关青海省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增长率,叙述正确的是( )A.200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 B.2004年产业城镇化均滞后于人口城镇化C.201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 D.2014年产业城镇化总体超前人口城镇化2.青海省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协调程度反映了( )A.2004年海北州、果洛州和海西州属于人口超前型B.2004年西宁市、黄南州和玉树州属于产业超前型C.2014年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都不协调D.2004年至2014年玉树州由不协调型转为协调型【答案】1.C 2.D【解析】1.200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小于产业城镇化,A错;2004年海东市、海北州、海南州和果洛州、海西州产业城镇化高于人口城镇化,B错;从表格中可看出201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C对,D错。故选C。【四讲方法】1.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 郊区城市化:其形成过程及影响如下图所示: 逆城市化 (1)形成:逆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下图所示: (2)产生原因 ①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城市产业因地租不断上扬,而迁往郊区或其他地区;城市中心区房价太昂贵,人们迁向房价较便宜的郊区和小城镇。③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人口流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区和乡村。④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应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3.利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