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综合题型研究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综合题型研究学案第1页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综合题型研究学案第2页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综合题型研究学案第3页
    还剩4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综合题型研究学案

    展开

    
    [题型特点]
    化学综合探究题是基于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的探究题,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拓展,试题融合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电化学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的应用,还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联系起来综合考查。注重考查图表分析能力、信息的接受分析与应用能力,较难。

    1.(2018·江苏化学,20)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用水吸收NOx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g)+H2O(l)===HNO3(aq)+HNO2(aq) ΔH=-116.1 kJ·mol-1
    3HNO2(aq)===HNO3(aq)+2NO(g)+H2O(l) ΔH=75.9 kJ·mol-1
    反应3NO2(g)+H2O(l)===2HNO3(aq)+NO(g)的ΔH=________kJ·mol-1。
    (2)用稀硝酸吸收NOx,得到HNO3和HNO2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酸性(NH2)2CO水溶液吸收NOx,吸收过程中存在HNO2与(NH2)2CO生成N2和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x反应生成N2。
    ①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mol。
    ②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反应(装置如图1)。

    反应相同时间NO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在50~25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反应温度高于380 ℃时,NO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2NO2(g)+H2O(l)===HNO3(aq)+HNO2(aq) ΔH=-116.1 kJ·mol-1,②3HNO2(aq)===HNO3(aq)+2NO(g)+H2O(l) ΔH=75.9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3+②)/2得:3NO2(g)+H2O(l)===2HNO3(aq)+NO(g) ΔH=-136.2 kJ·mol-1。(2)电解时阳极HNO2失去电子生成HNO3,同时消耗水,得到较浓的硝酸,电极反应式为:HNO2-2e-+H2O===3H++NO。(3)根据题给反应物HNO2、(NH2)2CO,生成物N2、CO2,结合质量守恒和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得:2HNO2+(NH2)2CO===2N2↑+CO2↑+3H2O。(4)①反应时NH3中N由-3价升高到0价,NO2中N由+4价降低到0价,反应为6NO2+8NH3===7N2+12H2O,则生成1 mol N2,转移电子mol。②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温度高于380 ℃,催化剂活性下降,且NH3与O2反应生成了NO。
    答案 (1)-136.2
    (2)HNO2-2e-+H2O===3H++NO
    (3)2HNO2+(NH2)2CO===2N2↑+CO2↑+3H2O
    (4)①
    ②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活性下降;NH3与O2反应生成了NO
    2.(2017·江苏化学,20)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使用吸附剂是去除水中砷的有效措施之一。
    (1)将硫酸锰、硝酸钇与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可获得一种砷的高效吸附剂X,吸附剂X中含有CO,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3AsO3和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①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 8.0~10.0),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H3AsO3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3AsO4第一步电离方程式H3AsO4H2AsO+H+的电离常数为Ka1,则pKa1=________(pKa1=-lgKa1)。
    (3)溶液的pH对吸附剂X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pH=7.1时,吸附剂X表面不带电荷;pH>7.1时带负电荷,pH越高,表面所带负电荷越多;pH<7.1时带正电荷,pH越低,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多。pH不同时吸附剂X对三价砷和五价砷的平衡吸附量(吸附达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X吸附砷的质量)如图3所示。

    图3
    ①在pH 7~9之间,吸附剂X对五价砷的平衡吸附量随pH升高而迅速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pH 4~7之间,吸附剂X对水中三价砷的去除能力远比五价砷的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吸附剂X对三价砷去除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所给原料中无碳元素,思考碳元素的来源,联想到NaOH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2)①含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说明溶液由pH小于8增大到8~10,由图1当pH增大到8~10时,H3AsO3减少,H2AsO在增加,说明H3AsO3与OH-反应生成H2AsO。②Ka1=,由图2,选c(H3AsO4)=c(H2AsO)点,此时pH=2.2,pKa1=-lgc(H+)=2.2。(3)①pH 7~9之间,此时吸附剂X带有较多的负电荷,随pH升高,由图2可知五价砷以HAsO为主,负电荷增多,负电荷相互之间的静电斥力增加,吸附量下降。②在pH 4~7之间,吸附剂X表面带正电荷,由图2可知五价砷以H2AsO和HAsO为主,负电荷增多,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吸引增大,有利于吸附;同时由图1可知三价砷以H3AsO3分子存在,与吸附剂X表面产生的静电引力小。利用氧化剂将三价砷转化为五价砷,吸附量增大。
    答案 (1)碱性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2)①OH-+H3AsO3===H2AsO+H2O ②2.2
    (3)①在pH 7~9之间,随pH升高H2AsO转变为HAsO,吸附剂X表面所带负电荷增多,静电斥力增加,吸收量下降 ②在pH 4~7之间,吸附剂X表面带正电荷,五价砷主要以H2AsO和HAsO阴离子存在,静电引力较大;三价砷主要以H3AsO3分子存在,与吸附剂X表面产生的静电引力小
    加入氧化剂,将三价砷转化为五价砷
    3.(2016·江苏化学,20)铁炭混合物(铁屑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纳米铁粉均可用于处理水中污染物。
    (1)铁炭混合物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许多微电池。将含有Cr2O的酸性废水通过铁炭混合物,在微电池正极上Cr2O转化为Cr3+,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总质量相同、铁的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炭混合物对水中Cu2+和Pb2+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时,也能去除水中少量的Cu2+和Pb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50%时,随着铁的质量分数的增加,Cu2+和Pb2+的去除率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纳米铁粉可用于处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①一定条件下,向FeSO4溶液中滴加碱性NaBH4溶液,溶液中BH(B元素的化合价为+3)与Fe2+反应生成纳米铁粉、H2和[B(OH)4]-,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纳米铁粉与水中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NO+10H+===4Fe2++NH+3H2O
    研究发现,若pH偏低将会导致NO的去除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相同条件下,纳米铁粉去除不同水样中NO的速率有较大差异(见图),产生该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含50 mg·L-1NO的水样
    Ⅱ含50 mg·L-1 NO+50 mg·L-1 Cu2+的水样
    解析 (1)Cr2O得6e-生成Cr3+,溶液呈酸性,有:Cr2O+6e-+14H+===
    2Cr3++7H2O。(2) ①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说明剩下的全是炭(题给信息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而除去少量的Cu2+、Pb2+。②由(1)可知铁炭混合物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原理是构成微电池,当铁含量过多时,炭含量少,构成微电池的数目减少,效率下降。(3)①反应物为Fe2+、BH,生成物为Fe、H2和[B(OH)4]-,BH中H显-1价,被氧化为H2,注意溶液呈碱性,配平。②pH偏低,说明c(H+)大,纳米铁粉能与H+反应。③由图可知含有Cu2+的溶液中去除速率快,可以从影响速率的因素角度分析,如Cu2+的催化作用,铁置换Cu构成原电池,加快纳米铁的反应速率。
    答案 (1)Cr2O+14H++6e-===2Cr3++7H2O
    (2)①活性炭对Cu2+和Pb2+有吸附作用
    ②铁的质量分数增加,铁炭混合物中微电池数目减少
    (3)①2Fe2++BH+4OH-===2Fe+2H2↑+[B(OH)4]-
    ②纳米铁粉与H+反应生成H2
    ③Cu2+催化纳米铁粉去除NO的反应(或形成的Fe­Cu原电池增大纳米铁粉去除NO的反应速率)
    4.(2015·江苏化学,20)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O3氧化烟气中SO2、NOx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O(g)+O3(g)===NO2(g)+O2(g)
    ΔH=-200.9 kJ·mol-1
    NO(g)+O2(g)===NO2(g)
    ΔH=-58.2 kJ·mol-1
    SO2(g)+O3(g)===SO3(g)+O2(g)
    ΔH=-241.6 kJ·mol-1
    (1)反应3NO(g)+O3(g)===3NO2(g)的ΔH=________kJ·mol-1。
    (2)室温下,固定进入反应器的NO、SO2的物质的量,改变加入O3的物质的量,反应一段时间后体系中n(NO)、n(NO2)和n(SO2)随反应前n(O3)∶n(NO)的变化见下图:

    ①当n(O3)∶n(NO)>1时,反应后NO2的物质的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增加n(O3),O3氧化SO2的反应几乎不受影响,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经O3预处理的烟气时,清液(pH约为8)中SO将NO2转化为NO,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aSO3水悬浮液中加入Na2SO4溶液,达到平衡后溶液中c(SO)=____________________[用c(SO)、Ksp(CaSO3)和Ksp(CaSO4)表示];CaSO3水悬浮液中加入Na2SO4溶液能提高NO2的吸收速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对所给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由上到下依次标记为①、②、③,由反应①和②可知O2是中间产物,①+②×2消去O2,可得目标反应的ΔH=-200.9 kJ·mol-1+(-58.2 kJ·mol-1)×2=-317.3 kJ·mol-1。(2)①由图可知,当n(O3)∶n(NO)>1时,n(NO)没有变化,而n(NO2)减少,说明NO2被O3氧化了,生成了更高价态的氧化物N2O5;②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增加n(O3),O3氧化SO2的反应几乎不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SO2与O3的反应速度很慢,SO2的量变化不明显。(3)SO将NO2还原为NO,本身被氧化为SO,溶液的pH约为8,说明溶液呈弱碱性,由此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NO2+
    2OH-===SO+2NO+H2O。(4)CaSO3水悬浮液中加入Na2SO4溶液,发生反应:CaSO3(s)+SOCaSO4(s)+SO(aq),溶液中CaSO3、CaSO4均处于饱和状态,则有==,所以c(SO)=·c(SO);由反应CaSO3(s)+SO(aq)CaSO4(s)+SO(aq)可知,CaSO3水悬浮液中加入Na2SO4溶液能提高NO2的吸收率的主要原因是增大了溶液中c(SO),使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 (1)-317.3
    (2)①O3将NO2氧化为更高价氮氧化物(或生成了N2O5)
    ②SO2与O3的反应速率慢
    (3)SO+2NO2+2OH-===SO+2NO+H2O
    (4)×c(SO) CaSO3转化为CaSO4使溶液中SO的浓度增大,加快SO与NO2的反应速率
    5.(2014·江苏化学,20)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由硫化氢获得硫单质有多种方法。

    (1)将烧碱吸收H2S后的溶液加入到如上图所示的电解池的阳极区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阳极区发生如下反应:
    S2—-2e-===S  (n-1)S+S2-===S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后阳极区的溶液用稀硫酸酸化得到硫单质,其离子方程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 、FeCl2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

    ①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________。
    ②反应中当有1 mol 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变,需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③在温度一定和不补加溶液的条件下,缓慢通入混合气体,并充分搅拌。欲使生成的硫单质中不含CuS,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3)H2S在高温下分解生成硫蒸气和H2。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H2S在高温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电解时,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即水溶液中的H+放电生成H2和OH-。②由题给反应可知,阳极区生成了S,S可以理解为(n-1)S+S2-,加入稀硫酸生成S单质同时还有H2S气体。(2)①由图示反应原理,溶液里H2O中+1价的H,Cl-、Cu2+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即H、Cl、Cu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其他元素如O(O2被还原为-2价氧)、Fe(Fe3+与Fe2+相互转化)、S(S2-转化为S)的化合价均有变化。②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1 mol H2S转化为S单质时,需要氧气0.5 mol。③欲不生成CuS,可以增加氧化剂O2的量,也就是增加混合气体中空气的比例,使S2-完全氧化为硫单质。(3)若H2S分解生成H2和S,气体体积比为1∶1,由图示可知在高温下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2∶1,设硫蒸气的化学式为Sn,则有H2S―→H2+Sn,由原子守恒得n=2,配平即可。
    答案 (1)①2H2O+2e-===H2↑+2OH-
    ②S+2H+===(n-1)S↓+H2S↑
    (2)①Cu、H、Cl(或铜、氢、氯) ②0.5 mol ③提高混合气体中空气的比例
    (3)2H2S2H2+S2
    备考策略
    综合应用化学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复杂、陌生情境问题,是考生化学平衡能力的综合体现,解决综合探究性问题要求我们首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有效地获取和加工信息,建立情境信息、已有知识与问题指向之间的联系;要能准确分析问题情境,确定问题的指向,通过分析比较、类比迁移、概括推理等方法,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要能正确运用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方法:结合已有知识,分析理解原理;根据试题要求,逐一规范解答。

    [考点精要]
    1.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热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关键:①先找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关系,再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②要注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③放热反应ΔH为“-”、吸热反应ΔH为“+”。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思维模式为:

    特别提醒: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变形时,利用“加法”不容易出错。
    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同时注意:
    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④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2.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和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合价升降正确判断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分析,特别要关注歧化、归中等复杂反应。
    ①知识线索。

    ②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中重要的解题思想。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始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如2014年江苏化学第20题(2)②反应中当有1 mol 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变,需要消耗O2的物质的量:
    H2 ;      O 2-
    1 mol×2e-=x×4e-  x=0.5 mol
    3.特定条件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方法(注意观察装置图中下列信息)。

    说明 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不要认为活泼电极一定作负极。
    (2)可充电电池。

    (3)电解时粒子的移动方向。

    特别提醒:电解时,在外电路中有电子通过,而在溶液中是依靠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即电子本身不会通过电解质溶液。
    (4)分析电解过程的思维程序。
    ①判断阴、阳极,分析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泼电极。
    ②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阴、阳两组(不要忘记水溶液中的H+和OH-)。
    ③排出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为Ag+>Fe3+>Cu2+>H+(酸)>Fe2+>Zn2+>H+(水)>Al3+>Mg2+>Na+>Ca2+>K+。
    阳极:活泼电极>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注意 a.阴极不管是什么材料,电极本身都不反应,一定是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放电。
    b.最常用、最重要的放电顺序是阳极:Cl->OH-;阴极:Ag+>Cu2+>H+。
    c.电解水溶液时,K+~Al3+不可能在阴极放电,即不可能用电解水溶液的方法得到K、Ca、Na、Mg、Al等金属。
    ④分析电极反应,判断电极产物,写出电极反应式,要注意遵循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⑤最后写出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4.工业生产中的图像分析
    (1)反应条件的选择
    ①C2H4也可用于烟气脱硝。为研究温度、催化剂中Cu2+负载量对其NO去除率的影响,控制其他条件一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为达到最高的NO去除率,应选择的反应温度和Cu2+负载量分别是________。

    ②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合金),利用CO和H2制备二甲醚(DME)。
    主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
    副反应:CO(g)+H2O(g)CO2(g)+H2(g) CO(g)+2H2(g)CH3OH(g)
    测得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产率或转化率与催化剂的关系如题图所示。则催化剂中n(Mn)/n(Cu)约为________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2)反应原理的分析
    ①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研究某催化剂效果时,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

    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n(NO)/n(CO)=1的条件下,应控制最佳温度在________左右。
    ②已知反应HCl(g)+CH3OH(g)→CH3Cl(g)+H2O(g)。由图知,HCl和CH3OH的混合气体通过催化剂时的最佳流速在20 L·min-1~30 L· min-1之间。流速过快,会导致氯甲烷产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速过慢,会使副产物二甲醚增多,其反应为2CH3OH→CH3OCH3+H2O,生产中常通入适量的水蒸气,该操作对制备CH3Cl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以FeSO4作催化剂测试温度对氮氧化物脱除效果的影响如图1所示,当反应在400~450 ℃,NOx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有所降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体系温度升至500 ℃以上时,NOx的转化率迅速下降,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是300 ℃时,用某种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烟气中NH3、NO、NO2不同比例时氮氧化物脱除率,则c(NH3)︰c(NO)︰c(NO2)=________时,氮氧化物脱除效果最佳。
    ④溶液pH对次氯酸钠去除氨氮有较大的影响(如图所示)。在pH较低时溶液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氨氮去除效率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空气氧化(NH4)2SO3的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当温度超过60 ℃时,(NH4)2SO3氧化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350 ℃左右、3%  ②2.0 (2)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更有利于向逆反应方向进行870 ℃(850 ℃到900 ℃之间都可以)
    ②流速过快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过短,原料利用率降低,导致产率降低 对主副反应有抑制作用,提高CH3Cl纯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其产率
    ③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方向进行 FeSO4受热分解,催化剂失效 2︰1︰1
    ④盐酸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分解产生氧气,与氨氮反应的次氯酸量减少了
    ⑤温度过高(NH4)2SO3会分解(或水解),浓度减小(或温度升高氧气在溶液中溶解度降低)
    [考法指导]
    反应原理为主的综合探究
    1.(2018·镇江一模)以铜为原料可制备应用广泛的氧化亚铜。
    (1)向CuCl2溶液中通入SO2可得到CuCl固体,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CuCl水解再热分解可得到纳米Cu2O。CuCl水解为:
    CuCl(s)+H2O(l)CuOH(s)+Cl-(aq)+H+(aq)。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此温度下KW、Ksp(CuOH)、Ksp(CuCl)的关系为K=________。
    (2) 用铜作阳极,钛片作阴极,电解一定浓度的NaCl和NaOH的混合溶液可得到Cu2O,阳极及其溶液中有关转化如图所示。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液补充一定量的________可恢复到原电解质溶液。
    ③溶液中③、④二步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2O与ZnO组成的催化剂可用于工业上合成甲醇:
    CO(g)+2H2(g)===CH3OH(g) ΔH=a kJ·mol-1。
    按n(H2)/n(CO)=2投料比将H2与CO充入V L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定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
    ②起始时,c(H2)=0.20 mol·L-1,c(CO)=0.10 mol·L-1。在p3及T1 ℃下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解析 (1)(1)Ksp(CuOH)=c(Cu+)·c(OH-),Ksp(CuCl)=c(Cu+)·c(Cl-),K=c(Cl-)·
    c(H+)=×=×=
    Kw×Ksp(CuCl)/Ksp(CuOH)。(2)①由图示“阳极”转化可知CuCl-→CuCl,配平。②铜作阳极,钛片作阴极,电解一定浓度的NaCl和NaOH的混合溶液可得到Cu2O,总反应为2Cu+H2O===Cu2O+H2↑,只需要补充水。③由图示转化可知反应物为: CuCl、2OH-,生成物有Cu2O、Cl-,配平。(3)①题给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CO转化率提高,p1>p2>p3。②

    K===46.3
    答案 (1) 2Cu2++SO2+2Cl-+2H2O===2CuCl↓+SO+4H+ Kw×Ksp(CuCl)/Ksp(CuOH)
    (2) ①CuCl--e-+Cl-===CuCl ②H2O ③2CuCl+2OH-===Cu2O↓+H2O+4Cl-
    (3)①p1>p2>p3 ②46.3
    2.(2018·苏锡常镇二调)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和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1)H2S热分解制氢的原理:2H2S(g)===2H2(g)+S2(g) ΔH=169.8 kJ·mol-1,分解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硫元素转化为S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硼烷(NH3BH3)是储氢量最高的材料之一,其受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甲所示。氨硼烷还可作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

    ①110 ℃时残留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硼烷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氢萘(C10H18)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经历“C10H18→C10H12→C10H8”
    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已知:
    C10H18(l)C10H12(l)+3H2(g) ΔH1
    C10H12(l)C10H8(l)+2H2(g) ΔH2
    温度335 ℃、高压下,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液态十氢萘(1.00 mol)催化脱氢实验,测得C10H12和C10H8的物质的量n1和n2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图丁表示催化剂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①ΔH1________ΔH2(选填“>”“=”或“ΔH2。②由方程式可知:生成1 mol C10H12同时生成3 mol H2,生成1 mol C10H8同时生成5 mol H2。n(H2)=0.374×5+0.027×3=1.951(mol)。 ③由图可知催化剂显著降低了C10H12(l)C10H8(l)+2H2(g)的活化能,使该反应更易进行,即C10H12容易转化为C10H8。
    答案 (1) 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4H2S+2SO2===4H2O+3S2 (2)①BH2NH2或(BH2NH2)n
    ②NH3BH3-6e-+2H2O===NH+BO+6H+
    (3) ①> ②1.951 ③催化剂显著降低了C10H12→C10H8的活化能,反应生成的C10H12很快转变为C10H8,C10H12不能积累
    3.(2017·苏锡常镇二调)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NOx、CO2、CO和SO2,经处理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574.0 kJ·mol-1 平衡常数为K1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1 160.0 kJ·mol-1 平衡常数为K2
    ①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1、K2表示);
    ②若反应中还原NOx至N2,消耗标准状况下4.48 L CH4,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
    (2)利用烟气中分离所得的CO2、CO与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1:CO(g)+2H2(g)CH3OH(g)
    ΔH1=-99.0 kJ·mol-1
    反应2:CO2(g)+3H2(g)CH3OH(g)+H2O(g)
    ΔH2=483.0 kJ·mol-1
    反应3:CO2(g)+H2(g)CO(g)+H2O(g)
    ΔH3=384.0 kJ·mol-1
    (注:以上三个反应存在问题,不符合盖斯定律,读者理解题意即可。为遵重原卷,未作修改,望读者知悉。)
    反应体系中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的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亚氯酸钠(NaClO2)和次氯酸钠(NaClO)混合液作为复合吸收剂可脱除烟气中的NOx、SO2,使其转化为NO、SO。
    ①写出NO与Na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温度与复合吸收剂对烟气中SO2、NO脱除效率的关系,图中SO2比NO脱除效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复合吸收剂吸收烟气后的废液中可回收得到NaHSO4,低温电解NaHSO4水溶液可制备工业上常用的强氧化剂Na2S2O8,原理如图乙所示,电解时电极Ⅰ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该反应可由题给两个反应相加后除以2得到,平衡常数K=;②标准状况下,4.48 L CH4的物质的量为0.2 mol,CH4中碳元素化合价从-4价变为+4价,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2 mol×8=1.6 mol。(3)①NaClO2溶液呈碱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见答案;②SO2脱除效果好的原因可能是SO2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且还原性强;③电极Ⅰ为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见答案。
    答案 (1)① ②1.6NA
    (2)①升高温度时,反应1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3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使得CO的量增大
    ②p1>p2>p3
    (3)①4NO+3ClO+4OH-===4NO+3Cl-+2H2O
    ②SO2易溶于水,NO难溶于水,吸收剂中SO2浓度明显比NO大(或SO2的还原性强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
    ③2SO-2e-===S2O
    以工业生产、图像分析为主的综合探究
    4.(2018·盐城三调)Ca10(PO4)6(OH)2(羟基磷酸钙,简写HAP)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功能矿物材料,可用于除去水体中的F-、Cd2+、Pb2+及Cu2+等。
    (1)制备HAP的步骤如下:分别配制250 mL浓度均为0.5 mol·L-1的Ca(NO3)2溶液和(NH4)2HPO4溶液(pH约为8),按n(Ca)/n(P)=1.67分别量取相应体积的溶液,加热至50 ℃,不断搅拌下,按特定的方式加料,强力搅拌1 h,再经后续处理得到产品。
    ①特定的加料方式是________(填序号)。
    a.将Ca(NO3)2溶液逐滴滴入(NH4)2HPO4溶液中,再用氨水调节pH至10.5
    b.将(NH4)2HPO4溶液逐滴滴入Ca(NO3)2溶液中,再用氨水调节pH至10.5
    c.将(NH4)2HPO4溶液和氨水混合并调节pH至10.5,再滴入Ca(NO3)2溶液
    ②反应生成Ca10(PO4)6(OH)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AP脱除F-的操作是:在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50 mL 10 mg·L-1NaF溶液和0.15 g Ca10(PO4)6(OH)2,在恒温下振荡,每隔1 h测定一次溶液中F-浓度,直至达到吸附平衡。
    ①实验中“烧杯”材质用“聚四氟乙烯”塑料而不用玻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氟反应形式之一是:Ca10(PO4)6(OH)2+20F-10CaF2+6PO+2O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Ksp(CaF2)和Ksp(HAP)表示]。
    (3)HAP脱除Pb(Ⅱ)包括物理吸附和溶解­沉淀吸附。物理吸附时,HAP的特定位可吸附溶液中某些阳离子;溶解-沉淀吸附的机理为:
    Ca10(PO4)6(OH)2(s)+2H+(aq)10Ca2+(aq)+6PO(aq)+2H2O(l)(溶解)
    10Pb2+(aq)+6PO(aq)+2H2O(l)Pb10(PO4)6(OH)2(s)+2H+(aq)(沉淀)
    已知Pb(Ⅱ)的分布分数如题图1所示;一定条件下HAP对Pb(Ⅱ)平衡吸附量与pH的关系如题图2所示。

    ①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Pb(Ⅱ)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至溶液呈中性,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pH<3.0时,pH越小,HAP对Pb(Ⅱ)平衡吸附量稍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pH>7.0时,生成的沉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此时pH越大,HAP对Pb(Ⅱ) 平衡吸附量越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a项,(NH4)2HPO4溶液呈碱性,Ca(NO3)2溶液逐滴滴入(NH4)2HPO4溶液中,可能造成局部生成磷酸钙沉淀;c项,先加氨水调节pH,会生成磷酸钙沉淀。②注意:HPO不能拆成离子形式。(2)①F-水解会生成HF,易与玻璃中SiO2反应。②K==×=。(3)①由图示可知甲基橙显红色,此时以Pb2+存在,pH=7时,产物为Pb(OH)+,即Pb2++OH-===Pb(OH)+。②由题给信息“HAP的特定位可吸附溶液中某些阳离子”,pH小,c(H+)大,大量H+占据HAP对Pb2+的吸附位,物理吸附能力减弱。③由图示可知pH>7时,产物为Pb(OH)2和Pb10(PO4)6(OH)2。由题给反应可知在酸性条件下溶解,pH越大,溶解越少。
    答案 (1)①b ②10Ca2++6HPO+8NH3·H2OCa10(PO4)6(OH)2↓+8NH+6H2O
    (2)①防止F-水解生成的HF与玻璃中SiO2反应
    ②Ksp(HAP)/K(CaF2)
    (3)①Pb2++OH-===Pb(OH)+  ②溶液中c(H+)大,大量H+占据HAP对Pb2+的吸附位,物理吸附能力减弱 ③Pb10(PO4)6(OH)2和Pb(OH)2 c(H+)减小,会减少HAP在溶液中的溶解量,使生成的c(PO)减小,溶解-沉淀吸附能力减弱且改变了吸附机理
    5.(2018·南京三模)含重金属离子(如铬、锰、铅等)废水的常见治理方法有化学还原法、化学氧化法、吸附法等工艺。
    (1)化学还原法除Cr2O。取含Cr2O的模拟水样分别在不同pH条件下,向每个水样中分别加一定量的FeSO4、NaHSO3,搅拌,充分反应,然后滴加Ca(OH)2悬浊液,静置沉淀,测定铬去除率,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①在酸性条件下,NaHSO3使Cr2O还原成为Cr3+,请写出NaHSO3与Cr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pH>8时,亚铁盐对+6价Cr的去除效果反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比较亚铁盐和亚硫酸盐去除+6价Cr的效果。
    Ⅰ.亚铁盐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对+6价Cr的去除效果优于酸性条件下的去除效果,亚硫酸盐则相反;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氧化法除Mn2+
    ①相同条件下,按Ⅰ、Ⅱ两种方案氧化除去水样中Mn2+,调定不同pH,相同反应时间的c(Mn2+),结果如图2所示,产生该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实验中除Mn2+的最佳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墨烯吸附法除Pb2+。不同的pH会使石墨烯吸附剂表面带上不同的电荷,如图3为pH对Pb2+吸附率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注意HSO不能拆。②pH>8,Fe2+转化为Fe(OH)2沉淀,Fe(OH)2易被氧化,失去还原能力。③I分析了亚铁盐成中性/碱性和酸性条件下不同。Ⅱ可以对比分析亚铁盐和亚硫酸盐在不同条件下去除效率不同。(2)①“相同反应时间”,Ⅱ中残留Mn2+残留浓度小,说明去除率高,说明速率快,MnO2有催化作用。②由图示可知pH=9,MnO2作催化剂时氧化效果最好。(3)pH越大,说明溶液中c(OH-)越大,带负电荷越多,有利于吸附带正电荷的Pb2+。
    答案 (1) ① 3HSO+Cr2O+5H+===2Cr3++3SO+4H2O
    ②pH>8时,Fe2+转化为Fe(OH)2,而Fe(OH)2易被空气中O2氧化
    ③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亚铁盐对+6价Cr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亚硫酸盐的去除效果,在酸性条件下则相反
    (2)① MnO2对Mn2+的氧化有催化作用
    ②MnO2作催化剂,pH控制在9左右
    (3)随pH值增大,吸附剂表面吸附的OH-越多,带负电荷越多,有利于吸附带正电荷的Pb2+
    6.(2017· 通扬泰六市联考)SO2和氮氧化物的转化和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1)H2还原法是处理燃煤烟气中SO2的方法之一。已知:
    2H2S(g)+SO2(g)===3S(s)+2H2O(l)
    ΔH=a kJ·mol-1
    H2S(g)===H2(g)+S(s) ΔH=b kJ·mol-1
    H2O(l)===H2O(g) ΔH=c kJ·mol-1
    写出SO2(g)和H2(g)反应生成S(s)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Townley首次提出利用电化学膜脱除烟气中SO2的技术:将烟气预氧化使SO2转化为SO3,再将预氧化后的烟气利用如图所示原理净化利用。

    ①阴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1 mol电子,所得“扫出气”用水吸收最多可制得质量分数为70%的硫酸________g。
    (3)利用脱氮菌可净化低NO废气浓度。当废气在塔内停留时间均为90 s的情况下,测得不同条件下NO的脱氮率如图Ⅰ、Ⅱ所示。


    ①由图Ⅰ知,当废气中的NO含量增加时,宜选用________法提高脱氮效率;
    ②图Ⅱ中,循环吸收液加入Fe2+、Mn2+提高了脱氮的效率,其可能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NaClO2/H2O2酸性复合吸收剂可同时有效脱硫、脱硝。图Ⅲ所示为复合吸收剂组成一定时,温度对脱硫脱硝的影响。
    ①温度高于60 ℃后,NO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废气中的SO2与Na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盖斯定律可算出反应的焓变,要注意热化学方程式要写物质状态。(2)①由原理图知,在阴极SO3、O2转化为SO,故阴极反应式为2SO3+O2+4e-===2SO;②阳极发生反应为2SO-4e-===2SO3+O2↑,故转移1 mol电子时,生成SO3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可生成H2SO4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即49 g,可制得70%的硫酸的质量= g=70 g。(3)①由图Ⅰ知,当废气中的NO含量增加时,“厌氧反硝化法”脱氮率降低,而“好氧硝化法”脱氮率升高,故选择“好氧硝化法”,②提高脱氮效率可加快反应速率,故Fe2+、Mn2+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4)①温度过高时,要考虑物质分解、物质水解、物质挥发、气体溶解度降低等因素,结合本题的反应,可找到H2O2易分解这个因素;②溶液中,SO2的氧化产物为SO,ClO的还原产物是Cl-(不要写成Cl2,Cl2仍有较强的氧化性),再写出ClO+SO2―→Cl-+SO,最后全面配平。
    答案 (1)SO2(g)+2H2(g)===S(s)+2H2O(g) ΔH=(a-2b+2c) kJ·mol-1
    (2)①2SO3+O2+4e-===2SO ②70
    (3)①好氧硝化
    ②Fe2+、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4)①温度升高,H2O2分解速率加快
    ②2H2O+ClO+2SO2===Cl-+2SO+4H+
    【当堂指导】
    化学综合探究题一般都是组合题,每小题往往相对独立,各自考查不同的知识,解题时,审题“三读”:
    (1)泛读,明确有几个条件及求解的问题;
    (2)细读,把握关键字、词和数量关系等;
    (3)精读,要深入思考,注意挖掘隐含信息等。注意“向细心要分,向整洁规范要分”。认真审题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文字、图像、数据等提炼出重要的信息,然后分析每小题的考查方向,明确该用哪部分化学理论知识来解答。
    1.(2018·苏锡常镇一调)氮氧化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可采取下列方法对氮氧化物进行处理。
    (1)SNCR脱硝技术的原理:
    4NO(g)+4NH3(g)+O2(g)===4N2(g)+6H2O(g) ΔH1=-1 627.2 kJ·mol-1
    6NO(g)+4NH3(g)===5N2(g)+6H2O(g) ΔH2=-1 807.0 kJ·mol-1
    2NO(g)+O2(g)===2NO2(g) ΔH3=-113.0 kJ·mol-1
    则6NO2(g)+8NH3(g)===7N2(g)+12H2O(g) ΔH=________kJ·mol-1
    (2)NSR (NOx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NOx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所示。
    ①NOx储存转化为Ba(NO3)2过程中,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②H2还原Ba(NO3)2的过程分两步进行,图b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CR消除氮氧化物的反应原理:4NO(g)+4NH3(g)+O2(g)===4N2(g)+6H2O(g) ΔH”“c(H2SO3) >c(SO)
    Ⅲ.(4)①Co2+-e-===Co3+ ②6Co3++CH3OH+H2O===CO2↑+6Co2++6H+
    4.(2018·南京盐城二模)氨氮是水体中氮的主要形态之一,氨氮含量过高对水中生物会构成安全威胁。
    (1)一定条件下,水中的氨氮可以转化为氮气而除去。
    已知:2NH(aq)+3O2(g)===2NO(aq)+2H2O(l) +4H+(aq) ΔH=a kJ/mol
    2NO(aq)+O2(g)===2NO(aq) ΔH=b kJ/mol
    5NH(aq)+3NO(aq)===4N2(g)+9H2O(l)+2H+(aq) ΔH=c kJ/mol
    则4NH(aq)+3O2(g)===2N2(g)+6H2O(l) +4H+(aq) ΔH=________kJ/mol
    (2)实验室用电解法模拟处理氨氮废水。电解时,不同氯离子浓度对溶液中剩余氨氮浓度的影响如图1所示。增大氯离子浓度可使氨氮去除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有效方法。通过加入MgCl2和Na2HPO4将NH转化为MgNH4PO4·6H2O沉淀(Ksp=2.5 ×10-13) 除去。25 ℃时,在氨氮初始质量浓度400 mg/L,n(Mg)∶n(P)∶n(N)=1∶1∶1的条件下,溶液pH对氨氮去除率及剩余氨氮浓度和总磷浓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
    ①反应生成MgNH4PO4·6H2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条件下,控制溶液的适宜pH范围为________;当pH范围在9~11时,溶液中总磷浓度随pH增大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纵坐标为剩余氨氮浓度,由图可知,c(Cl-)增大,剩余氨氮浓度减小,去除率增大。c(Cl-)增大,阳极产生更多的氯气能够将-3价氮氧化而除去。(3)②由图可知当pH介于8.5~9.5时,氨氮去除率高。当pH增大时,MgNH4PO4·6H2O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Mg(OH)2,放出PO。
    答案 (1)1/4(3a+3b+2c)
    (2)增大 阳极生成的Cl2能够将NH氧化为氮气(或NO)而除去
    (3)①HPO+Mg2++NH+6H2O===MgNH4PO4·6H2O↓+H+
    ②8.5~9.5 MgNH4PO4+2OH-===Mg(OH)2+NH+PO或MgNH4PO4+3OH-===Mg(OH)2+NH3·H2O+PO
    5.(2018·通扬泰徐淮宿二调)采用科学技术减少氮氧化物、SO2等物质的排放,可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含CO2、SO2、NO)可获得含CaCO3、CaSO4、Ca (NO2)2的副产品,工业流程如图1所示。

    ① 反应釜Ⅰ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法(如图2),其优点是________。
    ②反应釜Ⅱ中CaSO3转化为Ca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CO还原SO2”的新技术,在反应器中加入0.10 mol SO2,改变加入CO的物质的量,反应后体系中产物随CO的变化如图3所示。其中产物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O2/CO2燃烧技术是指化石燃料在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燃烧,通过该燃烧技术可收集到高纯度的CO2。
    ①与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利用O2/CO2燃烧技术时,烟气中NOx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太阳能可实现反应:2CO2(g)===2CO(g)+O2(g),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700 ℃时,以Ni-MgO/γ-Al2O3作催化剂,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CH4各3 mol,发生反应:CO2(g)+CH4(g)2CO(g) +2H2(g)。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CO的体积分数为40%,则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④CO2在新型钴基电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清洁燃料-甲酸。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写出生成甲酸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②反应I为Ca(OH)2吸收SO2生成CaSO3,反应Ⅱ为CaSO3、Ca(OH)2、NO2反应生成CaSO4、Ca(NO2)2[由题给信息“得含CaSO4、Ca (NO2)2的副产品”]。(2)取图上某点(如加入CO为0.2 mol)有SO2+2CO===2X+0.5Y,由原子守恒得X为CO2,Y为S2。(3)①对比在空气中燃烧和在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燃烧,可知都有O2,不同前者含有N2,后者是CO2,烟气中NOx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可能是减少了N2和O2的反应。②该反应是熵增的反应,得利于自发。

    2x/(6+2x)=0.4,x=2,CO2转化率为66.7%。④CO2→HCOOH,注意传导离子为O2-,利用O2-来平衡电荷。
    答案 (1)①使气体和石灰乳充分接触,提高气体的吸收效率
    ②2NO2+CaSO3+Ca(OH)2===CaSO4+Ca(NO2)2+H2O
    (2)S2
    (3)①CO2代替了N2,减少了N2与O2反应 ②ΔS>0
    ③66.7%
    ④CO2+2e-+H2O===HCOOH+O2-
    6.(2017·盐城三调)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电池制造、储氢及大气治理等方面用途非常广泛。

    (1)一种镁­锂双离子二次电池的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放电时,迁移至正极区的离子是________;
    ②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纳米MgH2和LiBH4组成的体系如图乙所示,400 ℃以上受热放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将成为未来超级燃料,燃烧时还可除去空气中过多的温室气体。已知1 g固态镁在CO2气体中完全燃烧放出4.3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gO浆液是高活性的脱硫剂,脱除烟气中的SO2主要包含的反应有:
    Ⅰ.Mg(OH)2+SO2===MgSO3+H2O;
    Ⅱ.MgSO3+SO2+H2O===Mg(HSO3)2;
    Ⅲ.Mg(HSO3)2+Mg(OH)2===2MgSO3+2H2O;
    Ⅳ.2MgSO3+O2===2MgSO4。
    用MgO浆液脱硫时,脱硫效率、pH及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已知:20 ℃,H2SO3的K1=1.54×10-2,K2=1.02×10-7;25 ℃时,Ksp(CaSO3)=3.1×10-7,Ksp[Mg(OH)2]=1.2×10-11,MgSO3的溶解度为0.646 g/100 g H2O。
    ①脱硫过程中使浆液pH减小最显著的反应是________(填“Ⅰ”“Ⅱ”“Ⅲ”或“Ⅳ”);
    ②约9 000 s之后,脱硫效率开始急速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他条件相同时,镁基和钙基脱硫效率与液、气摩尔流量比如图丁所示,镁基脱硫效率总比钙基大,除生成的MgSO4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放电时为原电池,阳离子移向正极,图中为Li+透过膜,所以向正极移动的为Li+;②Li+移向正极,Li1-xFePO4结合Li+生成LiFePO4,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充电为电解池,阳极反应式见答案。(2)从图乙看,MgH2和LiBH4生成LiH、MgB2和H2,分别根据B、Li、H守恒配平反应。(3)Mg与CO2反应生成MgO和C,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1 g Mg反应放出4.3 kJ热量,则48 g Mg反应放出的热量=48×4.3 kJ=206.4 kJ,热化学方程式要标上物质的状态,放热反应的ΔH标为负号,单位为kJ·mol-1。(4)①四个反应中,反应Ⅱ由难溶的MgSO3转化为可溶性的Mg(HSO3)2,HSO显酸性,pH明显减小,②9 000 s时,脱硫效率下降,此时对应的pH约为3,说明Mg(OH)2已耗尽,不再吸收SO2;③镁基脱硫效率比钙基大,由给出的数据知,MgSO3的溶解度比CaSO3的大,故用Mg(OH)2比Ca(OH)2更易吸收,由于MgSO3的溶解度大,电离出的SO多,故更易被O2氧化生成更稳定的SO。
    答案 (1)①Li+ ②LiFePO4-xe-===Li1-xFePO4+xLi+
    (2)MgH2+2LiBH4===2LiH+MgB2+4H2↑
    (3)2Mg(s)+CO2(g)===2MgO(s)+C(s)
    ΔH=-206.4 kJ·mol-1
    (4)①Ⅱ ②浆液中Mg(OH)2已耗尽
    ③MgSO3溶解度比CaSO3大;MgSO3比CaSO3更易氧化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