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届二轮复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业(全国通用) (1) 练习

    2019届二轮复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业(全国通用) (1)第1页
    2019届二轮复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业(全国通用) (1)第2页
    2019届二轮复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业(全国通用) (1)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二轮复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业(全国通用) (1) 练习

    展开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人科学家高锟荣获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iO2是生产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B.SiO2与CO2(干冰)的晶体结构不同
    C.干冰和SiO2固体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是相同的
    D.二氧化硅晶体中不存在SiO2分子,因为它含有类似金刚石的空间网状结构
    2.有五种饱和溶液①Ba(NO3)2 ②Ca(OH)2 ③NaAlO2 ④Na2CO3 ⑤NH3和NaCl,分别持续通入CO2,最终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③④
    3.光导纤维传输信息容量大,而且抗干扰、防窃听、不腐蚀,制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
    A. 晶体硅 B. 二氧化硅 C. 硅酸盐 D. 铝硅合金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材料中不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信息产业中的光缆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C.采用催化措施,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无害气体
    D.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B.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均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6.在4份碘化钾淀粉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溶液变蓝的是( )
    A.氯化氯 B.溴水
    C.氯气 D.碘的酒精溶液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说法中,均正确的是( )
    A. Fe3+具有氧化性,可溶解印刷电路板上的金属铜
    B. 碳酸钡、硫酸钡均难溶于水,均可用作钡餐
    C. 氧化铝具有很高的熔点,可用于制造熔融烧碱的坩埚
    D. 二氧化硅具有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
    8.下列变化过程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的是( )
    A. 二氧化硫使氯水褪色 B. 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二氧化硫使氯化铁溶液褪色 D. 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9.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进行有关Cl2的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被全部消耗
    B. Ⅱ图中:闻Cl2的气味
    C. 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D. Ⅳ图中: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10.铁粉5.6克和硫粉4克混合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充分反应后,留下的固体是( )
    A、全部是FeS B、有Fe和FeS C、FeS和S D、有Fe、FeS和S
    11.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气体作用时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红色的品红溶液;②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③橙色的溴水;④显红色(含NaOH)的酚酞溶液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向 Ca(OH)2和 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 入CO2
    B. 向 FeCl3 溶液中加入锌粉
    C. 向 NaOH 溶液中通入CO2
    D. HCl与Cl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1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燥的Cl2 不能使鲜花褪色
    B. 食用含明矾[KAl(SO4)2·12H2O]的油条能中和过多的胃酸
    C. 高纯单质硅(Si) 是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D. 次氯酸钠(NaClO) 溶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
    14.下列选项中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且陈述Ⅰ和陈述Ⅱ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少量胆矾放入适量浓硫酸中,固体变为白色

    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
    酸性:HNO3>H2CO3

    NaHCO3溶液呈碱性
    NaHCO3可用作发酵粉

    通过煤的干馏和分馏可分离获得苯和甲苯
    煤中含有苯和甲苯
    A. A B. B C. C D. D
    15.在一定温度下,32g金属铜与足量某浓度的硝酸完全反应,生成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 )
    A.1 mol B.2 mol C.3mol D.4 mo1
    二、填空题
    16.将下列性质的选项,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脱水性 B.强酸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1)将胆矾放入装有浓H2SO4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后胆矾变成白色。 (____)
    (2)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H2SO4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_____)
    (3)在稀HNO3中放入铝片产生NO。(_____)
    (4)在稀H2SO4中放入铝片产生H2 。(_____)
    (5)在冷浓HNO3中放入铝片没有明显现象。(_____)
    (6)浓H2SO4敞口久置会增重。(____)
    17.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 ,NaHCO3俗称 ,制造计算机芯片的半导体材料是 ,水晶项链的主要成分是 。
    (2)在反应 3Cu+8 HNO3(稀)== 3Cu(NO3)2+2NO↑+4H2O中,失去电子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被还原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当产生标况下4.48 L气体时消耗单质铜_____g,此时转移了_____ mol电子。
    18.现有Na O C H 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完成下列转化:(写出相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1)单质 → 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 → 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性氧化物 → 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碱性氧化物 → 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由钢筋混凝土、7 000多块铝板和1 200多块玻璃等建成。
    (1)铝板易被烧碱腐蚀,玻璃易被氢氟酸腐蚀,原因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生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玻璃都需要用到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普通玻璃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3)石英玻璃化学稳定性强、膨胀系数小,是一种特殊玻璃,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要将NaOH高温熔化,下列坩埚中可选用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普通玻璃坩埚 B.石英玻璃坩埚 C.氧化铝坩埚 D.铁坩埚
    20.已知可溶性硫化物在溶液中能与硫单质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多硫化物(如Na2Sn)。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浓Na2S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经振荡,未发现沉淀物生成,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浓硫酸具有氧化性,不同浓度的硫酸氧化性不同。为了探究浓度对硫酸氧化性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称取一定量无锈铁钉(碳素钢)放入一定体积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为了测定气体Y中SO2的含量,设计如下三种方案:
    方案①:取V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氯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m g。
    方案②:向200.0 mL 0.200 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缓慢通入2.24 L(标准状况)气体Y,之后取出20.00 ml溶液转入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用浓度为0.100 mol/L的KHC2O4标准液进行滴定,最终消耗标准液10.00ml。
    (1)方案①中“适当操作”是指 (填操作名称);检验所得固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为 ;
    (2)已知室温下,0.1mol/L 的KHC2O4溶液中,c(C2O42- )>c(H2C2O4)。在方案②中,滴定操作过程中标准液应装在 (填仪器名称);滴定至终点的现象为 ;
    (3)根据方案②计算气体Y中S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Ⅲ.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某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少量的H2和CO2。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检验其中的杂质气体(夹持装置已略去)。

    (1)仪器D的名称是 ;B中试剂的作用是 ;
    (2)简述确认气体Y中含有CO2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F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是否变蓝色”确认气体Y中是否有氢气,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如右装置证明银和稀硝酸反应产生NO,D是内置块状大理石的多孔玻璃笼(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开始实验时,将D 装置下移,用反应产生的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赶净后,立即将D 装置上提。 将A 装置中银丝放入稀 HNO3中,给A装置微微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银与稀 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装置的设计看, 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验反应产物是NO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由于E 处设计不当, 开始收集的气体出现浅的红棕色,你认为该装置如何改进____________。
    22.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浓硫酸表现出__________性。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①装置A和E中,常用于萃取操作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D:__________.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品红溶液未褪色,并且生成了两种常见的强酸,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第三个实验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氢溴酸在医药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下图是模拟工业制备氢溴酸粗品及精制的流程:

    已知:Br 2 是易挥发、深红棕色的液体,与Cl2化学性质相似;氢溴酸是易挥发、无色液体。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室①使用冰水的目的 。
    ②操作I的名称 ,操作Ⅱ的名称 。
    ③反应室②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 。
    ④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带有淡黄色。于是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实验加以探究:
    A.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Fe3+ ,则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 ,若假设成立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B.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 ,其用于证明该假设成立的方法为 。
    四、推断题
    23.下图分别代表有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请填写以下空白。

    (1)已知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则的化学式是 、②的电子式为 。
    (2)上图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共有 个。
    (3)ƒ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⑧与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一定条件下,将2amL„和‡的混合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得到a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和‡的体积比为 。
    24.(12分)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E,氢氧化物D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A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A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2)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G与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反应可生成消毒剂二氧化氯。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 。
    ③当生成2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 mol。
    (4)酸雨在放置过程中pH不断减小,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主要原因 。
    五、计算题
    25.(一)标准状况下,向100 mL 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测得最后所得溶液显碱性(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在溶液M中逐滴缓慢滴加1 mol/L盐酸,所得气体的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C

    已知图中B点位置固定,V(B)=300 ml。,而点A、C可在各自的轴上移动。
    (1)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B点时,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两种溶液混合时体积可以直接相加)。
    (2)V(A)的取值不同时,溶液M中的溶质的成分也不同,请填写下表:
    V(A)的取值
    V(A)=0
    0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