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能与热能 作业(全国通用) (1) 练习
展开
化学能与热能
1.(2019·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化学二模)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D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
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
D.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解析] 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b降低了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故B错误;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状态,a与b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故C错误;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故D正确。故选D。
2.(2019·上海市金山区高考一模)如图分别表示红磷、白磷燃烧时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白磷比红磷稳定
B.白磷燃烧产物比红磷燃烧产物稳定
C.1 mol白磷转变为红磷放出2 244.7 kJ的热量
D.红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4P(s)+5O2(g)===P4O10(s) ΔH=-2 954 kJ·mol-1
[解析] A.等质量的白磷和红磷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白磷比红磷多,白磷能量高于红磷,所以红磷稳定,故A错误;B.两者燃烧产物相同状态相同,所以产物稳定性相同,故B错误;C.红磷转化为白磷的化学方程式为:4P(s、红磷)=P4(s、白磷),可以看成是下列两个反应方程式的和:P4(s、白磷)+5O2(g)=P4O10(s);△H=-2 983.2 kJ·mol-1;P4O10(s)=4P(s、红磷)+5O2(g);△H=738.5×4 kJ·mol-1=2 95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P4(s、白磷)=4P(s、红磷) △H=-2 983.2 kJ/mol+2 954 kJ·mol-1=-29.2 kJ/mol,即为:P4(s、白磷)=4P(s、红磷) ΔH=-29.2 kJ/mol,所以1 mol白磷转变为红磷放出29.2 kJ的热量,故C错误;D.依据图象分析,红磷燃烧是放热反应,红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4P(s)+5O2(g)===P4O10(s) ΔH=-738.5×4=-2 954 kJ·mol-1,故D正确;故选D。
3.(2019·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某化工生产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右图,过程Ⅰ没有使用催化剂,过程Ⅱ使用了催化剂,则可判断催化剂除了能改变反应速率外,还可以改变的是( A )
A.生产能耗
B.反应的完成程度
C.反应物的状态
D.反应热效应
[解析] 根据催化剂的催化原理来分析:催化剂能参与反应,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但平衡不移动,以此解答该题。过程Ⅰ没有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由图象可知,加入催化剂可改变生产能耗, 故选A。
4.(2019·浙江省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根据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断裂0. 5mol N2(g)和1.5 mol H2(g)中所有的化学键释放a kJ热量
B.NH3(g)===NH3(l) ΔH=c kJ·mol-1
C.N2(g)+3H2(g)2NH3(g) ΔH=-2(a-b)kJ·mol-1
D.2NH3(l)N2(g)+3H2(g) ΔH=2(b+c-a)kJ·mol-1
[解析] 由图可知,断裂化学键吸收a kJ热量,形成1 mol气态氨气时放热为b kJ,1 mol气态氨气转化为液态氨气放出热量为c kJ,以此来解答。A.断裂0.5 mol N2(g)和1.5 mol H2(g)中所有的化学键,吸收a kJ热量,故A错误;B.NH3(g)===NH3(l) ΔH=-c kJ·mol-1,故B错误;C.由图可知,N2(g)+3H2(g)2NH3(g) ΔH=2(a-b)kJ·mol-1,故C错误;D.由图可知,N2(g)+3H2(g)2NH3(l) ΔH=2(a-b-c)kJ·mol-1,互为逆反应时,焓变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则2NH3(l)N2(g)+3H2(g) ΔH=2(b+c-a)kJ·mol-1,故D正确;故选D。
5.(2019·福建省漳州市高考化学一模)在含Fe3+的S2O和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S2O+2I-(aq)===2SO(aq)+I2(aq)的分解机理及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
步骤①:2Fe3+(aq)+2I-(aq)===I2(aq)+2Fe2+(aq)
步骤②:2Fe2+(aq)+S2O(aq)===2Fe3+(aq)+2SO(aq)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化学反应速率与Fe3+浓度的大小有关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Fe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若不加Fe3+,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大
[解析] 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且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影响始终态,以此来解答。A.铁离子可以看做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反应的机理,化学反应速率与Fe3+浓度的大小有关,故A正确;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错误; D.此反应为放热反应,不管加不加催化剂,正反应活化能都低于逆反应活化能,故D错误; 故选A。
6.(2019·新疆高考化学一诊)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已知甲烷燃烧热为ΔH=-890.3 kJ·mol-1,则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由N2O4(g)2NO2(g) ΔH=-56.9 kJ·mol-1,可知:将1 mol N2O4(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56.9 kJ
C.由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可知: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57.3 kJ
D.已知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则1 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 kJ
[解析]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故A错误; B.由N2O4(g)2NO2(g) ΔH=-56.9 kJ·mol-1,可知将1 mol N2O4(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是可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56.9 kJ,故B错误; C.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小于57.3 kJ,故C错误; D.已知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则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 kJ,故D正确; 故选D。
7.(2019·新疆高考化学一诊)CO(g)+H2O(g)H2(g)+CO2(g) ΔHA。根据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所以稳定性A>B。(2)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ΔH=E(反应物)-E(生成物)=(436 kJ·mol-1+243 kJ·mol-1)-2×431 kJ·mol-1=-183 kJ·mol-1,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1。(3)由①-②×2得:2H2(g)+O2(g)===2H2O(g) ΔH=-504 kJ·mol-1;由①知若x=0.2,则n(O2)=0.2 mol,反应①放出的热量为0.2×72 kJ=l4.4 kJ;由反应①和②可知,当O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时,反应①与③放出的总能量为0,则x==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