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层出不穷,下列不属于合金材料的是( )
    A. 304不锈钢炊具 B. 现行流通的1元硬币
    C. 古代的司母戊鼎 D. 秦皇陵墓模拟江湖的水银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是合金材料,据此解答。
    【详解】A. 304不锈钢炊具属于铁合金,是合金材料,A不符合;
    B. 现行流通的1元硬币材质为铜镍合金,是合金材料,B不符合;
    C. 古代的司母戊鼎是青铜合金,C不符合;
    D. 秦皇陵墓模拟江湖的水银属于金属单质,D符合。
    答案选D。
    2.钠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关于含钠元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稻草变黄金”的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B. 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 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NaHCO3,糕点生产也可以用NaHCO3
    D. 金属钠放置空气中,最终会变成Na2O2
    【答案】D
    【详解】A、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同时生成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4Na+CCl4C+4NaCl,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守恒,所以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A正确;
    B、NaCl与Na2CO3均含有钠元素,所以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均是黄色,B正确;
    C、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NaHCO3,糕点生产也可以用NaHCO3,C正确;
    D、金属钠放置空气中,最终会变成Na2CO3,D错误;
    答案选D。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分液漏斗、容量瓶、锥形瓶使用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液
    B. 做实验剩余的钠可以放回原试剂瓶
    C. 做焰色反应时,铂丝可以换成洁净铁丝并且用盐酸洗净再灼烧至火焰接近无色
    D. 蒸馏烧瓶以及烧杯加热时都需要垫石棉网
    【答案】A
    【详解】A. 分液漏斗、容量瓶均带有活塞,因此使用前都需要检查是否漏液,锥形瓶不需要,A错误;
    B. 钠极易与氧气和水反应,因此做实验剩余的钠可以放回原试剂瓶,B正确;
    C. 做焰色反应时,铂丝可以换成洁净铁丝并且用盐酸洗净再灼烧至火焰接近无色,C正确;
    D. 蒸馏烧瓶以及烧杯加热时都需要垫石棉网,D正确。
    答案选A。
    4.《开宝本草》中记载了如何提取硝酸钾:“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临汁后,乃煎炼而成”。文中对硝酸钾的提取没有涉及的操作及方法是( )
    A. 溶解 B. 蒸发 C. 结晶 D. 萃取
    【答案】D
    【详解】“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的意思是冬天气温降低,硝酸钾溶解度降低,结晶析出覆于地面;“扫取以水淋汁”的意思是收集析出的硝酸钾固体,再将硝酸钾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煎炼而成”的意思是蒸发浓缩硝酸钾溶液,使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固体,文中不涉及萃取操作;答案选D。
    5.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 mol/L K2SO4溶液中含有K+数目为 0.2NA
    B. 将1 mL 5 mol/L的FeCl3溶液滴入100 mL沸水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所得分散系含胶粒数为0.005NA
    C. 常温常压下,1.56 g Na2O2含有阴离子个数为0.02NA
    D. 28 g铁粉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H2数目为0.5NA
    【答案】C
    【详解】A. 0.1 mol/L K2SO4溶液的体积未知,则不能计算溶液中含有K+数目,A错误;
    B. 将1 mL 5 mol/L的FeCl3溶液滴入100 mL沸水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由于胶体是大分子的集合体,则所得分散系含胶粒数小于0.005NA,B错误;
    C. 常温常压下,1.56 g Na2O2的物质的量是1.56g÷78g/mol=0.02mol,由于过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组成的氧化物,则其中含有的阴离子个数为0.02NA,C正确;
    D. 28 g铁粉的物质的量是28g÷56g/mol=0.5mol,与高温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所以生成H2数目为NA,D错误。
    答案选C。
    6.下列关于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NA个O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时,说明该O2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B. 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C. 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在标准状况下,1 mol稀有气体的体积约为11.2 L
    D. 1 mol H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等于2 g
    【答案】B
    【详解】A.由PV=nRT分析可知,压强和温度增大相同倍数,1mol气体体积也可以为22.4L,因此当NA个O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时,该O2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符合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故B正确;
    C.在标准状况下,1 mol稀有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与气体由几个原子组成没有关系,故C错误;
    D.质量与状态没有关系,则1 mol H2的质量在任何条件下都等于2 g,故D错误;
    答案选B。
    7.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盐酸可得澄清溶液与胶体性质无关
    B.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 Fe(OH)3↓+3HCl
    C. 检验胶体能否透过滤纸的简便方法:用两张滤纸叠放,在上面滴几滴氢氧化铁胶体,看下层滤纸上是否出现红褐色
    D.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B
    【详解】A. 氢氧化铁是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因此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盐酸可得澄清溶液与胶体性质无关,A正确;
    B.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是FeCl3+3H2OFe(OH)3(胶体)+3HCl,B错误;
    C. 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显红褐色,则检验胶体能否透过滤纸的简便方法为:用两张滤纸叠放,在上面滴几滴氢氧化铁胶体,看下层滤纸上是否出现红褐色即可,C正确;
    D.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因此可用作净水剂,D正确。
    答案选B。
    8.分类学习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 NaHCO3和NaHSO4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H+,故都属于酸式盐
    B. Na2CO3和NaOH的水溶液都能使酚酞显红色,故都属于碱
    C. Fe2O3、FeO和Fe3O4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D. CH4、NH3和H2O都是非金属氢化物,都不导电,故都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A、能电离出H+的盐称为酸式盐;
    B、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
    C、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D、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详解】A、能电离出H+的盐称为酸式盐,NaHCO3和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中除了金属离子,均还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为酸式盐,故A正确;
    B、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Na2CO3不是碱,而是盐,溶液显碱性,是因为碳酸根水解,故B错误;
    C、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Fe2O3、FeO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都属于碱性氧化物,但Fe3O4能与酸反应生成两种盐,因此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CH4、NH3和H2O都是非金属氢化物,其中CH4、NH3都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故都属于非电解质,水是电解质,故D错误。
    答案选A。
    9.下列反应中符合离子反应 H++OH-=H2O 的是( )
    A. 稀硫酸与稀氨水 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
    C. 浓硝酸与氢氧化钡溶液 D. 盐酸与氢氧化铁胶体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稀氨水的主要成分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故错;B项:还有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故错;D项:氢氧化铁是不溶物,不能拆开,故错。故选C。
    10.下列各组粒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无色透明溶液中:Na+、Fe2+、Cl-、SO42-
    B. c(Fe3+)=2.0 mol/L的溶液中:K+、Ca2+、SCN-、Cl-
    C. 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Na+、CO32-、NO3-、K+
    D. 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Fe2+、NO3-、K+、SO42-
    【答案】C
    【解析】
    【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和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分析解答。
    【详解】A. 亚铁离子在溶液中不是无色的,显浅绿色,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c(Fe3+)=2.0 mol/L的溶液中SCN-与铁离子反应生成Fe(SCN)3,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Na+、CO32-、NO3-、K+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 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显碱性亚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显酸性Fe2+、NO3-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11.把一定量的铁粉投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3+和Fe2+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2:3 C. 2:1 D. 3:2
    【答案】A
    【详解】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Fe+2Fe3+=3Fe2+,设已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n,则
    Fe+2Fe3+=3Fe2+
    2 3
    n 1.5n
    所得溶液中Fe3+和Fe2+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所以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n,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n:n=1:1,答案选A。
    1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FeSO4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的H2O2:Fe2++H2O2+2H+=Fe3++2H2O
    B. 向CuSO4溶液中加少量Na2O2粉末: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C.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OH-+H++SO42-=BaSO4↓+H2O
    D. 用NaHCO3中和过多的胃酸:CO32-+2H+=CO2↑+H2O
    【答案】B
    【详解】A. 没有配平,向FeSO4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的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2Fe2++H2O2+2H+=2Fe3++2H2O,A错误;
    B. 向CuSO4溶液中加少量Na2O2粉末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和氧气: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B正确;
    C.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生成硫酸钠、硫酸钡和水:Ba2++2OH-+2H++SO42-=BaSO4↓+2H2O,C错误;
    D. 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用NaHCO3中和过多的胃酸:HCO3-+H+=CO2↑+H2O,D错误。
    答案选B。
    13.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Zn+2Fe3+=Zn2++2Fe2+,则下列叙述中①Zn被氧化;②Zn是氧化剂;③Zn具有还原性;④Fe2+是氧化产物;⑤Fe2+只有还原性;⑥Fe3+的氧化性比Zn2+的氧化性强,正确的是( )
    A. ②④⑥ B. ①③④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Zn+2Fe3+=Zn2++2Fe2+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解答。
    【详解】由Zn+2Fe3+=Zn2++2Fe2+可知,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
    ①Zn作还原剂,被氧化,①正确;
    ②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Zn是还原剂,②错误;
    ③Zn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③正确;
    ④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2+是还原产物,④错误;
    ⑤Fe2+中Fe元素的化合价能升高,也能降低,则既具有还原性也具有氧化性,⑤错误;
    ⑥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Fe3+的氧化性比Zn2+的氧化性强,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⑥正确;答案选C。
    14.根据反应:①Fe+Cu2+=Fe2++Cu
    ②2Fe3++Cu=Cu2++2Fe2+
    ③2Fe2++Cl2=2Fe3++2Cl﹣
    ④HClO+H++Cl﹣=Cl2↑+H2O
    可以判断出各微粒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HClO>Cl2>Fe3+>Cu2+>Fe2+
    B. 氧化性:Cl2>HClO>Fe3+>Cu2+>Fe2+
    C. 还原性:Fe>Cu2+>Fe2+>Cl->Cl2
    D. 还原性:Fe2+>Cu2+>Fe3+>Cl->Cl2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分析判断。
    【详解】①反应Fe+Cu2+=Fe2++Cu中铜离子是氧化剂,亚铁离子是氧化产物,铁是还原剂,铜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Fe>Cu,氧化性为Cu2+>Fe2+;
    ②反应2Fe3++Cu=Cu2++2Fe2+中铁离子是氧化剂,铜离子是氧化产物,铜是还原剂,亚铁离子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Cu>Fe2+,氧化性为Fe3+>Cu2+;
    ③反应2Fe2++Cl2=2Fe3++2Cl-中氯气是氧化剂,铁离子是氧化产物,亚铁离子是还原剂,氯离子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Fe2+>Cl-,氧化性为Cl2>Fe3+;
    ④反应HClO+H++Cl-=Cl2+H2O中次氯酸是氧化剂,氯气是氧化产物,氯离子是还原剂,氯气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Cl->Cl2,氧化性为HClO>Cl2;
    由此可以判断出各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HClO>Cl2>Fe3+>Cu2+>Fe2+,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Fe>Cu>Fe2+>Cl->Cl2,答案选A。
    15.纳米科技已经从概念产品走向日常生活,Fe3O4的纳米颗粒制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Fe2++2S2O32-+O2+4OH-=Fe3O4+S4O6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S2O32-
    B. 用一束可见光照射Fe3O4颗粒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 生成1 mol S4O62-转移4 mol电子
    D. 1 mol O2参与反应时有3 mol Fe2+被氧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2.5价,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0价变为-2价,结合题干中的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A.在反应3Fe2++2S2O32-+O2+4OH-=Fe3O4+S4O62-+2H2O中,化合物中铁元素、硫元素用平均化合价,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2→+8/3,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2→+5/2,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0→-2,所以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2+、S2O32-,A错误;
    B.Fe3O4颗粒不是胶体,用一束可见光照射Fe3O4颗粒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Fe3O4,参加反应的氧气为1mol,转移电子为1mol×4=4mol,C正确;
    D.3mol亚铁离子参加反应,其中被氧化的是2mol,即1 mol O2参与反应时有2 mol Fe2+被氧化,故D错误;
    答案选C。
    16.将4.0 g NaOH和5.3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逐滴缓慢滴加0.5 mol/L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体积(标况下)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将4.0 g NaOH和5.3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二者的物质的量分别是4.0g÷40g/mol=0.1mol、5.3g÷106g/mol=0.05mol,向溶液中滴加0.5 mol/L稀盐酸,盐酸先与NaOH反应,此时要消耗0.1molHCl,然后发生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又需要消耗HCl0.05mol,都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此时用去的盐酸体积为0.15mol÷0.5 mol/L=0.3L。最后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再用去0.05molHCl,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答案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某同学实验需要0.1 mol/L NaOH溶液400 m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______ g。
    (3)该同学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A.用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烧杯。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快速溶解
    C.立即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以免跟空气接触时间过长
    D.将容量瓶盖紧,上下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你认为上述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填字母代号)按照该顺序进行时,其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填字母代号),应更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0.1 mol/L NaOH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出现以下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填写字母)。
    A.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B.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C.使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
    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E.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F.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不到刻度线,重新定容至刻度线
    【答案】 (1). 烧杯、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2). 2.0 (3). BCAFED (4). C (5).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 (6). A
    【解析】
    【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判断需要的玻璃仪器;
    (2)依据配制溶液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3)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对操作顺序进行排序和判断正误;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依据c=n/V进行误差分析,凡是使n增大或者使V减小的操作都会使溶液浓度偏高,反之溶液浓度偏低。
    【详解】(1)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为400mL,但由于无400mL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容量瓶,另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2)实验需要0.1mol/LNaOH溶液400ml,而实验室没有400mL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依据m=cVM可知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m=0.1mol/L×40g/mol×0.5L=2.0g;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则溶解后需要冷却再转移,即其中错误的操作是C,应更正为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
    (4)A.称量用了生锈的砝码,导致称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大;
    B.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小,浓度偏小;
    C.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称取的氢氧化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小;
    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不影响溶液体积和溶质的质量,浓度不变;
    E.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
    F.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所以偏大的有A。
    18.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省略夹持装置及连接胶管)。

    本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有:稀硫酸、稀盐酸、过氧化钠、大理石、水。试回答:
    (1)图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数字编号):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⑧
    (2)装置C中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较准确地用E装置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_______
    A.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反应结束即可立刻读数,以免氧气溶解到水中影响实验结果
    C.实验开始和结束时都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D.实验结束读数时若甲管中液面高于乙管时,所测气体体积偏小
    【答案】(1). C B D A E (2). CaCO3 (3). HC1 (4). 吸收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5).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6). 2Na2O2 + 2CO2 =2 Na2CO3 + O2 、
    2Na2O2 + 2H2O =4 NaOH+ O2↑ (7). a c
    【解析】(1)仪器C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连接3用来除去HCl,4连接6可使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然后连接2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最后连接8测量气体的体积,所以顺序为CBDAE;(2)只有仪器C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根据装置特点可知制气原料应该采用大理石和盐酸;(3)仪器C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此法制得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少量氯化氢,须通过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以除去这些氯化氢,净化后的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来制取氧气,为了除去生成的氧气中混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可以使它们通过仪器A,即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氧气中未反应的二氧化碳,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4)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则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5)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大,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①读数时要调节E中甲、乙的液面使其同一高度;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答案选a、c。
    19.根据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在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在高温时,铁能与水蒸气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1)中反应完全,反应产物中Fe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该产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铁粉投入到盛有Cu2+和Fe3+的溶液中,反应完毕时,若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在所涉及的金属元素内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写出证明溶液中不含有该离子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将铁、铜混合粉末14.8 g加入到100 mL 4.0 mol/L 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烧杯底部还有剩余固体,其质量为2.8 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______g,反应所得溶液中的Fe2+物质的量为_____mol。
    【答案】(1). 3Fe+H2O(g)Fe3O4+4H2 (2). +2、+3 (3). Fe3O4+8H+=Fe2++2Fe3++4H2O (4). Fe3+ (5).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证明溶液中不含Fe3+ (6). 9.2 (7). 0.5
    【解析】
    【分析】(1)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据此解答;
    (2)根据四氧化三铁可以用FeO·Fe2O3表示分析解答;
    (3)剩余的固体只能是铜或铜与铁的混合物,据此解答;
    (4)由于铁比铜活泼,则与FeCl3溶液反应时的先后顺序为:Fe+2Fe3+=3Fe2+、Cu+2Fe3+=Cu2++2Fe2+,原氯化铁溶液中含有氯化铁的物质的量为:n(FeCl3)=4mol/L×0.1L=0.4mol,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解答。
    【详解】(1)常温下,在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在高温时,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H2O(g)Fe3O4+4H2;
    (2)由于四氧化三铁可以用FeO·Fe2O3表示,所以四氧化三铁中Fe元素化合价为+2、+3价,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Fe2++2Fe3++4H2O;
    (3)将铁粉投入到盛有Cu2+和Fe3+的溶液中,铁离子首先氧化单质铁,如果铁过量,则继续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因此反应完毕时,若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金属离子是Fe3+,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即实验操作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证明溶液中不含Fe3+;
    (4)铁的还原性强于铜,把铁、铜混合粉末加入氯化铁溶液中,铁先与铁离子反应,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0.4mol,设0.4mol铁离子完全反应消耗铁、铜的质量分别为x、y,则:
    Cu+2Fe3+=Cu2++2Fe2+
    64g 2mol
    y 0.4mol
    解得y=12.8g
    Fe+2Fe3+=3Fe2+
    56g 2mol
    x 0.4mol
    解得x=11.2g
    溶解的金属质量为:14.8g-2.8g=12g,11.2g<12g<12.8g,则铁完全反应、铜部分反应,因此剩余的金属为Cu,设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为amol,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64a+56b=12g、2a+2b=0.4mol,解得a=b=0.1,则原来混合物中含有的铜的质量为:0.1mol×64g/mol+2.8g=9.2g;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Fe2+)=2n(Cu)+3n(Fe)=2×0.1mol+3×0.10mol=0.5mol。
    20.已知A、F为金属单质,C是淡黄色粉末,回答下题。

    (1)实验室中A常常保存在______中,若将0.1mol C直接转化成D,转移电子数为____个。
    (2)写出E转化为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与J混合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沉淀H转化成I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向K溶液中加入C固体,写出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盛有L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A,下列现象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
    a.金属A浮在液面,并四处游动
    b.金属A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c.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d.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
    【答案】(1). 煤油 (2). 0.1NA(或6.02×1022) (3). Ca2++CO32-=CaCO3↓ (4). Fe3++3OH-=Fe(OH)3↓ (5). 4Fe(OH)2+O2+2H2O=4Fe(OH)3 (6). 有无色气体生成,产生红褐色沉淀 (7). c
    【解析】
    【分析】已知A、F为金属单质,A与氧气反应生成C,C是淡黄色粉末,C是过氧化钠,则A是钠,B是氧化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D是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E是碳酸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也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G是碳酸钙,碳酸钙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转化L为碳酸氢钙。I为红褐色沉淀,应该是氢氧化铁,则F是铁,K是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H是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被氧化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铁溶于盐酸中生成J是氯化铁,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钠,B是氧化钠,C是过氧化钠,D是氢氧化钠,E是碳酸钠,F是铁,G是碳酸钙,H是氢氧化亚铁,I为氢氧化铁,J是氯化铁,K是氯化亚铁,L为碳酸氢钙。则
    (1)金属钠易与氧气和水反应,实验室中A常常保存在煤油中。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因此若将0.1mol C直接转化成D,转移电子数为0.1NA个;
    (2)E转化为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CO32-=CaCO3↓;
    (3)D与J混合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3OH-=Fe(OH)3↓;
    (4)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则表示沉淀H转化成I颜色发生变化的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5)过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且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而氯化亚铁具有还原性,则直接向K溶液中加入C固体时可能出现的现象为有无色气体生成,产生红褐色沉淀;
    (6)a.金属钠的密度小于水的,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金属A浮在液面,并四处游动,a符合;
    b.反应放热,钠的熔点较低,则金属A会熔化成一个小球,b符合;
    c.反应开始后,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仍然是无色的,c不符合;
    d.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碳酸钙析出,d符合。
    答案选c。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