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乙烯分子的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
B. 乙烯分子里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且碳氢键之间的键角约为120°
C. 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D. 乙烯和环丙烷()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nH2n,因此它们属于同系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分子的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化学性质活泼,故A正确;B.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且碳氢键之间的键角为120°,故B正确;C.碳碳双键不稳定,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故C正确;D.乙烯和环丙烷()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nH2n,但结构不相似,因此它们不属于同系物,故D错误,答案为D。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涉及烷烃、烯烃的性质及同系物的判断。
2.莽草酸易溶于水,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7H6O5 B.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C. 含1mol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最多可与4mol钠反应 D. 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莽草酸中的六元环不是苯环,在计算结构简式中的H原子的时候,需要注意,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10O5,A项错误;
B.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分别为—OH,—COOH,碳碳双键,B项错误;
C.分子中—OH和—COOH均可以与Na反应,1mol该物质中有3mol-OH和1mol—COOH,1mol该物质消耗4molNa,该物质的水溶液中还有水,也会与Na反应,消耗的Na大于4mol,C项错误;
D.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OH和—COOH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是一种取代反应,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中含有苯、甲苯和粗氨水,可通过干馏得到
B.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的水解,可以制取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C. 用溴水可以鉴别:己烯、己烷、四氯化碳三种有机物
D. 油脂、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煤中不含有苯、甲苯和粗氨水,故A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的水解,可以制取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故B错误;己烯能使溴水褪色、己烷、四氯化碳难溶于水与溴水混合分层,己烷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己烷与溴水混合后有色层在上层,四氯化碳与溴水混合后有色层在下层,故C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4.乙烷(C2H6)和一定量的氯气(Cl2)光照得到的产物共有( )
A. 5种 B. 7种 C. 9种 D. 10种
【答案】D
【解析】乙烷(C2H6)和一定量的氯气(Cl2)光照得到的产物有无机物氯化氢、6种卤代烃。其中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都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所以生成物共计是10种,答案选D。
点睛:该题容易错选B选项,主要是由于忽略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都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解答时要灵活分析、思维更缜密。另外也需要注意审题,例如如果是有机物则有9种。
5.下列用品中主要由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造的是( )
A. 麻绳 B. 透明胶带 C. 光导纤维 D. 紫砂壶
【答案】A
【解析】
【详解】A.麻绳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项正确;
B.透明胶带主要由膜和黏合剂组成,膜为塑料制品,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黏合剂一般是橡胶,B项不符合题意;
C.光导纤维由纯净的SiO2制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不符合题意;
D.紫砂壶为陶瓷,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A。
6.已知:(C6H10O5)nC6H12O6CH2OH(CHOH)4CO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6H10O5)n和C6H12O6互为同系物
B. 反应②属于加成反应
C. 向①反应后的溶液中直接滴加银氨溶液并加热,可验证C6H12O6的生成
D. 1 mol CH2OH(CHOH)4COOH最多消耗6 molNa
【答案】D
【解析】
【详解】(C6H10O5)n为淀粉或者纤维素,水解得到C6H12O6,为葡萄糖。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反应②将葡萄糖中的—CHO氧化成—COOH。
A.(C6H10O5)n和C6H12O6不是同系物,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C6H10O5)n是混合物,且(C6H10O5)n和C6H12O6分子组成上相差不是若干个CH2,而是C6n-6H10n-12O5n-6,A项错误;
B.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反应②将葡萄糖中的—CHO氧化成—COOH,为氧化反应,B项错误;
C.发生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环境下,反应①中稀硫酸作催化剂,直接加入银氨溶液,为酸性环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错误;
D.该物质中的—OH和—COOH能够与Na反应,1mol-OH消耗1molNa,1mol-COOH消耗1molNa,1mol该物质含有5mol-OH和1mol-COOH,则总共消耗6molNa,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D。
【点睛】醛基的检验,不管使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还是银氨溶液,都需要碱性环境。而不管是二糖的水解还是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均用酸作催化剂,所以在检验水解产物的时候,需要先用碱中和酸,提供碱性环境。
7.下列反应(反应条件略)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B. CH3OH+HCl→CH3Cl+H2O
C. CH2=CH2+Br2→CH2BrCH2Br D. CH3CH2OH→CH2=CH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盐与盐相互交换成分,生成2种新盐,为复分解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甲醇中的—OH被Cl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为取代反应,B项符合题意;
C.乙烯中的碳碳双键打开与溴发生加成,生成1,2-二溴乙烷,为加成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D.乙醇中的—OH和β-碳上的H消去,生成水,为消去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B。
8.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烟最浓的是( )
A. CH4 B. C2H6 C. C2H4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有机物中的碳的质量分数越高,燃烧时,黑烟越浓。
A.CH4中C的质量分数为
B.C2H6中C的质量分数为
C.C2H4中C的质量分数为
D.如图所示的结构为苯,分子式为C6H6,C的质量分数为;
综上,D项苯中含碳量最高,燃烧时,黑烟最浓;
本题答案选D。
【点睛】比较含碳量也可以用简单方法,烃CxHy,其中y/x越小,含碳越大,燃烧时,黑烟越浓。
9.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合理的是 ( )
A. 用高度白酒进行皮肤消毒
B. 用米汤(含淀粉)检验加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C. 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答案】B
【解析】A、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菌消毒, A正确;B、碘单质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而KIO3中不含碘单质,B错误;C、Na2CO3是强碱弱酸盐,CO32-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油污属于酯,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彻底的水解,从而洗去油污,C正确;D、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的成份分别为纤维素和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纤维素没有,D正确。正确答案为B。
点睛:使淀粉显蓝色的是碘单质,而不是含碘元素的离子,加碘盐中的KIO3中不含I2 ,故不能用米汤检验。
10.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
方法
A
乙醇(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B
乙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蒸馏
D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答案】D
【解析】A、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溶液和乙醇是互溶的,不能用分液的办法分离,选项A错误;B、乙烯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除掉了乙烯,又在乙烷中引入了二氧化碳杂质,选项B错误;C、乙酸和碳酸钠可以反应生成醋酸钠的水溶液,乙酸乙酯和醋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以采用分液法来分离,选项C错误;D、生石灰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实现氢氧化钙和乙醇混合溶液的分离,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1.下列烃中,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最多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 ,分子中苯环上含有1种氢原子,甲基上含有1种H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2种异构体;B. ,分子中含有3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异构体;C. ,分子中含有4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4种异构体;D. 分子中含有2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异构体;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最多的是,故C正确;本题选C。
点睛:根据分子中等效H原子判断一氯代物异构体数,分子中由几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异构体。
12.下列关于乙烯、聚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的量相等
B. 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乙烯分子互相加成的反应,一吨乙烯完全反应可生成一吨聚乙烯
C. 聚乙烯可使溴水褪色
D. 聚乙烯没有固定的熔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所以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可看成CH2的质量相同,则燃烧生成的CO2的量相同,A项正确;
B. 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乙烯分子互相加成的反应,一吨乙烯完全反应可生成一吨聚乙烯,符合质量守恒,B项正确;
C.聚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因而不能使溴水褪色,C项错误;
D.由于高分子化合物中的聚合度不同,所以聚乙烯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l、HBr、HI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热稳定性也依次增强
B. N2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C. 在O2、CO2和SiO2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均由分子构成
D. KOH和MgCl2都是离子晶体,均存在共价键和离子键
【答案】B
【解析】HCl、HBr、HI均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所以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非金属性越强,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Cl>Br>I,则热稳定性依次减弱,A项错误;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与另一个N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与另一个Cl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项正确;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它是由原子构成,C项错误;KOH中存在共价键和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MgCl2中只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能力。解题中,先确定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判断。
14.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 和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 W 的单质常温下为气态,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元素 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 8电子的稳定结构
B. 元素X与O2形成的化合物有多种
C. 元素 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 元素 Z可与元素 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答案】A
【解析】
【详解】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若内层为K层时,容纳2个电子,X最外层为L层,有4个电子,X为C元素;若内层为K和L层,共容纳10个电子,最外层M层有20个电子,不符合客观事实;则X为C元素。W原子序数比C小,其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则W是H元素。元素 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Y为Al元素。Z的原子序数比Al大,Z的电子层数为3,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Z为S元素。
A.H和Cl形成的化合物HCl中,H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A项错误;
B.C可以与O2形成CO或CO2,B项正确;
C.Al可以与盐酸或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C项正确;
D.S和C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CS2,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A。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CH4和4mol Cl2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分子总数为4NA
B. 0.1mol H35Cl中含有的质子数目或中子数目均为1.8NA
C. 常温下,22.4 L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NA
D. 1molN2与足量H2发生合成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C守恒,不管CH4中的H被Cl取代多少个,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总是1mol,A项错误;
B.H35Cl中H原子中有1个质子和0个中子,35Cl原子中含有17个质子和18个中子,则1molH35Cl中含有(1+17)mol=18mol质子和(0+18)mol=18mol中子,则0.1mol H35Cl中含有的质子数目或中子数目均为1.8NA,B项正确;
C.标准状况为0℃、101.3kPa,而不是常温,所以22.4L乙烯物质的量不是1mol,C项错误;
D.氮气和氢气反应是可逆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1molN2并不能完全反应,所以得不到2molNH3,转移的电子数小于6 NA,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B。
16.下列过程与下图一致的是 ( )
A.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B. 钠与水的反应
C. 碳酸钙高温分解 D.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低,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活泼金属和水、酸反应置换出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
C.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aCO3分解生成CaO和CO2是吸热反应,C项符合题意;D.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①金属与水或者与酸产生氢气的反应,如 Na,K与H2O,Al,Mg,Zn与HCl;②大多数化合反应;③中和反应;④所有的燃烧反应;⑤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Ba(OH)2·8H2O和NH4Cl;③盐类的水解反应等。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热反应均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B. HCl气体溶于水,HCl分子内的共价键被破坏了
C. 电解CuCl2溶液的过程实现了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D. 标准状况下,11.2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约为3.01×1023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接触搅拌即可反应;A项错误;
B.H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会电离,电离出H+和Cl-,共价键被破坏,B项正确;
C.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而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项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水不呈气态,11.2L水的物质的量超过0.5mol,分子数超过3.01×1023,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B。
18.在一定温度时,将1mol A和2mol B放入容积为5 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经5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mol·(L·min)-1
B. 在5min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0.2mol·L-1
C. 该可逆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
D. 5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mo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公式v=△c/△t计算v(B)=0.04mol·(L·min)-1,又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C)=0.02mol·(L·min)-1,正确;B、5min时,c(C)=0.1mol·L-1,则c(D)=0.2mol·L-1,正确;C、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增大,正确;D、5min时,Δn(B)=0.2mol·L-1×5 L=1mol,Δn(C)=0.5mol,Δn(D)=1mol,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1mol+0.5mol+1mol=2.5mol,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
19.将含有0.4molCuSO4和0.2molNaCl水溶液1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得到0.3molCu,另一电极上析出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A. 4.48L B. 5.6L C. 6.72L D. 13.44L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电解池工作原理,阳离子的放电顺序:c(Cu2+)>c(H+)>c(Na+),阴离子放电顺序:c(Cl-)>c(OH-)>c(SO42-),生成0.3molCu电路中通过0.6mole-,有0.2molCl-失去 0.2mole-,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说明水中的OH-参加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Cu2++2e-=Cu,阳极电极反应式:2Cl--2e-=Cl2↑,4OH--4e-=O2↑+H2O,生成0.3molCu电路中通过0.6mole-,气体体积=0.2×22.4L=4.48L,选项A正确。
考点:
20.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发生铜与稀H2SO4的反应。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 B. 气体X为O2
C. SO42-向Fe电极附近移动 D. 该装置能证明Cu比Fe活泼
【答案】A
【解析】
【详解】电解池可以使不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得以发生。Cu和硫酸反应,Cu作阳极,失去电子,电极方程式为Cu-2e-=Cu2+。Fe作阴极,阴极上,H+得电子生成H2,电极方程式为2H++2e-=H2↑。
A.该装置用于实现Cu和硫酸反应,Cu作阳极,a是电源的正极,A项正确;
B.阴极为H+得电子,生成氢气,X为H2,B项错误;
C.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Cu为阳极,SO42-向Cu电极移动,C项错误;
D.利用电解池可以将不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得以发生,此装置中Cu发生反应,而Fe没有反应,而事实上Fe比Cu活泼,不能比较Cu和Fe的活动性,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A。
二.填空题(共60分)
21.现有CH4、C2H4、C2H6三种有机物。
(1)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生成的C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
(2)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的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
(3)在120℃,1.01×105 Pa时,以上有机物中的两种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______。
【答案】(1). CH4 (2). C2H4 (3). C2H6 (4). CH4、C2H4
【解析】
【分析】(1)等质量的烃,含氢量越多,燃烧时耗氧量越多;(2)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取决于C和H原子数的多少;
(3)根据烃燃烧的通式,CxHy+()O2xCO2+H2O,在120℃,水为气态,反应前后的体积,△V=0,则y=4。烃中含有4个H原子。
【详解】(1)12gC,完全燃烧需要1molO2,12gH,完全燃烧需要3molO2,则相同质量的情况下,H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大。烃的通式CxHy,y/x越大,H的质量分数越高,耗氧量越大。CH4、C2H4、C2H6中,甲烷中y/x的值最大,H的质量分数最高,耗氧量最多的为甲烷。生成CO2最多,则含C量最高,CH4、C2H4、C2H6中,C2H4中y/x最小,含氢量最少,含碳量最高,生成的CO2最多;
(2) 同状况,同体积,则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烃CxHy的燃烧通式,CxHy+()O2xCO2+H2O;越大,耗氧量越大。CH4、C2H4、C2H6中,C2H6的最大,耗氧量最多;
(3) 根据烃燃烧的通式,CxHy+()O2xCO2+H2O,在120℃,水为气态,反应前后的体积,△V=0,则y=4。烃中含有4个H原子。则这两种是CH4、C2H4。
【点睛】烃燃烧的通式,CxHy(g)+()O2(g)xCO2(g)+H2O烃燃烧前后的体积变化,分两种情况:
①温度在100℃以下,水为液体,体积忽略不计。,恒小于0,反应后体积一定会减少;
②温度在100℃以上,水为气体,,
当y=4,△V=0,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当y>4,△V>0,反应前后体积变大;
当y=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