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34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34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34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答案】D
【解析】A、电解装置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生物体内储存,B正确;
C、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C正确;
D、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D错误。
答案选D。
2.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 Wue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3C和15N的质量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答案】A
【解析】A.15N与14N为质子数都是7,但中子数不同(中子数分别为8、7)的原子,互为氮元素的同位素,故A正确;
B.13C为原子,C60为单质,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13C与15N的中子数分别为7、8,故C错误;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中子数为15-7=8,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各组物质或微粒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的是( )
A. O2 、O3 B. H、D C. Mg、Mg2+ D. H2O2、D2O
【答案】B
【解析】分析:A、O2 、O3互为同素异形体;B、H和D是H的两个同位素;C、Mg最外层电子为2, Mg2+最外层为8个电子;D、H2O2,具有强氧化性,D2O相当于水,不具有强氧化性。
详解:A、O2 、O3互为同素异形体,结构不同,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因此两者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H和D是H的两个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即化学性质相同,故B正确;
C、Mg最外层电子为2,能与盐酸等多种物质发生反应,Mg2+最外层为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因此两者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D、H2O2,具有强氧化性,D2O相当于水,不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两者的化学性质几乎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4.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HC1的电子式: B. 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CH2CH2
C. S2﹣的结构示意图: D. H2O2的电子式:
【答案】C
【解析】A.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正确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结构简式中必须标出官能团,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
C.硫离子的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S2﹣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
D.H2O2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一个O-O键,H2O2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5.如图所示,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 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轻 D. 锌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铜作正极,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该装置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电流从正极铜沿导线流向负极锌,故B错误;
C.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铜片质量不变,故C错误;
D.该装置中,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6.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X>Y>Z B. 非金属性:X>Y>Z
C. 原子半径:X>Y>Z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非金属性X>Y>Z,Z、Y、X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
【详解】A. 原子序数:X>Y>Z,A正确;
B非金属性:X>Y>Z,B正确;
C.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原子半径XA
C. 在后者装置中,金属A发生还原反应,金属B发生氧化反应
D. 在后者装置中,金属B做负极
【答案】A
【解析】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H2SO4中均有氢气生成,说明A、B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都位于H之前;若将金属A和金属B相连后投入稀H2SO4中发现A被腐蚀,B未被腐蚀,说明金属活动性A大于B。
A.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A>B,故A正确;
B.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A>B,所以还原性A>B,故B错误;
C.在后者装置中金属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金属B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阳离子进入溶液,所以A是负极,故D错误;
故选A。
23.下列哪个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
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1个H﹣H键形成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键形成
【答案】C
【解析】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1个H-H键形成,正反应速率不等于逆反应速率;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误;
C、1个N≡N键断裂,同时有6个N-H键断裂,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键形成,正反应速率不等于逆反应速率。
综上所述,答案选C。
24.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百多种元素可通过化学键形成众多复杂的物质
B.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化学键
C.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D. 氯化钠和冰熔化过程中都无化学键的变化
【答案】A
【解析】A、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强烈作用力是化学键,一百多种元素可通过化学键形成众多复杂的物质,A正确;
B、稀有气体单质分子内不含有化学键,B错误;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C错误;
D、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熔化过程中化学键发生断裂,D错误。
答案选A。
25.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氯化氢易溶于水 B. 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 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 D. 氯化氢比较稳定
【答案】B
【解析】A.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均可能溶于水,不能利用溶解性判断,故A不选;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说明其构成微粒为分子,则以共价键结合,为共价化合物,故B选;
C.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均可能在水中完全电离,不能利用完全电离判断,故C不选;
D.不能利用稳定性判断化合物的类型,如碳酸氢钠容易分解,碳酸钠不容易分解,但均为离子化合物,故D不选;
故选B。
二、填空题
26.(1)有下列几种物质:
A. 金刚石和石墨 B. C2H6和C5H12 C. C2H4和C2H6 D. CH3CH2CH2CH3和CH3CH(CH3)2 E.35Cl 和37Cl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属于同系物的是( ),属于同位素的是( );
(2)铅蓄电池是目前机动车、船舶等不可缺少的动力能源,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发生的电池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则铅蓄电池的负极为________,正极为________。
(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①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沸点最高的气态烷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②乙烷的分子式___________;
③苯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④甲烷与氯气生成一氯甲烷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D (2). A (3). B (4). E (5). Pb (6). PbO2 (7). CH3CH2CH2CH3 (8). C2H6 (9). +3H2 (10). CH4+Cl2 CH3Cl+HCl
【解析】
【分析】(1)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据此分析解答;
(2)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发生原电池反应,失电子的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发生还原反应做原电池正极;
(3)①当n≤4时,烷烃在常温下为气体,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少沸点越高;②根据烷烃通式书写乙烷的分子式;③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④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详解】(1)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C2H6和C5H12都是烷烃,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3个CH2原子团,互称为同系物;C. C2H4是乙烯,C2H6是乙烷,两者都属于烃;D.CH3CH2CH2CH3和 CH3CH(CH3)2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E.35Cl和37Cl都是氯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D;A;B;E;
(2)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发生的电池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放电过程为原电池反应,失电子的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发生还原反应做原电池正极,因此负极为Pb,正极为PbO2,故答案为:Pb;PbO2;
(3)①当n≤4时,烷烃在常温下为气体,正丁烷沸点大于异丁烷,故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沸点最高的气态烷烃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故答案为:CH3CH2CH2CH3;
②乙烷分子中2个碳原子,属于烷烃,满足CnH2n+2,因此分子式为:C2H6,故答案为:C2H6;
③在镍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反应方程式为:+3H2,故答案为:+3H2;
④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 CH3Cl+HCl,故答案为:CH4+Cl2 CH3Cl+HCl。
27.Ⅰ:下列各项分别与哪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1)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在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
(2)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块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
(3)MnO2加入双氧水中放出气泡更快_____.
Ⅱ:在一定温度下,4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比较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V正______V逆.(填“>”、“=”、“<”)
(2)若t2=2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
(4)如果升高温度,则V逆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 温度 (2). 反应物本身性质 (3). 催化剂 (4). > (5). 0.25mol/(L•min) (6). 75% (7). 增大
【解析】I.(1)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因此是温度影响反应速率;
(2)镁比锌活泼,应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
(3)MnO2作催化剂,加速H2O2的分解;
II.(1)t2时刻没有达到化学平衡,即v正>v逆;
(2)根据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M)=(4-2)/(2×4)mol/(L·min)=0.25 mol/(L·min);
(3)反应物是N,转化率为(8-2)/8×100%=75%;
(4)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三、推断题
28.M、X、N、Z、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其中X、Z同主族,Y、Z同周期,M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三倍,Y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6。N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非金属元素。
(1)请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名称:X________,M________。
(2) 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写出Z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3) N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Y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 氧 (2). 氢 (3). 第三周期ⅦA族 (4). (5). SiO2+2NaOHNa2SiO3+H2O (6). HClO4 (7). H2SO4
【解析】
【分析】M、X、N、Z、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三倍,则X位于第二周期,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为O元素;X、Z同主族,则Z为S元素;Y的原子序数大于S,则Y为Cl元素;N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非金属元素,则N为Si元素;Y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6,Y位于ⅦA族,其原子序数小于Si,则Y为F元素;M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则M为H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M为H元素,X为O元素,N为Si元素,Z为S元素,Y为Cl元素。
(1)X为O元素,名称为氧;M为H,名称为氢,故答案为:氧;氢;
(2)Cl的原子序数为17,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ⅦA族;Z的氢化物为硫化氢,硫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ⅦA族;;
(3)N的氧化物为SiO2,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故答案为:SiO2+2NaOHNa2SiO3+H2O;
(4)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故答案为:HClO4;H2SO4。
四、实验题
29.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C2H4并检验C2H4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 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
(4) 查阅资料,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___(填装置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答案】(1). 催化作用 (2). CH2=CH2+Br2→CH2BrCH2Br (3).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 D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装置图,A为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作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乙烯,乙烯通过溴水,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烯通过高锰酸钾溶液,被高锰酸钾氧化成二氧化碳,使高锰酸钾褪色,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最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剩余的气体,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可知碎瓷片的作用主要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催化作用;
(2)乙烯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溴水褪色,反应的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
(3)乙烯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D中澄清石灰水如果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根据D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故答案为:D。
30.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
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
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
氧化钙与水
左低右高
②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搅拌)
?
③
铝片与烧碱溶液
左低右高
④
铜与浓硝酸
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该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1). 放热 (2). 蜡烛熔化了 (3).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 放热 (5). 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
【解析】
【分析】(1)根据温度计由20℃逐渐升至75℃判断;
(2)小木片脱落,说明蜡烛熔化了;
(3)根据液面左低右高的现象,结合热胀冷缩的原理分析判断;
(4)根据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分析判断。
【详解】(1)温度计的温度由20℃逐渐升至75℃,说明铝片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2)方案二中,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温度升高,蜡烛熔化了,因此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了;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3)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中出现了液面左低右高的现象,说明锥形瓶中气体的压强增大,根据热胀冷缩,因此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4)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搅拌)反应为典型的吸热反应,故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