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Si:28 Al:27 Na:23 Mg:24 K:39 Cl:35.5 Ca:40 Fe:56 Cu:64 Ba:137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金属铝的生产是以Al2O3为原料,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电解
B. 在水溶液中NaHSO4的电离:NaHSO4=Na++HSO4-
C. 配置FeSO4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粉防止Fe2+被氧化
D. 碳酸氢钠在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B
【详解】A. 电解熔融Al2O3制备金属铝,为了降低氧化铝熔点,加入冰晶石作为溶剂,故不选A;
B. 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NaHSO4的电离:NaHSO4=Na++H++SO42-,故选B;
C. 配置FeSO4溶液时,由于亚铁离子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铁离子,所以需加入少量铁粉防止Fe2+被氧化,故不选C;
D. 碳酸氢钠碱性比较弱,还可以和胃酸发生: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碳酸氢钠在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不选D;
答案:B。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① 过滤② 蒸发③ 溶解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答案】C
【详解】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②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③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所以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①和④、②和③;
答案:C。
3.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Ca2+、Fe2+、NO3-、HCO3- B. K+、AlO2-、Cl-、SO42-
C. H+、Ba2+、Cl-、NO3- D. Na+、Cl-、CO32-、SO32-
【答案】B
【详解】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强碱,2Na2O2+2H2O=4NaOH+O2↑。
A. HCO3-+OH-+Ca2+=CaCO3↓+H2O,Fe2+被氧化成了Fe3+,Fe3++3OH-=Fe(OH)3↓,故A错误;
B. K+、AlO2-、Cl-、SO42-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确;
C. H++OH-=H2O,故C错误;
D. SO32-被氧化为SO42-,故D错误;
答案:B。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64 g S4和S8混合物中含有原子数为2NA
B. 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电子数为10 NA
C. l L1 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D. 足量铁在l L1 mol/L的盐酸溶液中反应,铁失去的电子数为3NA
【答案】A
【解析】A. S4和S8由硫元素组成,64gS4和S8混合物中含有2mol硫原子,原子数为2NA,故A正确;B. HF分子含有10个电子,标准状况下,HF呈液态,22.4LHF中含电子数大于10NA,故B错误;C. 氯化氢属于强电解质,盐酸中不含有含氯化氢分子,故C错误;D. 足量铁在lL1mol/L的盐酸溶液中反应,生成0,5mol氯化亚铁,铁失去的电子数为2NA,故D错误。故选A。
5.分别向下列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 水 B. 醋酸溶液
C. 盐酸 D. NaCl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电解质的电离概念分析。
【详解】A.水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NaOH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加入NaOH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较明显,故导电能力变化较明显,故A错误;
B.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加入强电解质NaOH固体后生成醋酸钠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较明显,导电能力变化较明显,故B错误;
C.H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加入强电解质NaOH固体后,二者反应生成强电解质氯化钠,离子浓度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反应过程中生成水,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C正确;
D.Na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二者不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较明显,导电能力变化较明显,故D错误。
故选C。
6.标准状况下,mg气体A与ng气体B的分子数目一样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任意条件下,若两种分子保持原组成,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B.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与B的质量之比为m:n
C. 同质量的A、B在非标准状况下,其分子数之比为n:m
D. 25℃、1.25×105Pa时,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n:m
【答案】D
【解析】标准状况下,m g气体A与n g气体B分子数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二者摩尔质量之比为m:n。A、在任意条件下,若两种分子保持原组成,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则为m∶n,选项A正确;B、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则为m:n,选项B正确;C、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个数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个数之比为n:m,选项C正确;D、同温同压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n:m,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做钾的焰色反应需要用铂丝、氯化钾溶液、蓝色钴玻璃、硝酸溶液
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振荡后又褪色
③验证小苏打中是否含有纯碱,取样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④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换一个烧杯再从下口接出上层液
⑤可用丁达尔实验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三氯化铁溶液
⑥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中液体
⑦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⑧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在烧杯中溶解,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A. ①③④⑥ B. ①②③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⑥
【答案】A
【详解】①焰色反应中铂丝需要盐酸清洗,不能使用硝酸,故①不正确;
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后生成NaOH、溶液显碱性,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则观察到溶液变红,振荡后又褪色,故②正确;
③因为小苏打、纯碱均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验证小苏打中是否含有纯碱,应该取样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故③不正确;
④分液时上下层液体不能混合,则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换一个烧杯从上口倒出上层液,故④不正确;
⑤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则可用丁达尔实验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三氯化铁溶液,故⑤正确;
⑥玻璃棒搅拌过滤器,易捣碎滤纸,则过滤时不能搅拌,故⑥不正确;
⑦因为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故⑦正确;
⑧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才可以转移到容量瓶中,溶液配制操作合理,故⑧正确;
所以不正确的是 ①③④⑥;
答案:A。
8.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叙述不成立的是( )
A. Z2 与X-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 2NaW+Y2=2NaY+W2
C. 还原性:Y->Z->W-
D. W2 通入到NaX和NaY的混合溶液中:W2优先氧化Y-
【答案】B
【详解】A.因为氧化能力Z2>X2,所以Z2能置换出X2,则Z2与X-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成立;
B.因为氧化性W2>Y2,所以Y2不能置换出W2,所以2NaW+Y2=2NaY+W2不能发生,故B不成立;
C.因为氧化能力是W2>Z2>X2>Y2,所以还原性:Y->Z->W-,故C成立;
D.因为氧化能力是W2>Z2>X2>Y2,所以还原性:Y->X->Z->W-,则W2通入到NaX和NaY的混合溶液中:W2优先氧化Y-,故D成立;
答案:B。
9.下列各组物质间可能包括多步反应,其总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ClO-+SO2+H2O===HClO+HSO3-
B. 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
C. 向 AlCl3溶液中投入过量Na:Al3++4Na+2H2O===AlO2-+4Na++2H2↑
D. 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 沉淀完全: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
【答案】C
【详解】A.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会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SO2+H2O═2H++Cl-+SO42-,故A错误;
B.还原性Fe2+>Br-,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亚铁离子被氯气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B错误;
C.向AlCl3溶液中投入过量Na,反应生成了偏铝酸根离子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Na+2H2O═AlO2-+4Na++2H2↑,故C正确;
D.溶液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此时Al元素以AlO2-的形式存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2SO42-+2Ba2++4OH-═AlO2-+2H2O+2BaSO4↓,故D错误;
答案:C。
10.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 L,质量为24 g,此混合气体中C和O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2∶7 B. 3∶7 C. 4∶7 D. 5∶7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混合气体13.44L,物质的量为,由分子组成可知n(C)=0.6mol,则m(O)=24g-0.6mol×12g/mol=16.8g,n(O)==1.05mol,
则此混合气体中C和O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6:1.05=4:7,选项C符合题意。
11.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答案】D
【解析】选项为:A. (b-a)/V B.(2b-a)/V C.2(2b-a)/V D.2(b-a)/V
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那么Mg2+就有a/2mol,硫酸镁也就是a/2mol。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那么硫酸根离子有bmol。所以硫酸钾有b-a/2mol,钾离子就有2(b-a/2)mol=2b-amol。浓度就是mol/L,即2(2b-a)/V mol·L-1故答案为C
12.在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SO3 B. 溶液的酸性增强
C. 白色沉淀是BaSO4 D. FeCl3全部被还原为FeCl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发生反应:2FeCl3+ SO2+ 2H2O=2FeCl2+H2SO4+2HCl,H2SO4+ BaCl2=BaSO4↓+2HCl,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反应产生的沉淀是BaSO4,FeCl3全部被还原为FeCl2,由于反应产生盐酸,因此溶液的酸性增强,故错误的是A。
13.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
【答案】D
【详解】A.X为Na2CO3,W为盐酸时,碳酸钠和少量盐酸反应生成Z(碳酸氢钠),碳酸钠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Y(二氧化碳),Z(碳酸氢钠)加入盐酸可以生成Y(二氧化碳),Y(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生成Z(碳酸氢钠),符合转化关系,故不选A;
B.X为AlCl3,W为NaOH时,氢氧化钠过量生成Y(偏铝酸钠),氢氧化钠少量生成Z(氢氧化铝),Z(氢氧化铝)加入氢氧化钠生成Y(偏铝酸钠),Y(偏铝酸钠)加入弱酸生成Y(偏铝酸钠),符合转化关系,故不选B;
C..X为Ca(OH)2,W为CO2,二氧化碳过量生成 Y[Ca(HCO3)2]、二氧化碳少量生成Z(CaCO3),Y[Ca(HCO3)2]与Ca(OH)2反应可生成Z(CaCO3),Z(CaCO3)与CO2、水反应可生成Y[Ca(HCO3)2],符合转化关系,故不选C;
D.不论Cl 2 过量与不足,与金属Fe反应的产物均为FeCl 3 ,不符合转化关系,故选D;
答案:D。
14.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操作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
A
CO2(SO2)
饱和NaHCO3溶液
洗气
B
BaCO3(BaSO4)
饱和Na2CO3溶液
搅拌、过滤
C
CuCl2(FeCl3)
NaOH溶液
过滤
D
Cl2(HCl)
饱和食盐水
洗气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硫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因此可以除杂,故A合理;
B.加饱和Na2CO3溶液,Qc(BaCO3)>Ksp(BaCO3),BaSO4转化生成BaCO3沉淀,然后过滤分离,故B合理;
C.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时可以除掉铁离子,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钠离子,故C不合理;
D.HCl极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非常小,可以减少损失,故D合理;
答案:C
15.已知Fe3O4可表示成FeO·Fe2O3,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3Fe2++2S2O32-+O2+4OH- 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2和S2O32-是氧化剂,Fe2+是还原剂
B. 若有2 mol Fe2+被氧化,则被Fe2+还原的O2为0.5 mol
C. 每生成1 mol Fe3O4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D. 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3Fe2++2S2O32-+O2+4OH-=Fe3O4+S4O62-+2H2O中,化合物中铁元素、硫元素用平均化合价,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2→+8/3;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2→+5/2;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0→-2,所以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2+、S2O32-。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2+、S2O32-,A项错误;B. 2molFe2+被氧化时,失去电子2mol,则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2mol÷4=0.5mol,B项正确;C.由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Fe3O4,参加反应的氧气为1mol,转移电子数为1mol×4=4mol,C项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2+、S2O32-,3molFe2+参加反应时只有2mol被氧化,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最之比为1:(2+2)=1:4,D项错误;答案选B。
16.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
还原性:Fe2+>Cl-
【答案】D
【解析】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说明Cl2分别与KI、NaBr作用生成I2、Br2,可证明氧化性:Cl2>I2,Cl2>Br2,无法证明I2与Br2之间氧化性的强弱,A项错误;c处先变红,说明氯气与水生成酸性物质,后褪色,则证明氯气与水生成具有漂白性物质,B项错误;d处立即褪色,也可能是氯气与水生成酸性物质中和了NaOH,C项错误;e处变红说明Cl2将Fe2+氧化为Fe3+,证明还原性:Fe2+>Cl-,D项正确。
17.微粒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设样品中含有NaHCO3的质量为xg,则
2NaHCO3Na2CO3+H2O+CO2↑△m(减少)
2×84 106 62
xg (w1g-w2g)
则:168/x=62/(w1g-w2g),解得:x=84(w1−w2)/31,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为:,答案选B。
18.向含Al2(SO4)3 和 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 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A点生成的沉淀是BaSO4和Al(OH)3
B. 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
C. 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a3++2Al3++8OH-+3SO4=BaSO4↓+2AlO2-+4H2O D. 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向含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Al3+与OH-、Ba2+与SO42-之间的离子反应,如下:Ba2++SO42-═BaSO4↓,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假设1molAl2(SO4)3中SO42-完全被沉淀所需Ba(OH)2量为3mol,提供6molOH-,1molAl2(SO4)3中含有2molAl3+,由反应Al3++3OH-═Al(OH)3↓可知,2molAl3+完全沉淀,需要6molOH-,故:从起点到A点,可以认为是硫酸铝与氢氧化钡恰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沉淀,A点时SO42-完全沉淀,A-B为氯化铝与氢氧化钡的反应,B点时溶液中Al3+完全沉淀,产生沉淀达最大值,溶液中溶质为BaCl2,B-C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钡反应,C点时氢氧化铝完全溶解。A、根据上述分析,A点生成的沉淀是BaSO4和Al(OH)3,故A正确;B、前3LBa(OH)2溶液与溶液中Al2(SO4)3反应,从3L-6L为Ba(OH)2溶液与溶液中AlCl3反应,二者消耗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相等为3L×1mol/L=3mol,由生成硫酸钡可知3n[Al2(SO4)3]=n[Ba(OH)2],故n[Al2(SO4)3]=1mol,由氯化铝与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铝可知3n(AlCl3)=2[Ba(OH)2]=6mol,故n(AlCl3)=2mol,故原溶液中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故B正确;C、OA段实质为硫酸铝与氢氧化钡恰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Ba2++2Al3++6OH-+3SO42-=3BaSO4↓+2Al(OH)3↓,故C错误;D、D点的溶液中含有Ba2+、AlO2-,通入二氧化碳立即产生碳酸钡、氢氧化铝沉淀,故D正确;故选C。
19.向Fe2O3和Fe粉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H2SO4,各物质均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中不含Fe3+,且Fe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那么在反应中Fe2O3、Fe、H2SO4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1 B. 1:2:4 C. 1:2:3 D. 2:3:5
【答案】B
【解析】设Fe2+与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 1mol,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也是4mol, 再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2H++Fe=H2↑+Fe2+可知,在反应中Fe2O3、 Fe、H2SO4之间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 2mol和4mol,所以在反应中Fe2O3、 Fe、H2SO4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4,C正确,选C。
20.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 mol/L盐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 mol/L 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盐酸的体积为80mL B. a的取值范围为0≤ a <50
C. n(Mg2+)<0.025mol D. 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可知,首先发生的反应是中和过量的酸:H++OH-=H2O,然后是沉淀两种金属离子:Mg2++2OH-=Mg(OH)2↓、Al3++3OH-=Al(OH)3↓,最后是Al(OH)3的溶解:Al(OH)3+OH-=AlO2-+2H2O,从横坐标80mL到90mL这段可以求出n[Al(OH)3]=0.01mol。
【详解】A.第一阶段,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OH-=H2O;第二阶段,氯化镁、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Mg2++2OH-=Mg(OH)2↓、Al3++3OH-=Al(OH)3↓,在加入V(NaOH)=80mL时,溶液中溶质全为NaCl,可以看出氢氧化钠与盐酸物质的量相等,求出盐酸的体积为80mL,故A正确;
B.第三阶段,氢氧化铝溶解Al(OH)3+NaOH=NaAlO2+2H2O,因为此时消耗NaOH10mL,所以n(Al3+)=0.01mol,所以第一阶段和Al3+反应的NaOH为30mL,假设无Mg2+,a=50,而实际存在Mg2+,所以0≤a0,所以n(M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