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龙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展开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龙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有三组溶液:①含有水份的植物油中除去水份 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 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详解】①分液法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植物油与水互不相溶,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②蒸馏法是把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分离出来,碘与CCl4互溶但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③萃取法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利用的是萃取的方法,答案选C。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答案】D
【解析】①在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②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
③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物质的溶解;
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①和④,故选D.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 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答案】C
【解析】A. 1molH2O的质量为1mol×18g/mol=18g,A错误;B. 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摩尔质量为16g/mol,B错误;C. 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3.01×1023÷6.02×1023/mol=0.5mol,质量为0.5mol×64g/mol=32g,C正确;D.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D错误,答案选C。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 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数为0.02 NA
C. 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一个数为1 NA
【答案】B
【解析】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A不正确;B中1.06g碳酸钠是0.01mol,含有0.02mol钠离子,B不正确;C不正确,再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22.4L;D不正确,因为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答案选B。
5.欲配制100ml 1.0 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①将14.2 g Na2SO4 溶于100ml水中
②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 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①14.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4.2g÷142g/mol=0.1mol,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①错误;②32.2gNa2SO4•10H2O物质的量为32.2g÷322g/mol
=0.1mo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c=0.1mol÷0.1L=1.0mol•L-1,②正确;③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0mL×5mol/L=100mL×c(硫酸钠),则c(硫酸钠)=1mol/L,③正确,答案选B。
6.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 CH4 B. O2 C. NH3 D. CO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含有的分子数越多。由于四种气体的质量相等,所以根据n=m/M可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甲烷的摩尔质量最小,甲烷的物质的量最大,体积最大,答案选A。
7.下列物质是你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煤 B. 生铁 C. 蒸馏水 D. 矿泉水
【答案】C
【详解】A.煤是由含有碳、硫等多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故A错误;
B.生铁是由铁和碳组成的一种合金,是混合物,故B错误;
C. 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构成,是纯净物,故C正确;
D. 矿泉水中除含有水外,还有其他多种矿物质,是混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C。
8.氯化钠样品含有少量的Na2SO4 和 Na2CO3,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请在流程中的( )中写上合适的试剂,在[ ]中写上实验操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②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蒸馏水 (2). 溶解 (3). BaCl2溶液 (4). Na2CO3溶液 (5). 过滤 (6). 稀盐酸 (7). 蒸发结晶 (8). Na2SO4+BaCl2=BaSO4↓+2NaCl (9). Na2CO3+BaCl2 =BaCO3↓+2NaCl (10). BaCl2+Na2CO3=BaCO3↓+2NaCl (11). Na2CO3+2HCl=2NaCl+H2O+CO2↑
【详解】硫酸钠和碳酸钠可以选用钡离子除去,为不引入新的杂质,故选用氯化钡溶液,为使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充分沉淀,所加的氯化钡溶液需过量。由于过量的氯化钡要用碳酸钠来除,所以碳酸钠必需放在氯化钡的后面,最后加入盐酸酸化即可。主要操作流程为:先将样品加水溶解,然后加入BaCl2溶液,使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充分沉淀,再加入Na2CO3溶液沉淀过量的钡离子,经过滤除去沉淀,在滤液中再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最后通过蒸发结晶除去HCl的同时得到NaCl晶体;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4+BaCl2=BaSO4↓+ 2NaCl、Na2CO3 +BaCl2=BaCO3↓+2NaCl、BaCl2+Na2CO3 =BaCO3↓+2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蒸馏水、溶解、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稀盐酸、蒸发结晶;Na2SO4+BaCl2=BaSO4↓+2NaCl、Na2CO3+BaCl2 =B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
9.用18mol/L浓硫酸配制100 mL 3.0mol/L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④转移、洗涤;⑤定容、摇匀。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 。(从下列中选用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________;
【答案】(1). 16.7mL (2). B (3). 先向烧杯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4). 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出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5). 偏小 (6). 无影响 (7). 偏小 (8). 偏大
【详解】(1)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浓×V浓= c稀×V稀,且量筒的精确度一般为0.1 mL,则V浓==16.7 mL;根据大而近原则,因此应选择25 mL量筒;故答案为:16.7mL、B;
(2)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放热,为了防止暴沸引起安全事故,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再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边加入边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散热;故答案为:先向烧杯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定容:当液面在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与凹液面相切;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故答案为: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出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4)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会逐渐变稀,该情况能使所量取16.7mL液体所含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结果偏小;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对溶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无影响,故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导致溶质损失,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会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
故答案为:偏小、无影响、偏小、偏大。
10.常温下,在27.50g水中溶解12.50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1.21g/cm3,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_________,该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取出20.00 mL该溶液,配成浓度为1.00 mol/L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 _________。
【答案】(1). 0.05mol (2). 0.1mol (3). 1.51mol/L (4). 30.2mL
【详解】CuSO4·5H2O的摩尔质量是250g/mol,所以12.5g CuSO4·5H2O的物质的量是12.5g÷250g/mol=0.05mol,溶液中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是Cu2+和SO42-,所以该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是0.05mol+0.05mol=0.1mol;溶液的质量是27.5g+12.5g=40g,所以溶液的体积是40g÷1.21g/mL=0.033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是0.05mol÷0.033L=1.51mol/L;在稀释过程中溶质是不变的,所以稀释后的溶液的体积是V=;故答案为: 0.05mol、0.1mol、1.51mol/L、30.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