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山东省济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和正确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制蒸馏水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需要插入液面下
D. 分液操作时, 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C
【详解】A. 如果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A正确;
B. 如果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B正确;
C. 制蒸馏水时,通常不使用温度计,若一定要使用,则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插入液面下,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C错误;
D. 分液操作时,为防止试剂相互污染,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正确。
答案选C。
2.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合金都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的
B. 一般地,合金的硬度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熔点低于它的成分金属
C. 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
D. 使用不同的原料,改变原料的配比,变更制造合金的工艺等,可以制得具有不同性能的合金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相对于组成它的金属来说,一般具有密度较小、熔点较低、耐腐蚀性强、硬度大、机械强度大等方面的特点。
【详解】A. 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不一定都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的,A错误;
B. 一般地,合金的硬度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熔点低于它的成分金属,B正确;
C. 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C正确;
D. 不同的合金具有不同的性能,改变原料的配比、改变生成合金的条件,可以得到检验不同性能的合金,D正确;
答案选A。
3.生活中很多问题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稀豆浆、墨水、雾、烟都是胶体
②不锈钢餐具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③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所致
④Fe3O4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⑤在医疗上,NaHCO3和Al(OH)3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⑥二氧化硅可以制成光电池
⑦图标所警示的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A. ①② B. ③⑤ C. ④⑥ D. ⑥⑦
【答案】C
【详解】① 稀豆浆、墨水、雾、烟形成飞分散系都是胶体,①正确;
② 不锈钢餐具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属于合金,②正确;
③ 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所致,③正确;
④ Fe2O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不是四氧化三铁,④错误;
⑤ 在医疗上,NaHCO3和Al(OH)3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⑤正确;
⑥ 二氧化硅可以制成光导纤维,单质硅可以制成光电池,⑥错误;
⑦ 图标所警示的是当心火灾,属于易燃物质,⑦正确;
答案选C。
4.下列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量取10.88克碳酸钠
B. 用在氧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过氧化钠中的氧化钠
C. 用稀盐酸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D. 用四氯化碳保存金属钠
【答案】B
【详解】A. 托盘天平只能读数到0.1g,因此不能用托盘天平量取10.88克碳酸钠,A错误;
B. 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因此可用在氧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过氧化钠中的氧化钠,B正确;
C. 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盐酸首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因此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C错误;
D. 钠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四氯化碳保存金属钠,应该用煤油,D错误。
答案选B。
5. 下列物质都能导电,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NaCl溶液 B. 铁丝 C. 稀硫酸 D. 熔融的NaOH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因此不是电解质,错误;B.铁丝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是电解质,错误;C.稀硫酸中含有H2SO4、H2O,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是电解质,错误;D.熔融的NaOH是化合物,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是电解质,正确。
6.如果1g液氧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 )
A. n/16 B. n C. 16n D. 32n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m=nM、N=nNA结合氧气的组成分析解答。
【详解】如果1g液氧中含有n个氧原子,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32 mol,1分子氧气含有2个氧原子,则,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16n。答案选C。
7.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B. 发生化学反应时,越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其还原能力越强
C. 发生化学反应时,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 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被还原
【答案】B
【详解】A. 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其还原能力不一定越强,例如铝的金属性弱于钠的金属性,A错误;
B. 发生化学反应时,越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其还原能力越强,B正确;
C. 发生化学反应时,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例如稀有气体元素,C错误;
D. 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D错误。
答案选B。
8.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普通玻璃和水泥都用到石灰石
B. 硅是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C. 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氢氟酸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
D.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可得硅胶,硅胶可作瓶装药品的干燥剂
【答案】B
【详解】A. 生产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生产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黏土,因此二者都用到石灰石,A正确;
B. 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B错误;
C. 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氢氟酸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C正确;
D.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可得硅胶,硅胶多孔吸水性强,可作瓶装药品的干燥剂,D正确。
答案选B。
9.在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下列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 )
A. I- B. S2- C. Cu2+ D. SCN-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液中的离子如果不与铁离子反应,则可以大量共存,据此解答。
【详解】A. I-与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和亚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S2-与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和亚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Cu2+与铁离子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 SCN-与铁离子反应使溶液显红色,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10.下列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铁保存在潮湿的环境中 B. NaOH溶液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 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D. 金属镁必须隔绝空气保存
【答案】C
【详解】A.金属铁保存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A错误;
B.烧碱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容易将瓶口和瓶塞粘结在一起,故烧碱溶液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B错误;
C.氢氟酸会与玻璃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4HF+SiO2=SiF4↑+2H2O,常用此原理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不能贮存在细口玻璃瓶里,应放在塑料瓶中,C正确;
D.镁条和氧气虽然能形成一层氧化镁薄膜,但反应程度很小,这层薄膜可以保护内部的镁不被氧化,故无需隔绝空气保存,D错误;
答案选C。
11.已知一种不纯的铁粉含有某种杂质,取5.6克该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L,则原铁粉含有的杂质为( )
A. 碳 B. 锌 C. 铜 D. 镁
【答案】D
【解析】
【分析】假设这5.6g全部为铁,根据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氢气为0.1mol,而实际产生的氢气是0.15mol,这说明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杂质产生的氢气大于铁产生的氢气,据此解答。
【详解】假设这5.6 g全部为铁,设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Fe+H2SO4=FeSO4+H2↑
56 1
5.6g xmol
解得x=0.1。
由于实际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3.36L÷22.4L/mol=0.15mol,所以同为5.6g时杂质产生的氢气物质的量应该大于0.1mol。
A. 碳与稀硫酸不反应,A不符合;
B. 锌的摩尔质量大于56g/mol,5.6g锌产生的氢气小于0.1mol,B不符合;
C.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C不符合;
D. 镁的摩尔质量小于56g/mol,5.6g镁产生的氢气大于0.1mol,D符合;
答案选D。
12.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H+、SiO32-、NO3- B. Ca2+、Na+、NO3-、Cl-
C. Ba2+、Cu2+、OH-、NO3- D. Fe3+、SCN-、SO42-、Cl-
【答案】B
【解析】
【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和溶液无色分析解答。
【详解】A. H+与SiO32-结合生成硅酸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Ca2+、Na+、NO3-、Cl-在溶液中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C. Cu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且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Fe3+与SCN-反应使溶液显血红色,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B。
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 足量锌与200mL 1mol/L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体积约为2.24L
C. 1mol二氧化硅含有SiO2的分子数目为NA
D. 17g氨气(NH3)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目一定相同,但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误;
B. 足量锌与200mL 1mol/L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为0.1mol,状态未知,其体积不一定约为2.24L,B错误;
C. 二氧化硅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原子晶体,不存在二氧化硅分子,C错误;
D. 17g氨气(NH3)的物质的量是1mol,1分子氨气含有10个电子,则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D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稀醋酸与苏打溶液:2H++CO32-=H2O+CO2↑
B.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2Al+2OH-=2AlO2-+3H2↑
C. 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Cu2+=Cu+2Na+
D.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SiO32-+CO2+H2O=H2SiO3↓+CO32-
【答案】D
【详解】A. 醋酸是弱酸,难电离,用化学式表示,稀醋酸与苏打溶液: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A错误;
B.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B错误;
C. 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和氢气:2Na+2H2O+Cu2+=Cu(OH)2↓+2Na++H2↑,C错误;
D.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生成硅酸和碳酸钠:SiO32-+CO2+H2O=H2SiO3↓+CO32-,D正确。
答案选D。
15.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二者等物质的量的固体分别与足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和生成气体的量均不同
B. 二者等浓度的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都变成红色,且碳酸钠溶液红色深
C. 二者都易溶于水,但NaHC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D. 二者都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也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B
【详解】A.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快,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生成气体的量相同,A错误;
B. 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且CO32-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则等浓度的溶液,Na2CO3溶液的碱性较强,因此二者等浓度的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都变成红色,且碳酸钠溶液红色深,B正确;
C. 二者都易溶于水,但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C错误;
D. 二者都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16.下列反应中都有水的参加,其中水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
A. Cl2+H2O =HCl+HClO B. CaO+H2O=Ca(OH)2
C. 2Na+2H2O=2NaOH+H2↑ D. C+H2O=CO+H2
【答案】A
【解析】
【分析】水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说明水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变化,据此解答。
【详解】A. 反应Cl2+H2O=HCl+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氯气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A符合;
B. 反应CaO+H2O=Ca(OH)2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
C. 反应2Na+2H2O=2NaOH+H2↑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C不符合;
D. C+H2O=CO+H2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D不符合。
答案选A。
1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标况时22.4 L H2、Cl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2NA个原子
B. 标况时22.4 L H2O中含有3NA个原子
C. 27g Al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1.5NA
D. 16 g O3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NA
【答案】B
【详解】A. 标况时22.4L H2、Cl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因此其中含有2NA个原子,A正确;
B. 标况时水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 H2O中含有的原子个数,B错误;
C. 27g Al的物质的量是1mol,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生成1.5mol氢气,因此气体分子数为1.5NA,C正确;
D. 16 g O3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6g÷16g/mol=1mol,氧原子个数为NA,D正确;
答案选B。
18.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KCl、MgCl2、AlCl3溶液分别用1 mol·L-1的AgNO3溶液与之反应,都能使Cl-恰好完全沉淀。则所用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2:3 B. 3:2:1 C. 2:3:6 D. 6:3:2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完全沉淀,则Cl-+Ag+=AgCl↓,设KCl、MgCl2、AlCl3都是1mol,则利用方程式可计算消耗的Ag+的物质的量,再由c=n/V可计算所用AgNO3溶液的体积比。
【详解】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KCl、MgCl2、AlCl3 溶液,则可设KCl、MgCl2、AlCl3都是1mol,完全沉淀其中的Cl-,根据方程式Cl-+Ag+=AgCl↓可知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mol、2mol、3mol。由于硝酸银的浓度相同,则所用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1:2:3。答案选A。
19.根据下列反应判断还原剂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 C+H2O=CO+H2 ② C+CO2=2CO ③ CO+H2O=CO2+H2
A. C>H2>CO B. C>CO>H2 C. H2>C>CO D. CO>H2>C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分析解答。
【详解】反应C+H2O=CO+H2中碳是还原剂,氢气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是C>H2;
反应C+CO2=2CO中碳是还原剂,CO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是C>CO;
反应CO+H2O=CO2+H2中CO是还原剂,氢气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CO>H2;
综上所述,还原剂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CO>H2。答案选B。
20.向下列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最终无沉淀存在的是( )
A. MgCl2 B. AlCl3 C. FeCl2 D. Ca(HCO3)2
【答案】B
【详解】A. 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生成氢氧化镁沉淀,A不符合;
B.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生成水、偏铝酸钠和氯化钠,不会产生氢氧化铝沉淀,B符合;
C. 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先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C不符合;
D. 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生成碳酸钙沉淀,D不符合。
答案选B。
21.实验室里需要480mL 0.100mol/L的NaOH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1.9 g NaOH加入480mL水 B. 称取1.9 g NaOH,配成500mL溶液
C. 称取2.0 g NaOH配成500mL溶液 D. 称取2.0 g NaOH加入500mL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实验室里需要480mL 0.100mol/L的NaOH溶液,需要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5L×0.1mol•L-1=0.05mol,需称取NaOH的质量为0.05mol×40g/mol=2g,据此对各项进行判断。
【详解】由于实验室中没有480mL容量瓶,只能选用500mL容量瓶,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0.5L×0.1mol•L-1×40g/mol=2g;加入500mL水,溶液的体积不是500mL,故答案选C。
22.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 )
A. Fe3+、SO42-、Cl-、Na+ B. Ba2+、Mg2+、HCO3-、AlO2-
C. SO42-、Na+、K+、CO32- D. SO42-、K+、AlO2-、OH-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结合离子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 显碱性时,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显酸性时,Fe3+、SO42-、Cl-、Na+可以大量共存,A不符合;
B. 显酸性时,HCO3-、AlO2-不能大量共存;如果显碱性,则Mg2+、HCO3-均不能大量共存,B符合;
C. 显酸性时,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但显碱性时SO42-、Na+、K+、CO32-可以大量共存,C不符合;
D. 显酸性时,OH-、AlO2-均不能大量共存,如果显碱性,则SO42-、K+、AlO2-、OH-可以大量共存,D不符合。
答案选B。
23.下列实验设计、实验现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结论
A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3
加入适量铜粉
铜粉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B
检验Fe2(SO4)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SO4
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变浅或褪色
C
检验BaCl2溶液中混有AlCl3
逐滴加入NaOH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溶解
D
配制500ml 0.1mol/L的稀硫酸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所配稀硫酸的浓度偏小
【答案】A
【详解】A、加入适量铜粉后,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引入新杂质氯化亚铁,A错误;
B、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亚铁离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变浅或褪色可以说明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硫酸亚铁,B正确;
C、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溶解,说明含有氯化铝,C正确;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D正确;
答案选A。
24.下列实验现象的预测不正确或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实验I: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B. 实验II:倒转振荡后正立静置,下层液体为紫红色
C. 实验III: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D. 实验IV:制备Fe(OH)2并观察其颜色
【答案】C
【详解】A. 实验I中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选;
B. 实验II中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中,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因此倒转振荡后正立静置,下层液体为紫红色,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
C. 实验III中要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应该把易分解的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中,图中碳酸氢钠的受热温度较高,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选;
D. 实验IV中煤油可以隔绝空气,防止氧气氧化氢氧化亚铁,因此该装置能制备Fe(OH)2并观察其颜色,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选;
答案选C。
25.(1)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面列出了金属的几种性质:①导热性、②导电性、③还原性、④延展性、⑤具有金属光泽。请在下面金属用途后的横线上填上金属性质对应的序号。
A. 用铝锭制成包装用的铝箔_________________;
B. 用铝制成的高压铝锅__________________;
C. 用铁粉回收照相业废液中的银_________________;
D. 电信业中大量使用的铜丝、金属电缆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图中横坐标为向一定量的某溶液中加入某物质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生成沉淀的量.从A—E中,选择适合各题要求的序号填空
溶液
加(通)入物质
序号
AlCl3溶液
加入过量氨水
____
饱和石灰水
通入过量CO2
____
MgCl2、AlCl3混合液
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____
【答案】(1). ④ (2). ① (3). ③ (4). ② (5). B (6). A (7). E
【解析】
【分析】(1)结合金属的性质特点分析其用途;
(2)A表示先后加入等体积的某溶液,先沉淀最大量,后沉淀全部溶解;
B表示加入某溶液,沉淀达最大量后,继续加入某溶液,沉淀不再增加或溶解;
C表示加入某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沉淀,沉淀达最大量后,加入某溶液,沉淀不再增加或溶解;
D表示加入某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沉淀,沉淀达最大量后,加入某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E表示加入某溶液,先沉淀最大量,后沉淀部分溶解。
【详解】(1)A. 金属铝具有延展性,可用铝锭制成包装用的铝箔,答案选④;
B. 金属铝的导热性好,可用铝制成高压铝锅,答案选①;
C. 金属铁的还原性强于银,可用铁粉回收照相业废液中的银,答案选③;
D. 金属铜的导电性好,因此电信业中大量使用的铜丝、金属电缆,答案选②。
(2)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氯化铝溶液加入过量氨水的反应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对照图象应为B;
饱和石灰水通入CO2气体,应先有沉淀:Ca(OH)2+CO2=CaCO3↓+H2O,继续通入CO2气体,沉淀溶解:CaCO3+CO2+H2O=Ca(HCO3)2,对照图象应为A;
MgCl2、AlCl3的混合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是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3NaOH=Al(OH)3↓+3NaCl,后是氢氧化铝溶解,Al(OH)3+OH-=AlO2-+2H2O,对照图象应为E。
26.已知: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生成气体M;过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气体Q;气体M可在气体Q中燃烧。
【实验一】应用如图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底烧瓶中盛装水,并加入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先点燃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二】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可以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某化学探究学习小组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来证明过氧化钠作供氧剂时可与CO2反应生成O2。图中,A是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装置,D装置中装有过氧化钠固体。
(4)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图中实验装置填写下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6)若无C装置,对实现该实验目的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影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若无影响,则填“无影响”。
【答案】(1). 3Fe+ 4H2O(g)Fe3O4+4H2 (2). 防止暴沸 (3). 酒精灯 (4). 2Na2O2+2CO 2=2Na2CO3+O2 (5). HCO3-+H+=H2O+CO2↑ (6). 浓硫酸 (7). 2Na2O2+2H2O=4NaOH+O2
【解析】
【分析】(1)铁与水蒸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分析碎瓷片的作用是;
(3)如果在一套装置中需要两处加热,一定要注意点燃加热仪器的顺序,一般是根据实验的安全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来考虑;
(4)、(5)、(6)实验装置可知,本实验首先由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CO2,产生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以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利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然后过氧化钠与CO2反应,产生O2,最后用排水法收集O2,据此解答。
【详解】(1)铁与水蒸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
(2)圆底烧瓶中盛装水,并加入了几片碎瓷片,由于反应需要加热,因此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事故的发生;
(3)点燃加热仪器的顺序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本实验中为了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强热的条件下反应,应该先点燃酒精灯,产生水蒸气后,排尽硬质玻璃管内空气,再点燃酒精喷灯;
(4)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5)产生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然后利用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防止干扰过氧化钠与CO2反应;
(6)若无C装置,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和过氧化钠也反应生成氧气2Na2O2+2H2O=4NaOH+O2,不能证明过氧化钠可与CO2反应生成O2,因此对实现该实验目的有影响。
27.(1)工业上生产纯硅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在制备粗硅时,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生成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3.0 g SiO2 ,则转移电子的总数为_______________。
②粗硅与氯气反应后得到沸点较低的液态四氯化硅,其中常混有一些高沸点、难挥发性液体杂质(与液态四氯化硅互溶),必须分离提纯。其提纯方法为____(填字母)。
A. 蒸馏 B. 过滤 C. 萃取 D. 蒸发
(2)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沉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10.2 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500mL过量的稀盐酸中,得到11.2 L H2(标准状况下)求:①该合金中镁的质量为__________。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答案】(1). 还原剂 (2). CO (3). 1.204×1023 (4). A (5). 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6). 4Fe(OH)2+O2 +2H2O=4Fe(OH)3 (7). 4.8g (8). 0.4mol·L-1
【解析】
【分析】(1)二氧化硅和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和CO,生成的粗硅和氯气化合生成四氯化硅,四氯化硅和氢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生成硅和氯化氢,据此解答。
(2)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据此解答。
(3)镁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金属的质量和产生的氢气体积结合方程式计算。
【详解】(1)①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二氧化硅和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因此在制备粗硅时,焦炭的作用是还原剂,生成气体的化学式为CO;在该反应中,硅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0价得到4个电子,若消耗了3.0 g SiO2,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是3.0g÷60g/mol=0.05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05mol×4=0.2mol,电子总数为0.2mol×6.02×1023/mol=1.204×1023。
②粗硅与氯气反应后得到沸点较低的液态四氯化硅,其中常混有一些高沸点、难挥发性液体杂质(与液态四氯化硅互溶),必须分离提纯,由于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则其提纯方法为蒸馏法,答案选A。
(2)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因此看到的现象是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3)标况下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设合金中镁和铝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则24x+27y=10.2。根据方程式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可知x+1.5y=0.5,解得x=0.2、y=0.2。
①该合金中镁的质量为0.2mol×24g/mol=4.8g。
②根据铝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0.5L=0.4mol·L-1。
28.A、B、C、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C为厨房中的用品,D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①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B的俗名____________;
②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
①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验B中阳离子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OH (2). 纯碱(或苏打) (3). CO32-+CO2 +H2O=2HCO3- (4). Fe+2Fe3+=3Fe2+ (5). Cl2 +2Fe2+=2Cl-+2Fe3+ (6). 取少量B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说明B中的阳离子是Fe3+
【解析】
【分析】(1)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均含有Na元素,C为厨房中的用品,则C为NaCl,D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D为CO2,据此解答;
(2)若A、D均为单质,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为Fe2O3,则D为Fe,且A为气体,由转化关系可知A具有强氧化性,将Fe氧化为高价态,可推知A为Cl2、B为FeCl3、C为FeCl2,据此解答。
【详解】A、B、C、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则
(1)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均含有Na元素,C为厨房中的用品,则C为NaCl,D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D为CO2,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B,B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B为碳酸钠,且A与C反应得到B,则A为NaOH、C为NaHCO3。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NaOH,B为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
②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CO2+H2O=2HCO3-;
(2)若A、D均为单质,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为Fe2O3,则D为Fe,且A为气体,由转化关系可知A具有强氧化性,将Fe氧化为高价态,可推知A为Cl2、B为FeCl3、C为FeCl2。
①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是Fe+2Fe3+=3Fe2+;
②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Fe2+=2Cl-+2Fe3+;
③B中含有阳离子为Fe3+,检验方法是:取少量B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说明B中的阳离子是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