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题(解析版)

    【化学】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

    山东省德州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考试试题
    1.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B. 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
    C. 制陶、冶金及酿酒等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化学家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制造出“第二自然界”
    【答案】B
    【详解】A.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是化学的特征,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故A描述正确;
    B.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制造出新的分子,不能制造新的原子,故B描述错误;
    C.制陶、冶金及酿酒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描述正确;
    D.化学家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制造出“第二自然界”,故D描述正确;
    答案选B。
    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
    B. 0.012 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C. 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D. 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答案】B
    【解析】A选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错误;B选项,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为6.02×1023mol-1,正确;C选项,表示水的组成时,粒子名称不明确;D选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并非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
    3.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 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扑灭,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C. 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氯化镁溶液的试管里,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D. 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试管底部有红色物质生成
    【答案】D
    【详解】A.钠和氧气在空气中不加热时生成氧化钠,在氧气中点燃,生成过氧化钠,故A说法正确;
    B.因钠能与水剧烈反应,钠着火不能用水来灭火,应用沙子盖灭;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与煤油不反应,可保存在煤油中,故B说法正确;
    C.钠与盐溶液反应时,一般先与水反应,则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氯化镁溶液的试管里,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故C说法正确;
    D.钠性质活泼,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最后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D说法错误;
    答案选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2.4 L·mol-1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 1 mol H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为2 g
    C. 标准状况下,18 g水的体积为22.4 L
    D. H2和O2的混合气体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答案】D
    【详解】A.在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1,在非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也有可能为22.4 L·mol-1,故A错误;
    B.1 mol H2的质量只有在任何条件下均是2 g,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则18 g水的体积不是22.4 L,故C错误;
    D.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故D正确;
    答案选D。
    5.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其变质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
    A. Na2O B. NaOH
    C. Na2CO3 D. NaHCO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钠变质过程是:钠→氧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十水碳酸钠晶体。所以在变质的过程中不能出现的是NaHCO3。答案选D。
    6.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盛冷水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有( )
    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 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③反应后溶液变红 ④钠熔成闪亮的小球 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①钠投入水中,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钠不会沉入水底,故①错误;②2Na+2H2O2NaOH+H2↑,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故②正确;③生成氢氧化钠使石蕊变蓝,反应后溶液变蓝,故③错误;④钠熔点低,反应放热,钠熔成闪亮的小球,故④正确;⑤在氢气的推动下,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故⑤正确;⑥氢气在钠块与水之间的缝隙中逸出,有“嘶嘶”的响声发出,故⑥正确。故选C。
    7.将金属钠分别投入到下列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FeCl3溶液 B. K2SO4溶液
    C. MgCl2溶液 D. 饱和NaOH溶液
    【答案】B
    【详解】A.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有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总反应为: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由方程式知,溶液的质量减轻,故A与题意不符;
    B.钠与硫酸钾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所以溶液质量增加,故B符合题意;
    C.钠先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方程式为:2NaOH+MgCl2=2NaCl+Mg(OH)2↓,将两个方程式相加:2Na+2H2O+MgCl2=H2↑+2NaCl+Mg(OH)2↓,由方程式知,溶液的质量减轻,故C与题意不符;
    D、钠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由于是饱和溶液,溶剂减少,会析出氢氧化钠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故D与题意不符;
    答案选B。
    8.下面是对Na2O2和Na2O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Na2O2和Na2O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
    B. Na2O2和Na2O都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C. Na2O2和Na2O分别与H2O反应都有NaOH生成
    D. 等物质的量的Na2O2与Na2O阴阳离子的微粒总数不同
    【答案】D
    【详解】A.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最终都生成碳酸钠,故A叙述正确;
    B.Na2O2和Na2O都能与CO2、H2O发生反应,故B叙述正确;
    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C叙述正确;
    D.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也是1:2,则等物质的量的Na2O2与Na2O阴阳离子的微粒总数相同,故D叙述错误;
    答案选D。
    9.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a+数目变小
    B. 溶液中有气体逸出,Na+数目增加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 溶液中Na+数目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A
    【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原烧碱溶液是饱和的,恢复到原温度,仍为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但与原溶液相比较,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减少,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少,Na+数目减少,故A说法正确;
    B.溶液中Na+数目是减小的,故B说法错误;
    C.因变化前后两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说法错误;
    D.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说法错误;
    答案选A。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NA个氮原子的氮气的体积约为11.2 L
    B.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常温常压下,11.2 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常温常压下,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含有NA个氮原子的氮气是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A不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B不正确;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不是0.5mol,C不正确;64gSO2是1mol,含有3mol原子,D正确。
    11. 氯气可用于消灭田鼠,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
    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易液化 ⑤溶于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将氯气通入到田鼠洞中起灭鼠作用,一方面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大得多,可沉在洞里,另一方面氯气有毒。
    12.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 CuCl2 B. MgCl2 C. FeCl2 D. FeCl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Cu和盐酸不反应,不能得到CuCl2,A错;Fe和Cl2得到的是 FeCl3,C错; Fe和盐酸得到的是FeCl2D错,选B。
    13.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Ⅰ图中:实验现象证明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
    B. Ⅱ图中:闻Cl2的气味
    C. Ⅲ图中:生成棕黄色的烟
    D. Ⅳ图中: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答案】D
    【详解】A.由Ⅰ图中实验现象可知: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没有漂白性,而能使湿润的有色布色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具有漂白性,故A说法正确;
    B.Cl2有毒,闻其气味时应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中,故B说法正确;
    C.Cu丝在Cl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故C说法正确;
    D.若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烧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就会鼓起,故D说法错误;
    答案选D。
    14.有些地方的自来水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
    A. NaOH B. AgNO3
    C. NaHCO3 D. 盐酸
    【答案】D
    【分析】自来水中溶有少量氯气,一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若所配药品能与氯水发生反应,则药品会变质,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A.NaOH和氯气产生次氯酸钠,能发生如下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使相应的药品变质;
    B.硝酸银和氯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使相应的药品变质。
    C.NaHCO3能与氯水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CO2),使相应的药品变质;
    D.盐酸与氯水不反应,不会变质;
    答案选D。
    15.在同温、同压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单质气体之间的关系是( )
    ①体积都是22.4 L ②具有相同的体积
    ③都是双原子分子 ④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目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都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相同的体积,但是单质分子不一定都是双原子分子,未指明标准状况且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所以正确答案选B。
    16.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蓝色,再通入氯气,溶液由蓝色先变成红色,最后颜色慢慢退去,其原因是 ( )
    ①氯气有漂白性 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 ③氯气的水溶液呈酸性 ④次氯酸有漂白性 ⑤氯化钠有漂白性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④⑤
    【答案】B
    【详解】紫色石蕊试液滴到NaOH溶液中显蓝色,若其中的NaOH消耗完,则蓝色将转为紫色(石蕊试液本身的颜色),若溶液转为酸性,则溶液转为红色。而在具有漂白性物质的作用下,溶液颜色将慢慢消失。当过量Cl2通入该溶液时,由于Cl2与NaOH反应,NaOH被消耗,继续通入的Cl2将与H2O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使溶液显酸性,最终在次氯酸分子的作用下,溶液褪色。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应为②③④。Cl2、NaCl均不具有漂白性。故答案选B。
    17.如下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2,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退色,则D瓶中装的不可能是( )

    A. 浓H2SO4 B. NaOH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饱和NaCl溶液
    【答案】D
    【分析】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而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有色布条,含水蒸气的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因此说明D中溶液可以吸收氯气或可干燥氯气,据此分析来解答。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氯气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的氯气,故A与题意不符;
    B.氯气通过NaOH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故B与题意不符;
    C.氯气通过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钙反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故C与题意不符;
    D.氯气与食盐水不反应,进入C的为潮湿的氯气,关闭B阀时,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8.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 等温等密度的CO和C2H4
    C. 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 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答案】A
    【详解】A.C2H4和N2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根据n===可知,分子数相等,故A正确;
    B.若压强不相等,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的物质的量不等,则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因压强可能不等,则所含有的分子数也可能不相等,故C错误;
    D.若温度不同,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CO2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则分子数不相等,故D错误;
    答案选A。
    19.(1)4.9 g H2SO4含________________个H2SO4分子,能和__________mol NaOH完全反应。
    (2)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CO和CO2,其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在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和NO,其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
    (4)标准状况下有①44.8 L CH4,②9.03×1023个NH3分子,③85 g H2S三种气体,对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5)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气体X2跟3体积气体Y2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C,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3.01×1022 (或0.05NA) (2). 0.1 (3). 7∶11 (4). 15∶14 (5). ③、①、② (6). XY3 (或Y3X)
    【详解】(1)4.9 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4.9g÷98g/mol=0.05mol,则含有硫酸分子个数为0.05 NA,由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可知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0.05mol×2=0.1mol,故答案为:3.01×1022 (或0.05NA)、0.1;
    (2)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CO和CO2,其物质的量相等,则其质量比为28:44=7:11,故答案为7:11;
    (3)在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和NO,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5:14,其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答案为15:14;
    (4)标准状况下①44.8 L CH4,②9.03×1023个NH3分子,③85 g H2S三种气体,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5mol、=2.5mol,故答案为:③、①、②;
    (5)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设生成的气体为Z,可得:X2+3Y2=2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可得生成物分子含1个X原子,3个Y原子,化学式为XY3,故答案为:XY3 (或Y3X)。
    20.A~E五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B为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其常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举一例即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过氧化钠 (2). 漂白剂、供氧剂等 (3). 2Na2O2+2H2O ===4NaOH+O2↑ (4). 2Na2O2+2CO2===2Na2CO3+O2 (5). 2Na+O2Na2O2 (6). 2Na+2H2O===2NaOH+H2↑
    【分析】A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B为单质,则A为过氧化钠,B为钠单质,B在氧气中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D,D为碳酸钠,故此可推出C为氢氧化钠,E为氯化钠。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A为过氧化钠,通常可作漂白剂和供氧剂,故答案为:过氧化钠;漂白剂、供氧剂等;
    (2)① 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 ===4NaOH+O2↑;
    ②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③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
    ④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21.现有A、B、C三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把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将气体B通入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气体B通入到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三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将白色浑浊物D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出现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l2+H2O===HCl+HClO (2). Cl2+2NaOH===NaCl+NaClO+H2O (3).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BC (5). CaCl2+Na2CO3===CaCO3↓+2NaCl (6). Ca(ClO)2+Na2CO3===CaCO3↓+2NaClO
    【分析】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A为氢气;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B为氯气;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则C为氯化氢。把氯气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1)①将气体B通入到水中:Cl2+H2O==HCl +HClO
    ②将气体B通入到NaOH溶液中:Cl2+2NaOH=NaCl +NaClO+H2O
    ③将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HCl和Cl2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都生成AgCl白色沉淀;故答案为:BC;
    (3)白色浑浊物D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向该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会为碳酸钙沉淀生成,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Ca(ClO)2+Na2CO3===CaCO3↓+2NaClO。
    22.(1)某化工厂用氯气与石灰乳生产漂白粉,该厂出厂产品说明书如下:

    ①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写出漂白粉变质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实验室研究员将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 mL气体,则该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份的质量为___________(假设漂白粉中的其它成份不与硝酸反应)。
    (2)将14 g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所得溶液的体积为400 mL。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 Ca(ClO)2+H2O+CO2===CaCO3+2HClO (2). 2HClO2HCl+O2↑ (3). 2.86 g (4). 6.2 (5). 0.4 mol
    【详解】(1)①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且次氯酸不稳定,故答案为: 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2HCl+O2↑;
    ②漂白粉完全变质后其中的有效成分Ca(ClO)2会转化为CaCO3,加入硝酸会发生反应:CaCO3+2HNO3=Ca(NO3)2+CO2+H2O;二氧化碳的量为448×10-3/22.4=0.02mol; 根据方程式关系,消耗碳酸钙的量为0.02mol,Ca(ClO)2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02×143=2.86克;
    (2)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中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05mol,则n(Na2O2)=0.05mol×2=0.1mol,m(Na2O2)=0.1 mol×78 g·mol-1=7.8 g,m(Na2O)=14 g-7.8 g=6.2 g;所得溶液中n(Na+)=2 n(Na2O2)+2n(Na2O)= 2×(0.1 mol+0.1 mol)=0.4 mol,故答案为:6.2、0.4 mol。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