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02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02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02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卡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第I卷(共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
A. 明矾净水 B. 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适量盐酸
C. 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 D. 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明矾的主要成分是KAl(SO4)2•12H2O,加入水中后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起到净水的作用,与盐类的水解有关,A项错误;
B. Fe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配制时加入适量盐酸,能抑制盐类的水解,与盐类的水解有关,B项错误;
C. 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与盐类的水解无关,C项正确;
D. 泡沫灭火器中发生的是Al3+和HCO3-发生双水解产生大量的CO2,与盐类的水解有关,D项错误;
答案选C。
2.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在水溶液达到平衡:Mg (OH)2(s) Mg2+(aq)+2OH-(aq),要使平衡向左移动,且c(Mg2+)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少量水 B. 加入少量盐酸
C.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D. 加入少量MgSO4 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入少量水,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故A错误;
B、加少量盐酸,消耗了氢氧根离子,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Mg2+)增加,故B错误;
C、加入NaOH固体,增大了c(OH-),使溶解平衡向左移动, c(Mg2+)减小,故C错误;
D、加入少量固体MgSO4,增大了c(Mg2+),使溶解平衡向左移动,故D正确;
本题选D。
3.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1,下列反应中能放出57.3kJ热量的是( )
A. 1mol稀H2SO4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B. 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l)
C. 稀NaOH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H2O(l)
D. 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l)
【答案】B
【解析】
【分析】中和热指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 由中和热的概念可知稀H2SO4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热量,A项错误;
B. 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l)时放出57.3kJ热量,B项正确;
C. 95%浓硫酸发生反应时要放出热量,与NaOH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C项错误;
D. 氨水属于弱碱,电离时需要吸收能量,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D项错误;
答案选B。
4.常温下,0.1mol/L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 NaCl B. NaHCO3
C. Al2(SO4)3 D. Ba(OH)2
【答案】C
【解析】
【分析】A. 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水溶液为中性,pH=7;
B. NaHCO3是强碱弱酸盐,H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
C. Al2(SO4)3是强酸弱碱盐,Al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pH1,说明HNO2电离不完全,为弱酸,A项不符合题意;
B.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但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B项符合题意;
C. HN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NO2晶体,溶液中c(OH-)增大,c(H+)减小,加入NaNO2晶体,增大了c(NO2-)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项不符合题意;
D. 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7,说明NaNO2为强碱弱酸盐,即HNO2为弱酸,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9.一定条件下,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B. 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 向氯水中缓慢加入硝酸银固体,氯水颜色变浅
D. 使用MnO2作催化剂能加速H2O2的分解
【答案】AD
【解析】
分析】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是:如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 H2和I2生成H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且为等体积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项正确;
B. 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将氨液化分离,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可以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错误;
C. 氯水中存在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加入硝酸银固体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可以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错误;
D. H2O2的分解反应不是可逆反应,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正确;
答案选AD。
10.室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则此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Al3+、Na+、NO3-、Cl- B. K+、Na+、Cl-、NO3-
C. K+、Na+、Cl-、HCO3- D. K+、NH4+、SO42-、NO3-
【答案】B
【解析】
【分析】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说明该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也就是说溶液中存在着H+或者OH-,据此判断。
【详解】A. Al3+与O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 K+、Na+、Cl-、NO3-与H+或OH-均可大量共存,B项正确;
C. HCO3-与H+或者OH-均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
D. NH4+与OH-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答案选B。
11.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在2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开始充入4mol的SO2和2mol的O2,10s后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SO3)=0.5 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v(SO2)∶v(O2)=2∶1 B. 10s内,v(SO3)=0.05mol·L-1·s-1
C. SO2的平衡转化率为25% D. 平衡时剩余SO2的物质的量为3.5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方程式利用三段法进行计算并判断。
【详解】平衡时n(SO3)= 0.5 mol·L-1×2L=1mol
2SO2(g) + O2(g) 2SO3(g)
始(mol) 4 2 0
转(mol) 1 0.5 1
平(mol) 3 1.5 1
A. 由以上分析可知v(SO2)==0.05mol·L-1·s-1,v(O2)==0.025mol·L-1·s-1,则v(SO2)∶v(O2)=0.05:0.025=2∶1,A项正确;
B. v(SO3)==0.05mol·L-1·s-1,B项正确;
C. SO2的平衡转化率=×100%=25%,C项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平衡时剩余SO2的物质的量为3mol,D项错误;
答案选D。
12.常温下,下列关于pH=3的HF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中由H2O电离出的c(H+)=1.0×10-3 mol·L-1
B. 与等体积pH=11的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呈中性
C. 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H+)>c(F-)>c(OH-)
D. 滴加NaOH溶液至c(F-)=c(Na+)时,溶液pH=7
【答案】CD
【解析】
【分析】A. HF电离出的H+抑制了水的电离;
B. HF过量,与等体积pH=11的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
C.H+除了来自HF电离,还来自水的电离,因此c(H+)>c(F-);
D.根据电荷守恒进行分析。
【详解】A. pH=3的HF溶液中,c(H+)=10-3mol/L,电离出的H+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中OH-来自水的电离,则由水电离出的c(OH-)=)==10-11mol/L,A项错误;
B. pH=3的HF溶液与等体积pH=11的NaOH溶液混合,HF为弱酸,混合液中HF过量,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B项错误;
C. H+除了来自HF电离,还来自水的电离,因此c(H+)>c(F-),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H+)>c(F-)>c(OH-),C项正确
D. 根据电荷守恒有c(H+)+ c(Na+)= c(OH-)+ c(F-),滴加NaOH溶液至c(F-)=c(Na+)时可得c(H+)= c(OH-),溶液呈中性,常温下溶液pH=7,D项正确;
答案选CD。
13.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化学平衡:2NO2(g)N2O4(g),ΔH0,如欲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可以使用减小压强、升高温度等方法,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 增大容器容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衡正向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增大,A项错误;
B. 升高反应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平衡正向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增大,B项错误;
C. 恒容下通入乙烷,平衡正向移动,但乙烷平衡转化率减小,C项正确;
D. 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体系内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不变,D项正确
答案选CD。
第II卷(共60分)
15.完成下列填空。
(1)25℃时,已知 0.1mol·L-1 CH3COOH 溶液的 pH=3,其电离度为__,由水电离的c(H+)=__。
(2)相同 pH的 CH3COOH溶液和 HCl溶液加水稀释,其 pH变化情况如曲线I、II所示,其中表示 HCl溶液的是曲线__,a、b两点中,导电能力更强的是__。
(3)氨水和盐酸等浓度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此时,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
【答案】(1). 1% (2). 1×10—11mol·L—1 (3). I (4). a (5). NH4++H2ONH3·H2O+H+ (6). c(Cl—)>c(NH4+)>c(H+)>c(OH—)
【解析】
【分析】(1)根据电离度=×100%,进行计算;
(2)相同 pH的 CH3COOH溶液和 HCl溶液,加水稀释促进CH3COOH电离,因此稀释相同倍数后盐酸pH的变化大于醋酸,由此进行分析;
(3)氨水和盐酸等浓度等体积混合,铵根离子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再结合电荷守恒判断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
【详解】(1)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c(H+)=c(CH3COO-),0.1mol·L-1 CH3COOH 溶液的 pH=3,那么已电离的醋酸分子为10-3mol/L,则有电离度=×100%=×100%=1%;
CH3COOH 溶液的 pH=3,有c(H+)=10-3mol/L,由水电离出的c(OH-)==10-11mol/L;
(2)相同 pH的 CH3COOH溶液和 HCl溶液,加水稀释促进CH3COOH电离,因此稀释相同倍数后盐酸pH的变化大于醋酸,所以图中曲线I为盐酸,II为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H+)越大,pH越小,因此溶液导电能力较大的是a;
(3)氨水和盐酸等浓度等体积混合,铵根离子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水解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由于铵根离子发生水解,有c(Cl-)>c(NH4+),又因NH4+水解后使溶液显酸性,有c(H+)>c(OH-),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l—)>c(NH4+)>c(H+)>c(OH—)。
16.某可逆反应:2A(g)B(g)+C(g)在3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和C的起始浓度均为0,反应物A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1)实验1中,在10~20 min内,以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mol·L-1·min-l,50min时,v正___v逆(填“<”“>”或“=”)。
(2)0~20min内,实验2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___(填“快”或“慢”),其原因可能是___。
(3)实验3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__(填“快”或“慢”),其原因是__。
【答案】(1). 0.013 (2). = (3). 快 (4). 实验2中使用了催化剂 (5). 快 (6). 实验3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速
【解析】
【分析】(1)由v=计算反应速率,50min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根据达到平衡状态所需时间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
(3)根据达到平衡状态所需时间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再根据温度判断原因。
详解】(1)v(A)===0.013 mol·L-1·min-l;50min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v正=v逆;
(2)实验2在20min时达到平衡,实验1在40min时达到平衡,实验2达到平衡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实验2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快;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增加催化剂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3)实验3在30min时达到平衡,实验1在40min时达到平衡,实验3达到平衡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实验3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快;实验3与实验1相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
17.(1)据报道,我国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重整是提高甲烷利用率的重要方式,除部分氧化外还有以下两种:
水蒸气重整:CH4(g)+H2O(g)CO(g)+3H2(g) ΔH1=+205.9kJ·mol-1 ①
CO(g)+H2O(g)CO2(g)+H2(g) ΔH2=-41.2kJ·mol-1 ②
二氧化碳重整:CH4(g)+CO2(g)2CO(g)+2H2(g) ΔH3 ③
则反应①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填“低温”或“高温”),ΔH3=__kJ·mol-1。
(2)根据部分键能数据,以及热化学方程式CH4(g)+4F2(g)=CF4(g)+4HF(g) ΔH=-1940kJ·mol-1,计算H—F键的键能为__kJ·mol-1。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ol-1)
414
489
?
155
(3)0.1mol的氯气和焦炭、TiO2固体完全反应,生成TiCl4液体和CO气体,放出热量4.2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1). 高温 (2). +247.1 (3). 565 (4). 2Cl2(g)+2C(s)+TiO2(s)=TiCl4(l)+2CO(g) ΔH =-85.6kJ·mol-1
【解析】
【分析】(1)反应的自发性根据ΔG=ΔH-TΔS0,ΔS>0,若反应能自发进行,那么ΔG=ΔH-TΔSHClO>HCO3-,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本题。
(1)酸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值增大;
(2)酸根离子对应的酸酸性越强,酸根离子结合H+的能力越弱;
(3)根据酸性强弱的规律书写离子方程式;
(4)根据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进行计算。
【详解】(1)酸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常数Ka增大;H2CO3为弱电解质,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电离方程式为:H2CO3H++HCO3-,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a1 =;
(2)由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CH3COOH>H2CO3>HClO>HCO3-,酸根离子对应的酸酸性越强,酸根离子结合H+的能力越弱,所以四种离子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CO32-;
(3)酸性CH3COOH>H2CO3>HClO>HCO3-,可得HClO与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CO32-=HCO3-+ClO-;
(4)溶液的pH=5,说明c(H+)=10-5mol/L, c(OH-)==10-9mol/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OH-)+c(CH3COO-),则c(CH3COO-)-c(Na+)=10-5mol/L-10-9mol/L1×10-5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