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测试(实验班)试题
展开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测试(实验班)试题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出卷人:高先宏 审核人:李绪标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O—16 Cu—64 Ag—108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属于非自发过程的是( )A.N2和O2混合 B.H2和O2化合生成H2OC.常温、常压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C+O2===CO22.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化学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分子的活化能B.放热反应任何条件下一定能自发进行C.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大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现在大规模采用电解熔融NaCl或AlCl3制取金属Na或AlB.若电工操作中将铝线与铜线直接相连,会导致铜线更快被氧化C.某反应的平衡常数K300℃>K350℃,则该反应△H<0D.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目的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4.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一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电池总反应为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2O生成5.已知某温度下: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恒温、恒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A、B,A中通入1 mol N2、3 mol H2,B中通入0.5 mol N2、1.5 mol H2,反应一段时间后,A、B中均达到平衡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中放热92.4 kJB.B中放热46.2 kJC.A中热量变化值大于B中的2倍D.A中热量变化值等于B中的2倍6.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ΔH=-Q1 kJ·mol-12H2S(g)+O2(g)===2S(s)+2H2O(l) ΔH=-Q2 kJ·mol-12H2S(g)+O2(g)===2S(s)+2H2O(g) ΔH=-Q3 kJ·mol-1对Q1、Q2、Q3三者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7.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B.加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C.冰镇的啤酒打开后泛起泡沫D.对2HIH2+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浸泡于食盐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正极反应为:2H2O+2e-=H2↑+2OH-B.增大气体压强或使用催化剂能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C.反应2CO(g)=2C(s)+O2(g) ΔS<0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自发进行D.工业上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0采用高温是为了提高N2的平衡转化率10.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化学反应:①水溶液中:X+Y2+===X2++Y②Z+2H2O(冷)===Z(OH)2+H2↑③M、N为电极与N盐溶液组成原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2e-===M2+④Y可以溶于稀H2SO4中,M不被稀H2SO4氧化,则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M<N<Y<X<Z B.N<M<X<Y<ZC.N<M<Y<X<Z D.X<Z<N<M<Y1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小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c+d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3.如图装置中,有如下实验现象: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略高于U型管中的液面.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生铁片中所含的碳能增强铁的抗腐蚀性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开始发生析氢腐蚀C.导管内墨水液面回升时,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D.随着反应的进行,U型管中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14.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 图1表示相同温度下,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中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曲线,其中a表示氨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B. 图2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C. 图3表示工业上用CO生产甲醇的反应CO(g)+2H2(g)CH3OH(g),该反应的ΔH=-91 kJ·mol-1D. 图4表示10 mL 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15.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反应为:Cd+2NiO(OH)+2H2O Cd(OH)2+2Ni(OH)2,下列有关镍镉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Cd(OH)2+2e-═Cd+2OH-C.放电时电池内部OH﹣向正极移动D.充电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Ni(OH)2转化为NiO(OH)的反应16.相同温度、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2X(g)+Y(g)3W(g)+2Z(g)△H=﹣Q KJ/mol,起始时充入气体的物质的量及平衡时体系能量变化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YWZ反应体系能量变化甲2mol1mol 放出a kJ/mol乙1mol1mol 放出b kJ/mol丙2mol2mol 放出c kJ/mol丁 3mol2mol吸收d kJ/molA.X的转化率为:甲<乙<丙 B.B.c+d<QC.平衡时,甲容器中的反应速率比丁容器中的慢D.平衡时丙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17.一定条件下,两体积均为1 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ΔH。容器中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两容器中c(H2)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容器温度COH2CH3OHⅠT1℃a mol2 mol0 molⅡT1℃0.5 mol 1 mol 0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in时,容器Ⅰ中v(CO)=0.1 mol·L-1·min-1B.a>1C.若容器Ⅱ温度改变为T2(T2>T1)时,平衡常数K=1,则ΔH<0D.T1℃时,若向容器Ⅰ中充入CO、H2、CH3OH各1 mol,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6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6分)18.(10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 kJ·mol-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出)。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出)。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29.5 227.027.427.232.3325.925.925.929.2426.426.226.329.8②近似认为0.55 mol·L-1 NaOH溶液和0.25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则中和热Δ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19.(14分)下图中电极a、b分别为Ag电极和Pt电极,电极c、d都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c、d两极上共收集到336 mL(标准状况)气体。回答: (1)直流电源中,M为 极。(2)Pt电极上生成的物质是 ,其质量为 g。(3)AgNO3溶液的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AgNO3溶液的pH ,硫酸的浓度 ,硫酸的pH 。20.(8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升高温度,K值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_。(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氢气的浓度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21.(24分,每空2分)将2molSO2和1molO2混合置于体积可变,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当反应进行到时间t1点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1mol.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平衡时,容器体积为aL,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反应进行到t1时,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3)若在t1时充入一定量的氩气(Ar),SO2的物质的量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若在t1时升温,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新平衡混合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____2.1mol(填“<”、“>”或“=”),简单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t1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再变化。再加入0.2molSO2、0.1molO2和1.8molSO3,此时v逆________v正 (填“<”、“>”或“=”)(6)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1容器2容器3反应温度T/K700700800反应物投入量2 mol SO2、1 mol O24 mol SO32 mol SO2、1 mol O2平衡v正(SO2)/ mol·L-1·s-1v1v2v3平衡c(SO3)/mol·L-1c1c2c3平衡体系总压强p/Pap1p2p3物质的平衡转化率αα1(SO2)α2(SO3)α3(SO2)平衡常数KK1K2K3用“<”、“>”或“=”填入下列横线上:c2___________2c1,v1____________v2;K1_____________K3,p2____________2p3;α1(SO2)__________________α3(SO2);α2(SO3)+α3(SO2)___________________1 【参考答案】1.C 2.C 3. C 4.A 5.C 6.A 7.A 8.D 9.C 10.C 11.C 12.A 13 A 14 B 15 D 16 D 17.AC18. (1)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1(2)C (3)D(4)①3.4 ②-56.8 kJ·mol-1(每空2分,共10分)19. (1)正 (2)Ag 2.16 (3)不变 不变 增大 减小 (每空2分,共14分)20. (1) 减小(2) mol·L-1·min-1 (3)bc(每空2分,共8分)21、(1)160a(2)9.52%(3)增大(4)> 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5)<(6):c2>2c1v1<v2 K1>K3。p2<2p3α1(SO2)>α3(SO2)α2(SO3)+α3(SO2)<1 (每空2分,共2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