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01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02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展开
    唐山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愿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是前人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真实地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过的足迹。历史记忆是人们通过文本、图像等媒介获得和保存的关于历史的记忆。它对于建构国家认同、形塑国民的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认同表征了一个国家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借助共同的历史记忆,人们能形成对于国家同一性和连贯性的认知;相反,失去共同历史记忆,国家就会失去保持自身同一性的精神文化基础。中华民族拥有“易代修史”的优良传统。浩瀚的历史文化典籍,系统全面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记录着民族的辉煌,铭记着民族的屈辱和悲伤。正因为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才能在五千年的长河中屹立不倒。
    国家认同的建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现代性和全球化分别构成了当今中国国家认同建构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客观地说,人们的历史记忆正面临着来自这两个维度的挑战。
    现代性表征着与传统不同的特征和精神气质。现代性与传统的决裂,使得家庭、村落、邻里、社区等共同体相对式微,传统权威受到解构,并对传统文化构成挑战,在文化标准化、工业化、城镇化、商业化的影响下,许多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遭遇严峻挑战,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诸多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很多颇具历史、文化、艺术审美价值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文化遗产的消失严重影响到历史记忆的传承,甚至危及国家文化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交流日益深入,人们出于工作学习或旅游的需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能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迅速获得其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信息。不同国家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集体记忆。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他国的历史记忆可以便捷地进入本国国民的精神世界,从而对其原有的历史记忆造成冲击。当人们习惯于从跨民族、跨国家的维度认识和理解历史时,也在进行着跨民族,跨国家的身份建构,这会对人们的国家认同造成某种程度的分散效应。
    历史记忆的国家认同功能不可替代,因此我们应积极应对目前的挑战。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记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田。加强对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的保护,在城镇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布局中恰当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文物价值,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其次,坚持中华民族叙事立场。每个民族的历史记忆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实践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植根自身实际,立足国情开展历史叙事。我们要坚持中华民族的叙事立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要警惕打着“全球史”旗号却以西方中心主义书写历史的做法。我们应当坚定文化自信,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摘编自吴玉军《传承历史记忆: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路径》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可以通过对自己国家、民族历史的记忆建立国家认同,增强国民归属感。
    B. 中华民族拥有共同历史记忆,因此中国在五千年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
    C. 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今天的国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正面临挑战。
    D. 为了增进国家认同,有必要坚持中华民族叙事立场,立足国情开展历史叙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中华民族“易代修史”为例论证了共同历史记忆对建构国家认同的作用。
    B. 文章从现代性和全球化两个维度阐述了人们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面临着挑战。
    C. 文章以现实挑战为前提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民族叙事立场的措施。
    D. 文章先论证历史记忆对于建构国家认同的功能,而后分析历史记忆面临的挑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连续的历史,国民就不可能拥有国家认同与共同的归属感。
    B. 每个国家在其工业化、城镇化、商业化的进程中,都会面临传统文化的衰亡。
    C. 英国人书写的历史是站在人类世界的视角,因此英国的历史更具人类的共性。
    D. 以西方的维度认识自己的历史,这对于国人构建自己的民族、国家身份不利。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项,“中国在五千年间始终保持着强大凝聚力”错,原文是“中华民族才能在五千年的长河中屹立不倒”,主语是“中华民族”,而非“中国”;“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文中无据;联系现实考虑中国在五千年间也没有始终保持凝聚力,有四分五裂分崩离析时。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据和论证方法的理解。常见论证方法及答题方法: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充分的论证论点;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可信度,深刻透辟;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论证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变抽象为具象,容易被人接受,形象地论证论点;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鲜明地突出观点。
    A项,“易代修史”是保存历史记忆的方式,不是“共同历史记忆对建构国家认同的作用”的例证。信息在第二自然段中间“中华民族拥有‘易代修史’的优良传统。浩瀚的历史文化典籍,系统全面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记录着民族的辉煌,铭记着民族的屈辱和悲伤。”可见“易代修史”证明的仅是历史的重要性。起“建构国家认同”作用的是“历史记忆”。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相关内容进行理解分析推断的能力,选项的内容不一定是原材料中句子的照搬,可能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以变通、转换,甚至添加了出题者或客观或主观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变通,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A项,强加逻辑,没有必然性。原文是“国家就会失去保持自身同一性的精神文化基础”,我们的历史并非连续的,也有断档,但一样有“国家认同与共同的归属感”。选项表述绝对。
    B项,“都会面临”表述错误。原文是在“现代性与传统的决裂”的前提下论述的。“工业化、城镇化、商业化的进程中”若做到对传统文化保护,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衰亡”。选项表述绝对。
    C项,“站在人类世界的视角,因此”错误。英国人书写的历史也应植根自身实际,立足国情开展历史叙事,同时前后分句间的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故选D。
    【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或内容深奥的句子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方法:
    (1)一般情况下:考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语,即可准确解题。
    (2)若句子意思比较含蓄,则可采用“还句入文”法,将考查的语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并特别注意其与上下文的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般症状主要是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症状包括凝血功能障碍,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不典型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但儿童感染率相对较低,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该病毒致死率约为2%到4%,但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百分比,随着更多信息的获得可能会改变。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佩戴口罩、少接触人群、勤洗手就能得到很好防护。
    (摘编自网络信息)
    材料二: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中国用创纪录的时间从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并检测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和公开全部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而这样的公开,也更有利于集合全世界相关领域的智力资源,形成合力,早日找到应对此次肺炎疫情的良方。
    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休戚与共,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为此,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举措来应对,诸如“封闭”城市、隔离人员、延长假期、及时准确公布疫情信息、迅速建造专门医院等等,而且短时间内就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防控体系,有效减少了病毒人际传播。这些举措赢得世界广泛认可,因为这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
    (摘编自罗建华《守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中国与世界心心相印》)
    材料三:
    2019年1月26日,百度宣布成立总规模3亿元的疫情及公共卫生安全攻坚专项基金。
    为支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新疾病的治愈药物筛选、研发等,百度将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支持,配套亿级计算资源,助力疾控机构、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研发提速。同时,百度将提供时空大数据及分析技术,支持对疫情的及时发现、快速应对及科学管理。李彦宏在内部信中也提到了AI技术在病毒分析中的应用,“我们的AI算法使新冠病毒RNA分析时间从55分钟缩短到27秒。”
    提高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意识,需要通过长线的知识教育和信息传播。李彦宏表示:“我们要肩负起信息与知识入口的责任,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的宣传,降低新型病毒产生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风险。”
    (摘编自李彦宏《百度设立3亿专项基金,支持药物研发及公共安全教育》)
    材料四:
    当今中国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传统的习惯势力。如为了讲究所谓鲜度,禽类一定要吃活杀的,而不顾活禽的交易为禽流感的流行制造了温床;为了体现喜庆,逢年过节都要燃放烟花爆竹,而不顾对大气的极度污染;为了体现对先祖祭奠的隆重,清明节期间大烧纸钱,而不顾可能引发火灾等等。中国人这三大传统习惯,几千年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今天中国社会正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一些传统习惯在新的特定情势下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些人为了追求极端的味觉鲜度而不惜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已经造成对地球生存环境的极端破坏。今天为了社会公共卫生的安全,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必须逐步改变那些中国人传统的积习。
    (摘编自顾国建《公共卫生安全须割舍传统积习》)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快速分享疫情信息,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向全世界发布,是为了集中全世界智力资源,形成合力,早日找到良方。
    B. 中国采取 “封闭”城市、隔离人员等超常规的有力举措应对疫情,建立全国防控体系,但仍需要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C. 在肺炎疫情中,用百度AI算法进行病毒分析,时间大大缩减,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将使治愈药物筛选研发提速。
    D. 在中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吃活禽、放鞭炮、烧纸钱这些积习都会给国人乃至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
    5. 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症状和预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数成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干咳、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B. 如果作好戴口罩,少接触人群,勤洗手等防护措施,就能够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染。
    C. 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的肌肉酸痛,不是确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依据。
    D. 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结膜炎、呼吸困难等情况,可先观察,后就诊。
    6.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国内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措施。
    【答案】4. D 5. C
    6. ①以阻断传播途径为重点,迅速建立全国防控体系。②及时向国内外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疫情信息,与国际合作寻找良方。③民营企业助力疾控机构、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加速新型冠状病毒的治愈药物筛选研发,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D项,“吃活禽、放鞭炮、烧纸钱这些积习都会给国人乃至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说法错误。材料四中说的是“一些传统习惯在新的特定情势下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选项中的“都会带来”表述太过绝对;而且“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不是“各种各样的风险”,选项扩大范围。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再次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最后根据赋分分值,整理出答案。
    A项,“多数成年人……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说法错误。材料一中主要谈论了新冠肺炎可能出现的一般症状、严重症状、不典型症状。其中“凝血功能障碍”属于严重症状,并不是“多数成年人感染者”的症状。
    B.项,“如果……就能够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染”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因此佩戴口罩、少接触人群、勤洗手就能得到很好防护”,可见,并非佩戴口罩、少接触人群、勤洗手,就能预防传染,只是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选项说法太过绝对。
    D项,“可先观察,后就诊”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般症状主要是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可见“呼吸困难”是一般症状,应马上就诊。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抓住题干中限定角度、范围、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词句,明确概括角度。其次是要根据概括角度,回归文本,锁定信息区间。最后是在确定信息区间的前提下,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并根据题干及文本层次分点整合组织答案。
    本题中,根据材料一“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佩戴口罩、少接触人群、勤洗手就能得到很好防护”和材料二“‘封闭’城市、隔离人员、延长假期、及时准确公布疫情信息、迅速建造专门医院等等”,可以概括出“阻断传播途径”这个要点;根据材料二“短时间内就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防控体系,有效减少了病毒人际传播”,可以概括出“迅速建立全国防控体系”这个要点;根据材料二“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和公开全部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可以概括出“及时向国内外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疫情信息,与国际合作寻找良方”这个要点;根据材料三中百度提供技术支持、“助力疾控机构、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研发提速”,可以概括出“民营企业助力疾控机构、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加速新型冠状病毒的治愈药物筛选研发”这个要点;最后,根据材料四“当今中国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传统的习惯势力”和“为了社会公共卫生的安全,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必须逐步改变那些中国人传统的积习”,可以概括出“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这个要点。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 驴
    赵本夫
    一个意外,促使孙三老汉下了决心:“卖驴!”
    那天,他给收购站交完货,和衣躺在车上,任凭大青驴往回走。前边有头草灰驴,拉一辆躺着死人的平板车,大青驴顿生痴情,尾随直奔火葬场。“啊哈啊哈”的叫,使孙三老汉猝然惊坐,揉眼一看,火葬场!他激灵打个寒战,打一鞭牲口,冲出门去!
    孙三认定,这事正好应验了多少天来的心事,是极不吉利的征兆!
    前几年,孙三老汉在收购站当脚力,被定为“坏分子”,折腾了半年多,风寒症发作,左腿成了残疾;前年春天,政策放宽,他僵冷的心重新热和起来。他借钱买来大青驴,二次当了脚力。
    刚踌躇满志地干了两年,忽然听传,政策要“收”。多年来政策好变,昨天允许的事,今天可能会禁止。一个“收”字,使他先有三分惊慌。这当口,让大青驴拉进火葬场,可不正应在“死路一条”上!
    孙三老汉越想越恼,照头一鞭,大青驴一下子惊了,拉着平车横冲直撞地往前跑,轰隆一声栽到路旁沟里,摔脱了右胯。
    回到家,孙三老汉长吁短叹。被命运捉弄的悲哀苦苦地缠绕着他。孙三铁了心:卖驴。他牵着大青驴,上了兽医站。
    刘站长把大青驴拴绑到桩架上,抱起脱胯的右腿。一下一下往上顶,吭哧了半天,也没对上,末了甩一把汗珠:“没治,宰了吧!”
    孙三舍不得。人和驴共局,不能不讲良心!还是到庙会上碰碰运气,说不定有能人买去,调理好,也算救了它一命。孙三老汉牵着大青驴,一颠一颠地直奔柳镇北的牲口市。
    不大一会儿,一个瘦老头朝大青驴走来:“喂!这牲口是卖的吗?”
    孙三早看见他了,却只管抽烟。听到问话,才朝他乜了一眼:买和卖是心计和意志的较量。对方掰开驴嘴:“哟!四岁口。”显然相中了大青驴。正端详,忽然发现了那条吊着的后腿:“哎——瘸啦?”
    “掉胯,小毛病。一整就好。”孙三三句话只用了九个字。他要让对方相信:这根本不算回事!可是瘦老头扭身就走了。
    把驴托给旁边的熟人照看着,孙三倒背着手在牲口市转了一圈。他估摸着,今天牲口成交不会少于四百头,这有点出乎孙三的意料。也许庄稼人压根就不信政策会往孬处变!孙三老汉被这阵势和气魄振奋了!他开始怀疑这些天自己的神经是否正常。
    正在发愣,猛听一片喝彩声。一群人围着一匹高大的黑骡子叫好,一个矮胖的老汉拉着往外挤,脸放红光。小孩他大姨父?这胆小鬼也买下大骡子了!那年自己挨批判,他只晚上来看过一次,孙三瞧不起他。此时,这襟兄多神气!
    孙三迷乱地转回来,大青驴已被一群人围住。他心里一热,卖驴的劲头又上来啦,忙挤进去:“哪个要买?”
    一个老者凑了上来。疏眉朗目,胸前飘着半尺长的白须。此人面善,孙三却一时记不起来。
    老者显然已对大青驴相看过了,和善地问道:“这么好的驴,你卖它何故?”这话正触在孙三的心病上。他支吾道:“这驴……嗳……性太烈了。”又正色道:“当真!这牲口活路没说的。”
    “是!怪牲口都出好活路。”那位老者点点头,又转到大青驴身后,很随便地搭讪:“掉胯喽!”
    “小毛病,驴先生一整就好。”孙三忙解释。围看的有人笑起来,老者拈须笑道:“难说!会整治不过一鞭,不会整治吭哧半天。”
    这话玄妙!一个念头猛然间涌出:“敢问老先生是——”
    “我叫王老尚。”
    “嗨!”孙三证实了自己刹那间的猜想,这正是兽医站十年前被清除回家的老神医!
    王老尚指指身后几个老汉:“我为人代买,你出价吧。”
    孙三见私人买牲口的这么多,卖驴的决心早已动摇,心里扑腾开了:我孙三一根鞭子六条腿,总能为国家、大伙办点事!老怕政策变了吃亏,这叫私心!头二年政策不变我敢买驴?我能给儿子说上媳妇?别听风就是雨!
    孙三老汉忽然来了劲头:不卖啦!他脑瓜一转,冲王老尚伸出两个指头说:“这个数!”
    “二百块!”有人粗喉大嗓地咋呼:“就这烂驴?吓!”
    “不买拉倒!”孙三硬邦邦顶道,解开缰绳就走。
    王老尚笑笑说:“这副样子,价钱是高;治好腿,值这个数。”他直直地伸出三个指头。
    “三百?”又有人喊出声来。
    王老尚收住笑容,一拱手:“各位闪个空。”向孙三要过鞭子,藏在背后,又让他一手扶正大青驴悬着的右腿,自己静静地站在大青驴左对面,和眉善目地看它有半分钟。突然圆睁二目,暴喝一声:“呔!”同时向大青驴左耳朵尖刷地就是一鞭!大青驴猛然惊跳起来,整个身子全压在右后方,“呱哒”一声脆响,大青驴前腿着地,右后腿也不再吊着,四条腿轮番踩动着地面。这一着远近闻名,叫“神鬼鞭”。一时间掌声、叫声响成一片。
    几个买驴的一窝蜂上来:“我要!”
    “我先托王先生的!”
    “……”
    “不卖了!”孙三脸红得发紫。
    (选自《钟山》1981年第2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青驴顿生痴情尾随草灰驴去火葬场,“啊哈啊哈”的驴叫令孙三猝然惊坐,这些生动有趣的描述为小说增添了幽默色彩。
    B. 因为自己曾被定为“坏分子”,孙三听到政策要“收”的传闻,心里立即产生了三分惊慌,决心将大青驴卖掉以避祸。
    C. 孙三在牲口市转了一圈,发现被他视为胆小鬼的连襟竟然也来牲口市买牲口,于是改变主意,决定不再把大青驴卖掉。
    D. 王老尚向孙三问价,孙三伸出两个指头,意思是两百块,其实他已不想卖驴,但又不好意思说不卖,于是想用高价吓跑买者。
    8. 小说中王老尚治驴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中反复使用“政策”一词,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7. C 8. ①表现王老尚的高超技术,他一鞭便治愈了大青驴。②将故事推向高潮,增加小说的戏剧性、可读性。③为孙三牵着大青驴离开市场作铺垫。
    9. ①在表现主题方面:突出时代背景,使主题更具深刻性。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突出核心人物心理变化的原因,使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集中于心理描写。③在情节发展方面:使情节变化有据可寻,推动故事发生、发展。买驴、卖驴、拒卖都与政策紧密关联。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浏览选项,带着选项当中的信息去阅读文本;其次要简要分清“内容理解类”选项和“鉴赏评价类”选项,将选项当中提到的信息和原文作比对;再次,本着“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选出题干中要求的选项。
    C项,“发现被他视为胆小鬼的连襟竟然也来牲口市买牲口,于是改变主意,决定不再把大青驴卖掉”说法错误。文中说“孙三见私人买牲口的这么多,卖驴的决心早已动摇”“孙三老汉忽然来了劲头:不卖啦!”,可见孙三是因为发现私人买牲口的人很多,于是决定不卖驴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其中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主题是核心,“三要素”以表现主题为根本目的,而三要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小说就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命题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这是一个“循环解题思路”。其次,考查情节的作用,可从情节本身、人物、环境、主题等角度来分析。再次,还要规范答题模式,这类题型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作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必须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答题模式要采用“观点+具体阐释”式。
    本题中,从人物形象上来说,兽医站的刘站长治驴,“吭哧了半天,也没对上”,但王老尚“会整治不过一鞭”,就治愈了大青驴,这表现了王老尚的高超技术。从表达效果上来看,王老尚轻而易举地治好了大青驴,“一时间掌声、叫声响成一片”“几个买驴的一窝蜂上来”,这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和可读性,将故事推向高潮。从结构上来说,孙三卖驴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大青驴“摔脱了右胯”,刘站长无法医治;此时孙三又已经决定不卖驴了,王老尚又治好了大青驴,孙三没有理由再留在市场,这就为孙三牵着大青驴离开作了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句子在文本中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扩展内容,有助于理解把握。解释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目的就在于强调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回到文本本身,应重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考生在理解文本文意的基础上,应多体味文本语言,并在具体实在的文本中去与作者对话、交流。做好该题主要是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出其含义。
    本题中,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前年春天,政策放宽……他借钱买来大青驴”,可见孙三买驴是因为政策放宽;“多年来政策好变,昨天允许的事,今天可能会禁止”,可见孙三卖驴,也是因为担心政策变化;“孙三见私人买牲口的这么多,卖驴的决心早已动摇”“老怕政策变了吃亏,这叫私心!头二年政策不变我敢买驴?我能给儿子说上媳妇?别听风就是雨”,可见孙三因为对政策有了信心,所以拒绝卖驴。“政策”一词,推动了情节发展,使孙三的买驴、卖驴、拒卖有根有据。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孙三对“政策”的考虑,是其卖驴与否反复变化的原因,围绕着孙三对“政策”的理解,刻画出他决定买驴、决定卖驴、决定拒卖的心理变化过程,有利于文章集中的描写孙三的心理活动。从主题的角度看,“政策”一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政策放宽”“多年来政策好变”“也许庄稼人压根就不信政策会往孬处变”“头二年政策不变我敢买驴”中,“政策”的反复使用,突出了时代背景,使主题更深刻。
    【点睛】小说文本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常考样式。阅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标题、开头、结尾、意蕴深刻处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的圈点勾画,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为快速而准确地答题作准备。小说试题的命制往往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小说三要素及主旨答题。如分析小说标题、段落(情节)作用,可用“四指向一联系”的思考模式答题。1.指向小说环境:对环境的作用。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指向故事情节:对情节结构的作用。贯穿始终的线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3.指向人物形象: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4.指向小说主旨:对主旨的作用——突出主旨。5.一联系:联系读者思考,谈读者对此的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王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司马。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封建武男。莽败,融以军降更始①大司马赵萌,萌荐融为巨鹿太守。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谓兄弟曰:“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兄弟皆然之。融于是日往守②萌,辞让巨鹿,图出河西。萌为言更始,乃得为张掖属国都尉。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河西翕然归之。及更始败,融遥闻光武即位,而心欲东向。时,隗嚣先称建武③年号,融等从受正朔,嚣假其将军印绶。嚣外顺人望,内怀异心。融遂决策东向。五年夏,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帝见钧欢甚,因授融为凉州牧。融深知帝意,与隗嚣书责让之,嚣不纳,乃上疏请师期。被诏,即与诸郡守将兵入金城。帝嘉之,诏右扶风修理融父坟茔,祠以太牢。八年夏,车驾西征隗嚣,融率步骑数万,与大军会高平。融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帝闻融先问礼仪,甚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会,引见融等,待以殊礼。遂共进军,嚣众大溃,城邑皆降。帝封融为安丰侯,弟友为显亲侯。封爵既毕,乘舆东归。及陇、蜀平,诏融奏事京师。引见,就诸侯位,赏赐恩宠,倾动京师。数月,拜为冀州牧,十余日,又迁大司空。融自以非旧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金迁口达至诚。它日会见,迎诏融曰:“今相见,宜论它事,勿得复言。”融不敢重陈请。二十三年代阴兴行卫尉事融长子穆尚内黄公主显宗即位以融从兄子林为护羌校尉五年卒时年七十八谥曰戴侯。
    【注】①更始:指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②守:此指请求。③建武: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三年代阴兴/行卫尉事/融长子穆/尚内黄公主/显宗即位/以融从兄子林为护羌校尉/五年/卒时年七十八/谥曰戴侯/
    B. 二十三年/代阴兴行卫尉事/融长子穆/尚内黄公主/显宗即位/以融从兄子林为护羌校尉/五年/卒/时年七十八/谥曰戴侯/
    C. 二十三年代阴兴/行卫尉事/融长子穆尚/内黄公主/显宗即位/以融从兄子林为护羌校尉/五年/卒/时年七十八/谥曰戴侯/
    D. 二十三年/代阴兴行卫尉事/融长子穆尚/内黄公主/显宗即位/以融从兄子林为护羌校尉/五年/卒时年七十八/谥曰戴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摄,指皇帝因年幼、疾病、出逃等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B. 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新立帝王都要改定正朔,新颁历法。
    C. 太牢,帝王祭祀时用羊、豕两牲为“太牢”,用牛、羊、豕三牲为“少牢”。
    D. 公主,封建社会皇帝之女的封号,因和亲等出嫁的宗女或宫女,也封公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融富有远见。王莽败后,他投降更始政权大司马赵萌,虽然得到赵萌器重,但他认为更始政权不稳,东方不安,还是前往河西任职。
    B. 窦融心向汉朝。光武帝即位后,他就打算归附,因隗嚣先称建武年号,于是投奔隗嚣,发觉其有异心,又派长史刘钧向光武帝奉书献马。
    C. 窦融为汉建功。光武帝西征隗嚣时,窦融率步兵骑兵与光武帝部队合兵一处,彻底击败隗嚣,收复城池,窦融与其弟窦友都得到了封爵。
    D. 窦融深得宠幸。打败隗嚣后,光武帝派人修整窦融父亲的坟茔;等到陇、蜀平定,窦融位列诸侯,后又相继授予冀州牧,升为大司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
    (2)融深知帝意,与隗嚣书责让之,嚣不纳,乃上疏请师期。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一旦形势危急,堵住黄河渡口,足可以凭借这里自保,这是保存子孙的地方啊。
    (2)窦融深知光武帝的用意,便写信给隗囂责备他,隗嚣没有采纳,窦融于是上书请求出师的日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中,根据前文的“五年夏”“八年夏”,可知“二十三年”是指建武二十三年,表示时间,因此“年”后应断开,由此排除A、C项;“融长子穆”指的是窦融的长子窦穆,“尚”是“娶地王直女为妻”的意思,所以“穆”后应断开,由此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C项,“羊、豕两牲为‘太牢’,用牛、羊、豕三牲为‘少牢’”说法错误。 帝王祭祀,牛、羊、豕三牲为“太牢”,羊、豕两牲为“少牢”。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D项,“打败隗嚣后,光武帝派人修整窦融父亲的坟茔” 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帝嘉之,诏右扶风修理融父坟茔……遂共进军,嚣众大溃,城邑皆降”,可见修整窦融父亲的坟茔发生在打败隗嚣之前。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缓急”:形势危急;“杜绝”:堵住;“以”:凭借;“遗”:保存;“种”:子孙;“意”:用意;“责让”:责备;“纳”:采纳;“乃”:于是;“师”:出师;“期”:日期。
    【点睛】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遵循下面几个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段,分层次。先通读所给文段或画线语句,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给定语句的内容划分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第二步,寻找标志,细切分。(1)查名词、代词、动词,定主语、谓语、宾语。(2)找对话词语:“曰”“云”“言”,定说话区域。(3)找虚词:辨句首、句中、句尾虚词位置。(4)查句式:定语序,防误断。(5)看对称,定上下句。(6)析修辞,定语句断点。第三步,通读文段,查连贯。反复诵读断后文段,检查所断文段是否语意贯通,符合语法规范。对个别疑难之处,可再次根据上下文及断句的技巧进行推断。
    参考译文:
    窦融,字周公,扶风郡平陵县人。王莽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年间,窦融任强弩将军的司马。向东攻打翟义,回师攻打槐里,凭借军功被封为建武男。王莽垮台,窦融带领军队归降刘玄的大司马赵萌,赵萌推荐窦融做巨鹿太守。窦融见刘玄刚登位,东方还很乱,不想出关。窦融对兄弟们说:“河西富庶,黄河围绕着很稳固,张掖属国精锐骑兵上万人,一旦形势危急,堵住黄河渡口,足可以凭借这里自保,这是保存子孙的地方啊。”兄弟们都同意他的意见。窦融就在当天求见赵萌,辞去巨鹿太守,要求到河西去。赵萌替他时刘玄说情,他才能够担任张掖属国都尉。窦融非常高兴,立即带家属向西去。到河西后,抚慰交结英雄豪杰,招徕羌人,很得人心,河西全都归附了他。等到刘玄失败,窦融等远道听说光武即位,内心里想要归属东边的政权。当时,隗嚣先用建武年号,窦融等人接受了这一王朝正统,隗嚣都给他们授予了将军印章。隗嚣表面上顺应人们的愿望,内心里却怀异心。窦融于是决定归属东边的政权。建武五年夏,窦融派遣长史刘钧向光武帝呈上书信献上马匹。光武帝见到刘钧后非常高兴,因此让窦融担任凉州牧。窦融深知光武帝的用意,便写信给隗囂责备他,隗嚣没有采纳,窦融于是上书请求出师的日期。窦融接到诏书后,很快和各郡守带兵进驻金城。光武帝对他更加看重,诏令右扶风修理窦融父亲的坟墓,用太牢祭祀。建武八年夏,光武帝西征隗嚣,窦融率领步骑兵共数万人,与大军会师于高平城。窦融先派遣从事先问会见礼仪。皇帝听说窦融先问礼仪,特别赞赏,因此拿他的做法宣示告知所有官员臣僚们。于是大排酒宴举行盛大宴会,引见窦融等,待之以特殊礼节。接着共同进军,隗嚣部众几乎溃败,所有城邑都归降了。皇帝封窦融为安丰侯,封窦融的弟弟窦友为显亲侯。封完爵位,坐着车驾东归。等到陇、蜀平定,皇帝下诏窦融来京师奏事。皇帝接见他,让他到诸侯的位置上去,对他的恩宠赏賜,一下子使整个京师为之倾动。几个月后,封融为冀州牧。十余日,又升他为大司空。窦融自认为自己不是老臣,一旦进入朝廷,位列功臣之上,时间长了心里始终不踏实,几次辞让爵位,并通过侍中金迁转达了相当的诚意。等到他日会见,光武帝迎过去对窦融说:“今日见面,最好讨论他事,不得再提辞让的事。”窦融因此不敢再提请求辞让的话了。建武二十三年,窦融代替阴兴管理卫尉的事务,窦融的长子窦穆娶了内黄公主,显宗即位后,任命窦融堂兄的儿子窦林为护羌校尉。显宗五年,窦融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谥号为戴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苍舒①醉墨堂(节选)
    宋代 苏轼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②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注】①石苍舒,字才美,京兆(即长安)人,善草隶书。②柳子,柳宗元。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交代醉墨堂的建造以及命名,第二句表现堂中练书心情。
    B. 诗人借用柳宗元的形象比喻表现石苍舒对书法嗜好的极致程度。
    C. 诗人认为石仓舒的书法技艺已达到完美境界,但也有不少瑕疵。
    D. 兴致来时,石苍舒练习书法挥笔神速,如同骏马瞬间踏遍九州。
    15. 石仓舒“醉墨”都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为练习书法,专门建堂,且命名“醉墨”。②对书法痴迷,从书法中获得无穷快乐,甚至消除了忧愁。③为追求技艺,勤学苦练,用废的笔堆积如山。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C项,“但也有不少瑕疵”说法错误。“堆墙败笔如山丘”中的“败笔”指的是用完作废的笔,这是说石苍舒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这是诗人对石苍舒长期积累,勤学苦练的赞赏。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本题要求分析塑造的形象特点。解答时首先理解全词,然后找到描写人物的句子,从中概括形象特点。
    本题中,诗歌首句“近者作堂名醉墨”,是说石苍舒最近建造了“醉墨堂”,从中可以概括出“醉墨”的表现之一:专门建堂练习书法,命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病嗜土炭如珍羞”两句,是说石苍舒练习书法,如同啜饮美酒能消愁销除烦恼一样,如同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从中可以概括出“醉墨”的表现之二:石苍舒痴迷于书法,从中获得无穷快乐。“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这几句是说石苍舒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从中可以概括出“醉墨”的表现之三:为了追求技艺,勤学苦练。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不堪入耳的乡野音乐,反衬琵琶女的演奏给人“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写了小船在广阔的江面上任意飘荡的情景。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被子的破旧来表现生活贫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岂无山歌与村笛 (2). 呕哑嘲哳难为听 (3). 纵一苇之所如 (4). 凌万顷之茫然 (5). 布衾多年冷似铁 (6). 娇儿恶卧踏里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考生应先熟读所给出的句子,然后看清题干有没有给出诗词出处的提示,出处可以帮助回忆整篇诗歌内容,最后回顾具体涉及的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呕哑、嘲哳、凌、顷、衾、娇、踏等。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但是,( ),甚至生造出一些________的概念和表达。因而,我们不厌其烦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不过,在心理学家看来,语言的规范________。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语言本能”,同时,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演化规律,需尽量________一些人为干预;另一方面,语言的立法者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是因为他们对现代语言科学一窍不通,且这些规定严重________了一般人的语言水平。然而,语言的规范真的毫无必要吗?心理学家虽然看到了语言发展和演化的内在规律,也注意到了语言规范对语言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制约,但他却忽视了规范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伦不类 可有可无 避免 贬低
    B. 异想天开 可有可无 取消 低估
    C. 不伦不类 纯属多余 避免 低估
    D. 异想天开 纯属多余 取消 贬低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
    B. 人们经常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也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
    C. 某些词语会经常被人们错误地使用,一些句子也不合语法规范
    D. 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一些句子也不合语法规范
    19. 下列引号的运用与文中“语言本能”的引号,作用相同的是( )
    A. 《大学》里的“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要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
    B. 清朝初年,统治者更重武力,不重视儒学,于是传统的“读书人”就备受打压。
    C.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 他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本题中,第(1)空,不伦不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人的着装不得体或说话没有道理, 颠三倒四。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这里形容的是“概念和表达”,应选用“不伦不类”。第(2)空,可有可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纯属多余:纯粹是多余的,指完全不必要的事物。从后文心理学家的观点来看,他们认为语言规范是多余的,是会对语言发展造成制约的,所以此处应选用“纯属多余”。第(3)空,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取消:停止计划,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这里修饰的是“人为干预”,应选用“避免”。第(4)空,贬低:故意降低应有的评价。低估:不恰当地,过低地估计。这里的语境是“语言的立法者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这些规定”并非故意去降低“一般人的语言水平”,应选用“低估”。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抓住7个“是否”来进行判断。1.看所讲述内容前后是否一致,主要指主旨或观点的统一。2.看事理是否相承。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事理,而这种逻辑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3.看前后是否勾连。句子的重点往往在谓语部分,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有明显的顺承、因果、并列等关系。4.看意境是否协调。文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5.看主语是否一致。主要指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6.看句式是否一致。比如句子结构、关联词语的搭配等,贵在找出对应点。7.看音节是否和谐。要符合句子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特有的规定。
    本题中,根据后文“甚至生造出”,可知这里应填句子主语应该是“人们”,由此排除C项;根据句意的递进关系,先“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再“说出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由此排除B项;根据前句的“经常会”,后文的“甚至”,可知后句应用“也会”来与之相称,构成严密的递进关系,由此排除D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标点符号的两大分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专名号。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和语气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其次要了解它涉及的知识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能够正确理解语义,辨别语气,分析语言结构,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前提。2.掌握七种点号和九种标号的用法,这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基础。3.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4.具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5.具有识别、改正错误标点符号的能力。最后,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特点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本题中,“语言本能”的引号,表示着重强调。
    A项,“正心诚意”,表示引用。
    B项,“读书人”,表示着重强调。
    C项,“招牌”,表示特殊含义。
    D项,“聪明人”,表示反语讽刺。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其化学成分因产地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烃类气体中,甲烷占80%以上,其次为乙烷、丙烷、丁烷和戊烷等。非烃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氧气、氦气、氩气等。经过处理的天然气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性质。一旦发生泄露,_________,因此容易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为了________, 世界上通行的做法就是对天然气进行加臭处理,只要一出现泄漏,人们马上就会察觉到臭味,进而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答案】 (1). 天然气包含烃类和非烃类气体 (2). 往往不易被人们发现 (3). 防止天然气爆炸事故发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
    第一空,根据后文看属于总领下文的句子,所填句需要明确“其”的指代内容,综合全段分析应该是“天然气”,所填句陈述部分包含的信息有“在烃类气体中,甲烷占80%以上,其次为乙烷、丙烷、丁烷和戊烷等。非烃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氧气、氦气、氩气等。”所以答案为“天然气包含烃类和非烃类气体”。
    第二空,参考后语境“因此”,很容易确定答案为“往往不易被人们发现”或者“不容易被人第时间感觉到”。
    第三空,“为了”是目的,根据下文内容判断属于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故答案为“防止天然气爆炸事故发生”或者“更彻底地消除安全隐患”。
    21.下面是材料审批环节的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材料审批环节:首先申请人提出审批申请并提交材料,然后进入材料初审。材料不全者,退回申请人并出具告知书,不在审批范围者,不予受理并出具文书,合格者提交审批人员审批材料,最后审批合格的准予许可,不合格的不予通过并出具文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图片类里的流程图,这是一道分析流程图的题目,涉及解说和描述,解说注意照顾到流程图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明确各种要素,然后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先后顺序。看清箭头指向,比如从哪儿开始,到哪里结束,除了眼睛看还要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善于变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以更加形象好懂。双向延展处——“材料初审”和“审批材料”要格外注意,另外还要注意各个分支,要采用花开两朵先说一支的方式,比如“材料不全出具告知书”和“不予受理,出具告知书”,另外还要注意关联两个箭头的地方,这样的一定要看清箭头指向,分别表述清楚,要有逻辑性,有条不紊。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没有审清试题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到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写一段话,有的答非所问,有的不符合题干中的字数要求等。
    2.观察不细致,构图要点回答不全面,遗漏信息。如本题中不能充分地将图表中所给的要点体现在所写语段中。
    3.表述内容没有顺序。不能将题目提供的信息有条理地连贯起来,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述。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抗“疫”期间,下列语句刷屏:
    ①捐赠武汉物资留言: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②日本捐赠湖北物资留言: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③某基层宣传标语:不戴口罩你试试 试试就逝世
    ④某村支书大喇叭劝阻:今日打牌,明天打幡
    ……
    这引发了人们的议论,有人认为日本留言措辞典雅,富于诗意和人情味;有人认为我们的宣传接地气,有实效;有人将两种语言进行比较,认为日本人给我们开了次诗词大会,给我们上了一堂语文课;还有人认为,抗“疫”关键时刻进行这种比较本身就是“隔江吟品《后庭花》”……
    对此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用“雅俗与共”守护我们的民族语言
    无论是“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的通俗幽默,还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雅致清丽,它们所表达的情感与暗含的智慧都是一样的。民族语言的传承、创造和运用应当“雅俗”共建。
    大疫之时,中国的标语大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日本运用中国传统诗文作为援华标语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语言形式上的差异不禁引人思考:现代社会,应当怎样守护好我们的民族语言?
    一曰:传承应当雅俗共赏。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华五千年文明,民族语言的瑰宝当是诗词。在这片文明奇葩中,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唐诗的格律整齐,语素优美;有宋词的清新婉丽,高雅宁静;有元曲的通俗易懂,直抒胸臆。诗词的一代代传承发展,正是由贵族的高雅到民间的通俗,它们无一例外,都是诗人用以抒怀的工具,即使层次与受众范围不同,但毫无例外都是文化的瑰宝,都是历史与时代的体现,不能舍其下里巴人,只取阳春白雪,两者同资,两者需共承,这才是民族语言的传承。
    二曰:创造应当两者并进。
    古时的诗歌,都由乐曲改编而来,其本身也是歌问。可以说,古代诗歌大都来自于音乐。同样,现代社会的歌曲无疑是传唱天下四方的最好工具,也是民族语言发扬的创作源泉。戴上耳机,我们可以欣赏到古典古风歌中幽雅清丽的歌词,在优美的意境中陶治情操;我们可以耳闻到现代喊麦说唱的劲爆唱词,在节奏律动中感受最直接的情感。对民族语言的创造,显然不得偏重任何一方,过分的偏重对民族语言的传承是一种打击。创造不是推陈出新,而是九层之台的积累,对雅俗共存的语言,要给予同等的创造平台与空间。
    三曰:运用应当雅俗有别。
    在共承共造的前提下,民族语言的运用是最高的层次,它的运用不是共进,而当“有别”。依据不同的情境,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两种形式的语言,比如在广泛宣传时,群众基础是全体人民,因为其素质有别,应当以“俗”为主;而在文学鉴赏、教育工作中则应当以“雅”为主。他们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形式上的区别只是在于运用场景的不同,依据受众特点以达到不同效果。不是所谓“雅俗”缺席,而是在运用中应当“雅俗”有别。
    鲁迅有言:“民族文化是灵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语言就是民族的动力。语言承自先民,萌于热土,是民族面对各种困难时前行的动力。我们当以“雅俗与共”的精神守护好我们的民族语言,用博大精深的民族语言书写中国的盛世华章!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标语组合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主体,从根本上说,是回答你的论点“为什么是正确的,是有道理的”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脑筋,激活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追溯这个论点产生的条件和原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证明你的论点的正确性。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疫情下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的理性思考与技术运用。题目由材料、引导语和任务要求三部分构成:引导语给出三组不同风格的抗疫标语:乡间标语用语通俗、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地引导民众不串门、戴口罩,在非常时期有威慑作用,使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街头标语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直白朴素,通俗易懂,营造了众志成城、全民抗疫的氛围,能给民众以极大的鼓舞和精神支持;日本援华物资标语雅韵正声、诗词经典,用中国的文化温暖地表达了对中国人的感情,唤醒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记忆,令人感动,令人深思。这三组标语表述不同,情感相同,目的相同。任务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感触和思考。考生可以谈标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也可以谈标语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还可以谈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等等。从任何一个角度分析,都要以材料为立论背景,紧扣“抗疫标语”与“民族语言”的关系展开。语言确实有雅俗之分,但这个“俗”是相对的,民间生活用语,重在表达观点、立场,传递信息,往往通俗直白,甚至有的粗俗不堪。但乡间、街头这种场合,若都使用太雅的语言,有的人未必能懂,效果不一定好,阳春白雪也可能曲高和寡。这主要是出于对使用场合、受众对象的考虑,对此不能一概加以否定。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由大疫之时三组不同风格的抗疫标语切入情境,这些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国内乡间街头的标语富有生活气息;日本援华物资标语则恰当地运用了传统中国诗文。导语部分依次交代这些语言的来源、内涵与作用,点明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材料真实鲜活,情境直面现实。考生写作不得脱离材料。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的任务指向比较明确。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可供选择的角度有三:一是抗疫标语为什么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二是抗疫标语的用语比较与作用分析;三是由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的诸多思考。“此”规定了写作的范围,“感触和思考”点明了写作的重心。考生写作时必须把抗疫标语的使用分析和民族语言的传承发展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考查考生的文化自信与理性思辨能力,在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中,既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又要合理吸收他人的长处。我们先民的语言异彩纷呈,各种方式的表达,共同汇聚战“疫”的力量。虽然文辞各异,但心意相通,目的相同。考生固然可做褒贬,但得注意分寸。文章的高下之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扬抑得当、拿捏有度。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关于如何评价网民的关注与热议、如何看待不同风格标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创造和运用好我们的民族语言,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也可以以某一点为侧重点,带动其他两个点,将另外两方面融入其中。但两个核心概念“抗疫标语”与“民族语言”,必须有所呈现。
    2.思维方向是开放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考生可以选择“传承”民族语言的角度,从为什么要传承,怎么样去传承来行文;也可以选择“运用”民族语言的角度,从怎么运用,要遵守什么原则去行文;还可以选择“创造”民族语言的角度,谈为什么要创造民族语言,怎么创造民族语言。选择的侧重点不同,思维的方向也就不同。
    3.表达方式是开放的。考生可以针对网民的关注和热议展开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结合自己在抗疫期间的见闻感受,在自我叙述中提出疫情期间创造性地使用民族语言为全民抗疫出力的具体建议和举措:简单明了固然好,但若能配上富有诗意、表达同一含义的诗词歌赋,就更能锦上添花了。
    参考立意
    1.雅言俗语,各有其长。
    2.文辞各异,心意相通。
    3.白话口,诗意心。
    4.雅俗合力,共抗疫情。
    5.做民族语言的守玉人。
    6.怀“情”带“智”,浇灌民族语言之花。
    ……

    偏题立意:
    1.华夏物语,因时制宜。(偏离材料,不是因“时”,而是因“地”,乡间、街头、日本等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风格的标语)
    2.心向疫情,无关词藻。(与材料主旨相悖,不同场合、不同受众应使用不同语体色彩)
    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完全脱离材料核心“标语”和“民族语言”,套作时评文)
    4.莫让汉语“俗”透了。(题目并未否定街头和乡间标语,反而说“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
    5.你有你的诗意,我有我的威猛。(对乡间标语和街头标语的定调错误,不是“威猛”而是“直白”)
    6.一枝一叶总关情。(顾此失彼,只注意到标语背后蕴含着的人们的情感,忽视了智慧的存在)
    可用素材:
    1.疫情期间,众多宣传、鼓励的标语涌现。乡间街头有着众多简单顺口、带着一丝俗气的标语,日本的援华物资则带着传统中国诗文的标语。一句“武汉人,不服输”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形成俗与雅的鲜明对比。或许有人会指责,说从标语便可看出中华传统文化被丢失遗忘了。似乎他们更在意传统语言的作用。而我却想说,雅言俗语各有其长。
    2.先说雅言,这里的雅言指的是古代中国广泛运用的文言用语。我之所以称其为“雅言”,正是因为传统的文言诗文中带有别具一格的风雅蕴味,只字之间便能传达出无限的意境与意蕴,工整的句形和深刻的句意能给人带来视觉与情感的双重之美的体验。比如疫情标语中的“日月同天”,短短四字,便让人在享受日与月这样优美意象的同时,领悟到了邻国的支持和鼓励——无论是怎样严峻的难关,都将一同携手渡过的关怀之情。雅言在传达心意的同时,更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触动人心。
    3再说俗语。这里的俗语指的是通谷易懂的白话文。它看上去、读起来都不甚优美,内容与形式上都带有所谓的俗气。但缺少高雅意境的它们也有着独特的魅力。俗语最大的特点便是“接地气”,贴近生活。几乎很少有人读不懂俗语的意思,因为俗语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俗语是活在生活中的语言。因此,俗语的受众更广,情感表达更为直接。如疫情标语中的“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直白地表明带口罩的重要性,句末的押韵还带着劳动人民独特的幽默感。即使缺乏高雅意境,俗语仍具有雅言所缺少的直白易懂的特点,自有其通俗的魅力。
    4.雅言俗语各有其长。疫情当前,二者发挥了其不同的作用。日本援华物资使用雅言为标语,更多地传递了一种人文情绪上的关怀。日本使用传统中国诗文,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认可和赞许。而大街小巷中的俗语口号,既能使宣传更到位,也能让文化水平并不高的群众读懂疫情的严峻、防疫的重要和全国各地人民对疫情中受害者的关怀。语言虽简,但其中所蕴含的最真挚的劝告与祝福未减。幽默顺口的语句也给疫情中心的人民带来了些许乐趣。在疫情中,雅言和俗语各有其用。中国的语言是具有无穷魅力的,只要用对了场合,关注对了对象,无论是雅言还是俗语,都能传达出无限的人文情怀。
    【点睛】时评类文章在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概念:评论的对象是事实,所以“叙”是基础,“议”是“叙”的目的,是主旨。评论文章在对事件作出理性判断和分析时并不排斥情感的作用,即要亦理亦情。
    2.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3.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以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4.评“事”可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上,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切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此“事”高谈阔论。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