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地理】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第1页
    【地理】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第2页
    【地理】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展开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满分100分, 时量60分钟。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新华社北京2018年4月22日电:我国将于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器,计划一步实现环绕火星的探测和着陆巡视。读以下图表,回答1~4题。项目距日距离/106千米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自转周期(小时)卫星数地球149.61123.91火星227.90.110.1524.521.火星是人类迄今所知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天体,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A.轮廓模糊的星云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太空中的流星                       D.行星爆炸瞬间的碎片2.火星属于(  ) 类地行星   地月系      银河系      太阳系     河外星系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3.图中分别表示地球和火星的序号是(  )A.①②            B.④①             C.②③           D.④②4.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原因是火星与地球相比(  )A.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B.有相近的大气成份和卫星数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D.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甲)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乙),完成57题。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       B.增强了      C.增强了       D.增强了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7.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离太阳近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 云层厚而且夜晚长地势高,空气稀薄 白天太阳辐射强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下图)。据此完成89题。8.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水循环      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图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1011题。10.此时,台北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西南风11.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经过福州,乙图中四条曲线最能反映福州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A.        B.   C.         D.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fhg   B.efhd C.cabd  D.dabc13.水循环中的(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 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最终归宿是大海。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箭头表示洋流。完成1416题。14.围绕垃圾场的洋流分布规律是(  )   A.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B.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为寒流                                              C.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寒流                                           D.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寒流15.该垃圾漩涡的形成原因是(  )A.受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B.受反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C.受洋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D.受径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1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海洋污染物会随洋流向西扩散        B.沿洋流航行会导致行驶速度降低C.洋流与沿岸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密不可分D.附近洋流利于世界性大渔场的形成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7-19题。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C和E之间是古登堡界面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8.岩石圈是指 (  ) A.C的顶部       B.E的顶部     C.C以及E的顶部    D.G的外部 19.某地地下25千米处发生地震,地面上的人会感到 (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S波,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D.P波,左右摇摆 2017 年 3 月 27 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完成20题。20.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洪都拉斯蓝洞,为世界十大地质奇迹之一。又叫伯利兹大蓝洞,位于伯利兹境内。完美的圆形洞口四周由两条珊瑚暗礁环抱着,是冰河时代末期形成的一个石灰石坑洞,冰川融化,海平面的升高让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由于深洞很深,因此呈现出深蓝色的景象,这一结构在世界上被称为蓝洞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21-22题。21.组成洪都拉斯蓝洞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图中的(    A.       B.          C.     D.22.洪都拉斯蓝洞的成因是(   A.海蚀洞    B.冰蚀洞      C.火山口洞    D.岩溶洞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23. 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②③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B.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岩层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D.背斜顶部受到挤压作用,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25.右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6.右图中的河流(  )      A.甲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B.甲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C.甲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D.甲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             读图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27~28题。27.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江南丘陵         C. 四川盆地       D. 珠江三角洲28. 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特征                        B.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 从沿海向内地的分异规律            D.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渝新欧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读图,回答29~30题。29. 该国际铁路大通道沿线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带性自然带,正确的是(  ) A.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②——亚寒带针叶林带C.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0. 图中国际铁路大通道经过的自然带主要体现了(  ) A.以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B.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太阳光照图。图上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8分)。(1)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__(晨线或昏线)。(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3)A、B、C、D四点中夜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________。(4)若C点所在经线为1800,写出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5)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C地的日落时间为________。(6)该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是           32.问题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每空2分,共22分) 有些同学对于东亚季风环流的理解感到比较困难。实际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如果与前边的知识联系起来,你将会很轻松的掌握。下面我们通过下列现象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第一步:三圈环流和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地表是均匀的,且地球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这样在北半球会形成一个大气环流圈。 (2)若只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还包括_____________。在两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就形成了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下图是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情况,填写出图中气压带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气压带的分布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近地面风的形成特点,确定风带。请在图中的 B处画出风向。 第二步:海陆分布的影响 (4)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以及陆地上不同的地貌使得地表不均匀。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的比热差异,在地理上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陆地面积更大的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气压中心切断成___________状分布,从而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第三步:东亚季风的形成
    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变化,形成了冬夏风向相反的风,这种变化在东亚地区特别明显。读东亚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气压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5)图中所示为____________(1月、7月),________________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6)根据气压分布情况,在甲处画出风向。                           参考答案123446789101112131415BAADBCBDCBADCB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CCADADDBCBBAAA31.(每空2分,18分)(1)晨线(2)冬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3)C>D>A>B (4)(1200W,23.50S)(5)12点(12:00)    6点(6:00) 16点(16:00)
    (6)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或(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2.(每空2分,共22分)(1)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  (2分)
    (2)地转偏向力 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    (8分)
    (3)标注略(B为东北风 ) (2分)(4)海陆热力性质  块  (4分)
    (5)7月 副热带高气压 (4分)(6)标注略(东南风) (2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