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展开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天体系统②为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 图中按照天体系统的级别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答案】1. B 2. D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图中天体系统②为太阳系,①是银河系,③是宇宙的半径约为200亿光年,④是地月系。图示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宇宙③,宇宙包含银河系①,银河系包含太阳系②,太阳系包含地月系④。
【1题详解】
图中天体系统②为太阳系,①是银河系,③是宇宙的半径约为200亿光年,④是地月系。选B正确。
【2题详解】
图示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宇宙③,宇宙包含银河系①,银河系包含太阳系②,太阳系包含地月系④;图示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排序是④②①③。选D正确。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这个“快递小哥”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带去“能量包裹”,使其能继续按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天体的运动特征是
A. 公转方向都一致 B. 自转方向都一致
C. 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 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4. 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球大气中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图示各行星绕太阳自西向东转,运动的方向具有同向性;图示各行星的自转方向并不完全一致;图示不能反映其公转轨道是正圆;各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运动轨道,公转轨道面并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选A正确。
【4题详解】
地球大气中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臭氧能削弱部分紫外线,不是地表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①错;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是地球能吸附厚厚的大气层,有可呼吸的氧气,与其适宜的温度无关,②错;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变化不大,形成适宜的温度,③正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使其获得适宜的太阳辐射,形成地表适宜的温度,④正确。选B正确。
【点睛】它们绕日运动有共同的特性:
1、同向性:都沿逆时针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2、共面性:公转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
3、近圆性:公转轨道面近似圆形。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 ① 层 B. ②层 C. ③层 D. 内部
6. “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A. 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 全球气温上升
C. 国内固定电话通话中断 D. 产生“磁暴”现象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是图示的②层;① 层是光球层,③层是日冕层。选B正确。
【6题详解】
“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太阳会向宇宙抛射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这些高能带电粒子若闯入地球磁场,可能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激发极地上空的大气会产生极光现象,我国北方纬度较低,看不见极光;高能带电粒子若闯入大气层,干扰电离层,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不能影响有线的固定电话;对全球气温影响不大。选D正确。
【点睛】太阳活动主要有3种:黑子、耀斑、太阳风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 造成火山等自然灾害
B. 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 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
D. 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成向宇宙发射能量;火山是地球内能的释放不是太阳辐射;地球的风雨云雪等天气现象是太阳辐射提供的能量;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太阳辐射为生物生长提供光热。选A正确。
8.下图为“某条大河河口示意图”,则该河位于哪个半球?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A. 北半球,甲岸
B. 南半球,乙岸
C. 北半球,乙岸
D. 南半球,甲岸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有偏向现象,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左偏;图示是北半球,河流向北流,流水应偏向右侧,即冲刷乙河岸,左侧堆积;所以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左岸相连,即与甲岸相连。选A正确。
9.北半球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如图所示),该地纬度是
A. 23º26′N B. 66º34′N
C. 45ºN D. 21º34′N
【答案】D
【解析】
【详解】正午太阳高度=90 – 当地纬度 ± 直射点纬度;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图示可知该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α,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即tanα=1, α=45º;由此可算出该地纬度=90 º-45 º-23.5 º=21º34′N。选D正确。
10.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A. 地球不停的自转 B. 地球不停的绕太阳公转
C. 地表能反射太阳光 D. 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使得地球上面向太阳的一侧出现昼,背向太阳的一侧出现夜,即是昼夜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是昼夜更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地表反射太阳光,与昼夜现象无关。选D正确。
11.如果用a表示昏线,b表示晨线,下图各图表示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昏线;图A北半球俯视图,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a表示昏线,b表示晨线,A正确;图B是南半球顺时针自转,则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B错误,符合题意;图C、D是侧视图,都能正确表示晨线与昏线。故选B。
国际奥委会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31日17:45在吉隆坡102°E,3.5°N宣布北京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下图为“地球公转的轨道二分二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国奥会宣布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图中四点最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宣布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当天,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 北京 B. 广州
C. 悉尼 D. 吉隆坡
14. 当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此时美国纽约(西五区)时间是
A. 7月31日6:20 B. 7月31日4:45
C. 7月30日4:53 D. 8月1日6:20
【答案】12. D 13. A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图示①是9月23日,②是12月22日,③是3月21日,④是6月22日;宣布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时是北京时间2015年7月31日,最接近图中④。选D正确。
【13题详解】
宣布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当天是7月31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北京。选A正确。
【14题详解】
宣布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时是北京时间2015年7月31日17:45,是东8 区的时间;纽约在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应是2015年7月31日4:45。选B正确。
【点睛】在公转轨道平面图上识别节气应先考虑“二至”,再确定“二分”点.判读的关键在于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倾向太阳,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南半球倾向太阳,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然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出春分和秋分点。
下图为“某日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甲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 0° B. 43°08′
C. 66°34′ D. 90°
16. 乙地在4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 不断增大 B. 不断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该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在南回归线;甲的正午太阳高度=90-23°26′-23°26′=43°08′。选B正确。
【16题详解】
图示是北半球的夏至,在未来4个月内,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赤道-再继续向南半球移动,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再减小。选D正确。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地(此处为90°)所在纬度向南北递减,
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之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向北移动,到夏至时到达太阳直射最北点---北回归线。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太阳直射点再往南移动,到秋分回到赤道,过了秋分继续向南移动,到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下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地壳, ②是地幔, ③是地核
B.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C. 甲波是纵波乙波是横波
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8. 图中的X处为
A. 古登堡界面 B. 莫霍界面
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核与外核交界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图示甲波速度快应为纵波,乙速度慢应为横波,C正确;由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可知,图中①是地壳和地幔, ②是外地核, ③是内地核,A错;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消失,B错;乙波无法通过外地核,D错。选C正确。
【18题详解】
图中的X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是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层和地核的交界。选A正确。
【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可以穿过固、液、气体,而横波只能穿过固体。纵波、横波速度突然增加的不连续面为莫霍面;纵波速度下降、横波消失的不连续面为古登堡面。
2017年8月8日,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2017年11月21日起,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开始持续剧烈喷发,阿贡山火山喷发的岩浆直接来自地球的
A. 地壳上部 B. 地核
C. 下地幔 D. 上地幔
21. 关于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19. A 20. D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5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20千米;应地地壳层①发生;②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③是地幔,④是地核。选A正确。
【20题详解】
火山喷发的岩浆直接来自地球的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选D正确。
【21题详解】
图中岩石圈及外部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不是所有的圏层,A错;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是开放的,B正确;图中的各圈层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C错;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有来自太阳辐射能、有来自地球内部的,D错。选B正确。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
地球内圈,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
地球外部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代表地面辐射 B. 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
C. ①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 D. 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3.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A. ①减弱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24.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 减弱① B. 增强②
C. 改变③的辐射方向 D. 增强④
【答案】22. C 23. B 24. D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示①②都是太阳辐射都是短波辐射,②是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④代表是大气的逆辐射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云层厚时大气的逆辐射强。白天多云时,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升温慢,气温比晴天低。人造烟雾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然后大气增温,增强大气的逆辐射,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防御霜冻。
【22题详解】
温度越高发射的波长越短,图示②来自太阳,代表太阳辐射; ①所代表是太阳的短波辐射,③是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①辐射波长小于③;①代表的太阳辐射能量大于③所代表的地面辐射能量;④代表是大气的逆辐射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云层厚时大气的逆辐射强。选C正确。
【23题详解】
白天多云时,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即②减弱导致地面升温慢,气温比晴天低;与其它要素相关性不大。选B正确。
【24题详解】
人造烟雾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③,然后大气增温,增强大气的逆辐射④,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防御霜冻;夜晚炊烟,不影响太阳辐射①和②;不能改变地面辐射的方向。选D正确。
25.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基本特征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故①错误;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陆地上应该为下沉气流,海洋上形成上升气流,故③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市区形成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故④错误;白天,草地气温上升较慢,气流下沉,裸地气温较高,气流垂直上升,故②正确,B项正确。
下图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6. 图中字母表示风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
27. 导致字母a所代表的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太阳辐射的纬度不均
B. 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
C.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D.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答案】26. C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气压梯度力;c与气压梯度的方向相近,但向右偏,应是风力;b与c垂直,且向右,是地转偏向力;d与c方向相反,是摩擦力。选C正确。
【27题详解】
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是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形成的,它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不是气压梯度表成的原因;地转偏向力只对水平运动的物体有影响,改变方向,并不是风形成的原因。选D正确。
【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小。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
下图为某季节亚洲东部地区与太平洋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丁>丙>甲>乙
D. 丙>丁>甲>乙
29. 此季节,我国大陆东部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28. C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由图示等压面可知,甲处气压值大于乙,说明陆地丙地面受热空气上升,丙形成低气压,丁处冷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丁>丙;近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值,由此可知,四点的气压值是丁>丙>甲>乙。选C正确。
【29题详解】
图示丙形成低气压,丁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应是我国的夏季;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盛行东南风。选B正确。
【点睛】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
(1)在垂直分布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
(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等。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2、根据等压面的凹凸
(1)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流
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等压面向低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
(2)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
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下凹)。
30.下图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甲乙丙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气候类型图可知,甲地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丙地全年温和多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选D正确。
3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等压面图的判读。等压面凹凸与气压类型: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可简化为“上凸高压,下凹低压 )。因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故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近地面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相应高空气压较低;反之近地面温度高、近地面形成低压,相应高空气压较高,故D正确。
32.图中表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海洋的比热容大,昼夜温差较陆地小;图A海洋的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昼夜温差大;海洋的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增温慢,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强,降温慢,昼夜温差较晴天小;四图中温差最小的是海洋的阴天。选D正确。
第Ⅱ卷(综合题 共5大题, 共52分)
33.下图为亚洲季风图,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为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高、低)气压中心,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使该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中。
(2)B地盛行________季风,该季风性质是________。
(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图中B地季风的成因还与________有关。
(4)A地位于30°N~40°N之间,与A地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该气候夏季受________控制,冬季受________控制。
【答案】(1)夏季 低 副热带高气压带 (2)西南 暖湿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4)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解析】
【详解】(1)图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亚欧大陆升温快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中,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2)B在南亚,盛行西南季风,该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其性质暖湿。
(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相对冷保留高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降温快,形成高气压中心,海洋相对温暖保留低气压中心,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这种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风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即是季风。图中B地季风的成因还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4)A地位于30°N~40°N之间,与A地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点睛】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比热小,温差大,海洋比热大,温差小。
夏季,陆地更热,气压更低,亚洲大陆出现亚洲低压,太平洋温度较低,气压较高,出现夏威夷高压。于是风从夏威夷高压吹向亚洲低压,为东南季风。在它影响下,我国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陆地更冷,气压更高,亚洲大陆出现亚洲高压,太平洋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出现阿留申低压。于是风从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为西北季风。在它影响下,我国冬季低温少雨。
34.下表中所列是12月1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________,其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照射情况的是 ________
A. B. C. D.
(3)此时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________(填数字)位置附近。
(4)此日,太阳直射在 ________(南、北)半球其移动的趋势是 ________,宁德市的昼夜状况是 ________其变化趋势是 ________。
【答案】(1)丙丁乙甲 丁 (2)C (3)3 (4)南 向南移 昼短夜长 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
【详解】(1)12月1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由四地昼长可知,丙昼夜平分地处赤道,丁最接近昼夜平分,应在南半球低纬;甲、乙两地昼短夜长,在北半球,甲昼更短,在北半球高纬,乙在北半球中纬;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丙丁乙甲。
(2)下列四幅图中,图A北极圏以内出现极昼,表示太阳直射北半球;图B、D都是表示昼夜平分;图C北极圏之内出现极夜,接近12月15日。选C正确。
(3)图中①是远日点7月初,③是近日点1月初,12月15日更接近③。
(4)此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其移动的趋势是继续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其变化趋势是昼渐短夜渐长。
35.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甲,在图乙中绘制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3)图甲中,A、C、D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用>或=表示)依次为 。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C地的太阳高度值为 ,A、C、D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
(5)此日,B地日落地方时为 时,昼长为 小时。
【答案】(1)见下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阴影表示夜半球。
(2)夏至日(写夏季不给分);6 22 10
(3)C﹥A=D
(4)3°26′N 150°E;0; A C D或A﹥C﹥D
(5)20; 16
【解析】
【详解】(1)图甲是侧视图,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150°E经线。由自转方向可知图乙是北极为中心日照图,依据图甲,在图乙中150°E是太阳直射经线,应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2)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图示150°E是正午12:00,北京时间即120°E是6月22日10:00。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甲中,A、C、D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C﹥A=D。
(4)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纬度是23°26′N ,图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 150°E,即是太阳直射的经线。C地在晨昏线上,此时的太阳高度值为0;图示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A、C、D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A﹥C﹥D。
(5)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日落时间=昼长-日出时间,昼长=12-2*日出时间;晨线表示日出时间,由图可知此日,B地日出时间4:00,可算出其日落地方时为20时,昼长为16小时。
【点睛】关于日照图的解题思路:
1. 确定晨线和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过渡到夜的分界线即为昏线,由夜过渡到昼的分界线即为晨线。
2. 确定南、北极:上北下南(侧视图);北逆南顺(俯视图)。
3.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侧视图上在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上作一通过白昼球面且垂直于晨昏线与球面边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纬度。(注: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俯视图上直射点的经度是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表示的经度;若昼夜平分,则直射点的纬度为0°,若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则直射点的纬度为90°减去该纬线的度数。
4. 确定地方时:赤道上与晨线的交点是6时,与昏线的交点是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为0时;纬线与晨昏线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5. 确定日期: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的范围等已有条件,确定相应的日期或节气。
36.下图为大气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风带名称是: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与B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D的气流来自的气压带是________,这两个气压带中由热力因素形成的是________。
(3)常年处在A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
(4)图示季节为南半球________ (填“冬”或“夏”)半年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
(5)此时宁德市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2)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湿润 (4)夏 气压带风带南移 (5)低温少雨 受到来自大陆的西北季风的影响
【解析】
【详解】(1)图中字母B是由副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C 是副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风,是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D是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是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2)A与B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的气流来自极地高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因为终年寒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的,是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空气在该纬堆积下沉形成的,是动力原因。
(3)A是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常年处在其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4)图示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向南半球,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是南半球的夏季。
(5)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宁德市是季风气候,受到来自大陆的西北季风的影响,低温少雨。
【点睛】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春分到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北移;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又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至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而南移。
37.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处箭头所示风向正确的是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
(2)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地若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
(4)图中①、②两地日温差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B 偏西风(西南风) (2)A 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② ② (4) ② ①处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②处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
【解析】
【详解】(1)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图中A应吹西北风、B是西南风、C西南风;AC两处画错。
(2)等压线密集,表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图中A比B处等压线更密集,风力大。
(3)图中①、②两地若仅考虑热力因素,①是高气压中心,是因为地面遇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的,②是低气压中心,是因为地面遇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的;气温较高的是②,②处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4)①是高气压中心,空气下沉多晴天,昼夜温差大;②是低气压中心,空气上升多阴雨天,昼夜温差小;图中①、②两地日温差较大的是①。
【点睛】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风都是由高压区吹向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