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2小题,共44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 I期 B. II期
C. III期 D. IV期
2. 在I期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3. 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Ⅳ阶段的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 人口增长过快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性别比不平衡 D. 严重的就业压力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从图中看Ⅲ时期出生率迅速下降,死亡率位于低水平稳定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C正确;I和IV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低,I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缓慢升高,IV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缓慢降低,II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升高,A、B、D都错。
【2题详解】
在Ⅰ期,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为原始型,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平均寿命较低,D正确。
【3题详解】
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Ⅳ阶段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人均寿命长,老龄化严重,B正确,A错;人口性别比与人口增长模式无关,C错;就业压力不严重,D错。
【点睛】第一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出生率迅速降低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第二题容易错选C人口增长停滞,原始型人口增长缓慢并非停滞;第三题关键在于判断出在第Ⅳ阶段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国可能是
A. 中国 B. 美国 C. 印度 D. 俄罗斯
5. 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D. 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国人口在2000年和2005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都约为18%,中国在200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超过20%,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远低于18%,可判断该国为印度,所以C正确,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从2000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由图可知,印度人口从2000年到205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持稳定,可推出印度人口也不断增长,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水平相当,C正确,B错;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在2000年就已经是传统型,A错;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D错。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和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应该结合图中的人口比重及材料中世界人口总数,推出印度人口总数不断增长,区分人口比重与人口总数。
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 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C. 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D. 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7.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是
A. 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 B. 出生人口性别趋衡
C. 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 D.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答案】6. B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I阶段死亡率一直在下降,出生率不断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不突出,A错;II阶段出生率不断减小,死亡率也在下降,拐点O点以后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出生率降低,B正确;II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小,但仍大于0,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C错误;从X到Y人口增长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7题详解】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使江西近十年出生的少年儿童数量增加,不是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A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只想要男孩的想法改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衡,B正确;二孩政策使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C错;10年时间内新增人口不能转化为劳动力,城市就业压力不会增大,D错。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9. 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0. 图中P、P′数值差异所体现的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是
A. 相对性 B. 临界性 C. 警戒性 D. 均衡性
【答案】8. C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P和P′均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都不是环境承载力,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因此,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C正确。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超过最佳人口规模时,二者呈反相关,D正确。①②都没有分阶段来回答,太过笼统,因此都错。
【10题详解】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在某个阶段最适宜人口数量,P和P′的数值差异反映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这体现了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特点,A正确。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受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两个不同时期人口合理容量数值的比较体现了相对性特点。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下面小题。
11. 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地势高、气候寒冷 B. 生态环境脆弱
C. 自然资源丰富 D. 生物资源少
12. 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一个地区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都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生物资源少,所以环境承载力小,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C符合题意,C正确。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原因。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提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从其他地区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③错,环境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成反相关关系,消费水平迅速上升、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增多都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减小,A正确。
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B. 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 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 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14. 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 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 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 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答案】13. A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A正确;中央地区人口迁入数量为1760,迁出数量为3206,通过比较发现,迁出数是最多的,迁入数不是最多的,B错;东部地区人口迁入地除中央区和西北区外,还有南部联邦管区,C错;D描述太过笼统,比如西部的中央区以人口迁出为主,D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从气候、资源、地形及经济发展等条件分析。俄罗斯的人口迁移主要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迁移,东部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气候寒冷,西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且西部地区靠近欧洲,经济比东部发达,从而导致人口从东部迁往西部,A正确;东部地区交通不便利,B错,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稠密,C错;俄罗斯没有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反而鼓励人口向广阔的远东地区迁移,D错。
【点睛】第一题读图获取不同地区人口迁入、迁出数据即可;第二题考查知识点为人口迁移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生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都可能导致人口迁移。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16.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B.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C.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D.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17.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答案】15. D 16. C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导致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D正确;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在增长,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不是“城归”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B、C错。故选D。
【16题详解】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这些人是指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技能与素质都得到极大提升,C正确。与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性别结构的均衡化无关,A、D错;数量的大幅度提高不代表技能、素质的提升,B错。故选C。
【17题详解】
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广大乡村地区出现大量留守老人和儿童,“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正确;增加家庭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B错;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错。故选D。
【点睛】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人口红利“升级”关键是这些劳动力技能与素质的提升。第三题关键是区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下图为某县1963年设县开始到1975年时的城市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将县设置在该地区的原因是
A. 该地为水陆交通枢纽的地区
B. 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C. 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D. 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有充足的水源
19. 该地的水运码头十分优良,几十年来没有淤积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 处于河流的凹岸,河水冲刷严重
B.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冲刷北岸所致
C.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左偏,冲刷北岸所致
D. 该河段位于三峡峡谷地区,水流湍急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东至武汉西至宜昌可知,该县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有充足的的水源,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D正确;这里不是水陆交通线交汇点,不是水陆交通枢纽的地区,A错;没有丰富的能源、石油资源,B、C错。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的水运码头位于长江北岸,属于河流的凹岸,在惯性作用下,河水冲刷严重,没有大量泥沙沉积,A正确;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河水侵蚀凸岸,C错;该地位于弯曲河段,主要考虑惯性作用,在惯性作用下,河水冲刷凹岸,B错;该河段位于三峡下游,水流平缓,D错。
【点睛】地转偏向的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纬度越高,水平偏转越大。在河流弯曲河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20.化肥厂的原料(石油)通过管道输送到车间是十分合适的一种设计方案,但下列关于其优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B. 石油不外漏、损耗小
C. 设备投资小,灵活性好
D. 连续性强、可以昼夜不停的运输,运量很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管道运输的优点,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占地少,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石油不外漏、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但是,管道运输灵活性差,投资较大,C符合题意,故选C。
在下图所示的城市群内,既有大城市,又有中等城市和众多小城市。其特点是把大城市多种职能分散到中、小城市,城市之间的距离10~20千米,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城市和交通线间是面积约400平方千米的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
21. 该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①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②地势地平,峡湾众多
③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④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22. 位于该城市群的“绿色心脏”的功能为
A. 改善城间环境 B. 粮食供给基地
C. 缓解海水入侵 D. 提供生活水源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文字信息可知,该城市群位于北海沿岸的荷兰。该城市群地处莱茵河入海口附近,地势较低,且多海湾而不是峡湾(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欧洲多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②错;该城市群靠近英吉利海峡,且位于经济发达的西欧,商贸发达;结合材料可知城市之间有快速交通网络连接,且大城市多种职能被分散到中、小城市,所以该城市群交通便利,协作紧密;该区域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④错,综上所述,①③正确,选B正确。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绿色心脏”主要功能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A正确。该城市群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晴天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乳畜业为主,不适宜作为粮食供给基地,B错;该城市群地势低洼,海水易入侵,海水盐度高,“绿色心脏”不适合提供生活水源,也不能缓解海水入侵,C、D错;
【点睛】第一题学生应区分海湾和峡湾两个概念,明确水量和落差是决定水能资源的两大因素;第二题容易错选B,该城市群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晴天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6分)
23.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和该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问题。
(1)简要分析A功能区的区位优势。
(2)简述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的特点。
(3)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4)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
【答案】(1)(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3)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沿岸;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好风、好水、环境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绿色、自然、交通便利)。
(4)特点: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优势: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点以及楼房布局的特点和原因,城市主要的功能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住宅区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在空间分布上呈背向发展。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及综合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A位于城市中心,环状和放射状交通网的中心地带,交通最为便利,这里人流量大,是城市最为繁华的地带,是城市的中心商务区。
(2)从环境和交通两个角度分析,从风玫瑰图上可以看出,该城市盛行北风,该城市工业区分布在西南边,对城市大气污染小,且位于该河段的下游,不会污染水源,位于铁路线、公路线附近,交通便利。
(3)从风玫瑰图上可以看出,该城市盛行北风,B处布局高级住宅区从风景、环境、交通等角度分析。B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沿岸;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广告词可总结为:好风、好水、好景、好教育,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广告词可总结为:绿色、自然、交通便利。
(4)读右图获取楼房布局特点: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原因: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主要在偏南的位置,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有利于采光,同时该地盛行北风,楼房南北走向便于通风。
24.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材料二 塔里木河相关数据对比表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
(2)指出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哪些?
(3)材料二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并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3)存在的问题: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大量枯死,生态环境恶化等。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我国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塔里木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和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表格获取地理信息及综合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塔里木盆地,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高大的山脉也阻挡了温暖湿润的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因此该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2)该区域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周围高山上有冰川、积雪,故河流以冰川、积雪融水及地下水为补给为主。
(3)读表格数据可知,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的问题可从水量、地下水位、胡杨林面积变化等角度分析,对比数据可发现,存在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大量枯死,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4)读图可发现,该地区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该区域位于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而盆地的边缘有高山融水补给,故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区,水源充足。自然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都会影响环境承载力,自然资源是首要影响因素,本地区水源不足,因此环境承载力小。
2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材料二 武汉市城区图
(1)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四 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3)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
(4)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上交通便利;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铁路枢纽,陆上交通便利。
(2)服务范围越来越大。
主要原因是交通方式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海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
(3)特点: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份为主。
(4)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等。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城市区位条件、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人口迁移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图获取地理信息以及综合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基础知识。
【详解】(1)城市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主要从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气候等方面加以分析;经济地理区位:主要从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方面加以分析;政治文化地理区位:主要从国家政策、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等方面加以分析。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由材料可知,武汉是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水路陆上交通便利。
(2)该题考查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城市服务范围的影响,由材料一可知,从古到今武汉的交通运输得到极大的改善,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海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使武汉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
(3)读材料三、四的图可总结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武汉市迁入人口有73.70%来自本省,外省人口占26.30%,可知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外省迁入人口以河南、四川、江西、安徽为主,以周边省份为主。
(4)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就业、交通、住房、教育、环境等方面加以分析。有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会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