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地理】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解析版)第1页
    【地理】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解析版)第2页
    【地理】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2019年央视春晚《“儿子”来了》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一系列问题,表为中国三个区域人口老龄化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形成三个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人口增长 B. 人口基数 C. 自然环境 D. 人口迁移2. 下列关于三个地区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叙述,合理的是A. 2005年至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出生率提高B. 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C. 中西部地区人口大量迁出到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D. 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低【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结合我国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根据表格中三大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东部大于中西部,判断形成三大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基数,故B项正确。【2题详解】2005年至2010年沿海地带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劳动力人口迁入,故A项错误;西部地带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是因为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迁出,故B项错误;人口年轻化指0—14岁人口比重大,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入,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沿海人口结构将不会年轻化,故C项错误;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降低,D项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 1965年 B. 1980年 C. 2015年 D. 2045年4. 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A. 用工成本上升 B. 青壮年人口增加 C. 老龄人口增加 D. 人才外流严重【答案】3. C    4.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获取图中信息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3题详解】根据图表可知,劳动人口增长率在2015年时为零,此时劳动人口总数达到最大值,之后增长率为负数,说明2015年之后劳动人口开始减少,即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15年,故选C【4题详解】读图可知,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用工成本上升,A对。青壮年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BC错。劳动力数量减少,不会导致人才外流,D错。故选A读我国农村地区2017年人口结构图(横坐标为百分比,纵坐标为年龄),完成下列各题5. 该地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A. 出生率下降 B. 死亡率增加C. 留守儿童较多 D. 性别比例失调6. 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化水平较高 B. 劳动力外迁较多C. 农村就业率较高 D. 工业化进程迅速7. 应对该地区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A. 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 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 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答案】5. C    6. B    7. B【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图和人口迁移的影响。【5题详解】读我国中部某地区人口结构图可知该地区青少年所占比例低,劳动年龄人口少,可能为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儿童大量留守。C正确。【6题详解】有图可知,该地区人口大量迁入,留守儿童较多,说明此地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进程缓慢,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外迁较多。B符合题意。【7题详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必须加强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依赖粮食进口,不能作为最主要措施,故AC选项错;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多和经济收入高等原因,外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难以重新再回流至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故D选项错;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可以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是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合理措施。B正确。【点睛】该题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在仔细分析所给图表的基础上得出答案.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图为四个地区2013年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与我国目前人口统计情况最相似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9. 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将最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A. 数量 B. 性别比 C. 年龄构成 D. 职业构成【答案】8. B    9. D【解析】试题分析:【8题详解】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较低;但并未达到负增长水平;新增加人口数量大,但0-14岁人口比重较低。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于7%,并呈现老龄化加快趋势。故选B。【9题详解】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影响未来劳动力人口的数量,但与劳动人口的性别比、年龄构成无关。由于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出生人口增加,与少儿相关的职业需求大,所以最先影响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故选D。考点: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政策的影响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0. A、B、C分别代表A.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1. 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A. 交通干线经过 B. 人口稠密C. 距离市中心近 D. 地形平缓【答案】10. C    11. A【解析】【10题详解】一般而言,由市中心到郊区随着地租降低依次布局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城市中心地价高,商业区付租能力强,主要布局在城市中心,则A为商业区;住宅区付租能力次于商业区,距城中心较近,且有一定分布面积,则C为住宅区;工业区付租能力较弱,对环境污染较大,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则B为工业区,故选C【11题详解】交通干线往往会引起附近地区地租的上涨,使地租等值线沿交通干线延伸方向向外突出。M处地租等值线向外突出,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这与交通线的分布具有相似性,故选A半城镇化是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12. 与半城镇化率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A. 人口密度 B. 第二、三产业比重C. 户籍政策 D. 城乡差异13. 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生活成本低②基础设施相对完善③环境优美④收入水平高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12. A    13. B【解析】本题以半城镇化率为背景,考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2题详解】从材料可知,半城镇化的表现是“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选D【13题详解】甲地为长三角地区,该地基础设施完善,收入水平高,因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强,人口向该地区城市迁入快,造成半城镇化率高,②④正确;长三角地区消费水平高,生活成本高,①错;环境优美与此无关,③错。故选B读某城市的昼夜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A. 东部 B. 东南部 C. 北部 D. 西南部15. 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 ①处为高新产业区 B. ②处为休闲娱乐区C. ③处为中心商务区 D. ④处为商住混合区【答案】14. A    15. D【解析】【14题详解】昼夜人口变化反映的是城市人们空间活动的变化。卧城的人们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图中卧城应在③处,位于东部。故选C。【15题详解】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流动小,应是郊区;②处人口昼少夜多,应是人们上班区(比如工厂);③处昼少夜多为卧城,属于居住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④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合区,白天来购物,晚上要睡觉。故选A。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街区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回答下面小题。16. 城市的住宅小区,其位置选择一般考虑的因素是A. 靠近市中心,交通出行便利 B. 靠近市中心,商品房售价高C. 到市中心距离适中,环境适宜 D. 靠近城市外围,土地资源充足17. 逐步拆除围墙,打开封闭的居住小区和单位大院,其主要好处是①共享社区公共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土地资源②将社区道路融入城市路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③增加城市居住用地面积,解决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④促进居住与商业、服务业结合,形成综合性生活社区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16. C    17. B【解析】试题分析:【16题详解】城市的住宅小区,其位置选择一般考虑的因素是到市中心距离适中,环境适宜,方便购物和居住,C对。靠近市中心,地价越高,适宜做商业区,不是住宅小区,A、B错。 靠近城市外围,土地资源充足,距市中心太远,购物不便,D错。【17题详解】逐步拆除围墙,打开封闭的居住小区和单位大院,其主要好处是有利于共享社区公共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土地资源,①对。没有将社区道路触入城市路网,社区人口密度大,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②错。利于增加城市居住用地面积,解决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③对。促进居住与商业、服务业结合,形成综合性生活社区,④对。B对。C与B相同,A、D错。考点:影响住宅区的区位因素,推广街区制的作用。【名师点睛】住宅区的主要功能是居住,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其区位选择一般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购物,又便于上班工作。推广街区制,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是将社区道路进入城市路网。18.下面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在图中,字母E→F反映的是A. 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 城镇化进程进入初期阶段C.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 城乡差距扩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征。【详解】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城市占地面积扩大,城市总人口数量增加,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百分比),图中由AE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城市化不断发展,由EF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减小,说明城市部分人口离开城市,即逆城市化。故选C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9. 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 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C. 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D. 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20. 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B. 2010年约为50%C. 2030年超过90% D. 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答案】19. C    20. B【解析】【19题详解】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稳定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2050年乡村人口约占20%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不会相等。C正确。【20题详解】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年不到80%,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上升。B正确。【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认真读图,再结合选项,运用排除法,即得出正确选项。毛笔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江西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是“中国毛笔之乡”,制笔有1600多年的历史。制作一支毛笔,需要126道工序。目前,文港镇大小毛笔生产作坊和经营企业共有5100多家,年产销毛笔6.6亿支。文港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开设了以笔类为主的销售点5000多个,稳占全国毛笔最大销售份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文港镇发展毛笔产业的主要优势是A. 当地市场广大 B. 生产工艺纯熟 C. 劳动力丰富 D. 文化底蕴深厚22. 文港毛笔主要通过实体店而不是网店销售,主要原因是A. 网购物流成本低 B. 网购物流速度快 C. 满足用户体验需求 D. 实体店销售成本低23. 近年来,笔类制作、文化用品交易、字画拍卖、休闲旅游等多种文化产业,向文港镇集聚,主要是为了共享A. 便捷交通 B. 廉价劳动力 C. 优惠政策 D. 信息和市场【答案】21. B    22. C    23. D【解析】【2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文港镇制笔有1600多年的历史,因此该镇发展毛笔产业的主要优势是生产工艺纯熟。故选B。【22题详解】与其他产品相比,毛笔的网购物流成本、网购物流速度并无特殊,AB错误。实体店需要支付房租等费用,销售成本比网店销售高,D错误。实体店购买毛笔可体验书写,C正确。故选C。【23题详解】材料并未提及优惠政策,C错误。廉价劳动力并非文化用品交易、字画拍卖、休闲旅游等多种文化产业的主导因素,B错误。文港镇为江西小镇,交通区位并不明显,A错误。毛笔制作与笔类制作等产业的消费人群存在重叠,可共享信息和市场。故选D。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m高空等气压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正南风 D. 西北风25. 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A. 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B. 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C. 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 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答案】24. D    25. C【解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等压差大于乙地可知,甲地近地面气压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近地面为低压,甲地近地面为高压,乙地近地面为低压,丙地位于两者之间,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的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故丙地可能为西北风,故选D。【25题详解】该地没有给出等压线,而是等压差值,故不能判断甲乙两地风力的大小,故AB错;由上题可知,乙地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空气流通快,雾霾持续时间较短;甲地为下沉气流,空气不易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故选C。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26. 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 人口锐减 B. 资源耗竭 C. 产业升级 D. 生态恶化27. 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A. 改善生态环境 B. 优化交通布局 C. 发展旅游产业 D. 促进商业发展28. 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A. 甘肃玉门 B. 福建厦门 C. 辽宁鞍山 D. 湖北武汉【答案】26. B    27. A    28.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工业地域形成和衰落及解决措施。【26题详解】结合材料“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因此该地是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最终导致该地区工业设施废弃或半废弃故选择C选项【27题详解】结合材料“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生态环境,故选择B选项【28题详解】甘肃玉门多石油资源,辽宁鞍山多铁矿资源,结合材料“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整治措施有回填矿坑等成都和武汉没有矿区关闭形成的棕地故选择B。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国内企业在境外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充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经贸合作区域,可以带动更多的企业到东道国投资建厂,是一种企业以“抱团”的方式集体“走出去”的全新模式。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北与中国黑龙江接壤的边疆城市)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是由国内一系列企业投资建设的涉及鞋类、服装、家具、皮革、木业、建材等为主的经贸合作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除优惠政策外,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地区吸引中国企业入驻的优势可能是A. 原料和市场 B. 劳动力和原料 C. 劳动力和投资环境 D. 投资环境和市场30. 我国企业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地区建设经贸合作区的主要目的是A. 接近消费市场 B. 取得集聚效应 C. 减少运输成本 D. 获得更多利润31. 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资本输出的背景下,有人担心国内会出现“产业空洞”的问题,国内产业的发展战略是A. 吸收先进要素,反哺国内 B. 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回流C. 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D. 进口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答案】29. B    30. D    31. C【解析】【29题详解】鞋类、服装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皮革、木业是原料导向型工业,结合材料“国内一系列企业投资建设的涉及鞋类、服装、家具、皮革、木业、建材等为主的经贸合作区”可推测出,乌苏里斯克地区吸引中国企业入驻的优势可能是劳动力和原料,B正确。【30题详解】企业无论分布在哪里,其主要目的都是获得更多的利润,D正确;接近市场、取得集聚效应、减少运输成本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31题详解】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国内产业的发展战略是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C正确。【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北京时间9月20日14时左右,一辆汽车在我国某城市环线上行驶(下图)。车内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左侧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正前方照射进车内。32. 该时段,车辆行驶在图中环线上A. 甲路段 B. 乙路段 C. 丙路段 D. 丁路段33. 该城市可能是A. 哈尔滨 B. 北京 C. 成都 D. 乌鲁木齐【答案】32. B    33. D【解析】【32题详解】根据题中条件北京时间某年9月20日14时左右,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赤道略偏北的位置,那么在北京时间14时左右,我国大陆的各地太阳都位于偏南的位置照射过来,根据题中条件“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左侧照射进车内,”太阳此时是从南方向照过来,说明汽车是在向正西的方向行驶。再根据条件“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说明行驶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又向南行驶。所以只有乙是符合条件的,选B正确。【33题详解】据上题可知北京时间9月20日14时左右,太阳从正南方向照过来,说明当地此时是正午,据此可知当地位于北京的西侧,区时相差2个小时,纬度相差30度,该地位于东经90度附近。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乌鲁木齐了。哈尔滨在北京的东侧,排除。北京、天津与北京时间接近,排除。故选D正确。利马号称世界“不雨城”,但全年有半年时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由于这种“毛毛雨”的时常滋润,地处低纬热带沙漠之中的利马,依然繁花似锦,风光秀丽。34. 利马多大雾而“无雨”的最主要原因是A. 秘鲁寒流经过利马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B. 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稀少而形成雨影区C. 位于沿海平原,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小D.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辐射雾35. 利马建城初期选址在热带沙漠之中,其主导因素有①位于沿海平原,多港湾,交通方便      ②气候温和干燥,有浓雾露珠滋润 ③附近有河流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④矿产资源丰富,开采规模比较大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答案】34. A    35. B【解析】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区位因素。【34题详解】秘鲁沿岸为秘鲁寒流,利马地处低纬地区,受沿岸寒流影响,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下层空气易冷凝成雾,故选A。【35题详解】利马建城初期选址在热带沙漠之中,是因为区域气候干燥,严重缺水,而该沙漠位于沿海平原,多港湾,交通方便①正确;且该地临海,气候温和干燥,有浓雾露珠滋润②正确;图中显示该地附近有河流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③正确。首都的主要功能是行政功能,并非工业城市,初期选址时工业也尚不发达,虽然附近有矿产但开采规模不大,④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流域面枳的为7.5万平方千米,河流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河道蜿蜒曲折,中下游含沙量高。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材料二  波河流城水系图及蓬泰拉戈斯库罗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示意图。材料三   历史上意大利雕塑作品众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作品多采用当地丰富的优质大理石雕望而成。目前,该国大理石出口量约占国际贸易量的一半(1)据图分析波河流域的地势特征。(2)简述蓬秦拉戈斯库罗水文站径流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3)与同纬度的我国嫩江平原相比,波河平原发展耕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4)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意大利境内大理石的形成过程。【答案】(1) 北西南三面较高;中东部地势较低(山地环形分布,开口向东)(2)  秋冬季节径流量大,形成冬汛;春末夏初形成春汛。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径流量小,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径流量大;春季气温同升,积雪融水补给,造成河流春汛。(3) 夏季光照充足;冬季温和;作物生长期长(4) 历史上该地区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岩层;随着板块碰撞挤压;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石灰岩、板块碰撞、变质作用三个核心词)【解析】本题以波河流域水系图及蓬泰拉戈斯库罗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示意图为背景图示和相关材料,考查波河流域的地理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原因,农业区位优势、岩石的成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1)读图可知。波河支流众多,且多发源于北部、西部和南部山地,主要河道自西向东流,因此波河流域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势较高,中部、东部地势较低。(2)根据蓬泰拉戈斯库罗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示意图可知,该水文站有两个汛期,分别是秋冬季节形成的冬汛和春末夏初形成的春汛。冬汛形成的原因:该水文站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冬季降水较多,故形成冬汛;春汛形成原因:春季,北半球气温升高,该水文站北部、西部和南部的高山积雪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大,形成春汛。(3)嫩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少。波河平原纬度相对较低,太阳辐射多,作物 期长,且位于地中海沿岸,收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光照充足,冬季温和多雨。(4)根据材料三,该地区大理石丰富可推断,该地区在历史上应该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岩层,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的作用,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下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采玉期集中在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加工、销售。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1)分析“水石”采集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2)阐述缅甸限制翡翠石料出口的原因。【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上;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2)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价格【解析】(1)因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上;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2)首先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来分析,玉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加强保护;采挖矿石会破坏生态环境;其次从产业效益来分析,玉石原料价格低,应该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附加值,提高利润。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