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广东省2020年中考生物仿真试卷(四)
展开
2020年广东省中考生物仿真试卷(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2分)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电脑病毒、珊瑚 B.细菌、珊瑚虫
C.蘑菇、机器人 D.节日礼花、生石花
2.(2分)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吃话梅时,分泌唾液 B.母鸡孵卵
C.种子萌发成幼苗 D.排出汗液和尿液
3.(2分)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应当借助显微镜。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对光时使用高倍镜
B.光线较暗时使用平面镜
C.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D.可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4.(2分)下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细胞质先平均分成两份
B.经过过程②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过程①是细胞生长,过程②是细胞分化
D.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
5.(2分)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2分)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有保护作用,是密闭、不透气的
B.②为胚盘,将发育成雏鸟
C.③为卵白,是鸟卵的主要营养部分
D.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7.(2分)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8.(2分)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都能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C.千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
9.(2分)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表示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结构①的功能是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B.图乙所示的细胞长时间放在清水中会涨破
C.西瓜清甜多汁,主要与图乙所示细胞中的结构②有关
D.甲乙所示的细胞中都有细胞生活所需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10.(2分)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在C部位开始消化
B.脂肪在D部位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C.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D.流入B部位的胆汁含多种消化酶
11.(2分)下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和蛋白质 B.脂肪和无机盐
C.糖类和蛋白质 D.糖类和维生素
12.(2分)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B.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
C.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室 D.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
13.(2分)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丙
0.70%
微量
0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丙是葡萄糖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丙是无机盐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丙是蛋白质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丙是尿素
14.(2分)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右图中的(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15.(2分)下列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一性激素 B.胰岛一胰岛素
C.肾上腺一肾上腺素 D.垂体一生长激素
16.(2分)不符合“低碳生活”环保理念的是( )
A.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B.办公文件电子化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D.尽量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17.(2分)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问,胸腔容积最大的点和呼气速度最快的点分别是( )
A.B点 2点 B.B点 1点 C.A点 1点 D.C点 2点
18.(2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
B.神经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C.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19.(2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制作面包﹣酵母菌 B.制作米酒﹣青霉菌
C.制作酱油﹣乳酸菌 D.制作酸奶﹣醋酸菌
20.(2分)如图表示运动系统主要组成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肘部伸展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完整就能完成各种运动
C.骨骼肌不受刺激也能收缩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21.(2分)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黑猩猩用树枝取食白蚁
C.孔雀开屏 D.黄蜂筑巢
22.(2分)如图是李阳同学画的昆虫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为受精卵,③为成虫
B.蝗虫的生殖过程可表示为①②③
C.如果此图表示家蚕,为提高产量可延长②的生长期
D.如果此题表示害虫,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一定是④
23.(2分)下列有关健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得不得癌症都是先天决定的,跟平时的饮食、作息、生活环境无关
B.被狗咬了,只要狗几天内不死亡,被咬的人是不用注射狂犬疫苗的
C.吃素有利于健康,所以我们平时不应吃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肉类
D.饭前便后洗手这一措施属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4.(2分)图中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扦插②是嫁接,都是营养生殖
B.③中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④是组织培养,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D.①②④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
25.(2分)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26.(2分)下列关于人类性别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的性别由精子类型决定
B.①将来会发育成为男孩
C.该夫妇生男孩的概率更大
D.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
27.(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断尾的壁虎生出有尾的壁虎
C.一对有耳垂夫妇生出无耳垂孩子
D.某人由于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28.(2分)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腌制或晒干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腌制:细菌是异养生物,得不到营养而死亡
D.晒干:能除去食品中水分,抑制细菌生长
29.(2分)同学们讨论人类生殖的话题.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B.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
C.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
D.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成双胞胎
30.(2分)山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如图为山羊的毛色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白毛山羊生下了黑毛山羊,这种现象属于变异
B.山羊体细胞内染色体为30对,则受精卵中染色体为60条
C.子代白毛山羊的基因组成不能确定
D.如果这对山羊再生一只小羊,是黑毛的可能性是2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读图理解、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综合应用4小题,共40分)
31.(10分)春去秋来,周而复始。许多植物从一棵小种子萌发开始,经过扎根、长高、长粗而变成一棵参天大树,再到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看到了植物奇妙的生命周期。请联系教材所学梳理回答:
(1)植物种子萌发时,甲图中的【 】 率先突破种皮,发育成乙图中的【 】 。
(2)种子萌发成幼苗之后,根不断地向下生长,根的生长主要是丙图中 (填字母)共同作用的结果。
(3)幼苗长高主要依赖于丁的发育,其中【③】 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
(4)幼苗的长粗依赖于戊图中的【②】 。
(5)植物体长大之后,开始开花结果,其中,己图中的【 】 发育成甲。
(6)无论是种子的萌发,还是幼苗扎根、长高、长粗,或是开花结果,都离不开植物细胞的 过程。
32.(10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同时,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基固资源.
材料二:据2010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正在大面积地退化为黄褐色的荒漠.草原退化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鼠害成灾,满地的鼠洞破坏了土层结构,加速草原沙化.同时,由于狐狸、老鹰、蛇等鼠类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材料三:近年来,江北水城努力打造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不仅增加了植物种植的数量,还增加了植物的品种,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1)“生物多样性”包括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其中保护 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鼠害成灾的根本原因是 ,这个事例也表明草原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防治.
(4)你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 .
33.(10分)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在实验时可配制以下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1%、3%、5%、8%、10%、15%、20%等。在15℃左右的室温中,选择10s内水蚤心脏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为材料,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得到以下平均数值,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水蚤10 s内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的心跳次数
酒精浓度
清水
1%
3%
5%
8%
10%
15%
20%
心脏跳动次数/次
33
30
28
24
22
21
18
死亡
死亡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2)该实验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
(3)实验表明,水蚤心率与酒精浓度的关系是 。
(4)实验时,一只水蚤最多只能做 次实验,应先在 中观察,再在 中观察,其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因为 。
34.(10分)综合应用
如图甲、乙、丙、丁、戊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为家鸽,家鸽特有的呼吸方式为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 次气体交换。
(2)图乙为大熊猫,其在繁殖发育上具有 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3)图丙为鱼类,其身体呈 型,适于水中生活。
(4)图丁为蝗虫,其体表有坚硬的 ,除了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外,还能 。
(5)图戊为青蛙,其幼体用 呼吸,成体用 呼吸。图丁与图戊在发育上的共同特征是 。
(6)上述动物中,图 (填代码)为无脊椎动物,因为其体内没有 。
2020年广东省中考生物仿真试卷(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2分)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电脑病毒、珊瑚 B.细菌、珊瑚虫
C.蘑菇、机器人 D.节日礼花、生石花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解答】解: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选项A中的机器人、选项A中的电脑病毒、珊瑚、选项C中的机器人、选项D中的节日礼花,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选项B中的细菌、珊瑚虫,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B。
【点评】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分)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吃话梅时,分泌唾液 B.母鸡孵卵
C.种子萌发成幼苗 D.排出汗液和尿液
【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植物向光生长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吃话梅时,分泌唾液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符合题意;
B、母鸡孵卵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成幼苗体现生物能够生长,C不符合题意;
D、排出汗液和尿液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2分)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应当借助显微镜。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对光时使用高倍镜
B.光线较暗时使用平面镜
C.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D.可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分析】使用显微镜时,可以通过使用较大光圈来增加视野的亮度;对光和观察时都要两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以备绘图;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应转动玻片标本来移动物像使之到达视野中央。
【解答】解:A、对光时应先用低倍镜,A错误;
B、光线较暗时,可用反光镜的凹面镜,遮光器的大光圈来增强光线,B错误;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避免压破玻片标本,C正确;
D、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显微镜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一。
4.(2分)下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细胞质先平均分成两份
B.经过过程②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过程①是细胞生长,过程②是细胞分化
D.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解答】解:A、过程①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A错误;
B、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过程①是细胞分裂,过程②是细胞分化,C错误;
D、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所以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D正确。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5.(2分)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分析】种子植物根据外面有无果皮的保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解答】解:AC、菊、梅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错误;
B、松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正确;
D、苔属于苔藓植物,草属于被子植物,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对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题型为选择、填空形式,会结合裸子植物结构图出综合性较强的题,注意灵活解答。
6.(2分)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有保护作用,是密闭、不透气的
B.②为胚盘,将发育成雏鸟
C.③为卵白,是鸟卵的主要营养部分
D.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分析】图中①是卵壳,②是胚盘,③是卵白。鸟卵的结构主要为:卵黄、胚盘、卵白、气室、卵黄膜、卵黄系带、卵壳膜等,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胚盘是鸟卵中真正有生命的结构,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解答】解:A、①卵壳有保护作用,但不是密闭、是透气的,故A错误;
B、②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发育成雏鸟,B正确;
C、③卵白不但有保护作用,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但不是鸟卵的主要营养部分,C错误;
D、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可见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的说法不对,D错误。
故选:B。
【点评】鸟卵的结构和功能是中考的热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7.(2分)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甲所示的为暗处理: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A正确。
B、丁中叶片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B错误。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C正确。
D、淀粉遇碘变蓝,加入碘液后叶片变蓝,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掌握情况,对实验每一步的操作的理解。
8.(2分)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都能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C.千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解答】解:A、蒸腾作用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但不能加快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A错误;
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都能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
C、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干旱地区的水分少,所以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减少水分的散失,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D正确;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
9.(2分)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表示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结构①的功能是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B.图乙所示的细胞长时间放在清水中会涨破
C.西瓜清甜多汁,主要与图乙所示细胞中的结构②有关
D.甲乙所示的细胞中都有细胞生活所需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如图所示:①细胞膜、②液泡
【解答】解:A、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此图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图甲不可表示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
B、乙图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将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不会涨破,B错误;
C、西瓜甘甜解渴是因为细胞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并溶解了一些甜味的物质,图乙中②为液泡,C正确;
D、动物细胞内只具有线粒体,不具有叶绿体,植物细胞中一般具有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在C部位开始消化
B.脂肪在D部位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C.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D.流入B部位的胆汁含多种消化酶
【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
图示中,A、B、C、D、E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A、淀粉的消化始自A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
B、脂肪的消化在D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
C、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曲线甲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C错误;
D、胆汁不含消化酶,流入D小肠乳化脂肪,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11.(2分)下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和蛋白质 B.脂肪和无机盐
C.糖类和蛋白质 D.糖类和维生素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12.(2分)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B.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
C.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室 D.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它们分别和不同的血管相连,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心脏的结构如图:
【解答】解:A、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A正确;
B、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流动脉血,B正确;
C、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C错误;
D、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
13.(2分)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丙
0.70%
微量
0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丙是葡萄糖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丙是无机盐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丙是蛋白质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丙是尿素
【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解:由尿的形成过程可知:血浆、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一样,都是0.1%,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无机盐、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在血浆、原尿、尿液中会逐渐增多。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物质在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中的含量逐渐增多,应该是无机盐或尿素。
乙物质在血浆、肾小管中含有,在输尿管中没有,应该是葡萄糖。
丙物质在血浆、肾小囊腔中微量,在输尿管中没有,应该是蛋白质。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
14.(2分)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右图中的(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由题意“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可知,王老师患了远视眼,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丙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丁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图中的乙和丁。
故选:D。
【点评】图示的几个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2分)下列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一性激素 B.胰岛一胰岛素
C.肾上腺一肾上腺素 D.垂体一生长激素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如下图:
内分泌腺
位置
功能
激素分泌异常症
垂体
位于大脑的下部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
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就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患呆小症;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胰岛
散布于胰腺中
分泌胰岛素等
胰岛素分
【解答】解:A、甲状腺能够分泌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
B、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B正确;
C、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C正确;
D、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其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各种激素的来源。
16.(2分)不符合“低碳生活”环保理念的是( )
A.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B.办公文件电子化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D.尽量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分析】“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符合“低碳理念”,A正确
B、办公文件电子化,符合“低碳理念”,B正确;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符合“低碳理念”,C正确;
D、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错误。
故选:D。
【点评】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7.(2分)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问,胸腔容积最大的点和呼气速度最快的点分别是( )
A.B点 2点 B.B点 1点 C.A点 1点 D.C点 2点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解答】解: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腔容积变大。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此过程中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都变小,胸腔体积缩小。图中B点表示吸气终了的瞬间,胸腔容积最大。图中2是呼气速度最快的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吸运动的过程的理解,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属于中档题,难度中。
18.(2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
B.神经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C.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
B、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B错误。
C、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C错误。
D、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神经调节等。
19.(2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制作面包﹣酵母菌 B.制作米酒﹣青霉菌
C.制作酱油﹣乳酸菌 D.制作酸奶﹣醋酸菌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解答】解:A、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A正确;
B、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我们把此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B错误;
C、制作酱油要用到霉菌,主要是曲霉,C错误;
D、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D错误。
故选:A。
【点评】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20.(2分)如图表示运动系统主要组成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肘部伸展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完整就能完成各种运动
C.骨骼肌不受刺激也能收缩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解答】解:A、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错误。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错误。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错误。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1.(2分)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黑猩猩用树枝取食白蚁
C.孔雀开屏 D.黄蜂筑巢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CD、蜘蛛结网、孔雀开屏、黄蜂筑巢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黑猩猩取食白蚁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
因此,属于学习行为的是黑猩猩取食白蚁。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2.(2分)如图是李阳同学画的昆虫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为受精卵,③为成虫
B.蝗虫的生殖过程可表示为①②③
C.如果此图表示家蚕,为提高产量可延长②的生长期
D.如果此题表示害虫,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一定是④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解:A、①为受精卵,③为蛹,④为成虫,错误。
B、蝗虫的发育为:①受精卵、②幼虫、④成虫三个时期,错误。
C、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①受精卵→A、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四个阶段。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②幼虫期,正确。
D、如果此题表示蝗虫,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一定是④成虫期,如果是蝶蛾类,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②幼虫期,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特点。
23.(2分)下列有关健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得不得癌症都是先天决定的,跟平时的饮食、作息、生活环境无关
B.被狗咬了,只要狗几天内不死亡,被咬的人是不用注射狂犬疫苗的
C.吃素有利于健康,所以我们平时不应吃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肉类
D.饭前便后洗手这一措施属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解答】解:A、癌症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免疫有关,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后天因素等及外界致癌物的综合作用的结果,A错误
B、人被犬咬伤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B错误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C错误
D、坚持饭前便后洗手,是为了防止手上有病原体,因此这一做法在预防传染病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概念。
24.(2分)图中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扦插②是嫁接,都是营养生殖
B.③中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④是组织培养,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D.①②④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
【分析】本题考查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解:A、图中①扦插、②嫁接、④组织培养,都是营养生殖即无性生殖,③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A正确;
B、花完成传粉受精以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B错误;
C、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C正确;
D、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D正确。
故选:B。
【点评】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5.(2分)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解答】解: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A错误。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B正确。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C正确。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A。
【点评】明确信息交流的特点及方式即能正确答题。
26.(2分)下列关于人类性别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的性别由精子类型决定
B.①将来会发育成为男孩
C.该夫妇生男孩的概率更大
D.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
【解答】解:A、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XY是男性,XX是女性,图示中的②性染色体是XY,为男性,所以②的性别由精子类型决定,A正确;
B、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①的性染色体是XX,将来会发育成为女孩,B错误;
C、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C错误;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②胃男孩,其性染色体组成是XY,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
27.(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断尾的壁虎生出有尾的壁虎
C.一对有耳垂夫妇生出无耳垂孩子
D.某人由于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解答】解:ABD、同卵双生的姐妹胖瘦不同、断尾的壁虎生出有尾的壁虎、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ABD错误;
C、一对有耳垂夫妇生出无耳垂孩子,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变异的类型: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8.(2分)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腌制或晒干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腌制:细菌是异养生物,得不到营养而死亡
D.晒干:能除去食品中水分,抑制细菌生长
【分析】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A、采用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A正确
B、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对人体无害,原料易得,价格经济,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B正确
C、腌制法是利用盐溶液除去食物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因此不是细菌得不到营养而死亡;C错误
D、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水分。食品可晒干以减少食物中的水分,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贮存时间。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搜集相关的例子,并了解其制作原理。
29.(2分)同学们讨论人类生殖的话题.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B.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
C.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
D.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成双胞胎
【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解答】解:A、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A错误;
B、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B正确;
C、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C正确;
D、同卵双胞胎(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胎儿),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人的生殖发育过程.
30.(2分)山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如图为山羊的毛色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白毛山羊生下了黑毛山羊,这种现象属于变异
B.山羊体细胞内染色体为30对,则受精卵中染色体为60条
C.子代白毛山羊的基因组成不能确定
D.如果这对山羊再生一只小羊,是黑毛的可能性是20%
【分析】(1)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
(2)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解答】解:A、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白毛山羊生下了黑毛山羊,这种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属于变异,A正确。
B、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山羊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30对,因此其则受精卵中染色体分别来自精子和卵细胞为60条,B正确;
CD、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控制显性性状白羊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控制隐性性状黑色的基因是aa。可见子代黑羊的组成是aa,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则亲代白羊都含有a基因;还知道亲代羊的毛色都是白色,所以亲代羊都有A基因。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图中子代白山羊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生白羊的可能性是75%,是黑毛的可能性是25%.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以及性别的遗传有关知识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读图理解、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综合应用4小题,共40分)
31.(10分)春去秋来,周而复始。许多植物从一棵小种子萌发开始,经过扎根、长高、长粗而变成一棵参天大树,再到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看到了植物奇妙的生命周期。请联系教材所学梳理回答:
(1)植物种子萌发时,甲图中的【 C 】 胚根 率先突破种皮,发育成乙图中的【 3 】 根 。
(2)种子萌发成幼苗之后,根不断地向下生长,根的生长主要是丙图中 bc (填字母)共同作用的结果。
(3)幼苗长高主要依赖于丁的发育,其中【③】 芽轴 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
(4)幼苗的长粗依赖于戊图中的【②】 形成层 。
(5)植物体长大之后,开始开花结果,其中,己图中的【 ④ 】 胚珠 发育成甲。
(6)无论是种子的萌发,还是幼苗扎根、长高、长粗,或是开花结果,都离不开植物细胞的 分裂、生长和分化 过程。
【分析】观图可知:甲图中A是胚轴、B是胚芽、C是胚根、D是子叶,乙图中1是叶、2是连接根和茎的部分、3是根、图丙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丁图中①是幼叶、②是叶原基、③是芽轴、④是芽原基,戊图中①是树皮、②是韧皮部、③是形成层、④是木质部,已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花药、③是花丝、④是子房,解答即可。
【解答】解:(1)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C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2)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3)幼苗长高主要依赖于丁的发育,其中【③】芽轴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
(4)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5)植物体长大之后,开始开花结果,其中,己图中的【④】胚珠发育成甲种子;
(6)植物的长大过程要经历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的过程,所以无论种子的萌发,还是幼苗扎根、长高、长粗,或是开花结果,都离不开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过程。
故答案为:(1)C胚根;3根;
(2)bc;
(3)芽轴;
(4)形成层;
(5)④胚珠;
(6)分裂、生长和分化。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2.(10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同时,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基固资源.
材料二:据2010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正在大面积地退化为黄褐色的荒漠.草原退化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鼠害成灾,满地的鼠洞破坏了土层结构,加速草原沙化.同时,由于狐狸、老鹰、蛇等鼠类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材料三:近年来,江北水城努力打造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不仅增加了植物种植的数量,还增加了植物的品种,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1)“生物多样性”包括 生物种类 的多样性、 基因 的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其中保护 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鼠害成灾的根本原因是 草场退化 ,这个事例也表明草原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生物 防治.
(4)你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其中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分析资料可知,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鼠害成灾的根本原因是草场退化,这个事例也表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调节能力越差.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4)、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很多,消费者主要是野生的动物,而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较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人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主要的地位.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基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2)草场退化;自动调节
(3)生物
(4)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3.(10分)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 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设计实验:在实验时可配制以下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1%、3%、5%、8%、10%、15%、20%等。在15℃左右的室温中,选择10s内水蚤心脏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为材料,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得到以下平均数值,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水蚤10 s内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的心跳次数
酒精浓度
清水
1%
3%
5%
8%
10%
15%
20%
心脏跳动次数/次
33
30
28
24
22
21
18
死亡
死亡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2)该实验的变量是 酒精溶液 ,对照组是 清水组 。
(3)实验表明,水蚤心率与酒精浓度的关系是 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缓 。
(4)实验时,一只水蚤最多只能做 两 次实验,应先在 清水 中观察,再在 酒精溶液 中观察,其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因为 酒精会影响水蚤心率 。
【分析】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所用的酒精浓度越高,而水蚤的心率越慢。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这说明酒精是一种对心率有抑制的物质。
【解答】解:(1)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因此提出的问题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酒精对水蚤的心律有什么影响?)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酒精浓度的不同,对照组是清水。
(3)根据表格可知,当酒精的体节分数分别是( 清水)0、1%、3%、5%、8%、10%、15%、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3、30、30、24、22、21、18、0( 死亡)。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缓,直至死亡。
(4)实验时酒精溶液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因为酒精会影响水蚤心率。
故答案为:
(1)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酒精浓度;清水组
(3)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缓
(4)两;清水;酒精溶液;酒精会影响水蚤心率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4.(10分)综合应用
如图甲、乙、丙、丁、戊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为家鸽,家鸽特有的呼吸方式为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 两 次气体交换。
(2)图乙为大熊猫,其在繁殖发育上具有 胎生哺乳 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3)图丙为鱼类,其身体呈 流线(梭) 型,适于水中生活。
(4)图丁为蝗虫,其体表有坚硬的 外骨骼 ,除了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外,还能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
(5)图戊为青蛙,其幼体用 鳃 呼吸,成体用 肺和皮肤 呼吸。图丁与图戊在发育上的共同特征是 变态发育 。
(6)上述动物中,图 丁 (填代码)为无脊椎动物,因为其体内没有 脊柱 。
【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如蝗虫。
(2)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3)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4)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5)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图中甲家鸽,属于鸟类;乙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丙是鱼类;丁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戊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解答】解:(1)家鸽能够在空中飞行,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2)大熊猫的膈肌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 在繁殖发育上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3)鱼类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鳃,身体两侧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侧线。
(4)丁蝗虫属于昆虫,生活在陆地上,体表有外骨骼,能够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5)两栖动物的生殖是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幼体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幼体发育成成体后,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此发育符合变态发育的特点,故属于变态发育。
(6)丁蝗虫属于昆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两;
(2)胎生、哺乳;
(3)流线(梭);
(4)外骨骼;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5)鳃;肺和皮肤; 变态发育;
(6)丁; 脊柱。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2分)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电脑病毒、珊瑚 B.细菌、珊瑚虫
C.蘑菇、机器人 D.节日礼花、生石花
2.(2分)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吃话梅时,分泌唾液 B.母鸡孵卵
C.种子萌发成幼苗 D.排出汗液和尿液
3.(2分)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应当借助显微镜。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对光时使用高倍镜
B.光线较暗时使用平面镜
C.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D.可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4.(2分)下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细胞质先平均分成两份
B.经过过程②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过程①是细胞生长,过程②是细胞分化
D.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
5.(2分)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2分)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有保护作用,是密闭、不透气的
B.②为胚盘,将发育成雏鸟
C.③为卵白,是鸟卵的主要营养部分
D.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7.(2分)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8.(2分)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都能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C.千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
9.(2分)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表示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结构①的功能是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B.图乙所示的细胞长时间放在清水中会涨破
C.西瓜清甜多汁,主要与图乙所示细胞中的结构②有关
D.甲乙所示的细胞中都有细胞生活所需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10.(2分)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在C部位开始消化
B.脂肪在D部位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C.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D.流入B部位的胆汁含多种消化酶
11.(2分)下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和蛋白质 B.脂肪和无机盐
C.糖类和蛋白质 D.糖类和维生素
12.(2分)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B.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
C.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室 D.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
13.(2分)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丙
0.70%
微量
0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丙是葡萄糖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丙是无机盐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丙是蛋白质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丙是尿素
14.(2分)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右图中的(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15.(2分)下列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一性激素 B.胰岛一胰岛素
C.肾上腺一肾上腺素 D.垂体一生长激素
16.(2分)不符合“低碳生活”环保理念的是( )
A.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B.办公文件电子化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D.尽量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17.(2分)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问,胸腔容积最大的点和呼气速度最快的点分别是( )
A.B点 2点 B.B点 1点 C.A点 1点 D.C点 2点
18.(2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
B.神经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C.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19.(2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制作面包﹣酵母菌 B.制作米酒﹣青霉菌
C.制作酱油﹣乳酸菌 D.制作酸奶﹣醋酸菌
20.(2分)如图表示运动系统主要组成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肘部伸展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完整就能完成各种运动
C.骨骼肌不受刺激也能收缩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21.(2分)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黑猩猩用树枝取食白蚁
C.孔雀开屏 D.黄蜂筑巢
22.(2分)如图是李阳同学画的昆虫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为受精卵,③为成虫
B.蝗虫的生殖过程可表示为①②③
C.如果此图表示家蚕,为提高产量可延长②的生长期
D.如果此题表示害虫,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一定是④
23.(2分)下列有关健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得不得癌症都是先天决定的,跟平时的饮食、作息、生活环境无关
B.被狗咬了,只要狗几天内不死亡,被咬的人是不用注射狂犬疫苗的
C.吃素有利于健康,所以我们平时不应吃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肉类
D.饭前便后洗手这一措施属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4.(2分)图中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扦插②是嫁接,都是营养生殖
B.③中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④是组织培养,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D.①②④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
25.(2分)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26.(2分)下列关于人类性别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的性别由精子类型决定
B.①将来会发育成为男孩
C.该夫妇生男孩的概率更大
D.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
27.(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断尾的壁虎生出有尾的壁虎
C.一对有耳垂夫妇生出无耳垂孩子
D.某人由于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28.(2分)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腌制或晒干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腌制:细菌是异养生物,得不到营养而死亡
D.晒干:能除去食品中水分,抑制细菌生长
29.(2分)同学们讨论人类生殖的话题.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B.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
C.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
D.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成双胞胎
30.(2分)山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如图为山羊的毛色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白毛山羊生下了黑毛山羊,这种现象属于变异
B.山羊体细胞内染色体为30对,则受精卵中染色体为60条
C.子代白毛山羊的基因组成不能确定
D.如果这对山羊再生一只小羊,是黑毛的可能性是2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读图理解、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综合应用4小题,共40分)
31.(10分)春去秋来,周而复始。许多植物从一棵小种子萌发开始,经过扎根、长高、长粗而变成一棵参天大树,再到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看到了植物奇妙的生命周期。请联系教材所学梳理回答:
(1)植物种子萌发时,甲图中的【 】 率先突破种皮,发育成乙图中的【 】 。
(2)种子萌发成幼苗之后,根不断地向下生长,根的生长主要是丙图中 (填字母)共同作用的结果。
(3)幼苗长高主要依赖于丁的发育,其中【③】 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
(4)幼苗的长粗依赖于戊图中的【②】 。
(5)植物体长大之后,开始开花结果,其中,己图中的【 】 发育成甲。
(6)无论是种子的萌发,还是幼苗扎根、长高、长粗,或是开花结果,都离不开植物细胞的 过程。
32.(10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同时,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基固资源.
材料二:据2010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正在大面积地退化为黄褐色的荒漠.草原退化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鼠害成灾,满地的鼠洞破坏了土层结构,加速草原沙化.同时,由于狐狸、老鹰、蛇等鼠类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材料三:近年来,江北水城努力打造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不仅增加了植物种植的数量,还增加了植物的品种,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1)“生物多样性”包括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其中保护 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鼠害成灾的根本原因是 ,这个事例也表明草原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防治.
(4)你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 .
33.(10分)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在实验时可配制以下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1%、3%、5%、8%、10%、15%、20%等。在15℃左右的室温中,选择10s内水蚤心脏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为材料,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得到以下平均数值,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水蚤10 s内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的心跳次数
酒精浓度
清水
1%
3%
5%
8%
10%
15%
20%
心脏跳动次数/次
33
30
28
24
22
21
18
死亡
死亡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2)该实验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
(3)实验表明,水蚤心率与酒精浓度的关系是 。
(4)实验时,一只水蚤最多只能做 次实验,应先在 中观察,再在 中观察,其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因为 。
34.(10分)综合应用
如图甲、乙、丙、丁、戊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为家鸽,家鸽特有的呼吸方式为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 次气体交换。
(2)图乙为大熊猫,其在繁殖发育上具有 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3)图丙为鱼类,其身体呈 型,适于水中生活。
(4)图丁为蝗虫,其体表有坚硬的 ,除了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外,还能 。
(5)图戊为青蛙,其幼体用 呼吸,成体用 呼吸。图丁与图戊在发育上的共同特征是 。
(6)上述动物中,图 (填代码)为无脊椎动物,因为其体内没有 。
2020年广东省中考生物仿真试卷(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2分)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电脑病毒、珊瑚 B.细菌、珊瑚虫
C.蘑菇、机器人 D.节日礼花、生石花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解答】解: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选项A中的机器人、选项A中的电脑病毒、珊瑚、选项C中的机器人、选项D中的节日礼花,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选项B中的细菌、珊瑚虫,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B。
【点评】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分)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吃话梅时,分泌唾液 B.母鸡孵卵
C.种子萌发成幼苗 D.排出汗液和尿液
【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植物向光生长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吃话梅时,分泌唾液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符合题意;
B、母鸡孵卵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成幼苗体现生物能够生长,C不符合题意;
D、排出汗液和尿液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2分)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应当借助显微镜。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对光时使用高倍镜
B.光线较暗时使用平面镜
C.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D.可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分析】使用显微镜时,可以通过使用较大光圈来增加视野的亮度;对光和观察时都要两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以备绘图;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应转动玻片标本来移动物像使之到达视野中央。
【解答】解:A、对光时应先用低倍镜,A错误;
B、光线较暗时,可用反光镜的凹面镜,遮光器的大光圈来增强光线,B错误;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避免压破玻片标本,C正确;
D、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显微镜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一。
4.(2分)下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细胞质先平均分成两份
B.经过过程②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过程①是细胞生长,过程②是细胞分化
D.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解答】解:A、过程①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A错误;
B、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过程①是细胞分裂,过程②是细胞分化,C错误;
D、过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所以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D正确。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5.(2分)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分析】种子植物根据外面有无果皮的保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解答】解:AC、菊、梅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错误;
B、松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正确;
D、苔属于苔藓植物,草属于被子植物,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对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题型为选择、填空形式,会结合裸子植物结构图出综合性较强的题,注意灵活解答。
6.(2分)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有保护作用,是密闭、不透气的
B.②为胚盘,将发育成雏鸟
C.③为卵白,是鸟卵的主要营养部分
D.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分析】图中①是卵壳,②是胚盘,③是卵白。鸟卵的结构主要为:卵黄、胚盘、卵白、气室、卵黄膜、卵黄系带、卵壳膜等,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胚盘是鸟卵中真正有生命的结构,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解答】解:A、①卵壳有保护作用,但不是密闭、是透气的,故A错误;
B、②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发育成雏鸟,B正确;
C、③卵白不但有保护作用,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但不是鸟卵的主要营养部分,C错误;
D、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可见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的说法不对,D错误。
故选:B。
【点评】鸟卵的结构和功能是中考的热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7.(2分)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甲所示的为暗处理: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A正确。
B、丁中叶片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B错误。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C正确。
D、淀粉遇碘变蓝,加入碘液后叶片变蓝,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掌握情况,对实验每一步的操作的理解。
8.(2分)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都能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C.千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解答】解:A、蒸腾作用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但不能加快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A错误;
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都能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
C、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干旱地区的水分少,所以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减少水分的散失,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D正确;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
9.(2分)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表示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结构①的功能是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B.图乙所示的细胞长时间放在清水中会涨破
C.西瓜清甜多汁,主要与图乙所示细胞中的结构②有关
D.甲乙所示的细胞中都有细胞生活所需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如图所示:①细胞膜、②液泡
【解答】解:A、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此图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图甲不可表示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
B、乙图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将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不会涨破,B错误;
C、西瓜甘甜解渴是因为细胞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并溶解了一些甜味的物质,图乙中②为液泡,C正确;
D、动物细胞内只具有线粒体,不具有叶绿体,植物细胞中一般具有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在C部位开始消化
B.脂肪在D部位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C.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D.流入B部位的胆汁含多种消化酶
【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
图示中,A、B、C、D、E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A、淀粉的消化始自A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
B、脂肪的消化在D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
C、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曲线甲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C错误;
D、胆汁不含消化酶,流入D小肠乳化脂肪,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11.(2分)下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和蛋白质 B.脂肪和无机盐
C.糖类和蛋白质 D.糖类和维生素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12.(2分)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B.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
C.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室 D.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它们分别和不同的血管相连,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心脏的结构如图:
【解答】解:A、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A正确;
B、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流动脉血,B正确;
C、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C错误;
D、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
13.(2分)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丙
0.70%
微量
0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丙是葡萄糖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丙是无机盐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丙是蛋白质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丙是尿素
【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解:由尿的形成过程可知:血浆、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一样,都是0.1%,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无机盐、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在血浆、原尿、尿液中会逐渐增多。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物质在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中的含量逐渐增多,应该是无机盐或尿素。
乙物质在血浆、肾小管中含有,在输尿管中没有,应该是葡萄糖。
丙物质在血浆、肾小囊腔中微量,在输尿管中没有,应该是蛋白质。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
14.(2分)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右图中的(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由题意“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可知,王老师患了远视眼,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丙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丁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分别是图中的乙和丁。
故选:D。
【点评】图示的几个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2分)下列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一性激素 B.胰岛一胰岛素
C.肾上腺一肾上腺素 D.垂体一生长激素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如下图:
内分泌腺
位置
功能
激素分泌异常症
垂体
位于大脑的下部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
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就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患呆小症;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胰岛
散布于胰腺中
分泌胰岛素等
胰岛素分
【解答】解:A、甲状腺能够分泌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
B、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B正确;
C、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C正确;
D、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其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各种激素的来源。
16.(2分)不符合“低碳生活”环保理念的是( )
A.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B.办公文件电子化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D.尽量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分析】“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符合“低碳理念”,A正确
B、办公文件电子化,符合“低碳理念”,B正确;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符合“低碳理念”,C正确;
D、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错误。
故选:D。
【点评】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7.(2分)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问,胸腔容积最大的点和呼气速度最快的点分别是( )
A.B点 2点 B.B点 1点 C.A点 1点 D.C点 2点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解答】解: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腔容积变大。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此过程中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都变小,胸腔体积缩小。图中B点表示吸气终了的瞬间,胸腔容积最大。图中2是呼气速度最快的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吸运动的过程的理解,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属于中档题,难度中。
18.(2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
B.神经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C.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
B、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B错误。
C、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C错误。
D、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神经调节等。
19.(2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制作面包﹣酵母菌 B.制作米酒﹣青霉菌
C.制作酱油﹣乳酸菌 D.制作酸奶﹣醋酸菌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解答】解:A、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A正确;
B、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我们把此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B错误;
C、制作酱油要用到霉菌,主要是曲霉,C错误;
D、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D错误。
故选:A。
【点评】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20.(2分)如图表示运动系统主要组成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肘部伸展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完整就能完成各种运动
C.骨骼肌不受刺激也能收缩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解答】解:A、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错误。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错误。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错误。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1.(2分)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黑猩猩用树枝取食白蚁
C.孔雀开屏 D.黄蜂筑巢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CD、蜘蛛结网、孔雀开屏、黄蜂筑巢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黑猩猩取食白蚁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
因此,属于学习行为的是黑猩猩取食白蚁。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2.(2分)如图是李阳同学画的昆虫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为受精卵,③为成虫
B.蝗虫的生殖过程可表示为①②③
C.如果此图表示家蚕,为提高产量可延长②的生长期
D.如果此题表示害虫,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一定是④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解:A、①为受精卵,③为蛹,④为成虫,错误。
B、蝗虫的发育为:①受精卵、②幼虫、④成虫三个时期,错误。
C、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①受精卵→A、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四个阶段。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②幼虫期,正确。
D、如果此题表示蝗虫,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一定是④成虫期,如果是蝶蛾类,则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②幼虫期,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特点。
23.(2分)下列有关健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得不得癌症都是先天决定的,跟平时的饮食、作息、生活环境无关
B.被狗咬了,只要狗几天内不死亡,被咬的人是不用注射狂犬疫苗的
C.吃素有利于健康,所以我们平时不应吃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肉类
D.饭前便后洗手这一措施属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解答】解:A、癌症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免疫有关,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后天因素等及外界致癌物的综合作用的结果,A错误
B、人被犬咬伤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B错误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C错误
D、坚持饭前便后洗手,是为了防止手上有病原体,因此这一做法在预防传染病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概念。
24.(2分)图中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扦插②是嫁接,都是营养生殖
B.③中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④是组织培养,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D.①②④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
【分析】本题考查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解:A、图中①扦插、②嫁接、④组织培养,都是营养生殖即无性生殖,③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A正确;
B、花完成传粉受精以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B错误;
C、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C正确;
D、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D正确。
故选:B。
【点评】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5.(2分)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解答】解:A、警犬通过嗅觉寻找藏匿的毒品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A错误。
B、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B正确。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属于动物群体内信息传递方式,C正确。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A。
【点评】明确信息交流的特点及方式即能正确答题。
26.(2分)下列关于人类性别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的性别由精子类型决定
B.①将来会发育成为男孩
C.该夫妇生男孩的概率更大
D.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
【解答】解:A、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XY是男性,XX是女性,图示中的②性染色体是XY,为男性,所以②的性别由精子类型决定,A正确;
B、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①的性染色体是XX,将来会发育成为女孩,B错误;
C、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C错误;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②胃男孩,其性染色体组成是XY,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
27.(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断尾的壁虎生出有尾的壁虎
C.一对有耳垂夫妇生出无耳垂孩子
D.某人由于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解答】解:ABD、同卵双生的姐妹胖瘦不同、断尾的壁虎生出有尾的壁虎、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ABD错误;
C、一对有耳垂夫妇生出无耳垂孩子,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变异的类型: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8.(2分)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腌制或晒干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腌制:细菌是异养生物,得不到营养而死亡
D.晒干:能除去食品中水分,抑制细菌生长
【分析】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A、采用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A正确
B、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对人体无害,原料易得,价格经济,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B正确
C、腌制法是利用盐溶液除去食物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因此不是细菌得不到营养而死亡;C错误
D、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水分。食品可晒干以减少食物中的水分,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贮存时间。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搜集相关的例子,并了解其制作原理。
29.(2分)同学们讨论人类生殖的话题.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B.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
C.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
D.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成双胞胎
【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解答】解:A、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A错误;
B、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B正确;
C、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C正确;
D、同卵双胞胎(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胎儿),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人的生殖发育过程.
30.(2分)山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如图为山羊的毛色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白毛山羊生下了黑毛山羊,这种现象属于变异
B.山羊体细胞内染色体为30对,则受精卵中染色体为60条
C.子代白毛山羊的基因组成不能确定
D.如果这对山羊再生一只小羊,是黑毛的可能性是20%
【分析】(1)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
(2)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解答】解:A、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白毛山羊生下了黑毛山羊,这种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属于变异,A正确。
B、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山羊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30对,因此其则受精卵中染色体分别来自精子和卵细胞为60条,B正确;
CD、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控制显性性状白羊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控制隐性性状黑色的基因是aa。可见子代黑羊的组成是aa,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则亲代白羊都含有a基因;还知道亲代羊的毛色都是白色,所以亲代羊都有A基因。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图中子代白山羊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生白羊的可能性是75%,是黑毛的可能性是25%.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以及性别的遗传有关知识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读图理解、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综合应用4小题,共40分)
31.(10分)春去秋来,周而复始。许多植物从一棵小种子萌发开始,经过扎根、长高、长粗而变成一棵参天大树,再到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看到了植物奇妙的生命周期。请联系教材所学梳理回答:
(1)植物种子萌发时,甲图中的【 C 】 胚根 率先突破种皮,发育成乙图中的【 3 】 根 。
(2)种子萌发成幼苗之后,根不断地向下生长,根的生长主要是丙图中 bc (填字母)共同作用的结果。
(3)幼苗长高主要依赖于丁的发育,其中【③】 芽轴 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
(4)幼苗的长粗依赖于戊图中的【②】 形成层 。
(5)植物体长大之后,开始开花结果,其中,己图中的【 ④ 】 胚珠 发育成甲。
(6)无论是种子的萌发,还是幼苗扎根、长高、长粗,或是开花结果,都离不开植物细胞的 分裂、生长和分化 过程。
【分析】观图可知:甲图中A是胚轴、B是胚芽、C是胚根、D是子叶,乙图中1是叶、2是连接根和茎的部分、3是根、图丙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丁图中①是幼叶、②是叶原基、③是芽轴、④是芽原基,戊图中①是树皮、②是韧皮部、③是形成层、④是木质部,已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花药、③是花丝、④是子房,解答即可。
【解答】解:(1)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C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2)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3)幼苗长高主要依赖于丁的发育,其中【③】芽轴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
(4)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5)植物体长大之后,开始开花结果,其中,己图中的【④】胚珠发育成甲种子;
(6)植物的长大过程要经历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的过程,所以无论种子的萌发,还是幼苗扎根、长高、长粗,或是开花结果,都离不开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过程。
故答案为:(1)C胚根;3根;
(2)bc;
(3)芽轴;
(4)形成层;
(5)④胚珠;
(6)分裂、生长和分化。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2.(10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同时,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基固资源.
材料二:据2010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正在大面积地退化为黄褐色的荒漠.草原退化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鼠害成灾,满地的鼠洞破坏了土层结构,加速草原沙化.同时,由于狐狸、老鹰、蛇等鼠类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材料三:近年来,江北水城努力打造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不仅增加了植物种植的数量,还增加了植物的品种,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1)“生物多样性”包括 生物种类 的多样性、 基因 的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其中保护 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鼠害成灾的根本原因是 草场退化 ,这个事例也表明草原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生物 防治.
(4)你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其中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分析资料可知,内蒙古乌拉特草原鼠害成灾的根本原因是草场退化,这个事例也表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调节能力越差.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4)、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很多,消费者主要是野生的动物,而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较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人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主要的地位.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基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2)草场退化;自动调节
(3)生物
(4)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3.(10分)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 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设计实验:在实验时可配制以下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1%、3%、5%、8%、10%、15%、20%等。在15℃左右的室温中,选择10s内水蚤心脏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为材料,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得到以下平均数值,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水蚤10 s内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的心跳次数
酒精浓度
清水
1%
3%
5%
8%
10%
15%
20%
心脏跳动次数/次
33
30
28
24
22
21
18
死亡
死亡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2)该实验的变量是 酒精溶液 ,对照组是 清水组 。
(3)实验表明,水蚤心率与酒精浓度的关系是 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缓 。
(4)实验时,一只水蚤最多只能做 两 次实验,应先在 清水 中观察,再在 酒精溶液 中观察,其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因为 酒精会影响水蚤心率 。
【分析】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所用的酒精浓度越高,而水蚤的心率越慢。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这说明酒精是一种对心率有抑制的物质。
【解答】解:(1)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因此提出的问题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酒精对水蚤的心律有什么影响?)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酒精浓度的不同,对照组是清水。
(3)根据表格可知,当酒精的体节分数分别是( 清水)0、1%、3%、5%、8%、10%、15%、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3、30、30、24、22、21、18、0( 死亡)。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缓,直至死亡。
(4)实验时酒精溶液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因为酒精会影响水蚤心率。
故答案为:
(1)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酒精浓度;清水组
(3)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缓
(4)两;清水;酒精溶液;酒精会影响水蚤心率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4.(10分)综合应用
如图甲、乙、丙、丁、戊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为家鸽,家鸽特有的呼吸方式为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 两 次气体交换。
(2)图乙为大熊猫,其在繁殖发育上具有 胎生哺乳 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3)图丙为鱼类,其身体呈 流线(梭) 型,适于水中生活。
(4)图丁为蝗虫,其体表有坚硬的 外骨骼 ,除了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外,还能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
(5)图戊为青蛙,其幼体用 鳃 呼吸,成体用 肺和皮肤 呼吸。图丁与图戊在发育上的共同特征是 变态发育 。
(6)上述动物中,图 丁 (填代码)为无脊椎动物,因为其体内没有 脊柱 。
【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如蝗虫。
(2)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3)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4)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5)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图中甲家鸽,属于鸟类;乙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丙是鱼类;丁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戊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解答】解:(1)家鸽能够在空中飞行,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2)大熊猫的膈肌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 在繁殖发育上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3)鱼类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鳃,身体两侧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侧线。
(4)丁蝗虫属于昆虫,生活在陆地上,体表有外骨骼,能够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5)两栖动物的生殖是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幼体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幼体发育成成体后,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此发育符合变态发育的特点,故属于变态发育。
(6)丁蝗虫属于昆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两;
(2)胎生、哺乳;
(3)流线(梭);
(4)外骨骼;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5)鳃;肺和皮肤; 变态发育;
(6)丁; 脊柱。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相关资料
更多